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共(20)页,1.32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3946b04260180751457c69da2d82bf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北京101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某校同学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如图所示),通过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与
学校地球仪教具的差异表现在A.是球体B.地轴倾斜C.有经纬网D.无海陆分布2.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①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②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③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光源④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3.某同学手持地球仪从M位置开始围绕光源旋转一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A.90°N〜90°S间B.始终直射赤道上C.66°34'N〜66°34'S间D.23°26'N〜23°26'S间4.地球运行在d段时,同学们可以感受到2A.晚自习教
室窗外天黑的越来越早B.天气越来越冷,同学们穿上厚棉服C.行道树的叶子渐渐变黄、飘落D.校园中正午旗杆影子长度逐渐变短【答案】1.D2.B3.D4.D【解析】【分析】【1题详解】从图中可知,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与学校地球仪教具的差异表现在无海陆分布,D符合题意。
【2题详解】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故B符合题意。【3题详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某同学手持地球仪从M位置开始围
绕光源旋转一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23°26'N〜23°26'S间;D符合题意。【4题详解】地球运行在d段时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晚自习教室窗外天黑的越来越晚,天气越来越热,行道树的叶子渐渐变绿,校园中正午旗杆影子长度逐渐变短;D符合题
意。【点睛】学会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相关知识。5.下图中,某校学生正在通过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该实验能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更替B.地球形状C.五带D.昼夜更替【答案】D【解析】【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3【详解】结合图示得知,此实验能较好的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故选D。【点睛】根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
理现象,进行分析解答。6.对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地区B.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温带地区C.丙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D.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乙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北
温带地区;丙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故选D。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A.70°N,170°EB.70°N,170°WC.70°S,170°ED.70°S,170°W8.图中①地位于
③地的()4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答案】7.B8.C【解析】【分析】【7题详解】从图中可知,该图是从北半球来看的,中心点是北极点,A、B符合,C、D错误。从北半球来看,地球自转方向是
逆时针,顺着自转方向的是东经度,逆着自转方向的是西经度,越向极点靠近,越靠近北,由图可知,①地地理坐标为70°N,170°W,A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上一题的分析,①地地理坐标为70°N,170°W,③地的地理坐标为80°N,170°
E,根据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可知,①地位于③地的南方,A、C符合,B、D错误。①地为170°W,③地170°E,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的方法,同为东经,数值大的在东,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若两地数值大于180,°,则东经在西
,西经在东可知,①地位于③地西边,综上所述,图中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A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应用中的通过经纬度判断方向,以及通过经纬网来确定位置。要求学生要熟知通过纬线判断南北方向以及通过经线判断东西方向的方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M观景台的海拔是()A.400~
450米5B.450~500米C.500~550米D.550~600米10.假设M、N两观景台的图上距离约为25厘米,则实地距离是()A.25千米B.12.5千米C.125千米D.1250千米11.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A.远眺群山B.俯瞰奇峰C.近观云雾D.仰
望飞瀑【答案】9.D10.B11.D【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内的地势起伏情况,区域内有山地、陡崖、山谷、山脊和鞍部五种地形,在同一个图内的等高距是相等的。【9题详解】由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可以判断出,观景台周围的等高线是550米
,但观景台又不能高于600米,所以范围是在550米至600米之间,故选D。【10题详解】由图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米,所以若M、N两观景台图上距离是25厘米时,实地距离是12500米,也是12.5千米,故
选B。【11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仰望飞瀑,前面有陡崖,在该范围内没有奇峰,也没有群山,都看不到,也观不到云雾,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区域内的地形情况,包括山峰、陡崖、山谷、山脊及鞍部五种地形,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
区域内的河流流向等。小张是烟台市某校的学生,他要绘制一幅学校周边的地形简图,在教师的指导下,他先对学校周边地形进行了一番观察记录,最后整理绘出了如下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12.小张把绘制好
的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图册中的山东省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做了比较,他发现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比其它三幅图的图幅面积略大,据此可以认定()①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最大②学校周边等高线
地形图的比例尺最小③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范围最大④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范围最小。上述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在考察学校周边地形时,小张在陡崖B处发现了含有大量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的岩石,据此他推断,学校所在的地区()A.历史上海洋生物爬到山上死亡形
成化石B.很快将从陆地变为海洋C.历史上曾是海洋,后地壳抬升成为陆地D.很快会有地震发生14.考察那天,小张站在某地看到两个村庄在同一个方向,陡崖在他的南面,城镇在他的东南方向,请问小张所在的位置()A.AB.BC.CD.D【答案】12.
