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试题 语文 PDF版含解析.pdf,共(10)页,2.432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7a4e59e4dc1654e8323f57c7c65d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7页)2025届高三12月大联考(新课标卷)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123671011121522ACBCCADFCBCB1.A【解析】“主要是因为……”错误,原文说的是“人工智能系统基于不良的数据来源和有缺陷的算法设计生成错误的‘知识’,且没有对所输出内容进行价值
判断的能力,无法承担相应认知责任,导致系统性的认知偏差”。2.C【解析】“人机各自典型的认知特征可以有效避免人机认知偏差的出现”错误。原文说的是“大范围、合理化的‘人机认知劳动分工’将有效避免更多的人机
认知偏差”。3.B【解析】“自动驾驶技术”虽属于人工智能,但其作用在于通过先进的技术取代人工驾驶,故无法体现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劳动分工”。4.①“伙伴”是指在人机协作的各项工作中,人工智能对启发新想法能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机器”指人工智能在人机协作中不能
灵活准确地识别、预测、分析、处理,进而机械地生成错误知识。②这两个词语生动贴切,情感分明,形象地阐明了人工智能在人机协作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语言平易,说理晓畅,便于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解释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
含义。“伙伴”是指在人机协作的各项工作中,人工智能对启发新想法能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机器”指人工智能在人机协作中,因不能灵活准确地识别、预测、分析、处理,可能会机械地生成错误知识。其次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词语在文段中的表达效果。这两个词语形象地阐明了人工智能在人机协作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平
易的语言及晓畅的说理,给文章增添可读性。【评分标准】“含义”和“作用”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5.评价:这一现象反映了人工智能导致系统性的认知偏差,造成女性应聘者被不公平对待的问题,违背了认知正义的原则。解决方法:①加强人机协作,在人工智能数据处理
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女性群体的关注,让女性的职业价值得到重视。②企业在进行算法设计时,要避免因过度关注在训练数据中频繁出现的男性求职者信息而产生的性别歧视问题,加强对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监测、价值评估和研判,化解过于倾向男性求职者所带来的
伦理风险。③政府要鼓励关于男性和女性求职方面的私人数据公共化,并面向全社会开放;提出应对此类问题所带来的伦理风险的解决方案,使女性求职者得到公平对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和迁移运用的能力。从“评价”来看,答题时要明确概括、引用材料中关于“认知盲从”“认知正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从
“解决方法”来看,由第五段“因此,在我们常谈及的算法透明性和可解释性之外,符合认知正义要求的算法设计还应兼顾涉及不同社群的认知多样性”和第七段“鉴于人机各自典型的认知特征,大范围、合理化的‘人机认知劳动分工’将有效避免更多的人机认知偏差”,
可归纳出第①点答案。由最后一段“于企业而言……及时化解伦理风险”,可以得出第②点答案;由最后一段“于政府而言……敏捷治理机制”,可以得出第③点答案。{#{QQABBQiUogAIABBAARhCEwVyCEIQ
khAAAQgOhBAAIAAAiRFABAA=}#}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7页)【评分标准】评价2分;解决方法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人们不屑于去回答”错误,是因为人们无法
回答。B项,“但‘我’依然向往着遥远的沙漠以外的生活,希望能离开这里”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猜想遥远处的戈壁沙漠是如何辽阔,是否像大人们所形容的那样,是如同疲倦一样的恒久无尽的事物”,表达的是“我”对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漠生活的茫然之感。D项,“但在人们看来并不能实现
”错误,从“虚构的世界”可以看出其设想是美好的,实现难度也是很大的,但并不代表其无法实现。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段落细节的能力。C项,“进行对比,体现了‘我’的褒贬态度”错误,此处并无“对比”及“褒贬”之意,只是体现了“疯跑的孩子”的顽皮淘气。8.①采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生动直
观地展现了奎依巴格镇荒凉的景象,凸显了环境的恶劣。②采取短句形式,简洁明快,节奏分明,使读者感受到人物初到时的失望和痛苦。③设置悬念,并与下文人们脚踏实地劳动、积极改造环境以及想象中的美好未来构成对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通常可以从用词、
修辞、句式、表现手法、文章结构等角度来思考。从修辞手法来看,主要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从句式看,采取短句形式,语言简洁;从文章结构来看,此处设置了悬念,且与下文人们脚踏实地劳动、积极改造环境以及想象中的美好未来构成强烈对比。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评分标准】每点2
分,共4分,写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题材上关注社会现实。本文作者主要选取了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人们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题材,现实性强。②主
题宏大,精神积极向上。虽然条件恶劣,但人们不畏困难,体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示了时代精神风貌。③语言质朴冷静,情感自然生发。本文对自然景物以及劳动场面的描写,冷静质朴,能使读者感受到自然
的、丰沛的情感,没有甜腻、矫揉造作之感。【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从题干上来看,贾平凹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主题和语言,据此,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分别进行分析:首先,在题材选取上,作者选取了反映特定时期现实生活的题材,关注的是时代变迁过程中,人们走向恶劣的生
