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语文试卷(PDF版)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994.649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语文试卷(PDF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语文试卷(PDF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语文试卷(PDF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四)语文试卷(PDF版).pdf,共(12)页,994.64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6a262b3b938f6ecea06e0d48e69fb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郑州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4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应该说,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从孔子和老子分别建树起中国儒家生活美学与道家生活

美学传统开始,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这是由于,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审美与生活始终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微妙关联当中,这种传统始终没有断裂过,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

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中国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生活美学对于西方而言是一个新思潮——西方没有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生活美学乃是根源于中国本土既植根于生活又超逾于审美的悠久传统。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世界其他文明难以企

及的广度与深度。这种本土美学关涉很广,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生理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性”,如饮食、饮茶等。第二是“情感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情”,如闲居、交游、雅集、人物品藻等。第三是“文化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文”,诗、书、画、印、琴、曲、园林、博弈、游艺乃至于游山

玩水皆属此类。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审美已深入生活。“生活美学”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的美学。这个“体”,就是生活之体,就是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用、娱的生活本体;这个“用”,就是将生活美学应用在生活本体上。中国的书法就是最显明例证

。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他们的作品不是正襟危坐着创作出来的,而是包孕在实用化的信札、便条、序跋、祭文等等之中。我们发现,书法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才是常态,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字,写出了

一定的法度和美感才成其为“法”。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从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家居、日常设计、公共艺术、社区设计到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都在倡导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审美化。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

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所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意盎然的活的传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东方生活美学最佳范本。当然,当代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既然曾是“礼仪之邦”,那将来也要成为“美善之国”,这才符合“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当今中国生

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从而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我们最终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阐释美好生活之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中国人的生活具有审美化追求,中国人的审美具有生活化根基。B.中国书法属“文化的”生活美学,日常书写实用化的信札、序跋等是其常态,体现出生活美学“体用不二”的

特点。2C.中国的生活美学主要包括“生理的”、“情感的”、“文化的”三个层面,此构架对当代中国美学做了整体的规划。D.当今兴起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复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世纪美学界出

现了“回归生活世界”以重构美学的倾向,文章以此为立论前提,引出论述对象和角度。B.文章第二段将中西方美学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的生活美学具有悠久传统,论证了生活美学的根在中国。C.文章以中国书法为例,论证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

进而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D.文章对中国生活美学展开了多维度分析,由理论到现实,由传统到未来,论证谨严有说服力,引人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春秋起,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存续了几千年,

因此,中国的生活美学优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美学。B.生活美学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从诗、书、琴、画到城市规划,都表现了中国人追求生活审美化。C.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发展做出贡献,引领美

学新潮流。D.我们只要复兴中国的生活美学传统,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地审美化,就能实现审美地“生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

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

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

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太平洋亲子网《什么是碳水化合物》)材料二:研究人员将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饮食均导致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但只有低碳水化合物饮

食减少了亚临床炎症。并非所有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有些碳水化合物确实与抗炎物质混合在一起,尤其是纤维和抗氧化剂,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然含有少量的碳水,但它们也有很可观的抗炎物质。(摘编自青

芒健康饮食《碳水化合物和炎症:关于低碳饮食和炎症的知识》)材料三: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3碳水化合物吃进去后,从嘴里开始就被不同的酶进行分解,复杂糖类会被身体分解为单糖分子,最终在肠壁和肝脏几乎都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

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被消化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会进入血液。而人体血液内只能含有一茶匙的糖,如果超过一茶匙的量,人们可能遭遇高血糖昏迷甚至丧命。当你吃任何富含碳水的食物时,你的血糖浓度就会上升。所以,当你一下子吃了太

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分解成更多的葡萄糖,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控制血糖的管控者——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在胰脏合成的荷尔蒙,主要职责是处理身体里的糖分。(摘编自搜狐《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多会变胖?》)4.下列图解

,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碳、氢气、氧气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地球上的碳水化合物很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便宜。B.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

糖能产生免疫活性,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C.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人体血液内一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最快进入血液的

糖类。6.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是否科学可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羊的冬天李娟居麻每天放羊出发时,经过北面沙丘上的假人总会勒缰停立许久,和假人一起凝望远方。过好一阵,又掏出烟盒纸卷,慢吞吞卷一

