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857.610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0)页,857.61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61b802425e49f00ad159cef716101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5届离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

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距今约4500年的四川宝墩古城遗址总面积达276万平方米。城中建有多组大型建筑,并筑有内外城墙作为屏障,目前残存的梯形城墙宽二三十米,城墙外侧还挖有绕城深壕。据此可知,当时A.形成了严格

的等级秩序B.处于早期国家阶段C.社会动员组织能力较强D.营建城市形成制度2.先秦法家关于贫富有诸多言论,管子说“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商鞅提出“民富而不用”的观点,并指出“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法家学者的论述A.顺应统治阶级治

理需要B.强调了中央集权的思想C.体现出隆礼重法的倾向D.不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3.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这反映出汉代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A.加强了对河西走廊的有效管辖B.建立了全国性的信息传播系统C.西域地

区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较为频繁4.下图为北魏前期和后期中枢机构部分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士族的影响B.选官制度的变革C.统治中心的变化D.中枢机构的调

整5.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类型比例(%)时期核心家庭(2~3人)主干家庭(6—8人)联合家庭10人以上其他家庭总计701~769年户数(户)471391483百分

比56.615:710.417.3100820~876年户数(户)3612223百分比132651.29.8100A.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瓦解B.税制变化推动家庭结构变迁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不断完善6.下图是日本学者冈本隆

司在《何谓明代:“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一书中绘制的一幅示意图。据图可知,该学者认为明代A.以江南制造为主轴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B.以丝银贸易为主导的社会生产日益发展C.以江河运输为主干的贸易网络遭遇挑战D.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趋向瓦解7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宣传其“古议院”思想时,严复对其提出了批评。梁在回信时言:《古议院考》乃数年前读史偶有札记,游戏之作。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

往自不免。材料表明,梁启超A.维新思想摇摆不定B.借助传统宣传西法C.批评国人盲目自大D.完全赞同严复思想8.1920年9月陈独秀在《答费哲民》中指出“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的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青年向何处去寻新生活和世外桃源

?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据此可知陈独秀A.运用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妇女运动B.认识女性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C.尝试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妇女解放问题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3页共8页D.号召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启迪广大青年9.1926年11月,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中央农委决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川、桂、闽、皖、苏、浙等七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这些决定A.推动了土地革命发展B.反映了工作重心的转移C.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D.战略上配合

了北伐战争10.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在党内不容许有离开党的纲领和党章的行为”,党章还提出“惩前

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规定要设立在党委指导下工作的监察机关。这些规定A.体现了党纪律建设的加强B.践行了“两个务必”纪律要求C.推动了党整风运动的开展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1.1958年1月,毛泽东号召要来一个技术革命,以此推动农业方面的技术变革。一年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农业的

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57年至1982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136.9倍,机耕面积增加13.3倍,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长足进展。这反映了A.农业集体经济优势凸显B.农业现代化已经完成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工业现代化基本实现12.1963年至1964年,国家

计委会提出了“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其次为发展国防和基础工业。因此,“三五”计划也被称为“吃穿用计划”。然而在1964年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三线建设”。这一调整A.折射出国际环境的恶化B.是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果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说明民生是

国防的保障13.1980年春,在南京举办的全省社队企业产品展销会,规模宏大,到会洽谈业务的达11万人之多,成交金额达2亿元。同年,江苏全省出现300个社队工业与城市工业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的经济联合体。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江苏省A.城市化规模迅速扩大B.农村产业结构的调

整C.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D.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2、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下表是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记载来源作者经历重大事件故事演变情况丁谓(966—1037年)《丁晋公谈录》

赵光义北伐失败赵普奏“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太祖悟而从之。王曾(978—1038年)《王文正公笔录》杨家将北伐失败澶渊之盟太祖召“守信等曲宴”,提出“莫若各守外藩”“优游卒岁”“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司马光(1019—1086年)《涑水记闻》宋夏庆历和议王安石变法若身临其境,对酒宴和“屏左右”后君臣对话、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后人常引用此版本,并评曰:“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B.司马光的记

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C.史料互相佐证,证实该事件的真实性D.故事演变反映出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15.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厂丝和土丝市场产销状况统计(单位:担)。其中,土丝主要是供土法纺织者购用,厂丝主要向欧洲出口。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年度土丝厂丝1881—

