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共(16)页,101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67e3b0e275ba1376f9a699da507d0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期中检测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50分,每题2分)一、选择题(共50分)2013年6月13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据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
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C.金星、木星D.火星、木星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出现在太阳内部B.温度较低C.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讯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
体存在,该空间()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B.是极光多发区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D.天气变化显著【答案】1.A2.B3.B【解析】【1题详解】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
。只有水星、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一般认为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当其爆发时,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
波通信,甚至中断;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大规模运动,而不是太阳内部。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的应是高层大气。航空飞行的最佳层是平流层,A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现象,B正确;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增加先
降低,然后再升高,C错误;天气变化显著的是对流层,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
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下图示意拍摄爱好者某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哈尔滨(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
行者身高与日影等长),且街道两侧树木开始“吐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拍摄者可能位于骑行者的A.右后方B.左后方C.右前方D.左前方5.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的地方时为A.8:00B.10:00C.12:00D.
18:006.此时,图中骑行者将前往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答案】4.A5.C6.B【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判断此时太阳高度角与当地纬度相同。根据树木吐绿,判断是春季,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根据影子与骑行方向垂直,判断可能是正午。【4题详解】读图,
图示能区分区车的前后,可以看到骑行者后背,且骑行者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拍摄者可能位于骑行者的右后方,A对。B、C、D错。【5题详解】根据材料,树木吐绿,正值春季,此日可能太阳直射赤道。骑行者身高与日影等长,说明此时的太阳高度角是45°,当地纬
度是45°N,图示骑行者前进方向与影子朝向垂直,说明此时是当地的正午。地方时是12点,C对。A、B、D错。【6题详解】此时,地方时是12点,影子朝向正北方向,骑行方向与影子朝向垂直,图中骑行者将前往正西方向,B对。A、C、D错。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
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B.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8.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
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受高压脊控制B.②地风速比①地大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9.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B.
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答案】7.B8.D9.C【解析】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岩层形成过程的判断。【7题详解】据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进行判读,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中②地为地中海气候,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⑤地
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多,A错误;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B正确;⑤地降水均匀河流汛期比②地长,C错误;⑤地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小,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气压值
的大小,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说明为低压系统,①地受低压槽控制,A错误;②地等压线分布稀疏,说明风速比①地小,B错误;③地有冷锋移来,C错误;④地吹偏南风,位于冷锋锋后,正值降水天气,D正确。故选D。【9题详解】读图,河流横剖面西侧,乙类岩石处明显比甲类岩石凹陷大,说明乙类
比甲类更易侵蚀,A正确;两类岩石均侵入到乙中,即岩浆活动发生在乙形成后,B正确;根据图示,丁类岩石侵入到戊类,说明戊较早形成,D正确;图示甲类岩石形成最晚,河流从甲类岩石侵蚀下切,即河流出现在甲形成以后,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10.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A.d<eB.从②引水灌溉比①有利C.a<cD.图中湖泊位于河流源头11.据图推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站在g点的人
,全区景观尽收眼底B.目前湖泊萎缩是由于围湖造田C.河流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发展棉花种植有优越的自然条件12.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B.为冷锋
,雨区位于PQ东南侧C.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北侧D.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答案】10.A11.D12.C【解析】【1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北半球,一般情况下,越向北气温越低,图中d位于e以
北,因此d<e,A正确。图中显示,穿过河流的三条等高线共同弯曲处应为山谷,山谷地区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所以g>f>h,由此判断,①引水线路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引水,而②引水线路是从低处向高处提水引水,从①引水灌溉更便利,B错误。根据图中A处的风向可判断,气压a>b>c,C错误。根据穿过河流的三
条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河流河水流向湖泊,因此图中湖泊位于河流下游,不是源头,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站在g点的人,因山脊阻挡视线,看不到A处附近区域,A错误。图中显示,耕作区离湖泊有一定距离,因此目前湖泊萎缩不是由于
围湖造田,B错误。题中信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当地冬季没有较多积雪,所以河流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少,以雨水补给为主,C错误。华北地区光热充足,棉花成熟期晴天多,发展棉花种植有优越的自然条件,D正确
。故选D。【12题详解】根据图中A处的风向可判断,气压a>b>c,P、Q之间为低气压槽,一般形成锋面,当地位于北半球,气旋旋转方向为逆时针,PQ之间的锋面向北移动,即南边的暖气团推动北边的冷气团移动,属暖锋,排除A、B。暖锋雨一般出现在锋前,即冷气团一侧,雨区应该位于PQ东北侧,选项C符合题意,
