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5)页,235.27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35daa9052e4bb2bf12dbada75a5688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牡一中2019级高二学年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
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抑、诸侯、大夫,以迎
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
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
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
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
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
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
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
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糾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
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摘编自
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差》注文中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B.从《吕氏春秋·孟
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C.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D.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
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
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B.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C.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
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D.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之所以重视
“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消亡。C.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
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D.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
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据了解,目
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
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回收时,缠
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在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2012-201
6年快递业务量及其增长速度(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材料二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
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中国循环经
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三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年、1997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
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
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摘编自《推行快递绿色包装刻不容缓》,河北新闻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
确的一项是()A.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B.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C.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
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D.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浪费极其严重。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亿件增长至312.
8亿件,但逐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B.2016年全国快递业使用了3.3亿卷胶带,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严重影响纸板箱回收。C.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响应国家政策,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以减少污
染。D.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而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6.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外婆的世界李娟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
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就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
,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
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碰了。”她居然听懂了:“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
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她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
,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
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俏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部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
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
没收了她的钥匙。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淘大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拉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她。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
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
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期盼、眷恋与依赖。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不平静,总是埋怨,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
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D.作者是四川人,语言描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纸上。8.文章写“她早已迷路”,这是“一语双关”。请结合上下文赏析这种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请结合文本探究“她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郑戬,字天休,苏州吴县人。早孤.力学。客京师,事杨亿,以属辞知名,后复还吴。及亿卒,宾客弟子散去,戬乃倍道会葬。举进士,擢甲科..。召试学士院,为光禄寺丞、集贤校理、通判越州。吏冯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辞
连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遂逮捕夷简子公绰、公弼参劾其状。既而士元流海岛,度、琳坐尝交关士元罢去,其余绌罚者自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余人,朝议畏其皦核。酸敏强善听决,喜出不意,独假贷细民,即豪宗大姓,
绳治益急,政有能迹。初,静边砦主刘沪谋筑水洛、结公二城,以通秦、滑援兵,招生羌大王族为边卫。戬使沪与著作佐郎董土廉督其役。会罢戬四路.,宣抚使韩琦、知渭州尹洙皆以为不便,召沪、士廉罢役归,不听。乃使裨将狄青将兵以往,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卒城之。进
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并州。契丹与元昊方交兵,边奏互上,独戬不以闻。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旦:“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麟、府间有弃地曰草城川,戬募土人为弓箭手,计口给田。初,兵兴,用不足。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
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承受、中贵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门,守门者拒不得入。戬闻,悉召至庭下,推首谋者数十人,黥.隶他州,事乃定。迁吏部侍郎,改宣徽北院使,拜奉国军
节度使,卒。赠太尉,谥文肃。戬遇事,果敢必行。然凭气近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
承受诉/B.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C.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D.河东行铁
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古时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古代帝王的自称,在本文是“早年丧
父”的意思。B.甲科,宋朝进士考试前三名的代称,而明、清时期,经过殿试的进士都叫甲科。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D.黥,又称墨刑,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
炭,为犯罪的标志,擦洗不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戬敬重师长,知恩图报。他幼年时,客居在京城,跟从杨亿学习。杨亿去世后,他的宾客弟子都离开了,而郑戬却从吴地兼程前往京城,赶赴杨亿的葬礼。B.郑戬铁面执法,用刑严峻。他
对豪门显贵毫不手软,他曾穷究冯士元的案子,哪怕案子牵连到朝廷命官,也毫不回避,结果有多名重臣被牵连治罪,朝中大臣都怕他。C.郑戬做事果敢必行,喜欢出人意表。郑戬“请三当一”的命令下达后,几千人闹事,郑戬把这些人都叫到庭中,查出几
十个首谋者,竟然将他们全部流放,事情得以平定。D.郑戬爱惜百姓,体恤下属。他在官任上,只借贷给百姓钱财;刘沪和董士廉奉郑戬之命筑城,因公开违抗韩琦、尹洙的命令而被逋,郑戬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将二人救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吏冯
士元为奸利,有告士元受赇藏禁书者,戬穷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诏遣使问其故,戬对曰:“敌自相攻,中国不足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14-15题。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戴得更忔戏③。愿新
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莱,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注释)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②姑媂:整齐。③忔戏:可爱。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⑥青丝:青梅等切成
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14.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C.
