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62.409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62.40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2909a885c813164f299fa368c42fec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萍乡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

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在表演方面,中国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

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包含着音乐、舞蹈、雕塑、美术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

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摘编自许金榜《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材料二:面对众多的艺术门类,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对于传统

剧目必须精排精演,提升文本的整体质量。对于新编剧目,一定要有深邃的内涵、明快的节奏、抓人的情节,服化道和音舞美等都需要全方位提升。我们既不能走西方大歌剧的路子,也要跳出一味重复过去个别成功剧目模式的路子,必须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年轻人爱看昆曲、京剧、梨园戏等戏曲剧种,视之为时尚,究其

原因,一来是这些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剧种个性;二来,有别于西方许多艺术类型,它们都是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些特质符合时代的审美和个性追求,必然会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与热爱。近年来,戏曲艺术涌现

了不少实验作品、跨界作品,引起了一些争议。以前,大师们也常有反串,常与其他艺术门类合作,比如谭鑫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才艺的展示,也是灵感的迸发,未尝不可。但跨界存在的前提,是作为主流的传统作品牢牢守住戏

曲的根。京剧得姓“京”,昆曲得姓“昆”,戏曲的“底线”得经得住考验。这个“根”要是不在了,“跨”也就说不上了。另一个现象是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如今,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很多网站、APP成为戏曲展示平台。许多戏曲院团

和戏曲人都在上面开通账号,以短视频的形式普及推广戏曲。信息时代,戏曲人不应墨守成规,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小小的一方舞台。网络上短平快的传播手段,也的确能快速拉近与网友的距离、培养潜在的观众。我们不应排斥,但同时也要注意尺度和分寸,万不可恶搞,偏离戏曲传播的初衷

。培养观众是传统艺术的恒久之道。戏曲人不能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事,而应当主动出击,去赢得更多人的了解与热爱。(摘编自周飞亚、王瑨《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材料三: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

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一旦戏曲传播媒介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类社会从口语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发展到互联网信息时代,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智能新媒体软件应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

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

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的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呈现出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

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剧场是戏曲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中国传统戏曲从宋元的勾栏瓦舍发展到明清的茶园戏楼,见证了戏曲艺术传播载

体的发展演进。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又被打破了。当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表征的新媒体与中国戏曲邂逅,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戏曲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

观众可随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

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

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摘编自李有军《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包含着各种艺术因素和文学成分,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和典型代表。B.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对演员的要求较高,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等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

式美。C.昆曲、京剧、梨园戏等戏曲剧种深受年轻人喜爱并被视为时尚,原因在于它们是有别于西方许多艺术类型的综合性艺术。D.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媒体形式不断涌现,除了剧场演出之外,观众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戏曲的经典剧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中国戏曲艺术,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努力为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B.戏曲传播媒介的改变带动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等发生变化,传统戏曲与各

种媒体形式的结合,给新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C.中国传统戏曲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等媒介传播发展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D.多媒体业态下,戏曲名角能够通过社交软件直播平台迅速成为“网红”,完全得益于具有在场性和交互性特点的新媒体平台。3.

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A.昆曲《牡丹亭·闺塾》中,舞台布景只采用了“二桌二椅”,伴随着教书先生与杜丽娘的先后入座,舞台便成了私人学堂。B.甬剧《典妻》中,舞台设计主要采用人工喷雾技术营造江南水乡晨曦的视觉印象,用光束的运动来制造角色行进中的幻觉。C.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演员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通过唱词、舞蹈身段等表演形式,表现十八里路途中的诸多场景。D.京剧《文昭关》中,伍子胥的“叹五更”与一夜白须,通过演员短短几十分钟的唱做形式,表现从天黑到天明的时间跨度。4.戏曲创新贵在“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5.新媒

体在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C2.A3.B4.①戏曲艺术涌现出实验作品、跨界作品要守住坚守戏曲的“底线”,戏曲的“底线”得经得住考验。②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要注意尺度和分寸,万不可恶搞,偏离戏曲传播的初衷。5.①媒体形式的多样

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传统戏曲呈现出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②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被打破了,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观众可随

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③许多戏曲名家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④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

,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原因在于它们是有别于西方许多艺术类型的综合性艺术”以偏概全。材料二第一段表述为“年轻人爱看昆曲、京剧、梨园戏等戏曲剧种,视之为时尚,究其原因,一来是这些戏曲具有浓郁