支莫合烟,再慢吞吞地抽。有时会下马,卧倒在假4人旁,侧着身子继续望向远方。不知那时他在想些什么,会花那么长的时间陷入沉默的遥望之中。放羊是辛苦的。上午十点左右出发,赶着羊群在沙漠里四处走动,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把羊群赶回来。我问居麻:“放羊的时候你都在干些什么?”他说:

“在放羊。”我真蠢。——荒野茫茫,四下无物,还能干什么?当然只能骑着马跟着羊群走来走去了!居麻感慨地说:“傻瓜一样!我就像个傻瓜一样!羊到哪里,我也到哪里!七个小时,一天七个小时!”所以每天出发前,他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徘徊在家门口……此去的寂寞,非亲尝而不可得知。我

说:“天气暖和时,让我也去放一天羊吧?”他说:“你去放羊,羊哪能吃饱!”“为啥?”“你嘛,肯定不到两点就把羊赶回家了。”在阴沉的雪夜里,无星无月,天地笼统。我站在东方沙梁上的假人身旁,向东方挥舞手电筒,给远方晚归的牧羊人确定方位,使之不

致迷失方向,在苍茫夜色中无尽地徘徊。而若是大雾的天气,就算手电筒也没有用了。居麻说:到那时,所有在家的人都得出去找。我问:“要是找的人也回不来了该怎么办?”他说:“要是李娟的话,回不来就算了。整天房子里坐着,从来不放羊,还回来干什么?”作为不放羊的人,我、嫂子,还有加玛,整天清理牛圈羊

圈,背雪,打慷,赶牛,绣花……然而就算从早忙到晚,也没有出去放羊的人一半那么辛苦。我问居麻:“那么放羊经过的地方有没有人家呢?”他说:“没有。”又回头用哈语对嫂子说:“她还以为放羊时可以串个门,喝个茶!”大家都笑了。我又劝他带一暖瓶热茶去放羊,暖瓶可系在马鞍后。或者带一个锅

,一个三脚架,一块茶叶一把盐,冷了就地取雪烧茶。他便给我讲了一个“汉族人放羊”的故事。说红旗大坝(阿克哈拉下游二十多公里)有一个汉族人第一次去放羊,带着馍馍、咸菜和水,中午就着咸菜啃馍,然后再喝水,拧开盖子,冻得一滴也没了,亏他还用布重重裹着……说完哈哈大笑。牧人的冬天艰辛

寂寞,羊的冬天同样漫长难捱。从十二月到次年三四月间,每一天,每一个清晨,羊群准时出发,在荒野中四处徘徊,寻食枯草。离开后的空羊圈因潮湿和温热而蒸腾着白茫茫的水汽。羊不在的白天里,总是若有若无地洒着微微的碎雪粒。

总是阴天,总是只可见朦胧的太阳。羊群晚归的傍晚,我和嫂子一次又一次冒着大雪爬上沙丘,长久向东方张望。眼下世界昏暗迷蒙,细微传来的吆喝声怎么听都像幻听。许久后,骆驼从那个方向出现在视野中,向我们的沙窝子奔跑过来。夜渐渐深了,雪越下

越大,铺在羊圈里的塑料布早已撒去,改铺在新什别克家敞开的牛棚顶上,于是羊圈里的雪渐渐积起……但羊群还是不见踪影。地窝子那边传来哭声,小婴儿喀拉哈西独自醒来了。但新什别克一家正在赶牛、系骆驼,忙乱不已,5无暇顾及。终于,到五点

半时,嫂子最先看到了什么,她招呼我一起下了沙丘向东走去。我边走边想:还好下着雪,就算迷路了还能顺着脚印回来吧可再一想雪这么大,会不会盖住脚印……夜比荒野还要大,被“大”的事物吞噬,其恐惧远胜被“凶猛”的事物吞噬……但这时,我一眼看到了羊群——果真就在前方不

远处,——耸动在暗夜中,一个个浑身盖满大雪。不知它们之前经历过什么,这么沉默。每天出发前,居麻总会在满当当的羊圈里挤来挤去,一一观察大家的状态。若又发现一只羊嘴部结满厚厚的黄疮,便用指甲生生抠去那黄疮的痂壳,露出鲜肉,再叫我端来盐水浇洗……总

是把人家好好的一张嘴弄得血淋淋的,滴着血,走在羊群中特扎眼。天又这么冷……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毕竟他放了一辈子羊,可能是经验之举吧。在特别冷的日子里,居麻就拎着洗手壶在羊群中东找西找,不时捉一只羊骑在胯下,掰着它的脑袋浇水。我问他在干什么。回答:给羊“刷牙”。这种话当然不

