第六章 单元检测 (测)解析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422.073 KB
  • 2025-04-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六章    单元检测 (测)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六章    单元检测 (测)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六章    单元检测 (测)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六章 单元检测 (测)解析版.docx,共(13)页,422.07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0a99a2f800f70710e58370de0a05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

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充分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所以该反

应是可逆反应,B项正确;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对可逆反应而言的,非可逆反应不谈化学反应速率B.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负值C.同一化学反应中,

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表示,也可用生成物浓度的改变表示,其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是g·L-1·s-1,也可以是kg·L-1·s-1【答案】C【解析】由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可以看出它适合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并非专指可逆反应,A项不正确;单位时间是正值,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也是正值,故其比值也必为正值,B项不正确;由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其单位中不可能出现g、kg等质量单位,D项不正确。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原电池负极被氧化B.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C.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D.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只要条件不改变,各物质的浓度就不再改变【答案】B【解析】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非氧化还原反应是不能设计

成原电池的。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自发进行时,便能构成原电池。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2FeCl2+Cl2==2FeCl3B.Zn+Ag2O+H2O==Zn(OH)2+2AgC.Na2S2O3+H2SO4==Na2SO4+S↓+SO2↑+H

2OD.2H2+O2==2H2O【答案】C【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是要求氧化剂、还原剂各为一种物质,分别在正、负极发生反应。A、B、D项所示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为不同物质,符合题意;C项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N

a2S2O3,不合题意。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B.在金属钠与足量的水的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增大反应速率C.2SO2+O22SO3反应中,SO2不能全部转化为SO3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

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碳酸钙粉末比用块状碳酸钙反应要快【答案】B【解析】A项,添加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B项,水的量的多少不影响钠与水的反应速率;C项,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D项,增大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6.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答案】

D【解析】没有对比实验,A错误;催化剂不同,温度不同,无法比较,B错误;前者没有催化剂,后者有催化剂,且温度不同,无法比较,C错误;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该方案可行,D正确。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

.在用H2和N2工业合成NH3时,降低温度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C.K2SO4与BaCl2在溶液中反应时,增大压强D.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答案】D【解析】降低温度,合成NH3的反应速率减小;铁遇浓硫酸会产生钝化现象,不

再产生氢气;压强的改变只能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8.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molABB.容器内

,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答案】D【解析】不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项和B项中的情况都存在;C项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的2倍,才能表明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D项,容器中各组分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表明v(正)

=v(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9.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Ⅱ所

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A项正确;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B项错误;图Ⅰ所示的装置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因

此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项错误;图Ⅱ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10.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可以是银或石墨B.Y是硫酸铜溶液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为Ag++e-==Ag【答案】B【解析】由电池反应2Ag++Cu==2Ag+Cu2+可知,铜作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X为正极,可以是比铜不活泼的银或石墨等,电极反应为Ag++e-==Ag;电解质溶液中需含有Ag+,故B说法错误。

1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C.A与C的能量差为E4D.AB的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能量曲线图可

知,能量大小为B>A>C,故AB、BC两步反应分别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其中A、C的能量差为ΔH,C的能量最低,C最稳定,A项、C项错误,B项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D项错误。12.下列对如图所示装置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

的是()a电极b电极X溶液实验现象A石墨石墨CuCl2a极质量增加,b极放出无色气体B石墨FeKNO3a极质量增加,b极放出无色气体CCuFeCuSO4a极质量增加,b极质量减少D石墨石墨HCla、b极都放出无色气体【答案】C【解析】A、D项,两极材料相同

,不能构成原电池,无现象;B项,没有可以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无现象;C项,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逐渐溶解,质量减少,铜作正极,铜离子反应析出铜附着在a极上,质量增加。13.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I2蒸气中化学键

断裂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molHI分子时释放299kJ的能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I2分子比H2分子稳定B.2mol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kJ热量C.HI与NaOH的反应属

于放热反应D.0.5molH2(g)与0.5mol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kJ热量【答案】A【答案】项A,H2分子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比I2分子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多,H2分子比I2分子稳定,A选项错误。选项B,2molHI(g)发生反应2HI(g)==H2(g

)+I2(g),吸收的热量=2E(H—I)-E(H—H)-E(I—I)=2mol×299kJ·mol-1-1mol×436kJ·mol-1-1mol×151kJ·mol-1=11kJ。选项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D,根据选项B计算可知正确。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知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然后找出在相同时间段内变化的M、N的物质的量之比(与是

否达平衡无关)以确定M、N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M。t2时刻M、N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此时M、N的物质的量仍在发生变化,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t3时刻及t3时刻之后,M、N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证明已达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

速率相等。15.根据如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2mol氮原子结合生成N2(g)时需要放出946kJ能量C.1molNO(g)分子中的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放出632kJ能量D.上述过程描述的是2mol的N2与2molO2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答案】B【解析】1molN2和1molO2反应产生2molNO,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是Q=946+498-2×632=+180(kJ),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

反应,A错误;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2mol氮原子结合生成N2(g)时需要放出946kJ能量,B正确;1mol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kJ能量,C错误;上述过程描述的是1molN2与1molO2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D错

误。16.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Zn2+向Cu电极方向移动,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增加B.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C.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D.丁:使用一段

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答案】A【解析】A项,Cu作正极,H+在正极得电子生成氢气,因此Cu电极附近溶液中H+浓度减小,所以错误,符合题意;B项,Ag2O得电子作正极,生成Ag和OH-,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锌筒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2+,

因此锌被消耗而使锌筒变薄,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铅酸蓄电池总的电池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由此可知反应过程中消耗了硫酸,因此电解质溶液酸性减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因此导电能力下降,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17.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

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③由氢原子和碘原子形成1molHI分子时释放299kJ的能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I2蒸气比H2分子稳定B.2mol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kJ热量C.HI与NaOH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

