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2.042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2.04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6613b1774353944f18c88c9294d38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山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C.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

所构成D.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观点【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并未揭示其多样性,A错误;B、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

细胞水平,并未进一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B正确;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D、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观点,所用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D错误。故选B。2.太平湖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

山区境内,景区里植物茂盛、鸟类众多、鱼虾丰富、景色优美。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太平湖中所有的鱼组成了种群B.太平湖风景区中的植物、各种小鸟和各种虾类、鱼类组成了群落C.太平湖风景区中的柳树与龟相比,柳树不具

有系统这一层次D.比太平湖风景区更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细

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组织: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因此它又被称为生物组织。(3)器官: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4)系统:是指

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5)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6)群落:同一时

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7)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8)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A、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太平湖中所有的鱼包括

多种鱼类,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太平湖风景区中的植物、各种小鸟和各种虾类、鱼类并未包含所有生物,不能组成群落,B错误;C、柳树是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龟属于动物,具有系统这一层次,C正确;D、由生物

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所以太平湖风景区是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元素的含量上大致相同,具有统一性B.Fe、Mn、Zn、Cu、B、Mo都是微量元素,作用微小C.组成细胞的各种

元素大多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D.蛋白质与核酸共有的元素为C、H、O、N【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等;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等;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H、O、N。【详解】A、生

物界与非生物界及不同生物之间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而在元素含量上具有差异性,A错误;B、Fe、Mn、Zn、Cu、B、Mo都是微量元素,是由于其在细胞内的含量较少,而非作用微小,B错误;C、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的D、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

,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故蛋白质与核酸共有的元素为C、H、O、N,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没有用完的斐林试剂不可以过两天再用B.花生种子不含还原糖,不用作检测还原糖实验的材料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用过氧化氢和

过氧化氢酶作材料D.变性的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答案】B【解析】【分析】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2、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酸、强碱等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永久失活。蛋白质失活断开的并非肽键。【详解】A、

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所以没有用完的斐林试剂不可以过两天再用,A正确;B、花生种子中富含脂肪,几乎不含还原糖,所以不宜用作还原性糖鉴定的实验材料,B错误;C、加热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

自变量是温度,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材料,C正确;D、蛋白质变性只是空间结构改变,肽链并未断裂,所以变性的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D正确。故选B。5.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

和积极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②欧文顿通过提取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③罗伯特森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④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⑤恩格尔曼

用衣藻和需氧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⑥鲁宾和卡门利用荧光标记技术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⑦科学家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的⑧为了方便研究各种细胞器,科学家们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了各种细胞器A.①③④B

.④⑦⑧C.④⑤⑧D.②⑥⑧【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

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

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

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①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①错误;②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②错误;③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亮-暗三层结构,推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③错误;④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为

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④正确;⑤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后,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从而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⑤错误;⑥鲁宾和卡门分别用18O标记的水和18O二氧化碳进行实验,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气来自水,⑥错误;⑦科学家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⑦正确;⑧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⑧正确。故选B。6.下列关于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像的面积或体积B.视野中看到细胞质在逆时针流动,

实际上在顺时针流动C.高倍镜下看不清楚物像,可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清晰D.10×的目镜比40×的目镜长【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

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若为圆形是指放大直径或半径的倍数。(2)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3)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①“找”: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②“移”: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③“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④“调”: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详解】A、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并不是面积或体积,A错误;B、显微镜成放大

倒立的虚像,视野中看到细胞质在逆时针流动,实际上也是在逆时针流动,B错误;C、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D、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10×的目镜比40×的目镜长,D正确。故选D。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

述正确的是()A.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B.细胞质中的液体是细胞液C.内质网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D.抗体始终在游离型核糖体上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器的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②具有

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具有磷脂,A正确;B、细胞液是指液泡中的液体,B错误;C、高尔基

体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C错误;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需要游离型核糖体和附着型核糖体的共同作用,D错误。故选A。8.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年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说明无机盐对维持酸

碱平衡很重要B.水是极性分子,带电分子(或离子)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一种良好溶剂C.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高,有利于度过不良环境D.血液中Ca²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

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

细胞的形态。【详解】A、成年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A错误;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B正确;C、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

环境(如高温、干旱、寒冷等),C正确;D、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肌无力现象,D正确。故选A。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单位,R基为CH3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水有所

不同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m可为A、U、C、GD.丁为二糖,可氧化分解成两分子单糖【答案】B【解析】【分析】1、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

OOH),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2、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分析图可知,甲图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单位——氨基酸,但R基为—

