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答案】答案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35.847 K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答案】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答案】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答案】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百师联盟高三(上)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答案】答案.pdf,共(4)页,335.84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4a52c8889c9af5058e20dc11d38afa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1.B【解析】材料所述是“华夷之争”在春秋时期“屡见不鲜”,说明华夏民族的正统地位并未确立,故排除A项。历史上的“华夷之争”与“华夷之辩”,说明各族群间碰撞频繁,故B

项正确。春秋时期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质变,直接原因是各国改革社会分配方案导致,故排除C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主要是经济原因,主要是对于中原财富的劫掠,排除D项。2.C【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唐朝法律体系中有了涉外法。材料中没有唐

朝与外国之间矛盾突出的信息。唐朝涉外法的制定,主要是适应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繁荣,唐朝成为国际交流中心的现实需要而制定的,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法律增加了涉外法的内容,没有体现“体系完备”,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同类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

“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议定刑名”等信息可以判断,唐朝法律对涉外法律方面区分对待,即有同国籍的外国人之间相犯,则容许按其本国法律裁定,体现开放性,又对非同国籍人相犯按唐朝法律裁定,体现维护本国法律权威的原则性,故C项正确。根据“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信息,可

以排除D项。3.B【解析】该学派主张君主专制,属于法家,故选B项;A项是儒家,排除;C项是道家“天道自然”主张,排除;D项是黄老之学,排除。4.A【解析】根据材料中“民事不可缓”“民之为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心,放辟邪侈”,可知

孟子主张以民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礼、法的信息,排除B项;让民有“恒产”以持“恒心”并非指重视商业,而是指物质条件稳定,排除C项;孟子回答的是滕文公治国方略,并没有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5.B【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并用鲍宣

事件说明太学生上书言事、反对丞相专权的作用,体现了太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故B项正确;事件反对丞相专权,是对君主专制体制的维护,排除A项;材料没有“天人感应”思想体系受到破坏的信息,排除C项;鲍宣秉公执法得罪的是丞相个人利益,并不是针对丞相的专权而为,

故不是政治斗争范围,太学生为此上书并不是因为政治斗争,排除D项。6.B【解析】王守仁主张良知人皆有之,愚夫愚妇与圣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克服私欲,后者能克服私欲,故主张“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等级制度的信息,所谓愚夫愚妇与圣人的区

别不是等级,而是能否克服私欲,排除A、C两项;“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有利于矫正社会秩序,尤其是道德秩序,排除D项。7.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本”是指“礼”,“末”是指“佛、巫、优倡等”与民生无关且落后愚昧的方式,可知黄宗羲主张要使“民富”,应启发民智,摒弃落后、愚昧的方式

,即民智与民富的关系,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盖皆本也”,可知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排除B项。材料中黄宗羲的“民富”思想本质仍是儒家思想,并未超出儒家思想范畴,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故排除A、C两项。8.D【解

析】作为立宪派代表人物,杨度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认识仅从民族文化层面作了阐释,而科学的民族概念是指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语言、共同的文化,以及建立共同的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据此可知,杨度的解释并非是科学的,排除A项;杨度的观点

只代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的立宪派人物的认识,不能代表“中国各阶层”的共识,排除B项;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上多元一体的民族,而非文化上的“同一性”,排除C项,故D项正确。9.C【解析】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合作一直维持着,虽然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却没有公开决裂,故排除

A项;根据地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对根据的扫荡和“三光”政策,排除B项;八路军作战之余从事生产劳动,既解决了军需问题,又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故C项正确;大生产运动主要是解决粮食问题,同时兼办其它行业,不能说明根据地经济体系完善,故排除D项。10.B【解析】材料中“1931年”“40

年代”等信息,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立足于国情长期探索的选择,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不是西方议会制,也不是苏维埃制,故排除A项;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应该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

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智慧,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11.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你们”“用杀人的办法……防止别人谴责你们……错了”可以断定,苏格拉底在批评雅典

民主政治下的暴政,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雅典法律的相关信息,与法律无关,排除A项;“用杀人的办法”主要指向雅典民主政治的暴政,而不是轮番而治,故排除C项;材料与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没有关系,排除D项。12.B【解析】材料主旨是说列宁实事求是将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俄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精髓是实事求是,是因时因地而不断丰富的体系,故A项错误;列宁是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列宁论

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条件,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排除D项。13.B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7页)一轮复习联考卷(三

)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7页)【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都要依靠苏联的帮助”可以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古巴革命的悲剧”“但”“都要依靠苏联”可知,古巴领导人认识到这种状况对古巴社会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不利影响,但是又因为复杂