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剧种个性;二来,有别于西方许多艺术类型,它们都是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传统戏曲与各种媒体形式的结合,给新媒体带来了新的生机”错。由材料三原文“传统戏曲与日益涌现的各

种媒体形式的邂逅,给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可知,应是给传统戏曲自身带来了新的生机。C.“说明戏曲越来越受大众欢迎”错。中国传统戏曲由唱片、电影、电视戏曲栏目等媒介传播发展到现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传播,表明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被打破了,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不能说明戏曲越

来越受大众欢迎。D.“完全得益于具有在场性和交互性特点的新媒体平台”说法过于绝对化。材料三原文说的是“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并不能认为曲名角能够通过社交软件直播平台迅速成为“网红”,完全得益于具有在场性和交互性特点

的新媒体平台。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强调神似、写意,具有高度综合性,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等方面

。B.属于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转化,没有强调神似、写意,不具有高度综合性。故选B。【4题详解】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原文“跨界存在的前提,是作为主流的传

统作品牢牢守住戏曲的根。京剧得姓‘京’,昆曲得姓‘昆’,戏曲的‘底线’得经得住考验。这个‘根’要是不在了,‘跨’也就说不上了”可知,戏曲艺术涌现出实验作品、跨界作品要守住坚守戏曲的“底线”,戏曲的“底线”得经得住考验。②由原文“网络上短平快的传播手段,

也的确能快速拉近与网友的距离、培养潜在的观众。我们不应排斥,但同时也要注意尺度和分寸,万不可恶搞,偏离戏曲传播的初衷”可知,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要注意尺度和分寸,万不可恶搞,偏离戏曲传播的初衷。【5题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三原文“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呈现出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观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欣赏梅兰芳的《生死恨》,聆听王瑶卿的唱腔,也可收看央视《空中剧院》戏曲展播”可知,媒体形式的多样

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传统戏曲呈现出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②由材料三原文“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又被打破了。当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表征的新媒体与中国戏曲邂逅,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戏曲唱片、戏曲电影、电视戏曲等海量的信息资源,戏曲

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观众可随时利用互联网资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可知,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模式被打破了,我们看到了戏曲载体的极大丰富性。新媒体融合了海量的信息资

源,拓展了传统戏曲的传播空间,观众可随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跨时空欣赏经典剧作,构成了对戏曲剧场演出美学效果的有益补充。③由材料三原文“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

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可知,许多戏曲名家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④由材料三原文“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

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在直播过程中,观众随时可以给喜爱的演员发‘弹幕’交流”可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煤精尺梁晓声跟着矿长下井参观的这天晚上,作为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她深受震撼:煤矿工人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换来千家万户的便捷生活。他陪她在井下四处参观,他对这个矿井那么熟悉,就像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了解人身上的动脉

血管和毛细血管。真没想到,他还是一个那么有口才、那么耐心的解说员。她心里不禁对这个矿工出身的矿长暗暗佩服起来。走到一条矿道拐弯处,他突然抢前一步,将三个正在抡镐的人同时推进一个安全洞里,对她说:“你先过,这儿没有什么好看的。”然而她头上的矿灯分明照着三个赤裸的身躯。她记得,这正是那三个年轻矿工下缆

车的地方。他看着她惊讶的神色,沉吟了一刻,说:“不久前发生瓦斯爆炸,两个矿工被埋在井下。那三个矿工为了抢救自己的弟兄,苦战三天三夜,皮肤磨破、红肿、发炎,至今还不敢穿工作服干活。”在矿长的办公室,他们聊到了煤矿工人的子女。矿长向她提到矿区小学校现在没有

老师。她主动要求明天就去小学校报到。她发现,矿长手中始终拿着一把乌黑的直尺。他说:“这原是一块坚硬的条状煤精石,每当我为工人做了一件实际的事情之后,我就在尺上刻下一个长度标记……”她离开他的办公室的时候

,心中暗自思忖:不知他那把煤精尺上,将来有没有一个标记是为我来到这个矿上而刻下的。上课第一天就出了状况。伤害她的教师自尊心的,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那些学生。她宣布:“今天,我不能给你们上课,因为你们使我第