CH3,A错误;B、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丢失的是自由水,烘烤过程中主要丢失的结合水,B正确;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那么丙表示脱氧核苷酸,则m含氮碱基可为A、T、C、G,C错误;D、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丁为二糖,可水解成两分子单糖,D错误。故选B。10.下

列关于糖、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固态B.细胞中的还原糖是指不能被水解的糖类C.ATP、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中都含有脱氧核糖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答

案】D【解析】【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

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详解】A、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A错误;B、不能被水解的糖类叫做单糖,B错误;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故含有脱氧核糖,而ATP和核糖体中含有核糖而不含脱氧核糖,C错误;D、由于多糖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存

形式,因此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D。11.下图为由a、b、c三条链共81个氨基酸构成的胰岛素原,其需按图中方式切除c链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胰岛素(-S-S为两个-HS(巯基)脱去两个氢形成,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

8)能得出的结论是()A.c链的切除破坏了肽键和羧基B.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46C.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共有81个羧基D.胰岛素分子中含有2条肽链、49个肽键【答案】D【解析】【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

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

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详解】A、c链的切除破坏了肽键,但不破坏羧基,A错误;BD、由题图可知,胰岛素分子是由51个氨基酸形成的2条肽链,形成的肽键数是51-2=49个,含有3个二硫键,则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8×51-49×18-3×2=5

640,B错误,D正确;C、由于胰岛素原是由a、b、c三条链共81个氨基酸构成的,所以参与构成胰岛素原的氨基酸至少含有81个羧基,但胰岛素分子需要切除c链,故氨基酸和羧基数目均小于81,C错误。故选D。1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都具有磷脂,

磷脂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不需要膜上受体的参与C.放线菌、蓝藻、发菜、草履虫均为原核生物D.淡水水域的富营养化现象称为水华【答案】C【解析】【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

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中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磷脂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正

确;B、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不需要膜上受体的参与,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联系,B正确;C、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D、淡水水域的富营养化现象称为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

类过度生长所产生的现象,D正确。故选C。1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生物种类碱基种类核酸种类遗传物质核苷酸种类A新冠病毒41DNA4B玉米82DNA5C大肠杆菌51RNA8D酵母菌52DNA8A.AB.BC.CD.D【答

案】D【解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

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详解】A、新冠病毒的核酸只有1种,遗传物质是RNA,碱基有4种,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B、玉米属于细胞生物,含DNA和RNA两种核酸;碱基种类有ATGCU,共5种;遗传物质是D

NA,含有8种核苷酸,B错误;C、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共有8种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5种碱基(ATGCU),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故选D。14.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试剂甲可以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若试剂乙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现象Ⅱ为由橙色变为灰绿色C.条件Y组为对照组,此实验为对照实验D.在条件X下,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储存在物质b中【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产生水的呼吸方

式为有氧呼吸,所以条件Y为有氧条件,物质a为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检测;条件X应为无氧条件,物质b为酒精。【详解】A、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因此物质a为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检测,所以试剂甲可以是溴麝香草酚蓝

水溶液,A正确;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CO2,故物质b为酒精,若试剂乙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现象II为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正确;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两组实验构成对比实验,C错误;D、

在条件X下(无氧条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未彻底分解的产物b酒精中,D正确。故选C。15.下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是细胞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基本支架为

流动镶嵌模型B.m上分布有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C.乳酸菌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D.g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和核膜、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

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等)等结构。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c表示细胞膜,细胞膜是细

胞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分析图可知,m膜上能进行水的光解,所以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B正确;C、乳酸菌是原核细胞,有且只有一种无膜细胞器核糖体,不包括细胞器

膜和核膜,C错误;D、分析图可知,g表示囊泡膜,参与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B。16.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核孔是蛋白质、D

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C.③为核膜双层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D.绿藻中的②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①表示染色质,②表示核仁,③表示核膜。【详解】A、分析图可知,①表示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

种存在状态,但染色质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A错误;B、DNA携带遗传信息,一般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B错误;C、分析图可知,③表示核膜,具有双层膜,因此具有两层磷脂双分子层,四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D、绿藻为真核生物,分析图可知,②表示核仁,绿藻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17.细胞中的各类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序进行,与细胞中的酶息息相关,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②酶的作用机理是提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③酶在高温下的活性低,进行降温处理其活性不会升高④酶制剂

适宜在最适温度下保存⑤反应在有酶与没有酶的情况下相比,可知酶具有高效性⑥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⑦酶的单位是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A.①③⑦B.②④⑤C.④⑤⑥D.①⑤⑦【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①正确;②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化学能,②错误;③酶在高温下的活性低,是由于高