的国内外形势下,不得不采取依靠苏联的政策,故B项正确;20世纪50—80年代属于冷战时期,因为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对古巴的经济、政治渗透,甚至颠覆,排除C项;古巴导弹危机的根源是美苏争霸,所以排除D

项。14.B【解析】材料所述是租佃关系的发展,租佃关系是随着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的发展而出现的土地经营关系的变化,佃农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提高,排除A项;“定额租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农民生活经营的自主权较以前扩大,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是宋代亩产量提高的原因,故B项正确;宋代“田制不立”加剧

了土地兼并,促使租佃关系普遍化,农民的经济地位恶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分成地租……地主还对土地经营加以干预”可知,地主阶级并未失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力,排除D项。15.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伊比利亚国家”“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可以判断是葡萄牙、西班牙,根据“这一世纪末……

急速倒退”“仅仅因为……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宗教动力”等信息,可知因为葡萄牙、西班牙皆为封建国家,所以推动其海外事业领先的不是经济因素,在后期的殖民扩张中被荷兰、英国取代而迅速衰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A项正确;材

料没有世界商业中心转移的信息,而且商业中心是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衰落的是意大利半岛,故排除B项;二者衰落的过程是封建主义必然被资本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使然,而非宗教征服,排除C项;二者国力的耗费不是远洋航行,而是在西欧价格革命作用的结果,故D项错误。16.B【解析】材料主旨是19世纪中

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落后地区和民族沦为西方工业国的殖民地或半殖地,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并未消失,排除A项。亚非拉地区的国家成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体现了与欧美工业国之间经济的互补性,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

。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运用到社会发展历史当中是为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辩护,不能说明其科学性,排除D项。17.B【解析】根据材料所列侵华事件,可知中华民族初步群体觉醒的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材料信息“两大群体……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

派”,可知并非“社会各阶层”,故排除A项;根据“中华民族群体觉醒的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两大群体”登上历史舞台,可知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是这一标志的主要原因,而此前、此后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均未达到民族意识觉醒的高度,故B项正确;现代民族国家

在文化上是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满的思想主张说明并未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排除C项;维新派与革命派在政治虽有一致性,但在政体形式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与矛盾,故D项错误。18.C

【解析】材料的时间信息是1940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最困难的时期,民族工业内迁,主要为保存抗日战争的物质保障,故C项正确;并非是为调整工业布局,排除A项;根据时间信息可以排除B项;D项“百废俱兴”的结论在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不符合历史事实。19.C【解析】材料的时间是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说明党和国家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为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奠定理论基础,并未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且后期的“左”倾错误也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问题上并不成熟,故A项错误;建国初期

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未完全摆脱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困扰,排除B项;《论十大关系》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将会面临的十对重大关系,体现了综合平衡各产业部门的发展,统筹兼顾十个方面的重大经济、利益关系,故C项正确;1

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20.C【解析】表格反映的数据是20世纪60年代欧洲与美国工业发展状况,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欧洲三国在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占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均高于同时期的美国,说明1960年—1970年欧洲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从内

因上分析这是欧洲以联合求自身安全与发展的结果,所以战后50年代开始的欧洲一体化,以联合求发展的主观目的是一致的,故C项正确。表格只体现了三项数据的增长率,并不能说明欧洲三国与美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质变,排除A项。表格只提供了美国与欧洲的经济数据,没有体现日本的相关数据,所以不能体现“资

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排除B项。表格反映的欧洲经济发展迅速,是美国与欧洲关系由支配与从属阶段进入控制与反控制阶段的原因,所以不能说明“欧洲各国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排除D项。21.C【解析】材料所述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社会中

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与人们的政治地位没有关系,排除A项,C项正确。材料没有传统交通工具的信息,排除B项。未体现交通工具多元化的特点,排除D项。22.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固定汇率制是黄金与美元的“比价

”基本固定,而不是“价格相等”,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美元与黄金变为浮动汇率制,但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货币,排除B项;虽然美元贬值,黄金价格急剧上升,但是美国仍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排除C项;70年代以来,在浮动

汇率制下黄金价格的变化态势,已经不是美国主导,而是世界金融市场规律运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23.C【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强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规避自由市场体制的无序性、盲目性,本质目的是使自由市场体制趋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而计

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形成,排除A、D两项;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生产发展的社会化是经济的必然趋势,所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第5页(共7页)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第6页(共7

页)以排除B项;罗斯福“伤筋动骨”的手术是指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强力干预,以修正自由市场的无序性、盲目性弊端,标志着美国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成为经济生活中“看得见的手”,故C项正确。24.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在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逐步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只是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故A项排除;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体现的是列宁尊重俄国生产力落后的现实而采取的政策,是理性务实的体现,故B项正确;新经

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都是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25.B【解析】图中信息是美国、欧盟、日本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图,反映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三强局面,日本成为三强之一,故排除A项。资