B13.C14.C【解析】【分析】【12题详解】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图册中的山东省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相比较,学校周边7等高线地形图比其
它三幅图的图幅面积略大,所表示的范围最小,因此可认定: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最大,学校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范围最小。所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小张在陡崖B处发现了含有大量海螺
、海蚌等海洋生物化石的岩石,说明学校所在的地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陆地。结合题意,故选C。【14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图中方向。陡崖在A处的西南,城镇在A处的南面,选项A不符合题意。两个村庄都在B处的东北方向,城镇在B处的东面,选项
B不符合题意。两个村庄都在C处的东北方向,陡崖在C处的南面,城镇在C处的东南方向,选项C符合题意。陡崖和城镇都在D处的西南,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地图上三种辨别方向的方法:1、一般法:在一般的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2、指向
标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3、经纬网法: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15.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
.由赤道向两极陆地面积逐渐增大B.由赤道向两极海洋面积逐渐增大C.全球海陆比例趋于平衡D.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答案】D【解析】【分析】8【详解】在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占比例较大,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北半球虽然陆地面
积较大,但仍然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故选D。【点睛】16.关于海陆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80%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0%B.地球表面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北极地区是一块陆地C.无论把地球如何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陆地的面积始终小于海洋的面积D.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不相连的四个大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地球表面79%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1%;从南北半球来看,地球表面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地区是一片海洋;无论把地球如何划分为两个相等
的半球,陆地的面积始终小于海洋的面积;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故答案选C。我国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从青岛起航首次进行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下图为考察线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考察船没有经过的大洋是()A.太平洋B.
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8.考察途中经过的大洲分界线是()9A.马六甲海峡B.好望角C.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19.世界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答案】17.D18.C19.D【解析】【分
析】【17题详解】由图可知,此次考察船队从太平洋出发,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再通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又从马六甲海峡回到太平洋,没有经过北冰洋。故选D。【18题详解】由图可知,此次考察路线经过的马六甲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不是大洲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好望
角也不是大洲分界线,B不符合题意;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C符合题意;没有经过苏伊士运河,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题详解】四大洋中,太平洋面积约为18000万平方千米,是第一大洋;大西洋面积约为9300万平方千米,是第二大洋;印度洋面积约为7500万平方
千米,是第三大洋;北冰洋面积约为1300万平方千米,是第四大洋。太平洋面积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水温最高、岛屿最多、水体最深的大洋。故选D。【点睛】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其中陆地约占29%、海洋约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大陆。我国在南极已经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读图,完成下面
小题。1020.四个科学考察站纬度位置最高的是()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泰山站21.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防大风积雪掩埋B.外观奇特好看C.防积雪融水进入D.防御动物侵袭【答案】20.C21.A【解析】【分析
】【20题详解】从图中可知,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位置最高即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是昆仑站;纬度位置最低即距离南极点最远的是长城站。故选C。【21题详解】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
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所以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方式。结合题意,故选A。【点睛】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22.下图为世界主要梯田分布及云南哈尼梯田景观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梯田主要分布在()A.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B.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沿海地区C.亚欧大陆的中低纬度D.西半球的
热带地区【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梯田是在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进行分析解答。【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梯田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中低纬度地区。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梯田的分布特点。大运河自申遗成功以来,在北京段的遗产点已经增至40处。其中什刹海河段集运河故道、古桥、水闸等多类型遗迹于一体。北京市西城区某校同学围绕什刹海水域(图1)开展“行走运河”的地理考察活动。
图2是学生拍摄的鼓楼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23.同学们设计从学校到什刹海地区的行程路线,需参考A.中国水系图B.北京市地形图C.北京市区交通图D.什刹海地区旅游图24.从积水潭地铁站开始“行走运河”的同学,沿途依次考察德胜桥、宋庆龄故居、
银锭桥、万宁桥、玉河故道的最短路线是A.①③⑤⑦B.②④⑤⑧C.①④⑤⑥D.①④⑥⑦25.拍摄图2照片同学所处的位置,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可能是A.积水潭B.平安里C.什刹海D.北海北【答案】23.C24.D25.C【解析】【分析】【23题详解】地图的种类有很多种,要根据
实际需要选择,如要设计从学校到什刹海地区的行程路线,需要参考北京市区的交通地图,故选C。【24题详解】由题目可知,从积水潭地铁站开始“行走运河”的同学,沿途依次考察德胜桥、宋庆龄故居、银锭桥、万宁桥、玉河故道的最短路线是先沿①再转向④附近的床庆龄故居,再走⑥和⑦,故选D。【25题详解】由图
可知,图2显示前方向东是鼓楼东大街,向西是曼楼西大街,说明他所处的位置、距离最近的地铁站是什刹海,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地图的运用,要知道如何选择地图和读懂地图。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下图为陆半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26.陆半
球的中心是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7.在陆半球图上A.七大洲都有分布B.能看到地球上的五带C.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D.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28.图中①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②亚欧大陆所跨经度不到180°③北冰洋被亚欧非三大洲包围
④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26.A27.C28.B【解析】【分析】【26题详解】由图可知,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中心位于经度0°,北纬38°,说明陆地的中
心是位于图中甲地,故选A。【27题详解】在陆半球的图上,没有南极洲和大洋洲的分布;看不到地球上的南寒带;可以看出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仍然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故选C。14【28题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欧大陆所跨经度超过了180°;北冰洋被亚欧北美三大洲包
围;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地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有关知识,要知道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9.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
