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五) 语文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257.813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五) 语文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五) 语文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五) 语文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五) 语文 含答案.docx,共(13)页,257.8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19fbe03e477891021378a0f6031ec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试题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2.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中国,建筑群的总

体布局以至整座城市,都强调规则对称,但园林却是自由的。西方则刚好相反,建筑群和城市往往自由多变,而园林却规则谨严。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显然,中国人崇奉的“天人合一”“天地为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哲学

思想和生活情内趣,对园林的构思创意起了根本性作用。与西方比较,中国国林重视自然美,虽有人力在原有地形地貌上的加工,甚至可能全由人工造成,但追求“有若自然”的情趣。因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规整格局,而效法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但自

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国林迹求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自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非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是自然的典型化,比自然本身更概括、更典型、更高,也更美。中国园林不仅停留于形式美,更进一步通过显现于外的景,表达出内蕴之

情。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的意境。暗香盈袖,月色满庭,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岸芷汀花,村桥野亭,体现了远离尘嚣的出世情怀;水光浮影,悬岩危峰,暗示了山林隐逸、寄老林泉

、清高出世的追求。这些,都是文人学士标榜的生活理想。因此,中国园林的高下成败,最终的关键取决于创作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文野。1685年,英国著名学者坦伯尔针对西方的几何式园林说:“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完全不规则的花园,它们比任何其他形式的都更美;不过,

它们所在的地段必须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同时,又需要一个在人工修饰方面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他还写道:“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此时,欧洲所流行的园林,正像凡尔赛花园的建造者勒诺特所说的,却是要“强迫自然

接受匀称的法则”。黑格尔也认为中国园林不是一般意义的“建筑”,而“是一种绘画,让事物再现自然形状,力图幕仿自由的大自然。它把凡是自然风景中能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包括湖、岛、河、假山、远景等都纳到园子里

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具有再现自然的性质,而不再是不再现任何东西,只抽象地表现出一种氛围的“建筑”。歌德则用诗一样的语言称赞中国人:“在他们那里,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

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他在这里谈的,很大程度上都指的是中国园林。(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材料二: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颈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

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

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

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是此意。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

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这

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园林对“有若自然”情趣的追求,受“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对自然美的重

视甚至可以不加改变而保持其自然形态。B.在对中国园林外在形式进行设计、加工时追求以情为先、触景生情,通过要素的选取、加工和组合寄寓外景以内蕴之情。C.坦伯尔认为中国的花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园,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富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伟大民族才能创造出来。D

.中国园林通过布置、组织、创造和扩大空间来丰富空间美感,《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便是运用园门、假山等创造艺术意境的。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不仅在中、西方园林之间,还在二者的建筑

群和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借中西方之间的对比,彰显中国建筑理念之优。B.材料二使用“分景”的概念,并以颐和园长廊的作用为例证加以证明,意在强调中国园林建筑善于处理空间的艺术。C.材料一中歌德所说的“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从效法自然的

角度反映了中国园林善用“借景”之法寄寓感情的特点。D.材料二中沈复所言的有关大小、虚实、藏露等关系的观点,从美感特点来说,与材料一所论中国园林追求“道法自然”的观点如出一辙。4.坦伯尔与黑格尔对中国园林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分)5.艺圃是苏州一座极具特色的明代小园林,园

中至高点有座朝爽亭,亭内的槛联这样写道:“漫步沐朝阳,满园春光堪入画;登临迎爽气,一池秋水总宜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朝爽亭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中(节选)①茨威格随着逃亡者最后一辆车驶出城,巨大的城门隆隆地关上了。天上的月光虽然微弱暗淡,却映得无数飘飞的雪花泛起晶莹的银光,雪花不是躲进衣襟里,便是绕着喘粗气的马鼻子亮晶晶地上下飞舞,还要惹得那吃力地从厚厚的积雪中犁出道

路的车轮吱呀作响。第一辆车停下来了。其他的车也随着停下来。人们光着头从游动的帐篷里探出去,看停车的究竟。族长在前面下了车,于是大家纷纷下车,他们明白为什么停了下来。这里白茫茫一片,平滑如镜,颇似结了冰的海面。只是标

界树偶尔标示出几处均匀的、小小的突起。那下面是他们的亲人,他们被驱逐到这里,寂寥孤独有如整个民族,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寻到了安宁的永恒之床。沉沉的静寂,打破这静寂的只有轻轻的啜泣声。热泪从饱经风霜的、冻僵的脸上滚落下来,在雪中凝结成亮闪闪的冰滴。但启程的时间到了,不容耽搁。他