一天就不够满意。希望你们明天来上课的时候,都能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晚上九点多钟,她临睡前散步的时候,看见矿长带着十几个孩子从职工浴室里出来,走进机关大楼。她立刻明白了什么。她悄悄跟着他们走进了机关大楼。“这双鞋给你,这件褂子给他,这条裤子是你的……你们

都穿上,让叔叔看看合适不合适。”顷刻之间,衣物都分到了孩子们手中。他一边给一个光头小女孩剪指甲,一边问:“妮妮,怎么剃了个光头?”女孩喃喃地说:“头发生虱子了。叔叔,我怕这个老斯(师),这个老斯(师)一定不喜欢剃

光头的女孩子。”“别怕,这个老师很好,她会喜欢你的。”他想了想,又说,“明天我给老师写封信,你带给她好吗?”那封信是这样写的:捎此信的小女孩的父亲因公牺牲,如果她做错了什么事让您生气,如果您要对她发火的话,我希望并恳求您能忍耐一下,克制住自己。矿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心甘情愿地代她

受过,对您的训斥甚至责骂洗耳恭听。至于她的头发,我想,会重新长出来的。她会长出一头美丽的乌黑的长发的……小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她只能住在单身煤矿工人们的宿舍楼里。她独占二楼走廊尽头的一个房间。这算是对她的特殊照顾。一天晚上,她关着房门独自欣赏录音机放出的音乐,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忽然她觉察门

外有响动,于是停下舞步,机警地朝房门瞥去,紧接着走廊里响起一阵绝不止一个人的逃跑的脚步声,待她怒火万丈地打开房门,走廊里已空无一人。他知道了这件事,喊来一个油漆工,让油漆工以她的房门为界,在走廊的水泥地上用白

漆画了一条线。他指着那条线对单身汉们说:“这条线以内,是禁区。听明白了没有?”“听明白了。”单身汉们回答。“解散!”一个星期之后,他竟跨过了那条白漆线。他开门见山,请求她教他跳舞,她当即拒绝。但他微笑着,心平气和地

向她解释:他已和纱厂联络好了,要举行几次纱厂女工和煤矿工人的联欢会……他还交给她一项任务——当煤矿工人们的“跳舞培训班”教练。她似乎忘了单身汉们对她不礼貌的事,欣然应允。联欢会的日期到了。那一天,单身汉们个个神采奕奕,都将自己打扮得体体面面

,分乘几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向纱厂进发。联欢会开过几次,一对也没成,矿长的希望化为泡影。他许久才说出一句话:“我第一次失败得这么惨!”放假了,她就要回到城里去。临近车站,她偶然一回头,忽然看见一个人匆匆地朝车站走来,一手抱着一个孩

子,一手拎着一个包袱。那是他!他抱着的是妮妮!她顿时心慌意乱,恨不得马上逃开或躲藏起来。可是晚了,他已走近了,和她面对面地站住了。如果他说出一句挽留的话,不,哪怕流露出一点点挽留的意思,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回来!”可是他没有。他朝她走近一步,从包袱

里掏出那把煤精尺,说:“送给你。这上面有一个标记是为你而刻的。”她没有立刻接过它,不十分相信地看着他。“真的。”他说。她这才默默地接过那把尺,觉得它好重。想不到,她的价值居然也被刻在这乌黑闪亮的煤精尺上。列车开动了,把他

和妮妮抛在站台上。他们站在一起,妮妮扬起了一只小手。在她看来,他们多么像“离”字的拼音“lí”。热泪突然涌了出来,她喊了一句:“我还回来!”列车驰远了。他们,肯定是没有听见这句话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将笔触指向矿工及矿工子女这一特定的社

会群体,讲述了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只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B.“她”第一天上课就“出了状况”,让她“不够满意”的原因是孩子们不够尊重她,伤害“她”作为教师的自尊心。C.单身矿工们窥探“她”跳舞,既突出了他们对高雅娱乐活动的强烈渴望,也引出矿长划定禁区等情节。D.妮妮头上长“虱子”,将“老师

”念成“老斯”,这些细节表明煤矿脏乱的环境及矿工子女教育缺失的状况。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提及的矿难与后文矿长写信解释妮妮的父亲“因公牺牲”的情节相照应,暗示妮妮父亲就是在这次矿难中牺牲的。B.矿长送衣物给孩子,安慰妮妮