本主义经济呈现三强,反映的是国际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多元化)趋势,故B项正确,排除C项。从国内生产总值看,日本虽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之一,但生产总值数额并未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心,排除D项。26.【参考答案】(1)特点:由重法制到重礼教;由法家理论为基础到儒法结合(礼法结合);由轻罪

重刑(重刑主义)到恤刑慎刑(恤刑主义)。(6分)(2)原因: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儒家思想社会正统地位的影响深厚;儒家仁、礼、德治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严刑酷法易产生暴政;体现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吸取前代王朝衰亡教

训。(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秦律”“以法治国”“厉行法治”“法令由一统”“专制集权”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秦律重法治的特点。由材料二汉律、“外儒内法”“法家逐渐失势”“儒家抬头”“德主刑辅”“博究儒术”“

纳礼入法”“应经合义”“与礼相应”的立法原则以及材料三“唐律”“礼教”“唐律在礼与法的结合方面已臻成熟和定型”可以概括出汉、唐法律重礼教、重礼义、儒法结合、礼法结合的特点。由材料一“重刑轻罪”“明法重刑”到材料三《新唐书·刑法志》“恤

刑”信息,可以概括古代法律由重刑、轻罪重刑到恤刑的发展特点。第(2)问,从时间上看,贯穿了汉至唐的整个历史时期,考生应立足整个历史时间,串联所有朝代的共性原因进行概括。具体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视角

进行构思切入,政治上这一历史是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并成熟的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思想方面,汉代以来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必然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法律亦是如此。从法律制度中体现德、礼、仁的思想,可从儒学思想精髓对法律的影响角度概括。儒学入法为的是修正秦律的弊端,

故可以从秦律的消极影响角度思考。封建王朝更替,新王朝的新政策,皆为吸取前朝衰亡的教训。27.【参考答案】示例一建国初期中国采取重工业“优先战略”,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3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

国实施敌视政策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国家安全成为建国初期的重中之重。(2分)建国初期,国家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防安全缺乏重工业基础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2分)苏联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迅速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为“优先战略”提供了经验。(2分)综

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分析,实施“优先战略”在建国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一五计划建设的成果也证明这种抉择正确。(3分)示例二建国初期现实情况决定工业化建设应该采取“平衡战略”,既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又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建国之初,经济残破,民生凋弊,实施重工业为中心的“优先战略”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利于工业化的长期发展。(2分)以牺牲农民利益积累重工业建设的资金,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影响国民经

济建设的全局。(2分)我国五十年代后期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为代表的冒进策略,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60年冬天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为中心,国民经济状况才得以好转。(2分)综合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实施“平衡战略”,使国

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才是既有利于工业化建设,又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然选择。(3分)【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两个战略,可根据自己掌握的必备知识,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战略作答。阐释时要立足于建国之初工业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政治方面,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

,国际资本主义的敌视威胁,使巩固新中国政权,确保国家安全成为主要任务;国内的经济形势是新中国之初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工业几乎是零基础,而农业、轻工业由于长期战争破坏也处于崩溃边缘,故恢复经济、建立重工业为基础

的国防工业也是面临的主要任务;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和弊端对我国的影响等等。考生根据上述角度,可以从两方面构思,最终根据知识储备选择一个方面作答。28.【参考答案】(1)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壮大;产生批判君主专制的早期启蒙思潮。(4

分)(2)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君为臣纲的封建礼教;封建专制主义法律。(2分)重构:主张君臣平等,君臣共治;以宰相之权制约君主独裁;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之法;设学校作为议政机构,建立舆论监督机制。(6分)【解析】第(1)问,根据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材料“社会转型”的要求,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

提取“转型”的表现(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相关史实)即可。一轮复习联考卷(三)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第7页(共7页)第(2)问,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可知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可知主张君臣共治;由“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也”可知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一家之法;由“使宰相不罢,……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可知主张设宰相制约君主权力;由“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可知,设学校作为养士和议政场所,以监督朝政。

29.【参考答案】(1)16世纪~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手工工场时代,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发生并向全球扩展,欧美工业国通过武

力逼迫,把亚非拉地区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证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垄断组织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侵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被瓜

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2)变化:由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转变为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由各国混乱无序、盲目竞争转变为体系化、有序化、制度化市场体系。(4分)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混

乱性与无序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欧洲普通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霸主;美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战略意图,倡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起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4分)【解析】此题以

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全球史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由时间条件“近代”“16世纪~18世纪中期”“早期殖民扩张”等信息,可联想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史实,至此,考生便比较容易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特征来作答。作答时要注意“

阶段特点”的概括务必以时间为线索,史论结合,逻辑层次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