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答案.docx,共(10)页,69.99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327c999a6c4203484b719243a45f8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CBADCBDC题号1112131415161718答案DADDDCAA1.C【难度】0.65【知识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形式、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周期表结构【详解】A.镧系元素属于
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则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选项A错误;B.过渡元素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选项B错误;C.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选项C正确;D.76Y、80Y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选项D正确;答案选C。2.B【难度】0.65【知识点】“位构
性”关系理解及应用、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元素种类推断、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解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元素,仅X、Y处于同周期,W是H,Z的原子序数是X的两倍,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与Z的
单质反应生成X的单质,Z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则X、Y、Z分别为C、O、Mg,由此分析。【详解】A.O2-和Mg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对原子核的吸引能力越强,半径越小,故半径r(O2-)>r(Mg2+),即,故A错误;B.X是碳,Y是氧,碳和氧为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
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故B正确;C.W是H,Y是O,W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水或过氧化氢,可能含有极性键或非极性键,故C错误;D.Z是Mg,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碱,故D错误;答案选B
。3.C【难度】0.65【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物质结构基础与NA相关推算、氧化还原反应与NA相关推算【详解】A.金刚石中平均1个碳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石墨中平均1个碳原子形成1.5个共价键,因此12g金刚石与12g石墨所含共价键数不相等,A错误;B.常温下,lL
pH=7的1mol/LHCOONH4溶液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守恒可知HCOO-与NH4+的浓度相等,但由于二者均水解,所以数目均小于NA,B错误;C.0.1molCl2与0.2molCH4光照充分反应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生成HCl分子数为0.1NA,
C正确;D.100g34%的H2O2(物质的量是1mol)中加入MnO2充分反应生成0.5mol氧气,转移电子数为NA,D错误;答案选C。4.B【难度】0.65【知识点】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蛋白质的变性、次氯酸
及其性质和用途、胶体的性质和应用【详解】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新冠病毒直径约为80~100nm,扩散到空气中可形成气溶胶,A正确;B.医院常用75%的酒精消毒,B错误;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
白质变性,是杀灭“新冠病毒”的药物之一,C正确;D.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灭“新冠病毒”,D正确;故选B。5.A【难度】0.85【知识点】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金属的防护、碳酸氢钠的俗称、物理性质及用途【详解】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
,两者混合时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CO2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会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灭火,A错误;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
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
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Mg棒作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6.D【难度】0.65【知识点】“位构性”关系理解及应用、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X的次外层电子数
只能为2,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由四种元素与锂组成的盐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Z可形成4个共价键,Y可形成2个共价键,X可形成3个共价键和1个配位键,则Z为C、Y为O、X为B,W可提供电子对,且易得到1个电子,则W为F,均为第二周期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W、X、Y、Z四种元素依次为F、B、O、C;A.氟的非金属性比氧的强,故A正确;B.硼原子与F、O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C.由图可知该物质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正确;D.Z为C,其氧化物CO不溶于水,故D错误;故答案选
D。7.C【难度】0.94【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胶体的定义及分类【详解】A.新冠病毒蛋白质分子直径约为80nm左右,介于1-100nm之间,在空气中分散可以形成气溶胶,A正确;B.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
之间,溶液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两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微粒直径比较小,都可以通过滤纸空隙,B正确;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C错误;D.自然界中云、雾、烟的分散质颗粒均介于1-100nm之间,为胶体,D正确;故选
C。8.B【难度】0.85【知识点】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氧化铝与碱溶液反应、常见无机物的制备【分析】铝土矿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镓酸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将铝元素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滤液处理得到镓;【详解】A.Al和Ga均为Ⅲ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A正确;B.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则氢氧化镓不能溶于弱碱氨水,故沉淀不会溶解,故B错误;C.镓(G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则镓也会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故C正确;D.和
少量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答案选B。9.D【难度】0.65【知识点】过滤、萃取和分液、物质分离、提纯的常见物理方法、氟、溴、碘的性质【分析】I2的四氯化碳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
应:5I-+IO+6H+=3I2+3H2O,分液除去四氯化碳,加入硫酸溶液,发生反应使I-和IO反应得到碘的悬浊液,静置沉降过滤得到碘单质。【详解】A.当四氯化碳层不显红色时,说明碘单质已经反应完全,故停止滴加溶液,故A正确;B.分液操作使用分液漏斗完成,故B正确;C.
