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1.257 MB
  • 2024-12-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答案.docx,共(21)页,1.257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9656461ea5af11f79b089aaa642e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上海和北京两地的自转速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

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小于北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地球自转角速度,除了极点外全球相等,所以北京和上海的角速度相同,B错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

自转线速度越低,上海比北京纬度低,自转线速度更大,AD错误,C正确。故选C。2.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因此,地球上也就有了不断交替变化的昼夜。地球上,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是()A.1恒星日B.1太阳日C.1恒星年D.1回归年【答案】B【解析】【详解】昼夜交替的周期

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故选B。【点睛】恒星日,是指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简单的说,恒星日是地球自转周期。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2日5:00,一架载有蓝莓和樱

桃的包机从南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机场(约33°S,70°W)经30个小时的飞行直抵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水果在机场经检验合格后再分拨配送到市内、北京、上海等地。郑州航空港已成为国内进境水果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装载智利

车厘子的包机从圣地亚哥起飞时,当地的区时是()A.11日21时B.10日10时C.10日23时D.11日7时4.包机抵达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时,全球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5/8B.3/5C.3/

8D.7/12【答案】3.B4.C【解析】【分析】【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2日5:00装载智利车厘子的包机到达郑州,飞行时间为30小时,则起飞时间应为北京时间12月10日23时,圣地亚哥机场位于70°W,属西五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西五区位于东八区以西13个时区,即

晚13个小时,因此当地的区时是10日10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装载智利车厘子的包机到达郑州机场时为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2日5:00,经计算,此时东三区为12日0时,全球新

一天(12日)的范围是东三区至东十二区,共9.5个时区,约占全球3/8,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是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基础,另一条是0时所在经线(或整0时所在时区的西边界经线),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

天的范围,0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的范围。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

转,赤道不发生偏转。读图A,顺着初始运动方向,物体运动向右偏转,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A符合题意;读图B和图D,顺着初始运动方向物体运动向左偏转,应表示南半球物体运动的偏转方向,B、D不符合题意;读图C,顺着初始运动方向物体运动没有偏转,可表示赤道上物体

运动特征,不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C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下图所示区域为某时刻属于6月22日的经度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甲地此日昼长和日出时间分别为()A.10小时、7时B.16小时、6时C.16

小时、4时D.14小时、5时7.此刻,北京时间为()A.22日10时B.23日10时C.21日10时D.21日22时【答案】6.C7.B【解析】【6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图是北极点上空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转动;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所以

图中的晨昏线应当是昏线,此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而甲所在经度与18时所在经线相差30°,也就相差两个小时,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出,甲此时应当是20时。所以甲的日出时间为4时,昼长为16小时。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7题详解】因为这块区

域是属于6月22日的经度范围,而我们知道时间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零点经线,另一条就是180°(国际日期变更线);又因为水平的那条经线处于夜半球最中间,所以这条是零点经线,斜着的那条就是180°经线;和零点经线相对的那条就是昼半球最中间的经线,与180°经线相差30°,所以此时18

0°是14时;而东经120°与180°相差60°,即相差4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就是10时。又因为此时,6月22日的经度范围在180°经线的东侧,120°E经线在180°经线的西侧,日期要加一天,就是6月23日,所以北京时间为6月23日10时。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

D。故选B。【点睛】太阳光照图中时间计算的技巧。(1)看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确定日期:如南极圈内全为极夜,则为北半球夏至日,相反为冬至日;全球昼夜平分,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2)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3)正确找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确定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时间为地方时12时。(4)根据地方时为12时,确定昼夜情况:地方时为12时,所在经线平分白昼。(5)找两条经线的经度差确定时差:根据两地的经度差

可求出两条经线的时间差。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9.此日三地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8.A9.C【解析】【8题详解】同一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达90︒,据图可知,三个图正午时的太阳方位均在南方,判断当地都位于直射点的北部,则纬度越高,离直射点的距离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

排序是①②③,A正确。【9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越往北昼越长,纬度越低,昼越短,三地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是③②①,故选C。10.读五带分布图,当黄赤交角变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C.热带范围变

小D.寒带范围变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与地球上回归线度数相同,与极圈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变小,则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范围增大,极圈以

内的寒带范围增大,极圈与回归线之间的温带范围缩小。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1.

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12.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1.D1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11题详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自南向北

依次为丁丙乙甲,故选择D。【12题详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昼长大于12小时,丁地大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D项正确。【点睛】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13.图2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甲、乙两地的正午太

阳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地B.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C.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D.从夏至到秋分乙地比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析。【详解】甲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

高度相等,甲位于赤道上;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乙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夏至日时,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达一年中最小,C项正确;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甲地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A错误;赤道上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幅最小,甲地比乙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B错误;从夏至到秋分

乙地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等,都为23°26′,D错误。故选C。如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冷却凝固作用B.②重熔再生作用C.③外力作用D.④变质作用15.关于图示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①作用形成了贺兰石B.②作用形成了