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组以某地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下图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景观图,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覆盖,塑料板外高内低,可以收集露水和雨水,塑料板底部还
有滴灌水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3.图中塑料板收集露水的时间主要在A.黄昏B.清晨C.正午D.子夜14.该塑料板还具有除草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塑料板底部A.光照条件差B.水分含量少C.土壤温度低D.昼夜温差小15.在我国最适合推广图
示灌溉方式的区域为A.湖南的水稻田B.北京郊区的蔬菜大棚C.新疆的谷物农场D.陕北洛川的苹果园【答案】13.B14.A15.D【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13题详解】露水是水汽凝结形成,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出现在清晨,水汽凝结量最大,故塑料板收集露水的
时间主要在清晨,B正确。【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覆盖,由于塑料板不透光,使得草类很难获取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条件,A正确。【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灌溉方式适合在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的地
区推广,且该区域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宜太大,D正确;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A错;北京郊区的蔬菜大棚需水量较大,B错;新疆的谷物农场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C错。【点睛】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常出现在午后2点;一天中气温
最低值常出现在日出前后。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16.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B.流速快,含沙量大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D.流量大,航运发达17.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答案】16.C17.B【解析】【16题详解】鄂毕河的补给水源有
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多冻土分布,上游流速快,含沙量小,B错误。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有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形
成夏汛现象,C正确。沿线经济落后,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不发达,D错误。【17题详解】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B对。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水流急,不表示流量大,A错
。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不能表示流量丰富,C错。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流量大,没有大量海水倒灌,D错。点睛:鄂毕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位季节变化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多冻土分布,含沙量小
。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有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形成夏汛现象。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大部分时间干燥、荒芜。雨季来临,这里忽然变成花的
海洋,以种类繁多的肉植物而闻名。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8.我国游客到纳夸兰沙漠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最适合在A.2-3月B.5-6月C.8-9月D.11-12月19.
下列说法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广布有关的是①夏雨明显,降水季节差异大②夏季受寒流影响,干旱、多雾③阴天多,露水多④气候恶劣,受人类活动影响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0.2017年7月某日19:00(北京时间)在纳马夸兰可观赏到的景观可能是A.晨曦初露B.夕阳西下C.繁星点点D
.烈日当空【答案】18.C19.D2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成因。【18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只有当地雨季来临,在纳夸兰沙漠地区的野花才会变成花的海洋,而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
地区,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因此在夸兰沙漠要同时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应选择在雨季和旱季交替的时间且有一定的降水,结合该地区气候资料图,该地区7-8月降水量大,所以选择在8-9月最合适。所以选C。【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
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从纳马夸兰所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来看,该地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沿岸有本格拉寒流
流经,多雾,有利于多肉植物生长。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从生物进化来看,沙漠形成年代较早,进化时间长。从人类活动看,由于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本题D选项正确。【20题详解】当北京时间为19:
00时,计算可得,15°E为地方时12点所在经线,而纳马夸兰地区恰好地处该经度附近,所以该地应该值正午时分,烈日当空。D选项正确。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21.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
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22.乞力马扎罗山()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
放有关【答案】21.D2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体难度较低,基础性较强。只要准确掌握全球变暖的影响即可正确作答。【21题详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山顶气温升
高,“雪冠”融化,逐渐缩小,气候变暖使渤海湾出现舟山渔场鱼种,A错;气候变暖使日本本州岛樱花开放提前,B错。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增强,C错。气候变暖使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升高,D对。故选D。【22
题详解】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A错。该山地是火山喷发形成的,B错。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错。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D对。故选D。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入员。在
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据
此完成下列小题。23.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24.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A.受教育水平B.职业构成C.地区分布D.性
别比例25.“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答案】23.D24.B25.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原因、影响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23题详解】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
村地区投资环境改善,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D正确;我国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因此不是全面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产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错误;返乡创业不是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不