“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15.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名篇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
韩愈《师说》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2)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3)水天相连相映的美景常出现在文人笔下。如《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又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起飞,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己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
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_________。《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_________。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
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____
_____,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_________的描绘。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
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
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众说纷纭难以置信耐人寻味炉火纯青B.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C.莫衷一是难以置信意味深长炉火纯青D.众说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茶里面既有
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B.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C.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D.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
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B.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华文化的自信缘于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我们提倡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①______________。尤其是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既是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最有气魄的时代,同时也是民族主体意识高扬、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五四”以来,以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为代表
的革命家和进步作家,都最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都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对
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7月12日,“美丽中国·诗意地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朗诵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有诗坛名家,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田园诗人,大
家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道,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
砖加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任
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老师还介绍了唐
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才是文才技艺。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
已;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年3月高二开学检测理科答案语文试题答案1.C.“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第三段“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
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
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故选C。2.A.“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原文第二段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记载这一现象
。故选A。3.D;A.偷换概念,原文第一段“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原文第三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C.“发
挥着相同的作用”错,原文最后一段“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故选D。4.D;“浪费极其严重”的说法偷换概念,原文为消耗严重。5.A;从2013年到2016年···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种的统计数图可知,15年到16年,增长速度较之前有所提升。6.
①消费者增强快递包装分类意识。②使用绿色包装,发展循环经济。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规范。④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7.B;①“内心仍不平静,总是埋怨”不恰当,应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②直接说“心理描写”不恰当,是语言描写