们又爬进车里,紧紧挤在一起,在车外他们并没觉得寒气刺骨,如今严寒又一次潜入他们的身子,冻得他们哆哆嗦嗦,牙齿格格打战。他们的目光隐在车厢的昏暗里,流露出不可名状的恐惧和无边无际的痛苦……马车在雪地里向前犁着宽宽的沟壑,众人的思绪却一路退回去,退回到他们渴望的地方,那“美好的地方”。过子夜了。车子离

小城越来越远,置身于广袤的平原上,平原沐浴在月光里,让晶莹的雪光罩上了一层飘垂的轻纱。强壮的马匹艰难地趟过厚厚的积雪,雪黏黏地沾在车轮上,车子晃晃悠悠,走得缓慢,几乎觉不出在向前移动,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停下来。寒冷变得愈加凛冽,像冰冷的利刃切割着人的肢体,大家已经不太会动弹了。强劲的风也渐渐苏醒过来

,唱起粗野的歌,刮得车子哗啦啦响。风像一只伸向蒙难者的贪婪的手,使劲撕扯着帐篷顶,帐篷抖动个不停,人们只好用不听使唤的手紧紧攥着,免得让风吹跑。风的歌声越来越大,吞噬了男人们祈祷着的低语声,他们冻得麻木的嘴唇每吐一个字都异常艰难。风的突利呼啸隐没了茫然无措

、对未来充满恐惧的女人们的抽泣声,也隐没了孩子们淘气的哭声,寒冷使孩子们忘却了旅途的疲倦。车轮叹息着碾过雪地。最后一辆车上,勒亚紧紧依偎着未婚夫,他在以悲哀、单调的语气讲述着那场巨大的灾难。他那有力的臂膀紧紧搂住勒亚少女般娇小的身躯,仿佛要保护她,

不让她挨冻,不让她痛苦。勒亚感激地望着他,温馨的情话静静地流淌在杂乱的哀怨声和风声中,使两人忘却了死亡与危险……车子猛地颠簸了一下,众人摇晃起来。车子停下来了。透过呼啸的狂风,从前面的车上隐隐传来高嗓

门的说话声,挥鞭子声和说个不停的急切的嘀咕声。大家下了车,顶着凛冽的风匆匆向前奔去,有匹马倒了,连带着把另一匹马也拽倒了。男人们围着马,想拔一把手,却使不上劲,因为风把他们吹得就像弱不禁风的稻草人,翻卷的雪花弄得他们眼花缭乱,手也冻僵了,没有一点力气,十个手指头

就像并排立着的木桩。向远处望去,没有人烟,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平原怀着对自身浩瀚无垠的自负,隐没在雪色的点点微光之中,而狂风将他们的呼喊漫不经心地吞噬掉。人们清醒了,他们再一次悲哀而全面地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死神以可怖的新形象卷土重来,他们无助地站在一起,面对不可抗争、不可战胜的自然之力,面对严

寒的难以抵御的利刃,他们不知所措。狂风在他们耳边一遍遍地尖叫着:你必须死在这里——,死在这里——他们心中对死亡的恐惧变成了心如死灰、无望的顺从。没有人大声说出这个想法,但众人的心思是一样的。他们尽量挪动僵硬的身体,笨拙地爬进车里,紧紧地靠在一起,等待死亡。他们不再奢望

有人来救他们。他们依偎在一起,每个人都和自己最亲的人依偎着,为了能够死在一起。车外的狂风,他们永远的伴侣,在唱着一首死亡之歌,雪花围着车马筑起一具巨大而晶莹的棺椁。死神慢慢地临近了。冰冷刺骨的寒气侵入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毛孔,有如一种毒素小心翼翼、又胜券在握地将身体一点一点地蚕食掉……最后一辆车上

稿雀无声。约祖亚用冰冷的手指搂着未婚妻。她已经死了,可他浑然不觉……他在梦想……他和她坐在香气袭人、暖融融的房间里,金烛台上的七根蜡烛烛光闪烁,众人又像昔日一样欢聚一堂。喜庆的气氛映现在笑盈盈的脸上,大家亲热地交谈和祈祷。早已作古的人们涌进门来

,包括他过世的双亲,可他一点也不惊异。他们温柔地亲吻,说着体已话。身着褪色的传统服装和长袍的犹太人,越聚越多。英雄们也来了,有犹大玛喀比,还有别的英雄,他们坐下来,聊天,很快活。人越聚越多。房间里挤满了人,他看着眼前的人

