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818.500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9)页,818.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546ca2074b71cfbd539eb5079ea31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禅让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井田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观念与宗法制有关,宗法制以血缘为依据划分等级秩序,故选B;禅让制是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排除A;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C;井田制

是夏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排除D。2.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A.手工业技术最发达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C.一度取得霸主地位D.积极开

展商贸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战国时赵国存在多种货币,其中刀币是为了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受秦国影响铸造钱币明显是因为秦赵之间存在商贸往来,这些都说明当时的赵国积极开展商贸活动,故选D;材料反映了赵国

的货币,不能说明赵国的手工业技术最发达,不能体现赵国的立国思想和是否取得霸主地位,排除ABC。故选D。3.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

孟子反对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答案】B【解析】孟子把人民排在第一位,体现出关注百姓,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当时社会主要诸侯争霸,并没有关注民生,故A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时期实行,故C错误;此时并不是民主社会,故D错误。4.“

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材料体现的“时代”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国家强大,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文化繁荣,疆域广阔【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秦始皇时期赋役沉重,民生并没有得到改善,经济也没有出现昌盛的景象,排除AB;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实行文

化思想专制,因此文化繁荣并不是这一时代的特点,排除D。故选C。5.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由此推断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在

西汉已经广泛使用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考古发现了我国西汉初、中、晚等不同时期的纸,可以推断出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B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证明纸在西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C项错误;材料与造纸术的传播无

关,D项错误。6.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赋仅在汉代民间流行【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国家

统一富强,对外打击匈奴,军功强盛,因此规模宏大、规模宏大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国家逐渐衰落,所以抒情小赋取代了大赋。由此可知汉赋的风格受到时代的影响,故选C;皇帝喜好是影响汉赋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根据“以抒

情为主”可知B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B;汉代赋是主要文学体裁,并不仅仅流行于民间,排除D。故选C。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A.发展经济B.争权夺利C.打败孙权D.统一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的理想在于辅佐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国;曹操也想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割据局面,统一中国,故选D项;AB

C在材料中没有显现,排除。8.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北方内迁少数民族从事农业耕种,北方边境汉民族也从事放牧,北方少数民族和

汉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体现了民族交融的增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尚未南移;B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农具的使用和放牧的信息,并未体现农业生产的恢复;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分工。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要原因是政治军事上的需要,隋炀帝个人

享乐欲望是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A.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D.西南地区经济的没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可知,材料体现了大运

河开凿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大运河主要是起到沟通南北经济联系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大运河开凿的必然性,主要是由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与北方民族大融合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隋炀帝时期国家

是统一的而非分裂对峙,B项错误;大运河的开凿与西南地区经济没落无关,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10.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A.缩小了官吏来源B.得到了不断完善C.降低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弊端【答案】B【解析】【详

解】据表格信息可知,从隋炀帝到唐玄宗,科举制的内容和规定在不断增加,地位不断提升,说明科举制得到了不断完善,故选B;科举制降低了考试的门槛,扩大了官吏来源,排除A;科举制以考试选官,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排除C;科举制并非完美无缺,依然存在考试的弊端,排除D。故选B。11.三省六部

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B.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C.有效地限

制了地方的权力D.具有了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三省六部制能够集思广益,分工明确,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提供行政效率,由此说明该制度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

臻完备,故选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的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排除A;三省六部是中央政治制度,并没有限制地方权力,排除C;三省六部本质上还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并不是西方式的三权分立,排除D。故选B。12.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解决土地兼并问题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可知两税法开始不再以人身作

为征税依据,即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A;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两税法无助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制度的变革,该变革松弛了古代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与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和催生新的经济因素没有必然联系,

排除CD。故选A。13.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这表明他意图解决A.边境危机B.财政危机C.政治危机D.军事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以“财”为中心,以理顺全国的“力”、“

财”、“费”作为变法指导思想,表明王安石意图解决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B项正确;王安石的理财思想与解决边境危机即民族矛盾不符,A项错误;政治危机即阶级矛盾与强调理“财”不符,C项错误;理财并不能解决军事危机,D项错误。14.宋代农民在从

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B.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C.农民抗灾害的能力减弱D.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答案】D【解析】【详解】农民通过从事小工

、小商有利于增加收入,从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这一趋势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故选D,排除C;这一趋势有利于增强小农经济的韧性,并非制约农业生产的提高,排除A;农民的行为并不会改变土地所有制,因此不能冲击地主所有制经济,排除B。故选D。15

.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A.主张改良社会体制B.将儒释道融为一体C.由儒学转向了佛学D.致力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程

和朱熹借鉴“修心”的理念来改良个人,以期改良社会之本,表明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致力于社会稳定,故选D,材料是通过改良个人达到稳定社会的效果,并不是改良社会体制,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道家思想,排除B;材料是“向佛法禅学借来‘修心’的理念”,不是转向了佛学,C错误。16.古书多以绵长卷轴形式