加入硫酸溶液,发生反应使I-和IO反应得到碘的悬浊液,有大量紫黑色固体析出,故C正确;D.操作a为过滤,故D错误;故选D。10.C【难度】0.65【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详解】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4NH3·H2O=[C
u(NH3)4]2++4H2O,故A错误;B.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Fe3++3+12H++10I-=Fe2++5I2+3NO↑+6H2O,故B错误;C.NaHSO4溶液与Ba(O
H)2溶液混合后呈中性,则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Ba2++2OH-=BaSO4↓+2H2O,故C正确;D.NaOH溶液与过量H2C2O4溶液反应:H2C2O4+OH-=+H2O,故D错
误;故选:C。11.D【难度】0.65【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分析】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详解】A.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导电,其本身
不能导电,故B错误;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C错误;D.熔融氯化钠可以导电,故D正确。答案选D。12.A【难度】0.65【知识点】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元素种类推断、null、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位置及其
性质递变的规律【分析】常见化合物E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因此C是O,E是Na,所以b=7,a=6,d=15,则A是C,B是N,D是P,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由于氮气中键能大,所以氮气的活泼性弱于P的,但非金属性是N强于P,A正确;B.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
成碳酸钠和氧气,转移1mol电子,B错误;C.同周期在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应该是E>D>A>B>C,C错误;D.水的沸点高于氨气的,这是由于水中氢键强于氨气的,D错误;答案选A。13.D【难度】0.65【知识点】“位构性”关系理解及应用、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
表中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详解】由如图所示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处于过渡元素之后,Y不可能是第一周期元素,至少为第二周期元素,Z一定不处于短周期。(1)若Y为第二周期元素,则X、Z分别为第三、四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则Y的原子序数为a
-7,Z的原子序数为a+17,则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2a+10;(2)若Y为第三周期元素,则X、Z分别为第四、五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则Y的原子序数为a-17,Z的原子序数为a+17,则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2a
;(3)若Y为第四周期元素,则X、Z分别为第五、六周期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则Y的原子序数为a-17,Z的原子序数为a+31,则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2a+14;(4)若Y为第五周期元素,则X、Z分别为第六、七周期元素,
X的原子序数为a,则Y的原子序数为a-31,Z的原子序数为a+31,则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2a,因此ABC正确,D错误,答案选D。14.D【难度】0.65【知识点】通用高分子材料、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详解】A.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
确;B.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以“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硅,故B正确;C.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有利于节能环保,故C正确;D.泡沫灭火器适用于一般的起火,但不适用于电器起火,故D错误;故选D。15.D【难度】0.85【知识点】原子序数与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分析及利用、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详解】A.该元素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元素符号是Na,故A错误;B.Na与Mg同周期,Na在左侧原子半径大于Mg,故B错误;C.该元素是钠元素,最外层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D.该元素是钠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在第三周
期,最外层一个电子,故在IA族,故D正确;故答案为D。16.C【难度】0.94【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详解】A.饱和碳酸钠溶液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不选;B.碘酒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不选;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会产生丁达尔
效应,故C选;D.浓溴水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不选;答案选C。17.A【难度】0.65【知识点】核素、原子中相关数值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子的构成结构【详解】中质子数为94,质量数为238,中子数为238-94=14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4;答案选A。18.A【难度】0.