你来我往,不断变换,而且越变越快,眼睛直发酸,耳朵也让杂乱的喧闹声吵得嗡嗡作响。他的脉搏突突地跳,隆隆地响,变得热了,越来越热。猛然间一切都沉寂下来,一切都完结了……这时太阳升了起来,仍在飘落的雪花像钻石一样亮晶的。一夜之间平地而起的宽阔山

丘上白雪皑皑,泛着宝石般的光泽。这是明媚的阳光,几乎可称是初春的太阳突然照耀大地。的确,春天不再遥远,它会在不久的将来让一切绽出新绿,萌生嫩芽,也会从迷途的、被冻死的可怜的犹太人墓上揭去白色的亚麻布,这些犹太人一辈子都没拥有过春

天……(有删改)注释①《雪中》完成于1900年6月,描写了发生在中世纪的犹太悲剧。“鞭笞派”的迫害使得居住在波兰的犹太人不得不选择逃亡,然而在逃亡的过程中却又全族覆没。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逃亡者的车队第一次停下来是因为族长要祭拜已经去世的亲人,第

二次停下来是因为拉车的马倒下了以致无法前行。B.他们“紧紧挤在一起”“哆哆嗦嗦”“牙齿格格打战”,这些既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也写出了人们的恐惧和痛苦。C.面对倒地的马,男人们使劲拉、但无奈风大、雪花纷飞、手也冻僵了,没能拉起

马来,又没有援助,只能听天由命。D.约祖亚“眼睛直发酸”、耳朵“嗡嗡作响”、“脉搏突突地跳,降隆地响”等描述形象地写出了他临死前解脱的快乐。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劲的风也渐渐苏醒过来

,唱起粗野的歌,刮得车子哗啦啦响”运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强劲与粗暴。B.“勒亚紧紧依偎着未婚夫”,约祖亚“紧紧搂住勒亚”,这一特写描绘了逃亡中的情侣之间真挚的情感,旨在表现爱情的力量。C.风声在绝望的人们的耳边

变成了“你必须死在这里——死在这里——”,以感觉写听觉,哀莫过于心死,人们已不再恐惧。D.小说的故事情节复杂曲折,在茨威格的笔下显得格外扣人心弦,作者用精细的刻刀雕成了具有生死搏斗的悲壮与美的塑像。8.小说具体描写了约祖亚的“梦想”,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9.小说以“雪中”为题,请简要分析“雪”这一自然环境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曰:“义阳之灭,今实

时矣。度.彼不过须精卒一万二千,然行师之法,贵张形势..,请使两荆之众西拟随、雍,扬之卒顿于建安,得捍三关之援;然后二豫之军直据.南关,对抗延头,遣一都督总诸军节度,季冬进师,迄于春末,不过十旬,克之必矣。”元英又奏称:“今宝卷①骨肉相残,藩镇鼎立。义阳孤绝,密迩王土,内无兵储之国,外无

粮拔之期。此乃欲焚之鸟,不可去薪.;授首之寇,岂容缓斧。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今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鑫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关,请遣军司为之节度。”魏主乃遣直寝羊灵引为军司。益宗遂入寇。建宁太守黄天赐与益

宗战于赤亭,天赐败绩。梁武帝天监元年春二月辛丑,杀齐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梁王将杀齐诸王,防守犹未急。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属徒步足无完肤防守者至明追之,宝寅诈为钓者,随流上下十余里,追者不疑。待散,乃度西

岸,投民华文荣家。文荣与其族人天龙、惠连弃家将宝寅遁匾山涧,赁驴乘之,昼伏宵行,抵寿阳之东城。魏戍主杜元伦驰告扬州刺史任城王澄,以车马侍卫迎之。宝寅时年十六,徒步憔悴,见者以为掠卖生口。澄待以客礼,宝寅请丧君斩衰之服,澄遣人晓示情礼,贪丧兄齐衰之服给之。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

。寿阳多其故义,皆受慰唁,唯不见夏侯一族,以夏侯详从梁王故也。澄深器重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注释①〔宝卷〕即东昏侯萧宝卷,南朝齐的第六任皇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

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属徒步/足无完肤/B.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其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靥徒步/足无完肤/C.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

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属徒步/足无完肤/D.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属徒步/足无完肤/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度,指揣测、估量,与《鸿门宴

》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含义相同。B.形势,文中是气势、声势的意思,现在多指事物发展的状况,二者的意思不同。C.据,指占据,与《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周”的“据”含义相同。D.薪,指柴火,与《六