及为她写信的情节内容,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矿长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C.结尾写矿长和扬起一只小手的妮妮站在一起“像‘离’字的拼音‘l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她”的心理感受。D.文章以“她”的视角展现了“她”在矿区的经历和见闻,比较真实地呈现了矿区的基本状况,增强了读者的代入

感。8.小说以“煤精尺”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文学评论家认为,梁晓声的小说体现了人性的“美”。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案】6.D7.C8.①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以煤精尺为标题,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煤精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表现人物形象。矿长为了矿工的生活、教育想尽一切办法,“她”来到

条件艰苦的矿上当老师,塑造了二人无私奉献、心中有大爱的形象。③象征人物精神,突出了小说主旨。“煤精尺”是矿长和“她”奉献的见证,小说以其为标题,突出了文章主旨。9.①矿工们互相帮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

救自己的弟兄,帮助遇难矿工的后代。②“她”明知矿上条件艰苦,却依然主动请缨,为矿上教育事业做贡献。③矿长关心矿工的生活,关心矿工们子女教育问题,想尽办法为矿上办实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说理解小说内

容的能力。A.“只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错误,表述过于片面,小说意蕴丰富,还有对人性的赞美等。B.“原因是孩子们不够尊重她,伤害‘她’作为教师的自尊心”错误,由“今天,我不能给你们上课,因为你们使我第一天就不够满意。希望你们明天来上课的时候,都能干干净净、整

整洁洁”可知,是因为“她”不喜欢孩子们不干净,并非孩子们不够尊重她。C.“既突出了他们对高雅娱乐活动的强烈渴望”错误,突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说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运用比喻的手法”错误,“像‘离’字的拼音

‘lí’”不是比喻修辞,只是突出两人的形状。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说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需要从情节、结构、人物、主旨、标题的象征义等角度考虑。情节结构上,“煤精尺”分别出现在标题、开头和结尾,开头写“这原是一块坚硬的条状煤精石

,每当我为工人做了一件实际的事情之后,我就在尺上刻下一个长度标记……”,结尾写“他朝她走近一步,从包袱里掏出那把煤精尺,说:‘送给你。这上面有一个标记是为你而刻的。’”可见,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小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人物上,“这原是一块坚硬的条状煤精石,每当我为工人做了一件实际的事情之

后,我就在尺上刻下一个长度标记……”说明矿长一心为矿工办实事,想办法找老师,尽力解决单身矿工的问题等;“矿长向她提到矿区小学校现在没有老师。她主动要求明天就去小学校报到”“她这才默默地接过那把尺,觉得它好重。想不到,她的价值居然也被刻在这

乌黑闪亮的煤精尺上”等写出“她”主动请缨,并且以后还来,为矿工子女的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被矿长刻到了煤精尺上。因此,标题塑造了二人无私奉献、心中有大爱的形象。主旨上,“煤精尺”中的“精”象征了她“她”排除艰难,为矿工子女教育奉献

自己的精神,象征了矿长竭尽全力为矿工办实事的精神,因此标题凸显了文章主旨,是主人公奉献精神的见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丰富意蕴的能力。由“不久前发生瓦斯爆炸,两个矿工被埋在井下。那三个矿工为了抢救自己的弟兄,苦战三天三夜,皮肤磨破、红肿、发炎,至今还不敢穿工作服干活”“矿上的每

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心甘情愿地代她受过,对您的训斥甚至责骂洗耳恭听”可知,矿工们互相帮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自己的弟兄,以至于到现在还不能穿工作服干活;他们帮助遇难矿工的后代,任何一个都愿意替小女孩受过。体现了矿

工们互帮互助的人性美。由“矿长向她提到矿区小学校现在没有老师。她主动要求明天就去小学校报到”“伤害她的教师自尊心的,不是学校的条件”“小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她只能住在单身煤矿工人们的宿舍楼里”“我还回来!”可知,矿上的学校条件艰苦,孩子们没有干净的衣服,头

上还生了虱子,但是“她”选择了再来学校当老师,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奉献之美。由“这原是一块坚硬的条状煤精石,每当我为工人做了一件实际的事情之后,我就在尺上刻下一个长度标记……”“在矿长的办公室,他们聊到了煤矿工人的子女。矿长向她提到矿区小学校现在没有老师”“他已和纱厂联络好了,要举行