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増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革新B.指南针的改进C.重武轻文政策D.科举制的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印刷术的革新,宋朝图书呈现形式由卷轴变为单页,藏书者和藏书数量

均显著増多,A项正确;指南针的改进与宋代图书样式和数量的变化无关,B项错误;“重武轻文”政策不是导致宋代图书样式变化和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科举制的盛行与图书呈现形式改变和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17.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清和帖》(如图)是其

代表作品。从字体上看,《清和帖》应属于()A.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答案】C【解析】【详解】从字体上看,《清和帖》兼规矩和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属于行书,故C项符合题意;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不符合题意,故A项不符合题意;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

而竖画短,不符合题意,故B项不符合题意;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不符合题意,故D项不符合题意。18.“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A.削弱皇帝权力B.加强控制地方C.缓解民族矛盾D.提高汉人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可知,行省制的推行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在集权,

故B正确;A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元代杂剧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表演艺术形式。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流传范围广B.缺

乏生动性C.富于观赏性D.形式很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创造出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表演艺术形式”可知与传统诗词相比,元杂剧更生动,形式更丰富,更富有观赏性,故选C,排除BD;传统诗词的流传范围也很广,因此流传范围广不是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排除A。故选C。20.明太祖废承相后,下令:“内

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宦官机构)勘合,方可施用。这样规定是为A.加强对皇帝的监察B.加强对内臣的监察C.加强对六部的监察D.加强对丞相的监察【答案】C【解析】【详解】六部所行一切要经过内府勘合的做法明显是

通过内府对六部进行约束,从而加强了对六部的监察,故选C;内府勘合的对象是六部,而非皇帝和内臣,因此监察的对象不是皇帝和内臣,排除AB;根据“明太祖废丞相后”可知当时已经废除丞相,因此对丞相的监察是不存在的,排除D。故选

C。21.清代雍正时期,朝廷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这一做法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B.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信任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使清王朝的统治疆域达到最大【答案】C【解析】【详解】材

料反映的是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废除土地制度,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C;改土归流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A;该做法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豪强的不信任,排除B;改土归流是在已有国土上实行,无助于开

拓新的疆土,因此“使清王朝的通知将于达到最大”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故选C。22.乾隆二十四年,颁行“防夷”措施: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制定的行商的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

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这反映出清政府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颁行‘防夷’措施”可以看出清政府对在广州经商的商人实行种种限制,反映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严格限制外商贸易,故选D;“断绝”说法绝

对化,排除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3.梅兰芳说:“现在的观众对于国剧(即京剧)只重视其艺术,对于剧本之意义,则不甚注意,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他意在强调京剧艺术A.得到社会各界广泛

认可B.应该重视社会教化的功能C.要表现演员的精湛演技D.代表中国文化的最高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结合所学可知梅兰芳强调既要重视京剧艺术,也要推行社会教育功能,即应该重视社会教化功能,故选B;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不是材料

强调的重点,排除;D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24.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该“战争”指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指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故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错误

。25.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共强迫清政府开放了16处通商口岸。这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是A.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B.建立殖民侵略据点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开放的通

商口岸多达16处,这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对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因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故答案为D项。A项,没有认清楚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排除;建立殖民侵略据点,是西方国家早期对外扩张的要求,而不是工业革命后

对外扩张的要求,故B项错误;C项,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从本质方面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鸦片战争的性

质都是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由此可看出,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26.由下列信息推断该事件是①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②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③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④以反清革命作为斗

争目标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洪秀全将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小农平均主张融合在一起,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农民阶级进行的以反清为主的救亡图存运动

,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以三民主义为纲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农民阶级的救亡运动,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不以反清为目标,C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不包括农民阶级,也不以反清为斗争目标,D项错误。27.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

:“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打着“自强”旗号B.打着“求富”旗号C.只学技术不学制度D.清政府腐败无能【答案】C【解析】【详解】地主阶级

洋务派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力求“自强”“求富”,但是当时的“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也就是洋务运动没有改变旧有的政治体制,即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故选C;AB是洋务派学学

习的内容,不是失败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显示清政府腐败无能是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D错误。28.康有为认为,“仁”是一种原动力,蕴于万物之中,它不仅包括人道,还包括人性的存在,其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据此可

知,康有为A.借助儒学宣传平等思想B.拥护封建君主专制C.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批判封建伦理道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可知康有为借助儒家的

“仁”的思想解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学宣传平等思想,故选A;康有为属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排除B;材料主要反映了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思想宣扬西方平等思想,C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

除。故选A。29.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纷纷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C.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清政府完

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从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故选B;A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排除;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辛丑条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30.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作者把辛亥革命

作为“分界线”的史实依据是A.清帝退位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武昌起义D.中国同盟会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这里的“2132年的历史”是指从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这在中国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把辛亥革命作为“分

界线”的史实依据是1912年清帝退位,故A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1年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无关,排除BC;1905年中国同盟会建立,1911年辛亥革命,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31.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