国论》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薪”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对灭掉义阳进而攻克南朝非常自信,他预计冬末出兵,到来年春末,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能攻克南朝。B.元英在奏疏中分析时势,巧妙地运用比喻,把义阳比作将要烧掉

的鸟、自寻死路的敌人,请求魏主筹谋攻克南朝之事。C.梁王将要杀掉南齐的各诸侯王,鄱阳王萧宝寅出逃,假装钓鱼人躲过了追捕,投奔华文荣,在其护送下最后到达了寿阳。D.王元澄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并以礼相待,

萧宝寅穿上为兄长守丧所穿的丧服,接受了寿阳所有旧交的吊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2)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14.针对攻打义阳

一事,田益宗和元英上奏的观点中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滕王阁①文天祥五云②窗户瞰沧浪,犹带唐人翰墨香。日月四时黄道阔,江山一片画图长。回风何处

抟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回首十年此漂泊,阁前新柳已成行。注释①南宋末年,文天祥经历了十年漂泊,登上了滕王阁,举目眺望,山河依旧美丽,大宋王朝却支离破碎,有感于此,遂为此诗。②〔五云〕青、白、赤、黑、黄、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也用来指帝王所在,因滕

王阁是帝子李元婴所建,故诗中有所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膝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人翰墨香”指《滕王阁序》等咏赞滕王阁的名篇。B.诗的前两联写景,以“五云”“沧浪”写滕王阁之高,以“图画”作喻突

出其美。C.“回风何处抟双雁”与王维《使至塞上》“归雁人胡天”均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D.整首诗意境开阔,写出了空间的阔大和时间的悠远,这激起了诗人内心无穷的遐想。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因天气恶劣造成攀爬的艰辛。(2)李白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在《将进酒》中自信地喊出“,”的人生宣言。(3)

江,奔流不息、源远流长、经久不变,古代诗人常常借此抒发感慨,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934年,曹禺发表其成名剧作《雷雨》,此后他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这些①________

___的戏剧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曹禺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分不开,更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②___。他说,"写《需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谈到写作,曹禺称“那可是心

血”!正因心血的滋养,让他的戏剧具有了生命的能量。曹禺关注现实,也注重艺术的旨趣。他描写现实,却不拘泥于写实,表现出对发展趋向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日出》中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郁、幽暗背

景中绚丽的曙光。曹禺的一些戏剧素材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仅没有接受障碍,反而形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一份可以品评的人生况味、一方渴望进入的意象丛林。这是因为,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共鸣。他的戏剧的叙事方式是中国观众③____的,深

受观众欢迎。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导演,他们在各自艺术追求的向度里,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造诣;一代又一代演员受曹禺戏剧的培养,他们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在对刷中挪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实现的;在刷场中,一代又一代观众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他们在与伟大副作家进行着灵魂的对话。18.请在文中横线

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参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形式,改写后面两个分句,使它们构成排比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21~22题。①,是人的一种本能。甜食不仅能补充能量,同时能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使人产生愉悦感,进而让人对糖产生更多渴望。研究显示,②_________,与吸烟和饮酒一样容易让人沉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饮料销售量从2010年的9791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17165万吨。【甲】中国消费报道,我国超过一半消费者每周购买1~2次饮料,还有近1/4的消费者每周购买3~4次饮料。如何帮助大家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专家说,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③,以水、无糖咖啡、茶等健康饮品代替

。【乙】在行业管理上,我国的糖控制工作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食品营养标签明确标注各种糖的种类和含量,比如是蔗糖、葡萄糖、还是果糖,不应在配料表中模糊标注。对于无糖饮料的甜味剂成分和含量,也要标注清楚。【丙】另外,还要限制、推广含糖饮料和针对儿童及

青少年的广告宣传,推广公共健康教育和健康饮食咨询。21.文段中画横线处的甲、乙、丙句中,均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并修改。(3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A2.D3.B4.①坦伯尔主要强调中国园林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修饰方面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二者缺一不可。②黑格尔则认为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优秀元素的合成,是一种再现自然的绘画。(每点2分)5.①“自然”角

度:朝爽亭坐山临水,体现“有若自然”的情趣。②“借景”角度:亭据园中至高点,可“俯借”满园春光之景;亭下临一池秋水,可“镜借”天光云影。(每点3分)6.B7.A8.①亲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梦想表现了约祖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用美好的梦想反衬现实的残