存空间,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壮举,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特征。其次,作者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以及人们在困难中的种种表现,展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时代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主题宏大。
最后,从语言上来看,本文无丝毫“小巧甜腻”之风,语言平易朴实,在描摹事物的过程中,能使读者深入感受作者自然、丰沛的情感,毫不矫揉造作。【评分标准】每点3分,共6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A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
句的能力。该句句意为:孙膑说:“(如果)我们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没有衰落的时候去救援,这是我们替韩国承受魏国的军事打击,反而会让我们受制于韩国。”“曰”意为“说”,其后应停顿,故A处需断开;“救之”前省略主语“我们”,“韩
魏之兵未弊”作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故D处应断开;“是”意为“这”,作主语,引领判断句,“是吾代韩受魏之兵”为判断内容,中间不应断开,应在F处断开。故选ADF。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实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C项中,“在明
明德”中第一个“明”是{#{QQABBQiUogAIABBAARhCEwVyCEIQkhAAAQgOhBAAIAAAiRFABAA=}#}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7页)动词,彰明、弘扬。其余三项正确,故选C。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项,“庞涓听说后
非常害怕,赶忙率领军队离开韩国逃回魏国”曲解原意,庞涓撤离属于战略转移,而非害怕逃走。13.(1)韩国因为倚仗有齐国相助,与魏五次交战都没有胜利,就向东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齐国。(2)兵法说:“每天行进三十里,以防不测。”现在每天行进将近二百里,为什么?【解析
】第(1)题:“恃”,倚仗、依靠;“东”,向东;“委”,寄托、委身。第(2)题:“戒”,防备;“虞”,预测、意料;“且”,几乎,将近。【评分标准】(1)共4分。译出大意给1分,采分点每译对一处给1分。(2)共4分。译出大意给1分,采分点每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①“关键词”与“大
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14.①孙膑每天减少灶台来营造弱小的假象,最终战胜庞涓,大败魏军。②虞诩每天增加灶台来营造强大的假象,最终吓退了羌兵。【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善动敌者,
形之”的意思:善于调动敌人的人,会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其次,要明确材料中孙膑和虞诩都运用了这种方法获得了成功,但又有所不同:孙膑每天减少灶台以营造弱小的假象,虞诩每天增加灶台以营造强大的假象。【评分标准】共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
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译文】材料一:魏国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还是晚救好呢?”成侯(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如果我们不救韩国,韩国就会灭亡从而被魏国占领
。不如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说:“(如果)我们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没有衰落的时候去救援,这是我们替韩国承受魏国的军事打击,反而会让我们受制于韩国。况且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等到韩国看到有亡国的趋势,一定会向东
再来恳求齐国。(那时再出兵,)我们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在后期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疲弊(给以痛击),这样就可以获取重利并且得到尊贵的名声。”齐威王说:“好!”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韩国因为倚仗有齐国相助,与魏五次交战都没有胜利,就向东把国家的
希望寄托于齐国。齐国于是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援救韩国,直奔魏国的都城。庞涓听说这件事,急忙放弃韩国,撤兵回国。魏国派遣了很多兵力,让太子申担任将军,来抵御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魏、赵
、韩一带的士兵向来剽悍勇猛,但看不起齐国,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兵法说:‘从百里外去奔袭争利会损失上将,从五十里外去奔袭争利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于是让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后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灶,第三天再减为两万个灶。庞涓
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此情况)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兵胆小,进入我国三天,逃跑的士兵已经超过{#{QQABBQiUogAIABBAARhCEwVyCEIQkhAAAQgOhBAAIAAAiRFABAA=}#}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4页(共7页)一半
了。”于是丢掉步兵,和他的轻骑兵一道日夜兼程来追击逃奔的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天黑时应该到达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且多险隘,可以埋伏下重兵。孙膑于是(派人)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树干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再让齐国军队中万名优秀射箭手在道路
两旁埋伏,约定天黑后一见有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隐约有字,便令人举火照亮来看。还未读完,两边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智谋用尽败势无法挽回,便拔剑自尽,