65【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评价、盐类水解的应用、次氯酸及其性质和用途【详解】A、根据水解原理可知NaClO溶液与饱和Ag2SO4溶液反应:2Ag++2ClO-+H2O=Ag2O↓+2HClO,A错误;B、醋酸酸性大于次氯酸,所以NaClO溶液与CH3COOH溶液反应生成
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成氧气,B正确;C、ClO-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Fe3+,遇KSCN溶液,溶液变红,所以还原性Fe2+>Cl-,C正确;D、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AlCl3溶液水解显酸性,二者混合相互促进水解,D正确;答案选A。19.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或减少了
酸雨的发生MnO2+SO2=MnSO4取已加入一定量的H2O2的滤液Ⅰ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MnO2若有气体逸出即说明H2O2足量。(若用K3[Fe(CN)6]检验Fe2+亦可给分)Fe(OH)3;Al(OH)3在60℃下蒸发结晶D
2HCO3-+Mn2+=MnCO3↓+H2O+CO2↑若温度过高NH4HCO3易分解,不利于碳酸锰的生成,温度低反应速率慢【难度】0.65【知识点】物质制备的探究、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含氧化铝的混合物的提纯【分析】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含有少量F
e2O3、Al2O3、MgO、SiO2)加入稀硫酸后,Fe2O3、Al2O3、MgO分别转变为Fe2(SO4)3,Al2(SO4)3,MgSO4,二氧化硅做为滤渣除去,MnO2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锰,加入过氧化氢是为了检验二氧化锰是否反
应完,再加碳酸锰,除去Fe2(SO4)3,Al2(SO4)3,MgSO4和MnSO4晶体用蒸发结晶法分离。【详解】(1)根据题意,通过如下简化流程既可脱除燃煤尾气中的SO2,又能制备硫酸锰晶体,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上述流程中第一步浸锰脱硫是为了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了酸雨的发生;(2)浸锰过程中软锰矿中的MnO2与SO2反应,生成硫酸锰,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3)检验H2O2是否过量,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是否分解释放氧气,
或者加入含Fe2+的K3[Fe(CN)6的溶液,H2O2过量会氧化Fe2+,蓝色沉淀会褪色,则判断方法为取已加入一定量的H2O2的滤液Ⅰ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MnO2若有气体逸出即说明H2O2足量(或取已加入一定量的H2O2的滤液Ⅰ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含Fe2+的K3[Fe(CN)6]
溶液,若蓝色沉淀褪色,则说明H2O2足量);加MnCO3调节溶液的pH,将Fe3+,Al3+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有Fe(OH)3,Al(OH)3;(4)从图象可以看出,在60℃下,硫酸锰晶体的溶解度变化不大,硫酸镁晶体的溶
解度变化较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所以在60℃下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多的硫酸锰晶体,趁热过滤;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锰晶体与杂质硫酸镁相比,杂质跟易溶于水需用水洗涤,但为减少产品的损失,应控制水的比例,则洗涤硫酸锰时最好选择乙醇的水溶液最好;(5)硫酸
锰加入NH4HCO3制得碳酸锰,锰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2HCO3-+Mn2+=MnCO3↓+H2O+CO2↑;50℃碳化,说明反应不超过50℃最佳,由于碳酸氢铵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一旦碳酸氢铵分解,不利于碳酸锰的生成,但是温度也不能太低,温度太低,反应
速率太慢。【点睛】该题易错点是步骤Ⅰ操作,既要考虑溶解度,同时要认真审题,还要考虑产品纯度问题。20.2NH4AlO(OH)HCO3Al2O3+3H2O↑+2CO2↑+2NH3↑4.5g用量筒量取100mL水,搅拌溶解,用H2SO4调节溶液pH至2H++OH-=H2O、NH4++OH—=
NH3·H2O、Al3++3OH—=Al(OH)3↓【难度】0.65【知识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铝三角转化、离子反应的发生及书写【详解】(1)实验室常以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在一定
条件下先反应生成沉淀NH4AlO(OH)HCO3,该沉淀高温分解即得超细Al2O3,因此,NH4AlO(OH)HCO3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4AlO(OH)HCO3Al2O3+3H2O+2CO2↑+2NH3↑。(2)NH4Al(SO4)2·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53。欲配制100mLpH为2、浓度约为0.1mol-1的NH4Al(SO4)2溶液,配制过程为: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H4Al(SO4)2·12H2O固体。m(NH4Al(SO4)2·12H2O)=n·M(NH4
Al(SO4)2·12H2O)=c·V·M(NH4Al(SO4)2·12H2O)=0.1mol/L×100mL×10-3×453g/mol=4.53g,由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故为4.5g;②将上述固体置于烧杯中用量筒量取100mL水,搅拌溶解,用
H2SO4调节溶液pH至2。(3)①用NaOH溶液调节(2)中溶液pH至7,由图象可知,开始阶段c(Al3+)没变化;而后c(Al3+)降低,生成Al(OH)3沉淀;当pH>8,Al(OH)3沉淀开始溶解。调节p
H至7,OH—先与H+反应,pH=4时,OH-开始与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pH在5.7~8,OH-跟NH4+反应。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有H++OH-=H2O、Al3++3OH—=Al(OH)3↓、NH4++OH—=NH3·H2O。②0.01mol·L
-1NH4Al(SO4)2溶液中铝各形态的浓度的对数lgc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图与题中不同的是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不同,注意沉淀开始的pH与沉淀完全的pH是完全相同的,图示如下:。21.ds直线形[Ar]3d10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失去的是全充满3d10电子,Fe失