能信,得靠自己观察。我便认真地观察,结果发现是在喂药片。他这才承认是在给羊治“感冒”。我又问怎么才能看出哪只羊感冒了。他说:“流鼻水,打喷嚏。”当然,这种话也不能信,但又实在观察不出。至于给羊抹灭虱灵……也不知从何判断。我见他大都涂在羊背上,有一些则涂在肚子上,大

约根据羊毛的凌乱形状来判断有虫的部位吧?羊哪里痒了,自己会在圈墙上蹭来蹭去。唉,这么冷的天,羊毛就像一床厚被褥,虱子们想必都过得很舒服,又暖和又有得吃喝。在我这个外人看来,羊的生命多么微弱痛苦。羊的灾难那么多:长途

跋涉,寒冷,饥饿,病痛……但千百年来,羊还是生存了下来。我们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满希望地经过大地。就不说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经之途吧。(节选自《冬牧场·羊的冬天》,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居

麻是一个哈萨克族牧民的形象,在他身上展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粗砺、坚忍以及极强的生命力。B.“我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这样做不对,却不能阻止”,通过心理描写,既表现了“我”对居麻行为的不理解,也反衬了其经验丰富。C.作者

为读者呈现了游牧民族最真实的一面,居麻、嫂子的形象虽不完整,却深刻地展现了他们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D.作品像摄像机一样忠实摄下真实事件和人物外在言行,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呈现作者所见所闻。8.文章写居麻讲述“汉人放羊”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2010年1月,李娟加入了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发起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冬牧场》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故事真实和叙事精彩,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孙叔敖

,字艾猎,楚人也。庄王锐于立功,令尹虞丘子言于王曰:“臣为令尹十年矣,民不加治,狱讼不息,处士不升,淫祸不止。久践高位,妨贤碍能,臣之罪也。窃见下里之士孙叔敖秃羸多能,君举而授之,则国可使理,民可使附。”于是王以车迎孙叔敖。叔敖代虞丘子为令尹,始为相时,吏民皆贺。其父

老衣粗衣,冠白冠,最后来吊。孙叔曰:“王不以臣不肖,使相楚国,国人尽贺,子独吊之,岂有说乎?”6父曰:“然。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足者,患随之;是以来吊也。”孙叔再拜曰:“敬受命。”故孙叔敖为令尹,妻不衣帛,马不

食栗,常乘栈车牝马,羖羊之裘。从者曰:“车新则安,马肥则疾,狐裘则温,何不为也?”孙叔曰:“吾闻君子服美益恭,小人服美益倨;吾无德以堪之矣。”其在楚,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曰:“吾以为其来不可却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无悔而已矣何以过人哉?”孙叔将死,

戒其子曰:“亟封我矣,吾不受也。我死,王必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间有寝丘者,其地不利,其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惟此。”孙叔死,王果以善地封其子,子不受。请之寝丘,王与之四百邑。其祀,后十世不绝。论曰: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虞丘子之言曰:久固高位,不

进贤能者,诬也;不逊爵禄者,贪也。观虞丘子之进退,可观其所举矣。孙叔之为令尹也,舆服不饬,得失裕然。其将死也,犹戒其子,不受利地。观孙叔之始终,可谓无负所知矣。(选自《四库全书·史部·传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以为/其来不可却其

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无悔而已矣/B.吾以为/其来不可却/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无悔而已矣/C.吾以为/其来不可却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无悔而已矣/D.吾以为/其来不可却/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无悔而已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狱”意思是“案件”,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含义相同。B.“窃”意思是“私下”,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窃计欲亡走燕”的“窃”含义相同。C.“疾”意思是“快”,与《张衡传》中“尝问天下所疾恶者”的

“疾”含义不同。D.“举”意思是“兴起、提倡”,与《孟子》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王想要有所作为,虞丘子抓准机会,检讨自己为相十年的过失,力荐孙叔敖,主动让贤。B.