反映人物心理。8.①表层意义上,无论是城市中外孙女的居所,还是远处的家乡,外婆找不到回家的路,表明她神志不是很清晰。②深层意义上,文章写外婆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着意表现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迷失了生活的方向。9.①外婆的世界是封闭孤独的
世界:亲人无法时常陪伴,也不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需求。②外婆的世界是充满爱恋的世界:充满了对故乡的爱恋,对家的爱恋,对儿孙的爱恋。③外婆的世界是充满希冀的世界:她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希望,总是想尽办法逃离孤独,摆脱束缚。④外婆的世界在慢慢与死亡和解:外婆因为懂得自己随时可能离
去,所以她每天在楼梯口隆重地迎接我下班回家。10.A;“重辟不能止”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兵马相扇动”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是一个完整的连动句,“数千人”是主语,“邀”是谓语,“走马承受”是宾语,“诉”是第二个谓语。“河东行铁钱”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
断开。“鼓铸利厚”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戬乃请三当一”是一个完整句子,不能断开。原文标点符号为:河东行铁钱,山多炭、铁,鼓铸利厚,重辟不能止,戬乃请三当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动,数千人邀走马承受诉。11.B;甲科是唐代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宋代甲、乙科是进
士分档的概念,即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12.D;“假贷”是宽容的意思,不是借贷钱财;“将二人救出”错误,原文是“戬力争于朝,卒城之”,并未交待将二人救出的事。13①小吏冯士元非法谋取私利,有人告发冯士元受贿
藏有禁书,郑戬彻底追查。②诏令派使臣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戬回答说:“敌人自己在互相攻打,中原不值得为之忧虑。”【参考译文】郑戬,字天体,苏州吴县人。早年丧父发奋学习,寓居京城,侍奉杨亿,以善写诗文闻名,后又返回吴地。等到杨亿去世,其宾客弟子都四散离去,郑戬却兼程前往参
加葬礼。考取进士,被评定为甲科。召试学士院,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越州通判。小吏冯士元非法谋取私利,有人告发冯士元受贿藏有禁书,郑戬彻底追查。供词牵连到宰相吕夷简、知枢密院盛度、参知政事程琳,于是逮捕吕夷简之子吕公绰、吕公弼弹劾他们的罪状。不久
冯士元被流放海岛,盛度、程琳因曾与冯士元结交往来而被免职,其他被贬受罚的有御史中丞孔道辅、天章阁待制庞籍又十多人,朝议畏怕他明白切实。郑戬聪明能干善于决断,喜欢出其不意,唯独宽容小民,如果是豪门大姓,则惩治更加急迫,为政颇有能干的名声。当初,静边砦主刘沪计划修筑水洛、结公二
城,以使秦、渭的援兵通行。招抚生芜大王族作为边卫。郑戬让刘沪与著作佐郎董士廉办此项工程。适逢郑戬被罢免四路之职,宣抚使韩琦、知渭州尹洙都认为此举不宣,召刘沪、董士廉罢工返回,二人不肯听命。于是令副将狄青带兵以往,将其解往德顺军狱,郑戬在朝廷上据理力争,最后二城得以修成。升属户部侍郎、资政殿政大
学士、并州知州。契丹与元昊正在交战,边境的奏报交相而上,只有郑戬没有奏报。诏令派使臣询问其中的原因,郑戬回答说:“敌人自己在互相攻打,中原不值得为之忧虑。”麟、府之间有荒废不用的土地叫草城川,郑戬招募土人为弓箭手,
按人口分配田地。当初,兴兵作战,费用不足。河东一带流通铁钱,地多产炭、铁。鼓风炼铁制造钱币的利益丰厚,官府惩办屡禁不止。郑戬于是奏请当地的钱以三当一。命令既已发布,士兵百姓相互煽动闹事,数千人拦截走马承受官上诉。承受,宦官,面
对骚乱不能制止。成群的人在州门前叫嚷不休,守门的士兵拦住他们不得进城。郑戬听说后,将他们全部召至庭前,推出主谋者数十人,刺配他州,此事才得以平定。升任吏部待郎,改任宜徵北院使,官拜奉国军节度使,后去世。朝廷
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郑戬遇事,果敢必行,然而任性近侠,用刑严峻,士民大多心怀怨恨。14.C;“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属于过度解读,词人只是表达对自家人的美好祝福。15.①通过描写新春的食
物来表现:新春新岁摆开丰盛的宴席姑娘们端来盛着春菜、春饼的春盘。②通过描写新春的景物来表现:新春到来东风吹拂,淑气和暖。③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来表现:女孩儿们戴上漂亮的装饰品,欢喜可爱:人们互送温馨的祝福话语。16答案:(1)弟子不必不
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山映斜阳天接水;秋水共长天一色17.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纷纭: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文意强调“得不出一致的结论”,应选“莫衷一是”。不足为据:不能作
为依据。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语境说《食经》是伪书,不能做依据,应选“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意味深长强调“使人回味不尽”,与后文“回味不尽”吻合,应选“意
味深长”。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语境说中国人对品茶的“描绘”达到一定境界,应用“出神入化”。故选B。18.D;根据上文“品茶就是品味人生”,重点应是谈“人
生”,因此,“斑驳色彩”与“酸甜苦辣”均应放在句子最后,且“大千世界”在前,“生活”在后。故选D。19.D;A.主客颠倒,不合逻辑。“中国人”不是“艺术世界”。B.语序不当,“完整的”应调到“一个”后:C.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造成歧义。“艺术”应与“完整”对调:“一个
”与“艺术”也不搭配,同时,是“一个艺术”还是“一个世界”,有歧义。故选D。20.①并不是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②只会延缓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③积极地借鉴、吸收有用的外来文化21.答案:7月12日,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
诵会在京举行,其旨在普及地名文化知识。《光明日报》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22.略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