温破坏其空间结构,该过程是不可逆的,故进行降温处理其活性不会升高,③正确;④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④错误;⑤酶的高效性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⑤错误;⑥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⑥错误;⑦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酶的单位是氨基酸或者核糖核苷酸,⑦正确。故选A。18.如图所示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合成与吸能反应相关联B.ATP中含有腺嘌呤C.ATP脱去末端两个磷酸基团是构成DNA的原料D.细胞中需能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答案】B

【解析】【分析】1、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

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当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2、ATP的水解本身是放能反应,所

以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本身是吸能反应,所以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详解】A、ATP的合成本身是吸能反应,所以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A错误;BC、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

—P~P~P,其中A代表腺苷,其中包含一个腺嘌呤和核糖,所以ATP脱去末端两个磷酸基团是构成RNA的原料,B正确,C错误;D、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能的生命活动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并非所有都是,D错误。故选B。19.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

叶肉细胞中的A、B两种细胞器及相关生理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大于B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B.A、B两种细胞器都能产生ATP,产生的ATP均能运输出去C.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A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D.图示叶肉细胞中

有有机物的积累,该植物一定能正常生长【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细胞器B是线粒体,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外界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细胞器A叶绿体吸

收的二氧化碳多于细胞器B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A细胞器叶绿体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大于B细胞器线粒体内生理活动的强度,A正确;B、A、B两种细胞器都能产生ATP,但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被暗反应消耗,不能从叶绿体中运出用于其它生命

活动,B错误;C、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会改变,因此,增大光照强度不一定会提高甲细胞器叶绿体中生理活动的强度,C错误;D、图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存在有机物的积

累,但是植物的其它器官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故总体来看,植物体不一定能正常生长,D错误。故选A。20.分析下列影响光合作用的图,正确的是()A.甲图中a点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B.乙图中c点与d点相比,相同时间内c点叶肉细胞中C3的消

耗多C.丙图中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弱光,b为强光D.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绿光,b为蓝紫光【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1)光①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延长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方法主要是

轮作(一年两茬或三茬)。②光质: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应用大棚薄膜的选择:无色透明大棚能透过日光中各色光,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无色透明的大棚中植物的光合效率最高。③光照强度:光照强度通过影响

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速率加快,产生的[H]和ATP增多,使暗反应中还原过程加快,从而使光合作用产物增加。(2)二氧化碳浓度CO2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的形成。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再增大CO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将

不再增加。(3)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实现的(主要制约暗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光合作用速率提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下降。(4)

水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另外,水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从而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所以水对光合作用有较大的影响。(5)矿质元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详解】A、甲图中可以看出,a点随着光

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变,同理a点时CO2浓度也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原因,因此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色素的含量,A正确;B、分析图乙可知,乙图c点与d点相比,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

和[H]减少,因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还原减少,消耗量减少,B错误;C、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所以丙图中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错误;D、植物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蓝紫光,b为绿光,D错误。故选A。2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在低倍镜下共进行了三次观察B.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有助于研磨充分C.观察有

丝分裂适合选择根尖成熟区细胞D.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答案】A【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2、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即在低倍镜下共进行了三次观察,A

正确;B、研磨绿叶时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B错误;C、根尖成熟区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所以观察有丝分裂适合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C错误;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A。22.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小,越不利于提高物质运输效率B.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C.克隆猴“中中”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

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这样有利于提

高物质运输效率,A错误;B、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同时还有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等现象,B正确;C、克隆猴“中中”的诞生采用了核移植技术,说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正确;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

性表达,D正确。故选A。23.如图分別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较少B.水分子更多的是以图b方式进行运输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氨基酸的方式为图aD.通道蛋白在每次转运时会发生自身构像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

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水分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

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详解】A、分析图可知,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即通过图b方式进行运输,B正确;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

酸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图a表示协助扩散,C错误;D、分析图可知,通道蛋白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24.牛的成熟红细胞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某植物组织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每个细胞平均失水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水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质B.曲线OA段上升说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渗透压逐渐减小C.曲线AB段下降说明,植物细胞从第5min开始吸收K、NO3-D.用50mmol•L-1NaCl溶液处理牛成熟红细胞可制备纯净细胞膜【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随着Na

Cl溶液的升高,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逐渐下降,当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00mmol•L-1时,细胞会吸水涨破,当体积比为1时说明内外浓度相等,也即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150mmol•L-1NaCl的浓度;乙图表