孙叔刚上任时,一老父前来吊慰,称孙叔位高权重、待遇优厚,要礼让知足以免民弃君恶。C.孙叔不许妻子穿丝绸,不许马吃粮食,坐母马拉的棚车,太过爱惜名声连侍从都看不下去。D.孙叔死前告诫儿子不能接受好封地,建议去寝丘。子遵父嘱,此后孙家获享十世家

族不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服美益恭,小人服美益倨;吾无德以堪之矣。(2)孙叔之为令尹也,舆服不饬,得失裕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小题。田家词元稹牛吒吒

①,田确确②。旱块敲牛蹄趵趵③,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④,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⑤,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⑥官军粮不足。【注】①吒吒:拟声词

,形容喘气声。②确确:形容土块坚硬、贫瘠。③趵趵:牛蹄声。④簇簇:众多丛集的样子。⑤海服:沿海地区,也指边疆。⑥遣:让,使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一开篇就用两个短句状形写声,表现出农民在田里耕地劳作的艰辛不易。B.战乱频繁,官兵不仅要农民缴粮、

辛苦运粮,有时甚至会宰杀食用驱车之牛。C.与《观刈麦》一样,本诗也有部分句子借写妇女来表现举家艰辛,生活不易。7D.最后三句表示即便累死也会让下一代继续提供军粮,突出百姓对朝廷的忠诚。15.有评论认为这首乐府诗

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即主张乐府诗要接近民间歌谣。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2)《师说》论证结构严密,措辞简练。“,”两句,简练而形象地表明了“士大夫之族“不愿意从师的荒谬心态。(3)“落日”是诗歌常见意象,在王维《使至塞上》“”一句中,它是壮美的;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句中,它又显出苍凉的意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的话题,人们不仅热情讨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

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成为公共话题,和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公平、公正

、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不仅与大众阅读渐行渐远,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如果文学奖

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17.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B.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

已经把你开除了。C.她是一位老太太,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聋子。D.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

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是“奖”,苦心经营的收益也是“奖”。B.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应是“奖”,苦心经营的收益并不是“奖”。C.“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苦心经营的收益。D.“奖”不仅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也是苦心经营的收

益。(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古代“五味”中的“辛”味,泛指葱、姜、花椒、茱萸等蔬菜的刺激性味道。花椒、姜、茱萸是中国古代三大传统辛辣调料。中国关于辣椒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明代杭州人高濂的《遵生八笺》,其中描述

了各种花卉应当如何种植,包括辣椒。“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就意味着辣椒进入中国的最初身份,①。贵州是我国率先将辣椒作为食物的地方。据1722年的《思州府志》记载,贵州食盐匮乏,生计窘迫的下层8民众,购买

食盐所需费用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于是他们成为了食用辣椒的先锋。由于辣椒与茱萸相比,在贮藏、种植和食用等方面具有压倒性的特点,便完全取代了茱萸。对于辣椒在西南官话区短时间内的迅速风行,有论者以为这与地理条件有关。②,譬如气候条件更接近江南的江西反而嗜辣。或许,辣椒的流行是两个因素结合的结果。今

天,东南沿海一带可能仍旧是中国饮食版图上辣“度”最低的地区,这从苏、沪一带的吴语将“辣椒”称为“辣虎”,畏之如虎,③。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四、写作(

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主流、支流、浊流”是水文学的三个术语。主流即干流,是河流总体的流向;支流是流入干流的河流,方向各种各样;浊流是水下高密度重力流,载有大量悬浮物,有时还夹带砾石。对河流治理而言,主流始终是根本,防止其决堤、改道,因为一旦出现,都会

引发大的灾害;同时理顺支流,引导其自然汇入主流河道;对于浊流则要严加防范,强化治理,通过污水处理厂等去掉其有害杂质,变浊流为清波。一般来说,主流治理好了,就不惧接纳各个支流:否则,就容易出现浊流,整体治理出现困难。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

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1.B解析:文章第二段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故而A项说“中国美学

就是生活美学”扩大了范围,表述太绝对化;文章第三段所谈的中国生活美学主要包括的三个层面是客观叙述,而最后一段说“当代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则说明当代中国美学还没有整体规划,这两个部分之间没有选项所述关系,C项属无中生有;文章

第4段说“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可见,“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并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更谈不上“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

鉴”,而是对中国本身的古老生活美学传统的延续,D项错误。2.C解析:“进而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错误,分析第3段可知文章举中国书法为例,是为了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深度。3.B解析:A项强加因果,“中国的生活美学优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美学”也扩大了范围;C项“中国生活美学”“必将”“引