几次纱厂女工和煤矿工人的联欢会……他还交给她一项任务——当煤矿工人们的‘跳舞培训班’教练”等可知,矿长想办法解决单身汉的问题,解决矿上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他关心矿工的生活,体现了领导的人性美。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励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

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

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

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的B.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C.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

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D.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

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B.“召而让之曰”与“其言不让”(《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让”含义不同。C.“百姓固不能无怪”与“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固”含义相同。D.“其能遍知乎”与“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两句中的“其”用法与含义都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励精求治,信任大臣,向魏征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并且都予以采纳,同时也赞同封德彝的“点兵

”奏请。B.魏征直言太宗言而无信,太宗感到吃惊,魏征举出实证,太宗才意识到自己言行不一,改正了点“中男”兵行为。C.太宗先前认为魏征性格固执,又怀疑他办事不通达,后来评价魏征的治国理政之道确实全都说得很精准。D.太宗以“良弓”为喻,告诫自己理政要戒骄戒躁,他要求所有官员在

中书内省轮流值班,让他们觐见,以便问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2)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14.文中魏征说太宗“失信者数矣”,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C11.D12

.D13.(1)未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身强体大的,是奸民谎报年龄用来逃避兵役,征用他们有什么害处。(2)再加上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员,日常事务,都委托他们办理。14.①太宗下传诏书说百姓拖欠官府的财物,一律免除,但有关部门的官吏照

常督促征收;②太宗说关内免去两年的赋税,关外免除徭役一年,已经服役和交纳赋税的,把第二年作为开始,现在是既已征收租调,又征召青年为兵;③日常事务都委托地方官员办理,至于征召兵丁,单单怀疑他们有诈。【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的句意:军兵的要务在于指挥的方法得当,而不在于计较人数的众多。皇上征召健康强壮的,以用兵之道驾驭他们,足够用来无敌于天下。何必征召许多瘦弱的来增添虚假的数目呢?“得其道”指的是“御之”,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之”作“御”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责备;谦让。句意:召见并责备他说。/他说话不谦让。C.都是“本来”得意思。句意:这样百姓不能没有怪罪

之意。/诚然我本来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D.“两句中的‘其’用法与含义都相同”错误,含义不同。“其能遍知乎”中的“其”,语气副词,表疑问,怎么;“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怎么

能全部通晓呢?/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他要求所有官员在中书内省轮流值班”错误。由原文“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可知,原文说的是“命令

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而不是“所有官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中男”,未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乃”,是;“诈妄”,谎报年龄;“以”,用来;“何”,什么。(2)“守宰”,地方官

员;“居常简阅”,日常事务;“咸”,都;“委”,委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可知,太宗下传诏书说百姓拖欠官府的财物,一律免除,但有关部门的官吏照

常督促征收;结合“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可知,太宗说关内免去两年的赋税,关外免除徭役一年,已经服役和交纳赋税的

,把第二年作为开始,现在是既已征收租调,又征召青年为兵;结合“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可知,日常事务都委托地方官员办理,至于征召兵丁,单单怀疑他们有诈。参考译文:唐太宗励精图治,多次召令魏征进入卧室,询问在治国大事上的成就

与失误,魏征知道的都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太宗总是高兴地赞许并采纳魏征的建议。太宗派遣使臣征召士兵,封德彝禀奏:“青年男丁即使不满十八岁,但其中身体强壮魁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太宗同意封德彝的意见,敕书发出,魏征坚决认为这样做

不行,不肯在敕书上签名,反复了多次都不肯署名。太宗十分生气,召见并责备他说:“未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身强体大的,是奸民谎报年龄用来逃避兵役,征用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固执到这种程度。”魏征回答说:“军兵的要务在于指挥的方法得当,而不在于计较人数的众多。皇上征召健康强壮的,以用兵之道驾驭

他们,足够用来无敌于天下。何必征召许多瘦弱的来增添虚假的数目呢?况且您经常说:‘我以诚信统治天下,要让臣民都没有欺骗和奸诈。’现在登上皇位没多久,就已经几次失去信义了!”皇上惊讶地问:“我做的哪些事失去信义了?”魏征回答:“陛下刚即位,下传诏书说:‘百姓拖欠官府的财物,一律免除。’但有关部门