酷,用美好的画面道尽约祖亚的死亡过程。(每点2分)9.①交代犹太人逃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推动情节的发展,风雪阻挠了犹太人的逃亡,最终全族在雪中覆没。③“雪”代表着寒冷,隐喻“鞭笞派”的迫害,流露出作者对犹太人悲惨命运的同情。④犹太人于风雪中绝望地与亲人依偎着死去,有

助于凸显犹太人坚韧有情的民族形象。(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10.B11.C12.D13.(1)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去夺取它,岂止是以后难以夺取,恐怕也是日后更深的祸患。(关键词“图”“患”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元澄率领官员前往吊唁,萧宝寅举止有礼,表现得与为至亲

守孝的礼节完全一样。(关键词“帅”“吊”“居处”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14.①灭掉义阳的时机已到。②义阳兵力不足。③攻打时要做好军事部署。(每点1分)参考译文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说:“灭掉义阳,现在确实是时候了。估计占领义阳所需要的精兵不超过一万二千人,然而用兵的方法,贵在张大

声势,请让荆州、东荆州的军队在西边佯装攻打随、雍,扬州的军队驻扎在建安,得以防御三关的援军;然后派豫州、东豫州的军队直接占据南关,与延头的南军对抗,派一名都督统领各路军队的调遣部署,冬末出兵,等来年春末,不过百天的时间,

一定可以攻克南朝。”元英又上奏说:“现在萧宝卷骨肉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地方藩镇互相对峙。义阳孤立无援,靠近我们的国土,城内没有军队储备用以固守,外部没有粮草救援可以期待。这如同将要烧掉的鸟,不能撤去柴火;将脑袋伸过来的敌

人,怎能容许放慢斧头。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去夺取它,岂止是以后难以夺取,恐怕也是日后更深的祸患。现在豫州刺史司马悦已经戒严,准备出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的军队守卫三关,请派遣军司去他那里具体调遣部署。”北魏宣武帝就派遣直寝羊灵引担任军司。田益宗于是率军侵入南朝。南梁建宁太守黄天赐与田益宗

在赤亭交战,黄天赐战败。南梁武帝天监元年,春季二月,辛丑(十三)日,南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被杀。梁王萧衍将要杀掉南齐的各诸侯王,但防守还不严密。鄱阳王萧宝寅家中的阉人颜文智与身边跟从的麻拱等人

秘密策划,在夜里挖通墙壁送出萧宝寅,又在长江岸边准备好小船,萧宝寅身穿黑布短衣,在腰里系着一千多枚铜钱,偷偷地赶赴江边。他穿着草鞋悄悄地徒步行走,脚上被划得没有一点好皮肤。防守的人到天亮时追上了萧宝寅,萧宝寅假装成钓鱼人,与追赶他的人随水漂流并行了十几里,追赶的人没有怀疑他。等追赶他的人走后,萧

宝寅才渡到长江西岸,投奔到百姓华文荣家中。华文荣与他的同族人华天龙、华惠连丢弃家业,带着萧宝寅逃到山涧中藏匿起来,后来租了一头驴让萧宝寅乘坐,白天隐藏,夜间赶路,到达了寿阳的东城。北魏守将杜元伦派快马报告扬州刺史任城

王元澄,元澄派车马、侍卫前去迎接萧宝寅。萧宝寅当时十六岁,光着脚,面容憔悴,见到他的人以为是被掠夺贩卖来的人口。元澄以招待客人的礼节相待,萧宝寅请求给他为国君守丧所穿的丧服,元澄派人向他说明情礼,给他送去了为兄长守丧所穿用的丧服。元澄率领官员前往吊唁,萧宝寅举止有礼,表现得

与为至亲守丧的礼节完全一样。寿阳城内有很多他的旧交,萧宝寅都接受了他们的吊唁慰问,唯独不接见夏侯氏家族的人,这是因为夏侯详追随梁王(萧衍)的缘故。元澄因此非常器重萧宝寅。15.C16.①表达了对滕王阁美景的赞美。诗人登上滕王阁,眼前美景如画,

流露出对滕王阁美景的欣赏与赞美。②表达了在严峻险恶的形势下勇往直前的决心。诗人深感当时形势严峻险恶,仍决心要像双雁、独航之舟一样搏击风雨、勇往直前。③尾联用“漂泊”来评价“十年”,表达了十年来为朝廷奔走而漂泊至今的慨