188211526一1885—188625674457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5页共8页1890—18913276103171895—18962474206291900—1901103731038A.经济发展具有转型特征B.传统手工行

业渐趋式微C.机器化大生产占据主导D.经济近代化的历史潮流第Ⅱ卷本卷共3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

;四曰判,文理优长。——摘编自《新唐书》材料二集贤院学士掌刊缉古今之经籍……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秘书监之职,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校书郎,掌雠校典籍,刊正文字,皆辨其纰缪……中书省翻书译语十

人,鸿胪寺译语并计二十人。——摘编自《唐六典》材料三垂拱二年二月十四日,新罗王金政明,遣使请《礼记》一部,令所司写吉凶要礼,采其词涉规诫者,勒成五十卷,赐之……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渤海遣使求写《唐礼》及《三

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许之。——摘编自《唐会要》(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语言文字治理的措施。(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语言文字治理措施的历史作用。(10分)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

6页共8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在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一度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边区人民多数生活贫困,边区政府提出增加农贷的主张,并于1939年3月,公布了《农业互助社暂行

组织规程》,号召各党委暨县政府立即动员群众大量开荒,加大农业技术改良。随着战争逐步迫近边区,政府颁布了《征收救国公粮条例》,同时鼓励节约粮食,开展粮食节约运动,栽撤不需要的机构,充实基层组织,合理安置劳动力充沛地区的人民向待开发区有序迁移。陕

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多种举措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的粮食危机。—摘编自王可研《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危机探究》材料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逐渐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支持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国家实施了粮食的统购统销政

策。1993年以来,中国粮食市场开始探索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运行机制,从此结束了长达40年的统购统销制度。在粮食供求关系方面1950-1960年的净出口阶段,国内市场肩负着实现粮食自给和支持工业化发展的重任。1961-2002年净出口和净进口交叉互现阶段,被动式参与国际市场增加粮食供给。2003年

至今的净进口阶段,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主动利用国际市场保障粮食安全。——摘编自王钢《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解决粮食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方面发生的变化。(8分)(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4分)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7页共8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

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1989年,国务院表彰了自1980年以来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范围为“工业、农业、交通、财贸、建设、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及其他工作人员”。表彰目的是:“彰显先进模

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表彰条件是: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总方针,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1)在企业发展生产,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关注天津考生公众号获取最新试卷(2)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3)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

9卷》结合材料,以“时代·荣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8页共8页天津市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Ⅰ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ACBABCDAAAB题号14DACB15ADBC答案3分2分1分0分3分2分1分0分Ⅱ卷共3题,共55分.16.(20分)(1)措施:重视培养学生提升语言文字水平和经书熟悉程度;将语言文字纳入官员选拔和考核中;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设立专门管理

语言文字的机构和官员;培养翻译人才并向外传播汉文典籍。(10分)(2)历史作用:推动国家教育和文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传播;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东亚地区文明的发展。(10分)17.(20分)(1)特征:救济群众与保障抗战相结合;发展生产与节约粮食

相结合;制定了法律法规;因地制宜,以民为本;效果显著。(8分)(2)变化:粮食流通体制上逐渐由政府计划主导为转向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主导;粮食供求关系方面由依靠国内市场转为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关系逐渐从被动式参与到主动利用。(8分)(3)认识: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构筑完善粮食安全体系;注重改革创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粮食安全道路.(4分)18.(15分)【答案示例】时代·荣誉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答案第1页共2页198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

入推进,国务院决定表彰自1980年以来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这一表彰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全社会劳动精神的弘扬,体现了国家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与重视。表彰的范围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财贸、建设、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多个领域,显示了国家在各个行业中对先进模范人

物的广泛关注。表彰条件中强调“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仅是对模范人物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全社会的号召,鼓励每一个公民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具体条件方面,表彰要求模范人物在企业发展、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等领域做出重大

贡献。这些条件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对人才的渴望。在工业领域,许多工人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农业方面,农民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改进生产方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

教育和科研领域,教师和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989年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反映了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这一表彰不仅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与

贡献,还反映了国家对劳动者的重视和尊重,传递了“劳动光荣”的社会理念。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第二次月考高三年级历史答案第2页共2页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