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专题32 常见的化合物(一)(原卷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534.508 KB
  • 2025-04-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备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专题32 常见的化合物(一)(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备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专题32 常见的化合物(一)(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备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专题32 常见的化合物(一)(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备战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专题32 常见的化合物(一)(原卷版).docx,共(17)页,534.50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2883232aaf21604e81d029285325b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32常见的化合物(一)【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一、酸考点1概述常见酸的主要性质1.酸的定义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酸。2.几种常见的酸酸盐酸硫酸化学式HClH2SO4颜色、状态“纯净”:________液体;工业用盐酸:______

__________黏稠、油状液体气味有________气味无特性________挥发________挥发用途①金属除锈;②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化肥农药;③精炼石油考点2比较酸的相似性质并说明原因1.酸的共性(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

变色。(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NaOH+HCl===________Cu(OH)2+H2SO4===________(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uO+2HCl===________Fe2O3+3H2SO4===________(4)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Z

n+2HCl===________Fe+H2SO4===________(5)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AgNO3+HCl===________(检验Cl-)Ba(NO3)2+H2SO4===________(检验SO2-4)2.原因: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

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考点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只能粗略地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定性指示),而pH则能表示溶液的________(定量指示)。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1.范围:通常0—14之间。2.测定

: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_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对照。3.pH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的关系pH溶液的酸碱性石蕊试液颜色酚酞试液颜色pH

=7中性溶液紫色无色pH<7酸性溶液,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________无色pH>7碱性溶液,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________红色考点4说出酸的使用注意事项1.浓盐酸是________、________气味的液体,________。2.浓硫酸是

无色、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3.稀释浓硫酸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碱考点5概述常见碱的主要性质1.碱的定义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2.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________溶于水(溶解放热)白色粉末,________溶于水俗名________、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________、消石灰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

HCaO+H2O===Ca(OH)2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考点6比较碱的相似性质并说明原因1.碱

的共性(1)可溶性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2NaOH+SO2===________Ca(OH)2+SO2===________应用: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SO2气体Ca

(OH)2+CO2===________应用: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气体(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4)与某些可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2NaOH+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产生蓝色絮状沉淀3NaOH+FeCl3===________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Na2CO3+Ca(OH)2===________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应用: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钠2.原因:碱具

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________。考点7知道碱的使用注意事项氢氧化钠有强烈的________,使用时要十分小心。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考点8说出常见的酸、碱的用途与对人类的影响1.酸的用途酸

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除锈,制药物,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精炼石油等。2.碱的用途氢氧化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皂、造纸、石油和纺织等行业。氢氧化钙也具有广泛的用途,除了用于建筑外,还可用于制造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三、酸

碱反应考点9认识酸和碱反应的实质,举例说明酸碱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酸碱反应: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如: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等。2.酸碱反应的实质:_____

___。【例题精析】例1.(2021•台州)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A.B.C.D.例2.(2019•杭州)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例3.(2018•杭州)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稀硫酸CuSO4→铁粉Cu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例4.(2019•温州)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

淀的是()A.B.C.D.例5.(2020•杭州)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例6.(2020•宁波)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

g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例7.(2021•杭州)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图的“”“”“”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例8.(2021•丽水)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1)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

试液变红的离子是;(2)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例9.(2021•台州)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

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A.铁B.碳C.二氧化锰D.氧化铜(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

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例10.(2019•杭州)某兴趣小

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

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回答:(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填化学式)和水。(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选填“>”“=”“<”)【习题巩固】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象,a点溶液的微观粒子图形是()A.B.C.D.2.实验小组用p

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的反应。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B.反应到40s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在20s时,所得溶液中溶

质有NaCl和HClD.AB两点间的pH值变化可作为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依据3.在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如图中能正确表示溶液pH变化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蒸馏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A.B.C.D.4.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

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C.ab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D.整个变化过程

溶液中镁离子数目没有改变5.为了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关于氢氧化钙与图中物质反应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B.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C.与碳酸钠