花岗岩C.甲类岩石中可以找到化石D.乙类岩石变质岩【答案】14.A15.D【解析】【分析】【14题详解】的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所以①为岩浆岩形成环节,表示冷却凝固作用,A正确;②为沉积岩形成的环节,示意外力作用,B错误;③为变质岩形成

的环节,示意变质作用,C错误;④为各种岩石形成新的岩浆的环节,表示重熔再生,D错误。故本题选A。【15题详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冷却凝固作用,贺兰石属于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A错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①冷却凝固作用

形成,B错误;甲为岩浆岩,没有化石,C错误;乙为变质岩,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

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岩层最早形成的是()A.①B.②C.⑤D.⑥17.图中不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或岩石是()A.①B.②C

.⑤D.⑥【答案】16.D17.A【解析】【分析】【16题详解】正常情况下,平行分布的底层,形成最早的在最下层。读图可知,岩层⑥在最下层,故形成时间最早,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17题详解】化石层分布在沉积地层或沉积岩中。读图可知,①为岩浆

或岩浆岩,不会存在化石,A选项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点睛】岩层结构的形成过程,沉积岩层下面是老岩层,形成时间早,越往上岩层越新,形成时间越晚。唐代诗人胡玢曾写过诗句《桑落洲》:“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

后,人世更悠悠。”结合下图,从地理学角度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数家新住处”位于①岸B.适合建河港的是②岸C.“古岸崩欲绝”位于②岸D.①处流速较②处要快19.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AB.BC.CD.D【

答案】18.D19.B【解析】【18题详解】曲流处,凹岸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水深岸陡,适合筑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适合建房。图中①岸为凹岸,②岸为凸岸。故D正确,A、B、C错误。【19题详解】①②连线处河道弯曲,凹岸水流急,被侵蚀,岸陡;凸岸处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岸缓。读

图可知,①处为凹岸,流水侵蚀,岸陡;②处为凸岸,泥沙沉积,岸缓。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判断:(1)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①判断左岸、右岸,顺着河流的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②判断侵蚀岸、堆积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

流向右偏转,即河流右岸受到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与之相反。(2)河道弯曲,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以借助下图来识记凹岸、凸岸(河岸凸出的即为“凸岸”,凹陷的即为“凹岸”):20.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关于村落分布说法正确的是().A.

村落沿公路分布B.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C.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D.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没有公路信息,村落大致沿河流分布,A错误;在山区地形起伏大,河谷地区用水便

利,地形相对平坦,图中显示,村落大多顺河谷而建,B正确;图中村落并没有建在山脊,为防洪水,村落不必建在山脊,建在山坡即可,C错误;图中显示,村落并没有建在山口,建在山口并不能逃避野兽袭击,D错误。故选B。【点睛】21.昆明市石林风景区被联

合国文教科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下图中地貌景观与石林景观成因一致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昆明市石林风景区的石林景观是

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典型景观,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图A表示冲积扇,主要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与石林景观成因不同,排除A;图B表示沙丘地貌,主要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与石林景观成因不同,排除B;图C表示溶洞地貌,主要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与石林景观成因一致,C符合题意;图D表示沟谷地貌,主要由于流水

侵蚀作用(不是溶蚀作用)形成,与石林景观成因不同,排除D。故选C。下图(线为等高线,单位:m)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题。22.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2

3.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22.B23.C【解析】【22题详解】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

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23题详解】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大

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选C。【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而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4°

。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24.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欧

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挤压力作用下,板块边缘地层隆起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C符合

题意,排除ABD。故选C。25.下列关于安第斯山脉形成说法正确的是()A.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形成C.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南极洲板块俯冲至美洲板块之下,美洲板块边缘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下图为“风形成示意图”和“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关于左图中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A.

a表示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B.b表示摩擦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C.c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D.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27.右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A.AB.BC.

CD.D【答案】26.D27.C【解析】【分析】【26题详解】读图判断,根据气压值可知,该图表示近地面风的形成,其中d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既能改变风向,也能改变风速,D正确;近地面的风向沿水平

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一定角度,与等压线斜交,因此c表示风向,其向右偏,因此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C错误;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因此a表示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A错误;b与风向相反,表示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B错误。故选D。【27题详

解】由材料可知,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某点的风向可用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向右偏转45°角表示,图中A点的风向向左偏转,A错误;B点和D点的风向都是由低压指向高压,B、D错误;C点的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向右偏转,C正确。故选C。【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

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

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下面左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气压带为()A.赤道低气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29.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A.气压带②盛行上升气流

,多降水B.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C.在风带③,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D.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寒冷干燥【答案】28.D29.B【解析】【28题详解】由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②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①风带为西风带

,风向为西南风,③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9题详解】气压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排除A;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东北信风带,B符合题意;在风带③,风由较高

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排除C;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温和湿润,排除D。故选B。【点睛】副热带高气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30.下

图示意某地降水与气温年变化图,该图反映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示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可知,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高

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0℃,则该为亚热带气候,排除CD;图中显示,该地低温时多雨,高温时少雨,与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相符,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特征不符,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下图为某大陆四地一年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时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四地纬度从高到低