示细胞的失水量,A点之前细胞失水量增大,A点开始细胞失水量减小,说明A点开始吸水。【详解】AC、植物细胞从开始吸收K、NO3-,据图可知,AB段细胞失水量减少,此时主要是K+和NO3﹣进入细胞,同时有水分进入液泡,即水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内,AC错误;B、曲线OA段上升说明,植物细胞在失水在增多,

说明植物细胞中液泡渗透压逐渐增大,B错误;D、由图可知,当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00mmol•L-1时,细胞会吸水涨破,牛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用50mmol•L-1NaCl溶液处理牛成熟红细胞可使细胞涨破,制备纯净细胞膜,D正确

。故选D。25.如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A.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是图④C.①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均为1∶2∶2D.图③中会出现新的核膜、核仁【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

知,图中①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②是有丝分裂末期,③是有丝分裂后期,④是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示过程不包括分裂间期,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

;B、由于中期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对应图中的④,B正确;C、②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C错误;D、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会出现新的核膜、核仁,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6.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

能关系,图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的(1)图中A、B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为元素和元素。(2)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指,一分

子X可与一分子结合生成一分子蔗糖。(3)组成Ⅱ和Ⅲ的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表现在:。(4)Ⅴ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水解后的产物为。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中(填图中符号)的氧化分解。同等质

量的I和Ⅴ相比,Ⅴ储存的能量更多的原因是。(5)从P的角度分析,Ⅳ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答案】(1)①.N、P②.N(2)①.淀粉②.果糖(3)Ⅱ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Ⅲ含有核糖和尿嘧啶(4)①.甘油和脂肪酸②.X③.因为Ⅴ(脂肪)中

H的相对含量比Ⅰ(糖类)高(5)组成Ⅳ中氨基酸(P)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Ⅰ是生物大分子且是能源物质,所以Ⅰ表示多糖,X表示其基本单位;Ⅱ携带遗传信息,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Ⅱ表示DNA,Y表示脱氧核苷酸,同理Ⅲ表示RNA,Z表示

核糖核苷酸,A表示N、P元素;Ⅳ承担生命活动,表示蛋白质,P表示氨基酸,B表示N元素;Ⅴ表示储能物质脂肪,据此答题即可。【小问1详解】分析图可知,Ⅱ携带遗传信息,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Ⅱ表示DNA,Y表示脱氧核苷酸,同理Ⅲ表示RNA,Z表示核糖核苷酸,因此A表示N、P元素;Ⅳ承担

生命活动,表示蛋白质,P表示氨基酸,因此B表示N元素。【小问2详解】分析图可知,图中Ⅰ是生物大分子且是能源物质,所以Ⅰ表示多糖,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指淀粉,X表示淀粉的基本单位葡萄糖;一分子葡萄糖可与一分子果糖结合生成一分子蔗糖。【小问3详解】分析图可知,Ⅱ表示DNA,Ⅲ表示RN

A,DNA和RNA的不同表现在:ⅡDNA含有脱氧核糖和碱基T(胸腺嘧啶),ⅢRNA含有核糖和碱基U(尿嘧啶)。【小问4详解】Ⅴ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所以Ⅴ表示脂肪,脂肪水解的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X表示淀粉的基本单位葡萄糖,葡萄

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所以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图中X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同等质量的I(糖类)和Ⅴ(脂肪)相比,脂肪储存的能量更多的原因是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小问5详解】分

析图可知,Ⅳ承担生命活动,表示蛋白质,P表示氨基酸,从氨基酸角度分析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2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

、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E-K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A-D中,图(填字母)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B为细胞中的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填E-K中的字母)。研究B图,一般采用的方法是。(2)图A-D所示的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是。(填字母)(3)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填字母),抗体是在(填字母)中合成的。(4)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是(填字母),分离这些细胞器的方法是。(5)图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这是由于细胞质中有支持它们

的,这种结构是由组成的网架结构。【答案】(1)①.C②.EGHK③.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A、D(3)①.E②.K(4)①.F②.差速离心法(5)①.细胞骨架②.蛋白质纤维【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细胞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但不含中心体,属于高等植物细胞;B细胞为动物细胞,且具有分泌功能;C和D细胞都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生物;E为高尔基体,F为中心体,G为线粒体,H为内

质网,L为叶绿体,K为核糖体。【小问1详解】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对应图中的C;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之后还需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发挥作用,整个过程需

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E高尔基体、G线粒体、H内质网和K核糖体;研究B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小问2详解】A为高等绿色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是蓝细菌(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小问3详解】E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动物细胞中主要是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与细胞的分泌物有关,而在植物细胞中主要是与植物的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抗体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K核糖体。【小问4详解】高等植物不含有中心体这一细胞器,对应图中的F;由于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故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小问5详解】图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