溶液反应,是因为它能电离出钙离子D.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体现了碱的通性6.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两种微粒,且数目相同B.性质:能与碱、多种金属和CO2、S

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用途:可用于清除铁表面的氧化铁和生产化肥硫酸铵D.检验: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7.小金完成了如图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①最终一定有锌固体剩余B.实验②最终可能有氧化铜剩余C.实验③所

得溶液一定为无色D.实验③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铜8.对于如图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打开止水夹,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无现象B.打开止水夹,液体从试管Ⅱ流向试管ⅠC.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Ⅱ中产生白色沉淀D.先打开止水夹,稍后关闭,试管

Ⅰ中反应立即停止9.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得到氯化钙溶液,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石灰石D.碳酸钠10.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该同学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甲

、乙两个烧杯中并插入导电传感器,往甲杯中滴加稀硫酸,往乙杯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曲线对应的是乙烧杯溶液导电性B.A曲线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C.B曲线对应的烧杯中

溶液始终为红色D.B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始终比A曲线对应溶液导电性强11.电导率传感器可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现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H2S

O4,往另一份滴加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曲线上M点电导率几乎为零的原因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B.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C.乙曲线上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只有Na

+和OH﹣D.若将滴加Na2SO4溶液换成滴加NaCl溶液,其电导率变化与乙曲线相似12.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A.2KMnO4+5SO2+2H2O═2MnSO4(无色)+K2S

O4+2H2SO4B.2NaOH+H2SO4═Na2SO4+2H2OC.Ba(OH)2+H2SO4═BaSO4↓+2H2OD.Cu(OH)2+2HCl═CuCl2+2H2O二.填空题(共5小题)13.酸和碱是两类重要化合物

。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填离子符号)。(2)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请选用两种不同类别试剂来检验。(3)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溶液pH变化

,实验结果如图,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14.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其主要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会儿变

瘪的易拉罐又鼓起,其原因是: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同时有偏铝酸钠(化学式为:NaAlO2)生成,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使易拉罐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使变瘪的易拉罐重新鼓起。请写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置换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15.“对比

实验”是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A,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实验B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是。16.在探究稀盐酸性质时,小开同学先在试管中注入少

量稀盐酸,然后再加入足量铁粉与之反应。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1)由图判断,“●”表示的是(填离子符号)。(2)下列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且符合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的是(填序号)。①锌粒②铂丝③碳酸钠溶液④碳酸钡粉末17.

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等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的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填写序号)。A.铁B

.氢氧化钠C.氧化铜D.氯化钡(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及判断方法为。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8.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2,小明

发现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速率反而比低浓度要慢。是什么原因导致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吸收速率反而下降呢?小明查阅资料发现: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粘性越强,液体不易流动;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时会放热。小明想探究是否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粘性增强,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实验使用如图的装置以及大烧杯、秒表、碎冰、蒸馏水、足量40%氢氧化钠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药品。(1)上述实验中,植物油的作用是。(2)请帮助小明完成实验设计方案: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9.某科学小组用实验室中Na

OH溶液测定某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用此装置收集一瓶空气;③将一定体积的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当水柱稳定时,测量得出水柱下降

的距离为3.0cm。④已知长为1cm的细玻璃管的容积0.1ml(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小组算得CO2气体占了0.1%(1)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端水柱,装置如图所示,用手捂住烧瓶一段时间,若出现现象,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空气中还存在SO2,NO

2等可以和浓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因此实际空气中CO2的含应该(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3)为了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下列试剂中可选用(填序号)。A.盐酸B.CaCl2溶液C.Ba(O

H)2溶渡D.酚酞试液四.解答题(共1小题)20.如图所示,关闭阀门K2,缓缓打开阀门K1,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平底烧瓶,轻轻振荡,发现溶液仍显红色;然后,关闭K1,缓缓打开K2,发现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

烧瓶,观察到立即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