0.5molH2(g)与0.5mol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kJ热量【答案】A【解析】选项A,1molH2分子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比1molI2分子共价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多,H2分子比I2蒸气稳定,A选项错误;选项B,设反应为2HI(g)H2(g)+I2(g),则吸收的热量=2E

(H—I)-E(H—H)-E(I-I)=2×299kJ·mol-1-436kJ·mol-1-151kJ·mol-1=11kJ·mol-1;选项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D,根据选项B的计算可知正确。18.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固定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X曲线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0~8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75mol·L-1·min-1D.10~12min,

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25mol·L-1·min-1【答案】B【解析】t1min时,只是X和Y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根据图像,Y表示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X表示NH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0~8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1.2-0.3)mol8min×10L=0.01125mol·L-1·min-1,根据H2的变化量可计算出10~12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13×(0.3-0.15)mol10L×2min=0.

0025mol·L-1·min-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19.(12分)Ⅰ.给你提供纯锌片、纯铜片和500mL0.2mol·L-1的硫酸溶液、导线、1000mL量筒等。试用如图装置来测定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1)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且1000mL量筒中已充满了水,则开始实验时,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电极材料为________,其电极反

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电极材料为____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量筒中收集672mL气体时(已折算到标准状况下),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Ⅱ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化合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2H2+2O2--4e-==2H2OB极:O2+4e-==2O2-则A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解

析】Ⅰ.导线中电子的物质的量的测定可以通过测定反应产生H2的体积(物质的量)来实现。导线中有电子的流动必然形成原电池。因此只有用导线将a、b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才能实现。产生H2的电极应为b极,故b为纯铜片,作原电池正极,a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a极:Zn-2e-===Zn2+;b极:2H

++2e-===H2↑,则转移电子为0.06mol。Ⅱ.据电极反应可知A极失去(或流出)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答案】Ⅰ.(1)用导线把a、b两电极连接起来(2)纯锌片Zn-2e-===Zn2+纯铜片2H++2e-===H2↑(3)0.06mo

lⅡ.负流出20.(10分)Ⅰ.已知断裂或形成1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化学键的键能,单位为kJ·mol-1。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用结构式表示如图:试根据下表中的化学键键能计算:0.1molP4(

白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的能量为kJ。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198360498585Ⅱ.将V1mL2.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

保持V1+V2=50mL)。请按要求填空:(1)该实验表明此反应(填“吸收”或“释放”)能量,通过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2)根据图示计算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mol·L-1。Ⅲ.如图所示在锥形瓶放置有装有水的小试管,

往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时:①烧碱固体、②浓硫酸、③硝酸铵固体、④NaCl固体,其中能使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的是(填序号)。【答案】Ⅰ.298.2Ⅱ.(1)释放低于(2)3.0Ⅲ.③【解析】Ⅰ.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

总键能,所以反应P4(s)+5O2(g)==P4O10(s)的ΔH=6×198kJ·mol-1+5×498kJ·mol-1-(4×585kJ·mol-1+12×360kJ·mol-1)=-2982kJ·mol-1。故0.1mol白磷在氧气中充分

燃烧放出的能量为298.2kJ。Ⅱ.(1)根据实验结果图所示,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后的温度是22℃,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可以知道该实验开始时温度一定低于22℃。(2)HCl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

应的盐酸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则n=2.0mol·L-1×0.03L=0.06mol,所以NaOH溶液的浓度为0.06mol0.02L=3mol·L-1。Ⅲ.a端液面高于b端,说明加

入药品后锥形瓶内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减小,硝酸铵溶于水为吸热过程,所以③正确。21.(12分)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

刻t时,n(N2)=13mol,n(NH3)=6mol,a=________。(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n(NH3)=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________。(4)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___。(5)将1molN2和3molH2合成NH3反应时,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

母)________。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D.NH3的分解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解析】(1)生成6mol

NH3时消耗N23mol,所以a=16;(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2mol,n(NH3)=8mol;(3)由“三段法”N2(g)+3H2(g)2NH3(g)初始量(mol)16b0变化量(mol)4128平衡量(mol)12b-12812+b-12+8=32,b=24,

a+b=16+24=40,所以n(始)∶n(平)=5∶4;(4)a∶b=2∶3;(5)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不相同,所以压强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氨气的分解速率与生成速率相同,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1

)16(2)8mol(3)5∶4(4)2∶3(5)ADE22.(12分)(1)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当电路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减少g。②当电

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指出正、负极:。(2)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表。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②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③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a.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b.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1,电子电荷为1.60×10-19C)【答案】

(1)①2H++2e-===H2↑1.8②能正极为镁,负极为铝(2)①Zn-2e-===Zn2+②2H++2e-===H2↑③a.4.48Lb.3.9×104C【解析】(1)①a为Al,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

=2Al3++3H2↑,当转移0.2mol电子时,负极反应的Al的质量为m(Al)=0.2mol×13×27g·mol-1=1.8g;②当a为Al,b为Mg,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

==2AlO2-+3H2↑,负极为Al,正极为Mg。(2)①在锌片、银片、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片作负极,其电极反应为Zn-2e-==Zn2+;②银片作正极,其电极反应为2H++2e-==H2↑。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③根据电极反应式找出已知量

与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计算。a.锌片与银片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所消耗的锌的质量,设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x。Zn+2H+===Zn2++H2↑65g22.4L60g-47gx65g60g−47g=

22.4L𝑥解得:x=4.48Lb.反应消耗的锌的物质的量为13g÷65g·mol-1=0.20mol,1molZn变为Zn2+时,转移2mole-,则导线中通过的电量为0.20mol×2×6.02×1023mol-1×1.6×10-19C≈3.9×104C。获得更多资

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