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647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皖北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docx,共(9)页,2.64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3ac671cde260b38053eafc1d7f8b8f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术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术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1.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以及补天造人的女娲等传说中的人物都曾经被列入过中国的“三皇”之列。这些“三皇”的传说反

映出中国A.远古文明领先世界B.早期文明缺史实依据C.远古文明发展概况D.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2.西汉学者刘向曾有言论:“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

流血满野。”此番言论概括的是A.西周末年王室衰微B.春秋战国诸侯纷争C.秦末暴政起义不断D.西汉初年经济凋敝3.战国后期,相比其它诸侯国,秦国建造更多且规模更大的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实

力,为秦的统一提供物质基础。这些大型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A.公田制度相对完善B.铁制农具逐渐普及C.人才招揽效果明显D.商鞅变法利于集权4.陆俟(本姓步六孤)是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他的第二代陆丽“好学

爱士”;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六代陆卬“在席赋诗,卬必先成”;卬子“于五经最精熟”,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陆氏家族的发展反映了A.汉族精英文化日趋衰落B.民族交往交融深入发

展C.科举考试推动文学发展D.世卿世禄制度逐步确立5.下图所示物品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中外经济贸易繁荣B.货币体系多元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朝贡贸易发达6.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

正式设立进士科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不断发展完善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的弊端7.中唐张旭的《肚痛帖》(左图)、怀素的《自叙帖》(右图),大量连笔跌宕有势,线条抽象变幻莫测,无

序字体中的有序章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从线条上看到书法家的灵感在运笔间闪耀。这体现了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至简B.书法艺术脱离底层民众C.唐代书法家的融汇创新D.草书创作严格遵循法度8.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有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其后,

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官员的晋升渠道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9.《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治宫账、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可知,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崇文抑武B.强干弱枝C.中央集权D.因俗而治10.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

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促进北宋户口增长的根本因素是A.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B.棉纺织业进步,经济作物推广C.中央集权加强,政局相对稳定D.坊市制度瓦解,商品经济发达11.英

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宋代的有A.雕版印刷术的出现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

.孙思邈完成《千金方》12.16-18世纪中期,强盛的中国是耶稣会士们口中称颂的对象。18世纪晚期,在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著作中,他们已摒弃了之前欧洲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之情,而是带着优越感来评判中国的一切。与早前欧洲耶稣会士们相比,马戛尔尼使团成员对中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

清廷腐败损害自身国际形象B.英国使团成员的身份更高贵C.二者对东方文明了解的差异D.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实力日盛13.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该条款A.使中国获得与英国对等贸易的待遇B.激化了西方列强彼此间的矛盾C.对中

国的司法主权造成了严重破坏D.便利了英国扩大在中国的特权14.图(左)为《点石斋画报》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右)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

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15.“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

罢,都很快地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C.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1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

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B.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C.批判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D.效仿苏俄,传播马克思主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总计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12分)先秦儒学的重要观点角度内容影响天人观天意不可违;天人合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强调了纲常伦理;论证了君主的权力民本思想①②内圣外王之学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身以安百姓③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①②③。(12分)18.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

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材料二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

,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来说,较以前是进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

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

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宰辅年表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8分)(2)据材料二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4分)(3)据材料三并结

合所学,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帝国驱逐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

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盏“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劫难逃。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

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材料二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

常钦羡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予日本,而不是公正

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

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4分)20.(12分)晚清画报的政治立场,很大程度上靠漫画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2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