叹。④表达对国家繁盛的期望。当年在滕王阁前所栽新柳已枝繁叶茂,郁郁成行,日后必能成为大树,寄意深长。(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诗歌鉴赏文天祥30岁时任江西提刑,此诗大约作于其时。其预感国运将衰,颓波难挽,思如泉涌。首联说他打开滕

王阁上的窗户,鸟瞰沧浪江水,水中仿佛还带有唐代王勃等人挥毫泼墨的香气。颔联写四季日月在广阔的黄道中运转,江山如一幅展开的长长的图画。空间之阔大、时间之悠远,在他的心中激起无穷的遐想。颈联写在风中盘旋的双雁、在冻

雨中的一舟独远,诸种意象均是诗人心境的对应物。诗人深感当时形势严峻险恶,仍决心要像那双雁、那独航之舟一样搏击风雨、勇往直前。这两句寄托了作者的雄心抱负。末联慨叹诗人自己十年来为朝廷奔走而漂泊至今,当年在滕王阁前

所栽新柳已枝繁叶茂,郁郁成行,日后必能成为大树,寄意深长。17.(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示例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示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示例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每空1分)18.①脍炙人口②息息相

关③喜闻乐见(每空1分,合理即可)19.①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演员,他们在对剧中掷地有声的艺术语言的体味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2分)②曹禺的戏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他们在与伟大剧作家进行的灵魂的对话

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修养。(2分)20.①构成:本体是“雄壮夯歌”“步伐”,喻体是“曙光”,比喻词为“是”。(1分)①表达效果:将“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奔向自由的步伐”比喻为“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化抽象为具象,形象贴切,(2分)不仅表现了《日出》

《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而且彰显了曹禺作品对未来充满期许的主题。(1分)21.【甲】句:“中国消费报”加书名号。【乙】句:“葡萄糖、还是果糖”中的顿号改为逗号。【丙】句:“限制、推广”中的顿号删去。(每处1分)22.①喜欢

吃甜食②摄入含糖饮料③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漫画中的两个人物都身陷囹圄,且各自完成了一幅绘画作品。其中一人画的是一扇被密封的铁窗,另一人画的是窗外的世界:蓝天、白云、高山、

原野。这是一道基于不同思维和认识体现不同世界观的作文题。审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两幅画的不同寓意,“密封的铁窗”象征“绝境”和“牢笼”;“窗外的世界”象征“自由”和“美好”。其次必须全面观照漫画中的“同”与“不同”,基于相同点找到共性,更要基于不同点看出差别,

在对比中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图中两个人物以同样的身份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一人看到的只是铁窗,另一人却能透过铁窗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两个人不同的世界观造成了这样的差别。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着重针对“自我”与“世界”的两级

关系展开思辨。毫无疑问,“换个角度天地宽”是立意的根本和关键,但也需注意,一味提倡“放眼世界”而完全否定“自我解放”的论点也是偏颇的。参考立意:①世界的模样在于你看它的角度;②角度一换天地宽;③绝处逢生需要变换角度;④绝境中也有坦途;等等。佳作展示世界的模样在于你

凝视它的目光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像晶莹的露珠会折射出七色光,一双清澈的眼睛也能发现世界的美好。若能用心去看复杂的人生,去走坎坷的道路,生活也许会变得更加轻松且美好。人生无常,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就像漫画中那个画窗外世界的人一样,他

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是可以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世界的模样,取决于自己凝视它的目光。“我用双手亲切地抚摸一株柳树光滑的外皮,或者一株松树粗糙不平的树皮。在春天,我摸着树枝,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寻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的第

一个征兆。有时,我感觉到一朵花的可爱而柔润的肌理,发现它那不平常的卷曲。”海伦·凯勒是不幸的,因为她无法用常人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但是她又是幸运的,这种幸运是她用另一种探知生命的方式换来的。那就是用心感知生活的点滴,用爱接受

生命的安排,用文字诉说她对生命的感激。《菜根谭》有言:“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我想,世界的模样如何,或许在于你凝视它的目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

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换个角度看问题,失意也许会变成诗意。邰丽华,这朵无声世界的花儿,开得那样美丽,那样动人。她双耳失聪,却追求美丽的舞姿,尽管她什么都听不到,但她却用自己的手臂勾勒出了令人震撼的动人画面。困难面前

,如若她只看到了自己的残缺,还会站上耀眼的舞台吗?任人生再坎坷,转换看待世界的目光,或许会发现,原来灰暗的世界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面对落花,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发出的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的悲叹,龚自珍发出的却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赞叹。用心看世界,世界以暖意馈你,这不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