是主导,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居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职业构成。故选B。【25题详解】农
民工回到农村创业,完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性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病。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南美洲的罗赖马山(如图)属于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平均海拔2810米。罗赖马山主要由砂岩组成,诞生于20亿年前的远古海洋。罗赖马山是多条河流的源头,上百条瀑布飞溅,有“瀑布之乡”之称,山顶土壤贫瘠,
原始风貌保存完好。(1)说出罗赖马山的形成过程。(2)分析罗赖马山山顶土壤贫瘠的原因。(3)罗赖马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答案】(1)远古海洋时期,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砂岩岩层;随着地壳运动,该区域抬升为陆地;由于断层构造的影响,中部岩块相对上升,形成桌状山地
(形成周边的陡崖)。(2)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植被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降水量大,侵蚀搬运作用强,养分流失严重。(3)四周为陡崖,河流落差大,形成瀑布;顶部平坦开阔,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降水丰富,瀑布
流量较大。【解析】【分析】本题以罗赖马山为区域地理背景考察地质作用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详解】(1)根据材料罗赖马山由(砂岩)沉积岩组成,首先在远古海洋中经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沉积岩(砂岩)层。现罗赖马山海拔281
0米,说明可能经过地壳运动,该处岩层抬升成为陆地;读右图该山为块状山地,受断层构造影响,中部岩层上升,形成桌状山地。(2)本题可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该地海拔较高,气温低,植被较少,所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位
于东北信风带迎风坡,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3)瀑布较多可从地形、径流量等方面分析。读图该地为断块山,四周陡峭,河流落差大,易形成瀑布;顶部较为平坦,且该地降水较多,易形成多条河流,瀑布的数量和流量都较大。【点睛】第一题
要注意提取材料组成罗赖马山的砂岩为沉积岩,经外力作用形成于古海洋中,后经地壳运动抬升,且断裂形成块状山地。第二题影响土壤肥力因素从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第三题“瀑布之乡”说明瀑布数量多,径流较大,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27.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沿湖广大地区是北疆地区重要的粮棉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途经艾比湖南侧的北疆铁路自新疆的乌鲁木齐市至中哈交界的阿拉山口,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下面图甲为艾比湖7000年来湖
面线变化图,图乙为艾比湖及附近区域图。(1)推测艾比湖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艾比湖的湖泊面积变化有何特点?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请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艾比湖的湖泊
面积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答案】(1)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稀少。原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周边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之全
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剧;流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拦截入湖河水灌溉,使湖泊的补给量减少;周边区域植被破坏,使植被含蓄水源的能力下降等。(答出3点即可)(3)湖面缩小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不
断加重;湖床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导致沙尘暴天气频发;周围地区温差加大;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大风日数增多等。(答出2点即可)【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了区域气候特点和成因,从整体性的角度考查了湖面缩小的原因和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详解】(1)由材料可知,艾比湖是位于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稀少。该地区深居内陆,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大陆性强,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艾比湖周边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
入,降水少。(2)由图甲可知,不同时期的湖面面积在不断缩小。该地区深居内陆,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湖水水源补给量少;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剧,湖水水量损失大;流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引河水灌溉,使湖泊的补给量减少;区域经济
发展使区域植被造破坏,使植被含蓄水源的能力下降,气候趋于干旱,加剧蒸发,进一步使湖泊水量丧失。(3)湖面缩小是湖泊水体减少的体现,大陆性增强,周围地区温差加大;蒸发水量减少,空气变干,周围地区更加干旱,不利于植被存活,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大风日数增多;风力作用加强对地表的侵蚀,使
土壤中水分更容易丧失,致使气候更干旱,造成土地盐碱化和盐碱化;水体变小导致枯水期更多湖床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导致沙尘暴天气频发。【点睛】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
6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1)概括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的特点。(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答案】(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答出2点即可)(2)广
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答出2点即可)(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
卫星城市。(答出3点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以外来人口净流入比例较高的城市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外来人口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净流入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
区,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有集中的趋势,增幅差异较大,分化明显;广东、福建、北京等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2)广东东莞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超过70%,最高。主要是由于广东东莞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有利于人们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3)人口大量涌入会导致城市压力增大,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为应对这些不利影响,城市应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劳动力随迁;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市人口的
基本需求;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问题;建设卫星城市,转移部分城市职能,减少城区人口。【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