的官吏以为拖欠秦王府库的,不是朝廷的钱物,照常督促征收。陛下从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库的财物,不是朝廷的财物是什么!您还说过:‘关内免去两年的赋税,关外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书说:‘已经服役和交纳赋税的,把第二年作为开始。’等到归还已纳税物后,又重新开始征调,这样百姓不能没有怪罪之意。现在是

既已征收租调,又征召青年为兵,怎么能说从下一年开始呢!再加上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官员,日常事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召兵丁,单单怀疑他们有诈,这难道是以诚信来统治天下吗!”太宗高兴地说:“从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

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事,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信实,那么百姓不知如何遵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于是,不再征召青年男子。闰三月二十日,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

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

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魏晋诗,完成下面小题。咏史八首(其一)左思弱冠弄柔翰①,卓荦②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③览《穰苴》④。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⑤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注】①柔翰:毛笔。②卓荦:卓绝超群。③畴昔

:往时。④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善治军。⑤铅刀:用东汉班超奏疏中的说法,铅质的刀迟钝,一割之后再难使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从开头起即在咏怀,立意刚劲,笔力矫

健,音韵铿锵,可视为组诗的序诗。B.五、六句写边境地区响箭飞射,苦于敌人的侵犯,告急的文书快马传到京都。C.十一、十二句用铅刀来比喻自己才能低劣,但仍然希望为国效力,有一割之用。D.“左眄”“右盼”既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态度,也显示出平定强敌后的慷慨自傲。16.这首诗

表达了怎样少年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见识与才能自负的情怀。②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③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淡泊名利的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也显示出平定强敌后的慷慨自傲”错误,根据“梦

想骋良图”可知,平定强敌是作者的愿望,并不是已经平定了强敌。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开头四句,写自己的博学能文。意思是:自己二十岁就擅长写文章,博览群书,才能卓异。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子虚赋》为典范。左思著论作赋以他们的作品为榜样,说明

他的见识与才能,颇有自负的意味。据此可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见识与才能自负的心理。的“边城苦鸣镝”四句,写自己兼通军事。边疆发生战争,告急的文书飞快地传到京城。烽火燃起,诗人虽非将士,可是也曾读过《司马穰苴兵法》一类兵书。他认为自己不仅有文才,而且也有武略,在战争

爆发的时候,应该为国效劳。“长啸激清风”四句,写自己的志气和愿望。诗人放声长啸,啸声在清风中激荡,志气豪迈,东吴哪里放在眼中。他想,一把很钝的铅刀,都希望能有一割之用,自己即使才能低劣,做梦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良图”(良好的愿望):消灭东南的东吴,平定西北的羌胡。表现了

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要学习鲁仲连那样,为平原君却秦兵,功成身退。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淡泊名利的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劝谏唐太宗位于高位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要以宽广的胸

襟听取各方意见。(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以对比手法写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越急的情况。(3)“长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通常用来表现宏大气象或豪迈之气,如“________,_____”。【答案】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②.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③.奉之弥繁④.侵之愈急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谦”“惧”“溢”“弥”“侵”“萧”“帆”“唯”。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

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这款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甲)。有人评价它“比很多真人更能听懂人话、说人话”,和以往动辄“对不起,我不明白你

在说什么”的“人工智障”有着(乙)。ChatGPT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一些从业者感到焦虑:它会取代我的工作吗?其实,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必过分忧虑,更不必(丙),觉得“低人一等”。迄今为止,ChatGPT虽

然看似“聪慧异常”,①。ChatGPT早已在“自我介绍”中坦言:可能偶尔产生不正确的信息、有害的指示或有偏见的内容,对2021年之后的世界认知有限,还不具备对复杂和抽象系统的理解能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AI势必会终结平庸。人类自然有着无可取代之处,但仅从

现实的就业上来看,一些重复性高、创造性及思想性低的工作,势必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②,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③。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轻而易举天壤之别自惭形秽19.①但也有不少缺点②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③尽可能保持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强调ChatGPT

使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等工作变得非常简单,故填写“轻而易举”。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第二空,语境强调ChatGPT与以往的“人工智障”差别巨大,填写“天壤之别”。天壤之别:指高天和平地的区别。极言差别