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30.小明根据所学的板块知识,对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进行了大胆猜测,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地中海将会逐渐缩小B.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C.地中
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D.阿尔卑斯山脉将不再发生变化【答案】29.A30.D【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分割成几个板块的,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
29题详解】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是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A。【30题详解】关于阿尔卑斯山及其周围变化的叙述,地中海处于板块交界处,将会逐渐缩小;最终非洲和欧
洲将会连成一体;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阿尔卑斯山脉还在不断发生变化,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5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a中A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_____。(2)ABCDE五点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现
象的是__________。(3)ABCDE五点中位于高纬度的是__________,位于北温带的是__________。(4)图a表示的是图b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是二分二至中的__________(节气)、__
________(日期)。(5)今天(11月9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到12月22日前,昼会越来越__________(长或短)。16(6)下图是北京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a图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150°W,20°S)(2).ACE(3).D(4).B(5).②(6).夏至(日)(7).6月22日前后(8).昼短夜长(9).短(10).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经纬网定位,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规律,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即正午影长的变化等内容。【详解】(1)读图由B点所在的纬线为40°,可知图a中分别临近在赤道南北两侧的两条纬线应为南北纬20
°,A点所在的纬线位于赤道以南,应为20°S;由图可知,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可知,A点所在的经线度数为150°,且度数向西增大,故为150°W,所以A点的经纬度为(150°W,20°S)。(2)由于地
球的公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地区来回移动。读图可知,在ABCDE五点中,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位于南北回归线及其以内的ACE三点。(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读图可知,ABCDE
五点中属于高纬度的是位于北极圈(66.5°N)上的D点。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读图可知,ABCDE五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是处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B点。(4)读图b可知,当地球运行到
①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17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
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读图a可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
以图a表示的是图b中的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5)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是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北
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是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今天(11月9日),处在北半球的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
到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前,北京的白昼时间会越来越短。(6)读图a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北京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也是北京正午影长最短的一天,故选③
。【点睛】32.某班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18【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如左上图),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如左下图)。(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左上图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运动,左下图实验
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运动(挤压或张裂)。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读右图可知,全球
分为六大板块,其中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3)喜马拉雅山脉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其高度会__________。(4)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因为它位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答案】(1).挤压(2).张裂(3).D(4).太
平洋(5).亚欧板块(6).印度洋(或印度洋板块、亚欧)(7).增加(升高)(8).环太平洋【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
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19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详解】(1)材料中的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左上图实验反映了板块的挤压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的现象是:褶皱隆起形成山脉或引发火山、地震;左下图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的现象是:断裂产生裂谷或新的海洋或引发
火山、地震。故选D。(2)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3)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主要位于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
是由于两大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其高度会不断增高。(4)读图可知,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为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
震带,地壳活动活跃,是个多地震的国家。【点睛】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认读,结合图示记忆解答即可。33.某校学生到江西庐山游学,开展了一次“辨图识山”活动。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形部位看,图中AB
小路是沿__________而建,DE小路是沿__________而建。(2)在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地方可以开展攀岩活动,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区域修建有①、②
两条登山步道。其中,较适合老年人的一条登山线路是____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F地与汉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在__________米至__________米之间,
F地位于汉阳峰的__________方向。(5)图中该区域的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20【答案】(1).山谷(2).山脊(3).C(4).等高线重叠形成陡崖,适宜开展攀岩活动(5).②(6).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攀登省力。(7).354(8).484(9).西北(西)(1
0).山地【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B小路是沿等高线
向高处凸的山谷而建,DE小路是沿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山脊修建。(2)在图中C地方可以开展攀岩活动,因为这里等高线重叠形成陡崖,适宜开展攀岩活动。(3)较适合老年人的一条登山线路是②,因为②等高线稀疏,坡
度缓,攀登省力。(4)F地海拔小于1120米,汉阳峰1474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在354米--484米,该图没有指向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所以F地位于汉阳峰西北。(5)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海拔大于500米,地面崎岖,所以地形类型为山地。【点睛】本题考查等高
线地形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