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x,共(41)页,289.79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24bed2a7b54eccbf35cb274eda599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目标展示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朴素而又严谨的语文风格,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及写作特点。2.圈点勾画,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感受语言逻辑思维之美,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3.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感知作者严谨
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感受“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美好情怀。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章朴素而又严谨的语文风格。2.感受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激发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3.联系实际,体会不同领域学者们忘我奉献的
宝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基础知识作者介绍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作者介
绍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
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作者评价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
昭。(感动中国颁奖)文题解读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经作者本人审定。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疗法,先后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感知全文重点字词①〔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茎、叶可人药。②〔奎宁〕俗称“金鸡纳霜”,一种生物碱,可做抗疟疾药物。③〔金鸡纳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南美洲,树
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宁的重要原料。④〔君臣佐使〕中药方剂组成配伍的比拟词。⑤〔芍药苷〕一种糖苷类化合物,从芍药科植物芍药、牡丹等的根中提取,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镇痛镇静等药理作用。文本分析(1)屠呦呦及其
团队能在20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1)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文献检索和实验工作的浩大,实验条件的艰苦。②从分子到药物:药物临床实验的繁杂以及成药过程的反复验证。③普及和传
播:国内科研环境遭遇到时代的束缚,导致中国医药发展与世界的交流缺失。④超越青蒿素:创新的实验遭到传统化学家的质疑。(2)文中有两个时间点特别精确。一处是1971年10月4日,还有一处是1972年11月8日,这是什么日子?(2)第一个是中性提取物成功获取
的日子,这确认了提取方式是正确的。第二个是找到青蒿素晶体的日子,明确了抗疟的有效成分究竟是什么,为下一步研发药物打下重要基础,是青蒿素研制过程中的关键点。(3)结合文本概括我们要关注的是时间点之间的跨度。请大家梳理一下。(3)从开始研发到找到青蒿素
,用了三年的时间;从青蒿素到青蒿素胶囊,花了一年的时间;青蒿素成为第一个一类新药,是在1986年,间隔13年。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是在2002年,这距离青蒿素的发现已经过去了30年。(4)结合文本概括青蒿素的发展历程,
并从文中找出每个阶段中你认为能够表现其艰难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并加以说明。(4)历程: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从分子到药物——普及和传播——超越青蒿素关键词:2000种中草药、640种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200种中药、380余种成分。理由:数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复,揭示了青
蒿素研究工作的艰难。(4)关键句1: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唯一提到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录,出现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写道: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理由: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而
句子中又用了唯一这个词,可见研究之艰难。(4)关键句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理由:研究环境恶劣,但仍排除万难们进行了丰富的
临床试验。(4)关键句3: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197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所收录。然而,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我们发表任何论文,除了少数几篇中文文章。理由:这句
话反映出青蒿素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艰难。(4)关键句4:由于化学稳定性的考量,有机化学家们起初不认为双氢青蒿素,一类青蒿素的衍生物,是好的药物。理由:创新研究遭遇到否定危机。小组讨论(1)文中引用《肘后备急方》一书
中“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有何作用?(1)①这句话既为上文“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提供例证,又引起下文“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的相关阐释,是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关键转折点。②引用权威性古代医学著作,使阐述更加深刻、透彻
,具有说服力,体现作者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2)请结合本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2)①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②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有抗疟疗效的成分。③搜集了2
000种中草药,加热提取,进展甚微。④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改为低温提取,保存抗疟有效成分。⑤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3)应如何理解“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这句话?(3)①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一
线药物治疗疟疾,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所以说是“珍贵礼物”。②把“青蒿素”比作“礼物”,具体、贴切,抽象深奥的医学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概括文章语言之美的表现。文章语言之美主要体现为:①语
言叙述之精炼。文章没有运用浓墨重彩的笔调来描述青蒿素的发展,而是使用非常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青蒿素的发展,简单准确,不矫揉造作,展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②语言叙述之平静。屠哟哟的叙事语言是非常平静的,平静语言之下蕴藏的是她那颗对科学研究的扎实态度
,对个人荣誉取得的云淡风轻。③语言逻辑之严谨。屠呦呦的语言逻辑思维非常严谨,清晰地呈现了青蒿素发展历程,并在文章的末尾对中医精神进行了升华。课堂小结本文作为演讲稿,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
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然后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在“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作者重点提到受《肘后备急方》启发,采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
唯一果实,又具体列举出了中药砒霜对治疗白血病、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对治疗失忆、中药提取的芍药苷对防止血管再狭窄等具体的事例,表明了中医药的贡献。作业布置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A.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但实验结果很
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这是屠呦呦及团队查找文献的初衷。B.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C.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
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D.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尽快从中草药中找到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答案】D【明确】D项,中国政府启动“
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抗击疟疾,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