之大。第三空,语境强调人类不应感觉自己不如AI,填写“自惭形秽”。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说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空缺处前后是转折关系,前文说其聪慧,后文说其“可能偶尔产生不正确的信息、有害的指示或有偏见的内容”等,可见其也有

缺点,故填写“但也有不少缺点”一类的句子。第二空,后文关联词是“不如”,前文填“与其”,后文说“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见语境是在强调与其担忧被取代,不如发挥主管能动性等,故填写“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一类的句子。第三空,“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都是为了不被取代,因此填写“尽可能保持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一类的句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年来,公众传媒精心打磨的一些文化节目为观众

开启了缭绕着脉脉书香的文化旅途。《典籍里的中国》把图书馆里的典籍搬上电视,采用今人和古人相遇的方式,跨越时空界限,实现舞台对话,将遥不可及的古典书籍变得触手可及。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活.了起来,成为滋养当代读书人永不枯竭的源泉

。《但是还有书籍》以“书籍”作为纽带,娓娓道来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等这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节目以别具匠心的构思走进这些与书打交道的人的内心,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如一枚火石,节目点燃了更多人对

于书籍的兴趣。然而这些文化节目终究只是手段,让观众回到书籍静心阅读才是目的。以《数字化生存》一书闻名的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预言:纸质书将在2015年前消亡。然而,事实已给出相反的答案——纸质书自有其硬核实力,很难被取代。正如电灯是如

今最主要的照明方式,但蜡烛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载体,纸质书依然会竖立在书架,等待有心人与它的邂逅。20.下列句子中的“活”与文中加点的“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

于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它等待我的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C.《诗画中国》节目以美妙的敦煌舞蹈使得敦煌壁画活起来。D.他吃苦耐劳,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专挑重活累活干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纸质书依然会竖立在书架,等待人们翻阅”,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20.C21.《但是还有书籍》把“书籍”作为纽带,将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

等这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娓娓道来。22.采用了类比的手法,用电灯虽然是如今主要的照明方式,但蜡烛并未消亡,法尔成为人类追求品质生活的载体来说明纸质书很难被取代的事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邂逅”一词生动形象写出对人们阅读纸

质书的期待。【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文中加点的“活”是鲜活的意思。A.“活”是活动的意思;B.“活”是生活的意思;C.“活”是鲜活的意思;D.“活”是工作的意思。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一,“以‘书籍’作为纽带”搭配不当,和“作为”相搭配的介词为“把”;二,“娓娓道来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等这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搭配不当,“娓娓道来”和“故事”搭配不当,“娓娓道来”后面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将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等这个时代

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娓娓道来”。【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本语句整体上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前半部分说到电灯是如今最主要的照明方式,但蜡烛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载体,而后半部分说到纸质书依然存在,等待有心人来阅读,而整个语段是在未然纸质书阅读

来说的,所以用电灯、蜡烛来进行类比。“纸质书依然会竖立在书架,等待有心人与它的邂逅”中“邂逅”是人具有的动作,这里用来指纸质书,赋予纸质书以人的情感,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等待有心人与它邂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人们阅读纸质书的期待。四

、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这是《论语·雍也》中的一段话。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只是我的力量不够啊。”孔子说:“力量不够的人,走到半路才

会放弃。而现在你是画地自限,不思进取。”在孔子看来,冉求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努力不够。关于“能力”与“努力”,作为高一学生,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能力不可缺,努力更重要《论语》中记载过孔子与弟子的这么一段对话:冉求说:“我不是不愿意践行老师的学说,可是我能力不够啊!”孔子说:“能力不够,至少可以先尝试做一半,可是你原地止步!”言下之意是:“你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不想努力!”孔子的话,简短隽永

,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有人觉得,一个人成事的关键,主要在于能力,但在孔子看来,能力虽然不可缺,但努力更重要!毋庸置疑,能力是做好事情的基本前提。文盲不可能写小说,美盲不可能搞创作,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不可能站上顶级竞技

赛场,因为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就是工艺品,能力就是基本材质。“铁杵可以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不具备基本能力,就无法跨过入门门槛,这也是当下公务员、教师等技能岗位需要考试的原因。除了公平,考试能确保入围者具备基本职业能力。因此,能力

确实不可或缺。然而,能力虽然不可缺,但努力更重要。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能力,往往与努力程度成正比。越是努力的人,能力越强。因为,能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努力沉淀而来。如果说能力是体质,努力就是锻炼。体质瘦弱