领美学新潮流”的推断于文无据;D项,“只要A,就能B”表示A是B的充分条件,根据原文,无法推断出选项前后具有这种关系。4.D(A、B两项,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后,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升高,才需要胰岛素的调节。C项,“在肠壁和肝脏全部被分解为葡萄糖”错误。由原

文“最终在肠壁和肝脏几乎被分解为葡萄糖”可知,是“几乎”,而非“全部”,选项扩大了范围。)5.C(A项,“由碳、氢气、氧气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错误。由原文“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可知,是“氢、氧”,非“氢气、氧气”,两

者表意区别较大。B项,“血液中的糖能产生免疫活性”错误。由原文“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可知,“有关”和“产生”的表述并不等同。D项,“人体血液内一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错误。原文并没有谈到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时增加糖含量的具体数量

。“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于文无据,原文只提到“葡萄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被消化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会进入血液”,但并未提及是否为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6.①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并不科学可行。②碳水化合物是人们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会

影响人体对能量的正常摄取,无法满足机体需要;③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机体维系基本营养和功能的物质断供,给机体带来危害;④碳水化合物不仅仅是营养物质,有些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有些有很可观的抗炎物质,对医

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所以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并不科学。(说明理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亮明观点扣1分。)7.D“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错,文章大部分是对话,文中并没有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8.①“汉人放羊”故事,生动形象地体现出

冬季牧羊的寒冷、艰苦与寂寞,展现了真实的牧民生活②通过汉人对哈萨克族牧民在冬牧场放牧的艰辛的不了解来反衬牧民的艰苦的生活环境。③居麻不直接回答“我”的建议可行不可行,而是用讲故事“回答”,讲故事后哈哈大笑,让读者感受到居麻这位哈萨克族牧民风趣爽朗、

坚韧顽强的性格。(意对即可)9.(1)故事真实: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游牧生活。(2)叙事精彩:①人物对话串联情节:文章通过人物对话串联起了故事的情节,讲述了哈萨克族牧民居麻放羊、饲养羊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独具特色的牧民生活。②衬托手法:

小说通过风雪反衬牧羊人的坚韧不屈无畏勇敢,通过描写汉族人放养也是为了衬托出牧羊人的艰辛顽强品格。③语言精彩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传神,如写“羊群晚归”的一段文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居麻的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真实感人。(意对即可)1

0.D解析:第一处“其来不可却/其去不可止也”,意思是“来了不可推却,要离开也没办法阻止”,主要考查“却”含义,另外,从句式角度也可推断;第二处“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意思是“我认为,得失不是我可以控制的”,而不是“我以为得”,注意根据上文推知句意。11.D解析:“举”为“

推举,举荐”之意,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意思相近,只是前者为主动,后者为被动。12.C(太过爱惜名声有误)13.(1)我听说君子穿着华美的衣服(会)更加恭敬,小人穿着华美的衣服(会)更加傲慢;我没有才德来承受(你说的)待遇。(

益:更加;倨:傲慢;堪:承受;各1分。大意2分)(2)孙叔敖担任宰相,(对)车舆冠服不加整治,(对待)得失都很宽容的样子。(为:担任;饬:整治,整理;裕:宽容(从容);各1分,大意2分)14.D解析:并不是突出对朝廷的忠诚,这两句看似忠顺,实则激愤。15.①巧用短句和叠字,加强了诗的形

象性和音乐性。诗的开篇,用两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突显农民耕地时的艰苦、忙碌和急促。②语言质朴,口语化,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③用白描的手法叙事,言简义丰,蕴含着农民对战争的血泪控诉。④全诗用农

民自述的口吻,讲述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白话译文: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咤咤”的声音,驱

使着,吆喝着。然而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一无所得。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驶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自从官军

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

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16.(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长河落日圆;长烟落日孤城闭17.街谈巷议;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第一个空根据前后语境,应填的成语主要表现人们热衷谈论,可以填“街谈巷议”;第二个空,根据前文和公众的抱怨相对的是作家感叹有作品却没有懂得的读者,可填“曲高和寡”;第三个空,根据

前后语境,应填的内容是脱离群众,自我欣赏,符合的成语是“孤芳自赏”)18.B(B项和原文都是“解释说明”;A项,语意转折、跳跃;C项,声音的延长;D项,总结上文。)19.C.根据上文“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括号中以“奖”