,依次为()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甲丙乙丁D.丁丙乙甲32.下列关于四地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B.乙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C.丙气候在欧洲分布范围最广D.丁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33.图中甲、丁对应

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C.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答案】31.A32.C33.D【解析】【31题详解】纬度由低到高的是信风带一副热带高气压带一西风带。甲受西风带控制接近12个月,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时间较短;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接近4个月,受西风带控制8个月左右,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6个月左右,受西风带控制6个月左右。从图中可看出丁受信风带控制长达8个月左右,不受西风控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约在4个月左右;故四

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丁,A正确。故选A。【32题详解】甲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只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故A错;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

该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B错;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分布范围最广,C对;丁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D错。故

选C。【33题详解】甲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

、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30-40度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

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附近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4.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

的是()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则两者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35.若该图分布在此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A.甲风带常

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答案】34.C35.B【解析】【34题详解】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该处的3000米附近高空气压较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

,由此判断该地3000米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近地面对应为高气压带。甲、乙两处的风带,在近地面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的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也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故A错误;高空空气受两个力,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最终风

向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故甲风带与高空风向不可能完全相反,B错误;如果甲、乙风向相同,说明向哪个方向都是南或者都是北,说明甲、乙之间的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极地东风带,C正确;图中近地面气压带为高气压带,盛

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所以选C。【35题详解】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应该为东北信风带,乙应该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不可能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所以选B。【点睛】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

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二、综合题(30分,共3小题,每题10分)36.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位置,靠近远日点的是____。(2)图甲是从北极上空俯瞰地球自转,图中中弧AC所在的晨昏线是____(晨线、昏线);若此时C点所在纬度为

70°N,北京时间为某日上午10点,则此时刻直射点坐标为____,____;此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是____;此时刻,A点(35°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3)图乙中,C点坐标为(55°N,60°E),则C点昼长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点;此时刻,北京时

间为____点;55°S的昼长为____小时。【答案】(1)甲(2)①.昏线②.20°N③.150°E④.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⑤.75°(3)①.8②.8③.20④.16【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光照图的理解,以及对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变

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等的理解和掌握。【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近日点和远日点位于椭圆长轴两端,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点,反之为远日点。读图可知,甲靠近远日点。【小

问2详解】甲在公转轨道上介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因此甲处放大图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甲中北极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自转,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弧线AC上的点即将由昼入夜,是昏线。C点的纬度为70°,说明70°N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0°N。已

知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某日上午10时,正午12时所在经线与120°E经线相差30°的东边,故12时所在经线的度数为150°E,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N,150°E)。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太阳直射20°N,20°N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A点(35°N)与直射点的纬度差=35°-20°=15°,因此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15°=75°。【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C点处白昼在侧视图中占了4等分,每等分30°,故白昼占了120°,故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

12-昼长/2,故日出时间为8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C点位于白昼进入黑夜交界的昏线上,所在60°E经线的地方为16时,与60°E经线相差60°的北京时间为20时。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55°N昼长为8小时,则55°S的昼长=24-8=16时。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和岩浆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____岩,M地质作用名称是____。(2)从地

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背斜、向斜),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山地、谷地),形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3)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处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处找到石油或天然气,有可能在____处找到地下水;如果该地区要修建一条地下隧道,甲、乙、

丙三处中应选择____处。(4)图中④为地表径流,在④的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____(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在④的源头一般会有____(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向侵蚀)。【答案】(1)①.岩浆(侵入)②.高温熔化(重熔再生)(2)①.向斜②.山地③

.向斜槽部岩石(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3)①.丙②.甲③.丙(4)①.河口三角洲②.溯源侵蚀【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为材料,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水循环,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通过图示可以分析,A岩石是

由岩浆生成的,故应该为岩浆岩;M作用是把C(变质岩)变为了岩浆,故应该为重熔再生作用。【小问2详解】甲处岩石向下弯曲,是向斜,甲处地形是山地,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小问3详解】甲处岩石向下弯曲,是向斜;乙是断层;丙是岩石向上弯曲,是背斜。向斜是良好的储

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挖隧道应选择背斜,背斜的拱形弯曲可起支持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方。【小问4详解】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在河流源头,地形起伏大,会产生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区,侧向侵蚀多发生于河流下游地区。3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的

(1)甲图为____(1月、7月)图,丙图与甲图、乙图哪一幅图季节相同____。(2)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形成原因是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中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西

南风)特征是____。(3)乙图中,②处盛行____(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西南风),特征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答案】(1)①.1月②.甲图(2)①.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②.副极地低气压③.西北风④.寒冷干燥(3)①.西

南风②.高温多雨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季风图为材料,涉及季风环流,气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

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甲图中,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为冬季,1月图;乙图东亚地区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为夏季,7月图;两图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为冬季,与甲图季节一致。【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A为亚洲高压,冬

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降温快,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冬季气压带风芾南移,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受亚洲高压影响,图中C处盛行西北风,其形成原因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东部太平洋上形成低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小问3详解】②地

处南亚,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②处盛行西南季风,受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形成过程: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芾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