的人,长期锻炼,会越来越强健;相反,肌肉发达的人,疏于锻炼,体质也会越来越差。所以,没能力,要努力;有能力,也要努力。能力就像逆水行舟,不努力往前进,就会后退。惟有像孔子一样“韦编三绝”,像祖逖一般“闻鸡起舞”,才能提升能力,成就自我。放眼当下,社

会飞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大学生毕业后,自称穿着“孔乙己长衫”,抱怨高不成低不就的“惨状”。其实,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努力不够。毕竟,身为大学生,文凭虽然不能直接跟能力划等号,但也意味着有基本的学习能力。

只要愿意放下身段,努力去学习,不断去提升,必然可以成为有用之才。君可见,李子鹏大学毕业后,投身于文物修复,用日益一日的努力,让文物“活”起来,也让自己“火”起来;君可见,于新辰离开象牙塔后,扎根于航天事业,经过多年努力,成为了年轻的火

箭专家……努力去拼,努力去闯,就可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自己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诚哉斯言!能力不可缺,努力更重要。身为时代青年,我们接受过基础教育,具备基本能力,因此,可以自信地说:“我能行!

”再通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方式,一定可以用汗水浇灌花朵,再用散发出的芬芳告诉世人:“我也可以!”我们刚刚步入高一,新的起点,新的希望,能否成长、成才,关键在于你是否足够努力。要知道:“能力是干事的基础,努力是成事的关键。”让我们不轻视能力,更重视努力,一起

打磨能力,默默努力,最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由孔子对冉求的批评引出“能力”与“努力”的话题。何为能力?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

质。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何为努力?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要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两个“力”都必不可少。有些人天生具备某种能力,这的确让人羡慕,但是不是有了能力就可以

躺在能力的“功劳薄”上睡大觉呢?当然不是,有了能力,还得努力,否则你拥有的能力就会荒废。我们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再说,技不压身,不是掌握了一种能力就可以满足了,还可以不断努力去学

习更多新的能力,去拥有更多新的本领。一个人要想拥有让人羡慕的能力,就得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去奋斗,做到生命不息,努力不止。所以,不要相信有什么先天的能力,也不要相信有什么能力可以不劳而获。笨鸟先飞、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这些都是对一个人努力的肯定。你努力了,就会有所收

获,你的能力就会有所长进,只不过是收获的多少和长进的大小而已。我们大多数人的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别,为何有人能够成功,而有人则一事无成?大概率与人的努力有关。设定目标,制定完整计划,并不懈的去努力付诸实现的人,在我们身边大有人在,但有些人

却将别人的成功归咎于“有特殊或超人的能力”,自己没有成功是因为不具备特殊能力。能力是努力的积累,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很强的工作能力,谁都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命工作。而未做任何努力就断定自己做不到,找出各种借口为自己推脱责任的人,永远也

不会有成功的人生。成功不需要“为什么做不到”的理由,需要“如何才能做到”的积极想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强烈追求”的心就一定会成功,朝着自己的理想去脚踏实地的力争吧,不久,努力的结果将成为你的自信和骄人的成绩,成

为增强你挑战欲望的引擎。能力普通人,若能清楚自己的缺点,并极力弥补,表现一定会比资质过人却不特别努力的人好。人是不同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努力、用心去工作,那能力的差距就会缩小,甚至超过那些所谓有能力的人”。不

管在哪个岗位,只要认真工作,就一定能做好。有能力的人,也许只要花一个小时处理好的事情,可能能力不强的人要花一倍的时间,这些都不可怕,积极去做,花时间用心去做,不耻下问,废寝忘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一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时可以概述孔子的

话,提出观点:当能力与努力放在一个天平上时,努力往往比能力更重要。然后分析两者之间不同的关系,采用分论点加以阐述。如对于能力强的人来说,不管你的能力有多高,也只有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让能力在努力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能,要想成为永远的强者,只有坚持

不懈地努力;其次分析大多数能力一般的人应该怎么做,明确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弥补能力的不足,能力有大小,但努力无止境;最后着眼于高一学生的身份,再次明确,努力才能增长能力,努力比能力更重要。立意:1.能力有限,努力

无限。2.能力是努力的积累,努力让能力升华。3.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努力不够。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