去的是4s1电子12NABCD12×1010【难度】0.4【知识点】晶胞的有关计算、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电离能【分析】(1)Ag在第五周期第ⅠB族;依题意:[Ag(NH3)2]+中Ag+以sp杂化成键;(2)铜是29号元素,分析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3)
根据电子排布分析;(4)①CN-与N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电子式书写;CN-与Fe2+以配位键结合,这6个配位键都属于σ键,还有6个CN-中各有一个σ键;②根据K4[Fe(CN)6]分子式分析;(5)根据晶胞,Fe2+为面心立方,与Fe2+紧邻且等
距离的Fe2+数目为12个;晶胞参数等于相邻两个离子核间距的2倍。【详解】(1)Ag在第五周期第ⅠB族,属于ds区;依题意:[Ag(NH3)2]+中Ag+以sp杂化成键,应该是直线形,故答案为:ds;直
线形;(2)铜是29号元素,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故答案为:[Ar]3d10;(3)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1,Cu+再失去的是3d10上的电子,而Fe+失去的是4s1的电子,由于
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稳定的状态,显然3d10处于全充满,更稳定,所以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失去的是全充满3d10电子,需要的能量高,而Fe失去的是4s1电子,所需能量低,故答案为: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失去的是全充满3d10电子,Fe失去的是4s1电子;(4)①
CN-与N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电子式书写氢氰根离子电子式为;CN-与Fe2+以配位键结合,这6个配位键都属于σ键,还有6个CN-中各有一个σ键,1个配离子中含有的σ键共有12个,则1mol该配离子中含有12NA个σ键,故答案为:;
12NA;②K4[Fe(CN)6]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阳离子K+与配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Fe2+与CN-以配位键结合,CN-中的两种原子以极性共价键结合,故答案为:BCD;(5)根据晶胞,Fe2+为面心立方,与F
e2+紧邻的等距离的Fe2+有12个;用“均摊法”,晶胞中含Fe2+:8+6=4个,含O2-:12+1=4个,晶体的化学式为FeO,1molFeO的质量为72g,1mol晶体的体积为cm3;晶胞的体积为cm3NA4=cm3,晶胞的边长为cm,Fe2+与O2-最短核间距为
cm=cm=1010pm,故答案为:12;×1010。【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计算、离子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配合物、等电子体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计算,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所含微粒的个数,注意氮化铁的晶胞不是平行六面体,是六方晶胞,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6个晶胞
共有,每个粒子有1/6属于该晶胞;处于面心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处于体内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22.(1)4HCl+MnO2MnCl2+Cl2↑+2H2O4(2)圆底烧瓶分液漏斗(3)黄绿(4)大(5)酸(6)Cl2
+2OH-=Cl-+ClO-+H2O【难度】0.65【知识点】氯气与碱溶液反应、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分析】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能赶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氯气有毒,尾气用NaOH溶液吸
收;【详解】(1)实验室制取氯气用NaOH和浓盐酸加热制取,反应的华夏方程式为:4HCl+MnO2MnCl2+Cl2↑+2H2O;根据方程式可知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4mo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4mol;(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3)氯气是黄绿
色有毒气体;(4)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5)Cl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水溶液呈酸性;(6)氯气有毒,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该尾气处理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2OH-=Cl-+ClO-+H2O。23.NaHCO3CH3COONa氢键a>c>bSi(s)+O2(g)=SiO2(s);△H=−990.7kJ·mol−1【难度】0.65【知识点】根据△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
生成物的键能之和计算、元素周期表提供的元素信息、氢键概念及特征【分析】A、E分别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1∶1或2∶1形成化合物,且A与E是同主族元素,可知A为H,E为Na,D为O。B、C分别能与D按原子个数1∶1或1∶2形成化合物,再
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C,C为N,则F为和C同主族的Si。所以A是H,B是C,C是N,D是O,E是Na,F是Si。【详解】(1)只含有H、C、O、Na四种元素的两种常见无水盐分别为碳酸氢钠和醋酸钠。(2)H和O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是水,水中存在氢键,所以虚线表示氢键。Na和O按原子个数比
1﹕1形成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为。(3)①a是SiC属于原子晶体,b是CO2,是分子晶体,c是Si,也是原子晶体。因为Si-C的键能大于Si-Si的键能,所以碳化硅的熔点高于硅的,硅的高于CO2的,即a>c>b。②硅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i+O2=SiO2,因为1个硅原子形成2个Si-Si,在二氧化硅晶体中1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所以该反应的△H=2×176kJ·mol-1+497.3kJ·mol-1-4×460kJ·mol-1=-990.7kJ/mol。
故答案为:Si(s)+O2(g)=SiO2(s);△H=−990.7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