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除了欧美列强的在华势力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朝代国家指的是君主立宪制,“共和国家”指的是民主法治形式,说明辛

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D正确;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B中清除说法绝对,排除;C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大改造完成。32.下表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A.超过外资企业B.产业部门齐全C.得到迅速发展D.地域分布均衡【答案】C【解析】【详解】1912到1920年,棉纱业、面粉业产量增长数倍,

卷烟业资本量甚至增加了十倍多,三个行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二、三十,这些反映出当时我国的民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C项正确;相比外国资本主义,近代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比较薄弱,A项错误;民国初年三个轻工业部门发展明显不能

说明当时民营产业部门“齐全”,B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地域分布并未达到均衡,D项错误。3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了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政党性质的伟大中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其中“

红船精神”源于A.五四运动B.中共成立C.国共合作D.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红船”是指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中共一大曾于此召开会议,标志中共成立,B正确;A是1919年;C是1924-1927年;D是1926年,都与题意不符。34.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在谈到某事件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开展土地改革B.进行万里长征C.工农武装割据D.进行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

人赢得了中国”等信息说明,这一事件指的是红军的万里长征,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战争不符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故ACD项错误。35.“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绘着三五

年后可能实现的个一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争取民主,实现和平B.节制资本,平均地权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答案】A【解析】【详解

】依据材料中的“胜利到来”、“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要和平和民主,而随后的解放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故A正确;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是孙中

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主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1950年抗美援朝的口号,不符合“20世纪40年代”,排除B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不符合“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排除C。36.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

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A.援助亚非B.另起炉灶C.科教兴国D.求同存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为了促进大会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援助亚非不是在这次

会议中提出的;B选项错误,这是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C选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战略。37.如图是一幅于1958年绘制的农民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该画体现了A.“一五”计划超前完成B.“大

跃进”的“浮夸风”C.“文革”时期严重错误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58年”、“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可知该宣传画描述过于夸张,脱离实际,体现了浮夸风,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大跃进”时期,故选B;“一五”计划主要侧重重工业,与农业

生产无关,排除A;根据“1958年”可知与“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无关,排除CD。故选B。38.“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

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A.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B.标志中国成为航天大国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D.开拓了生物技术新领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霹雳蘑云上碧空……青史明标科技功”并结合所学判断可知诗中描述的应该是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原子当的爆炸成功使我国成

功掌握了核武器,从而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故选A;原子当爆炸和航天无关,因此不是中国成为航天大国的标志和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排除BC;原子弹属于核物理的范畴,与生物技术无关,排除D。故选A。39.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

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A.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B.第三世界国家全部加入联合国C.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圆满成功D.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1年10月25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可以联系到26届联大会议,“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D;A是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

报》,不符合题意,排除;1971年第三世界全部加入联合国,不符合史实,排除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C。40.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

,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九二共识B.一国两制C.民族复兴D.和平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

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B项符合题意;“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达成的,A项错误;“民族复兴”与不是专门针对“港澳台”提出的政策,C项错误;“和平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

误。二、多项选择题41.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是A.分布广泛B.多元一体C.星罗棋布D.南多北少【答案】AB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中的内容可知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在多个地区,说明分布广泛,星罗棋布;但他们都属于中华

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故ABC符合题意;从分布的数量上可以看出应该是北多南少,排除D。故选ABC。42.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军大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

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这些措施A.使台湾开始纳入到中国的版图B.巩固了东南海防C.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D.促进了台湾开发【答案】BCD【解析】【详解】1684年清政府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行省,这些措施巩固了东南海防,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故选BCD;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是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所以清朝不是第一个使台湾纳入中国版图的朝代,A错误。43.学者彭敦文

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A.爱国革命运动B.思想启蒙运动C.社会主义建设D.社会革命运动【答案】AB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巴黎和约》中国外交失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运动中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体现了他们反帝爱国之心,A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在新中国成

立后逐渐进行,五四运动不是社会主义建设运动,C项错误;五四运动不仅提倡民主科学,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是当时进行救亡图存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D项正确;综上所述,ABD正确。44.美国总统罗斯福

在《炉边谈话》中写道:“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包括

A.全民族的抗战B.国际上的援助C.北洋军阀腐败D.中国强日本弱【答案】AB【解析】【详解】根据“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可知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国际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A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已经不复存在,排除C;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是中国弱,日本强,排除D。故选AB。45.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全国尚有约占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国家财政困难,

商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面对上述情况,为巩固人民政权而采取的重大决策有A.土地改革B.稳定物价C.剿匪镇反D.抗美援朝【答案】ABCD【解析】【详解】据

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权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和美国在国内外的军事威胁,为了稳固人民政权,当时采取的重大决策有进行土地改革以巩固革命成果,稳定物价以稳定经济,剿匪镇反以稳定国内局势,抗美援朝以赢取和平的国际环

境,故ABCD均符合题意。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75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