为主语,指出“奖”的实质,与上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AB两项。结合语境分析可知,“水到渠成的成果”与“苦心经营的收益”应是选择关系,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C。20.B(原文使用了比喻修辞,将番椒果比喻为秃笔头。B项,使用借代,“雕栏玉砌”是雕饰的栏杆,白玉砌的台阶,这里借指南唐在金陵的宫苑建筑;

A项,使用比喻,将明净的湖水比作玉镜玉田;C项,使用比喻,将鬓发比作云,将肌肤比作雪;D项,使用比喻,将月下花林比作冰晶霰粒。)21.辣椒与茱萸相比,在种植、食用和贮藏等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划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介词滥用导致主语残缺,并列短语语序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22、①居然是观赏植物;②这个观点值得商榷;③便可见一斑。(第一处,承接前文,辣椒的身份应该是观赏植物,因为和之前我们理解的用途有反差,所以做好加上“居然”;第二处,承接前文,对这个结论的看法,再结合后文举出示例后得

出结论时,用“或许”一词,语意商量意味浓烈,所以应该是前文观点值得商榷;第三处,根据前文内容和逻辑“这从.....”可知,是根据这一点得出结论的意思,综合考虑文段语体风格,所以用“便可见一斑”最为恰当。答对一空1分,两空3分,

共5分,大意相符即可。)附文言参考译文孙叔敖,字艾猎,是楚国人。楚庄王急切地(想要)建立功业,宰相虞丘子对庄王说:“我担任宰相职务十年了,百姓没有更安定,诉讼案年没有停止。(如果)有才德的人不能晋升,邪恶祸患就会

不停止。”我长久地居于宰相高位,阻碍了贤能之人(的晋升),(这是)我的过错。我私下看过(居于)乡里的士人孙叔敖,他(虽)头秃身瘦却有很多才干。(如果)您选拔并任命他,那么国家可以获得治理,您可以获得百姓的归附。于是,庄王派车迎接孙叔敖(入朝)。孙叔敖代替虞丘子担任宰相,他刚

担任宰相时,官员和百姓都庆贺。其中,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戴着白色帽子,最后前来慰问孙叔敖。孙叔敖说:“大王不认为我不贤德,(才)命我担任楚国宰相,楚国的人都(为这事)庆贺,唯独您来慰问,恐怕有解释吧?”老人说:“对。自身地位高却轻慢他人的人,百姓会抛弃他。地位已经很高却专权的人,国

君(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优厚却感到不满足的人,祸患(将)跟随他;因此(我)前来慰问。孙叔敖拜了两拜说:“(我)恭敬地接受教诲。”所以,孙叔敖担任宰相(期间),(他的)妻子不穿丝织物,(他的)马不喂粮食,(他)经常乘坐

母马拉的木棚车,穿用黑公羊皮缝制的皮衣。跟随他的人问:“坐新车就(更)安稳,马肥壮就跑得(更)快,穿狐皮缝制的皮衣就(更)温暖,(您)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君子穿着华美的衣服(会)更加恭敬,小人穿着华美的

衣服(会)更加傲慢;我没有才德来承受(你说的)待遇。”他在楚国,三次得到相位却不欢喜,三次失去相位却不后悔。他说:“我认为爵位到来不能够拒绝,爵位失去不能够阻止;我认为得到和失去爵位不由我(决定),不后悔罢了。”我凭什么超过别

人呢?孙叔敖快要死时,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屡次给我封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之后,楚王必定(会)给你封地,你一定不要接受好封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寝丘,那里的土地不好,那个名字让人厌恶。楚国人认为是鬼怪之地,越国人在那里祭祀祈福。你可以长期保有的地方,只有那里。孙叔敖死后,楚王果

然用好地封赏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不接受。请求到寝丘,楚王给他四百户的封地。他(家族)的祭祀,此后(延续了)十代而没有断绝。(有个)主张说:观察在朝的臣子,看他所招待的客人;观察外来的臣子,看他所寄居的主人。虞丘子的话说道:长时间固守高位、不引进贤能的人,就会被陷害;在官爵和俸禄上不退让的人

,就是贪婪。观察虞丘子的去留,可以观察他所举荐的孙叔敖。孙叔敖担任宰相,(对)车舆冠服不加整治,(对待)得失都很宽容的样子。他快要死时,还告诫他的儿子,不能接受好的封地。观察孙叔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没有辜负

了解他的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