细胞质中,这是由于细胞质中有支持它们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28.H-K-ATP酶位于胃壁细胞,是质子泵的一种,它通过自身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完成H/K跨膜转运,不断将胃壁细胞内的H运输到膜外胃

腔中,对胃酸的分泌及胃的消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表示促进磷酸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胃壁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图中壁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2)据图分析,在胃壁细胞内H通过方式

转运至细胞外。H-K-ATP酶在该过程的作用是和。(3)图中表明细胞膜还具有功能,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和促进磷酸化,从而促进胃酸的分泌。(4)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溃疡主要原因,药物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减缓胃溃疡症状,用奥美拉唑治疗

胃溃疡理由是。【答案】①.磷脂双分子层②.蛋白质(糖蛋白)③.主动运输④.作为载体蛋白⑤.催化ATP水解⑥.信息交流⑦.cAMP⑧.Ca2⑨.奥美拉唑抑制H-K-ATP酶的活性,减少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解析】【分析】据图分析,H-K-ATP酶能将钾离子转运到胃壁

细胞内,将氢离子运出胃壁细胞,钙离子、cAMP能促进H-K-ATP酶的磷酸化,促进氢离子和钾离子的转运。【详解】(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胃壁细胞膜上的受体是蛋白质。(2)胃腔中有大量盐酸,氢离子浓度大于胃壁细胞内

的氢离子浓度,H通过主动运输被转运到细胞外,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据图可知,H-K-ATP酶既可以催化ATP水解为主动运输供能,又是转运氢离子和钾离子的载体。(3)图中胃壁细胞上的三种不同受体能与特定的信息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据图可知信号分

子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cAMP和Ca2促进磷酸化,从而促进胃酸的分泌。(4)氢离子过多的被转运到胃腔中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溃疡。H通过主动运输被转运到细胞外,药物奥美拉唑可以抑制H-K-ATP酶的活性,使氢离子的主动运输受到

抑制,减少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达到治疗的目的。【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考生需正确获取题干信息,利用所学知识才能准确作答。29.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

~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可以用试剂提取该物质。(2)过程②和③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和。(3)上述①~⑤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填图中序号),该植物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填图中序号)。(4)每年5月至9月是我国植物的快速生长期,该期

间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5)研究发现,黄光照射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减慢,科学家推测黄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发生了改变,现以番茄试管苗为实验材料,探究番茄试

管苗在黄光照射下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答案】①.类囊体的薄膜上②.无水乙醇③.叶绿体基质④.细胞质基质⑤.⑤⑥.③④⑤⑦.温度、光照强度⑧.增加⑨.在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分别培养番茄

试管苗(甲和乙),一段时间后取甲和乙的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两组滤纸条上叶绿a、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变化【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③表

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光合色素,b表示氧气,c表示ATP,d表示ADP,e表示[H],f表示C5,g表示二氧化碳,h表示C3。【详解】(1)a表示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

囊体薄膜上,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无水乙醇提取。(2)②表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3)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必须有氧气参与。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以产生A

TP,故该植物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③④⑤。(4)每年5月至9月温度和光照强度适合植物的生长。若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停止,而C3的还原几乎不变,故f即C5量会增加。(5)要检测黄光照射是否会引起番茄叶绿素

含量的变化,实即验的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光质,因变量是色素带的宽窄,在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分别培养番茄试管苗(甲和乙),一段时间后取甲和乙的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通过比较两组滤纸条上叶绿a、叶绿素b色素带

的宽窄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变化。【点睛】本题的关键点是需要考生熟记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出图中各个过程及物质代表的含义,再进行分析和解答。30.下图是某细胞相关生命历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①含有条染色体,细胞②含有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2

)A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中心体密切相关,中心体在期倍增,核DNA在期倍增,染色体在期倍增。(3)D过程叫,使④和⑥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④和⑥所含核DNA(填“相同”或“不相同”)。【答案

】(1)①.4②.8③.0(2)①.间②.间(或S)③.后(3)①.细胞分化②.稳定性差异③.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④.相同【解析】【分析】通过着丝点数染色体条数,一个着丝点一条染色体,一个着丝点上连着两个DNA分子是才有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

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小问1详解】细胞①含有4条染色体;细胞②含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的【小问2详解】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倍增和核内DNA数目的加倍都发生在间期;染色

体在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开而加倍。【小问3详解】D是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会导致mRNA不同,但细胞仍含有全套遗传物质,即DNA相同。【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增增和分化,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理解细胞分化的定义及对分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