说:“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齐军乘势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材料二:孙子说:“善于调动敌人的人,会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据此判断而)信从。”有什么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呢?虞诩担任武都郡守,羌族首领率领人马在陈仓、崤谷拦截虞诩。虞诩让手下每人各筑两
个灶台,一天增加一倍。羌兵看到后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说:“孙膑当年是每天减少灶台,您却每天增加。兵法说:‘每天行进三十里,以防不测。’现在每天行进将近二百里,为什么?”虞诩说:“敌军人数众多,我方若行军缓慢,就容易被追赶上,如果疾速行军,敌军就难以揣测我军的情况。况且
敌人看到我们的灶台不断增多,会以为郡中的兵马前来接应。孙膑是故意显示其弱小,我却是故意显示强大,形势各有不同。”所以说:要用心估量对手,用眼观察关键之所在。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这样就可以做到以少胜
多,这是善于用兵者中最厉害的。这就是变通的道理。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初秋”错误。由诗歌名《残秋郊外》可知,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将尽的时节,不是秋天刚刚开始的时节。16
.①情感丰富:颈联两句体现诗人对万物凋零的感伤;尾联两句则表示要享受当下,尽情饮酒,表现出一种洒脱淡然之态。②层次分明:颈联从上句的“已嗟”到下句的“又惜”,显示感伤的加重,层次清晰;尾联“休感”则一改前文的感伤,转向洒脱,层次分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
歌情感和结构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干中“最后四句”这个答题区间,然后关注“情感丰富”“层次分明”这两个关键信息。“情感丰富”可以从“嗟”“惜”“休感”等字词体会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层次分明”可从情感的递进、变化等中分
析出。【评分标准】每个角度3分,共6分。分别从“对万物凋零的感伤”和“对眼前时光的珍视”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7.(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3)示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毫”“翟”等。【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等,不得分。另外,字迹书写要清晰规范,若书写难以辨认
,或书写不规范等,不得分。18.大到古建、古铺,小到一面夯土墙、一棵古树、一块古匾,松阳尽力将每一处遗存的古迹都进行修缮和加固,以传之久远。{#{QQABBQiUogAIABBAARhCEwVyCEIQkhAAAQgOhBAAIAAAiRFABAA=}#}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
准第5页(共7页)【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画线句子的主干是“松阳尽力将每一处遗存的古迹都进行修缮和加固”,修饰“古迹”的定语成分“大到古建、古铺”“小到一面夯土墙、一棵古树、一块古匾”,以及表示目的的“以传之久远”均可单独成句。【评分标准】共5分。分成4个短句,每个短句1分,
语意连贯1分。19.①逗号让画波浪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美味和文化味起到了强调作用。②逗号标示的停顿,引发读者对“味”的逐层深入探寻,强化了对古街文化味的探寻。【解析】逗号起停顿作用,能够让三个句子独立成句,分别
强调不同的内容。停顿让三个“寻”各自独立成句,并将各自寻找的“味”分别凸显出来。同时三个“寻”前后呼应,能够产生逐层深入的效果。【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20.试验数据显示,二氧化碳驱油效率比常规水驱高4
0%,可提高石油采收率7%~20%。【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根据试验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可以删除“根据”“显示”中的任意一个。“7%~20%”和“左右”矛盾,可以删除“左右”。【评分标准】共4分。两处语病,每改对一处给2分。21.①避免二氧化碳“溜
走”②计量也是关键【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前文说液态的二氧化碳中有20%~30%会变成气态,悄悄“溜走”,下一段开头部分又说“能否研发一套设备”,“能否”与横线后的问号连用,可知此处应填设备的作用,即应填“避
免二氧化碳‘溜走’”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后文“得精准把控注入量”“质量计量技术迟迟难以突破”可以推出,此处应填“计量也是关键”之类的句子。【评分标准】共4分。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①处如果填“确保二氧化碳高效注入”“提高二
氧化碳封存效率”也可给分。22.B【解析】B项与材料中的“正好”均为副词,表示某种巧合(多指时间、情况、机会条件等),意思相当于“恰好、正巧”。A、C、D三项中“正好”均为形容词,表示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相符(多指时间、空间、数量等),
意思相当于“正合适”。A、D两项都体现空间上的正合适,C项体现数量上的正合适。23.【材料解读】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给出人们“如何做出选择”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意在让考生对这两种观点及内在联系做出分辨。先看材料的第一个分句,“有人说,面对诸多选择,
知道得越多越容易做出选择”,针对此观点,我们要辩证分析。知道得越多,对情况的复杂性、诸多选择的利弊把握得越全面,不会偏执纠结于一点,越容易做出选择。但也可能牵扯其中,无从下手,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其次是材料的第二个分句,“也有人说,一事当前
,知道得越少越容易做出判断”,对于此观点,我们同样需要辩证看待。知道得越少,越不容易瞻前顾后,更易勇敢前行。但也可能囿于知识的贫乏,做出错误判断。综合来看,知道得越多,可能越容易做出选择,但也可能无所适从、无法取
舍,未必容易做出正确判断;知道得越少,可能更加杀伐果断,容易做出选择,但也可能因信息获取太少,把握不够,判{#{QQABBQiUogAIABBAARhCEwVyCEIQkhAAAQgOhBAAIAAAiRFABAA=}#}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6页(共7页
)断错误。因此,是否容易做出选择和判断,不仅在于知道的多少,还在于拥有综合判断、取舍决断等方面的能力。【参考立意】1.局面繁杂难明,博闻广知更易判断、选择;2.知之过多,思虑过详,难以做出选择;3.大事当前,知之不多更能无畏前行;4.知之甚少,局限颇多,难以判断。【作文评分标准】基准
分:43分一类文(54—60):①符合题意,能紧紧围绕“所知”“选择与判断”进行辩证分析,讨论具体有针对性,中心明确、集中,联系合理。②对话题理解准确,能厘清关系,深入阐发:知道得越多可能越容易做出选择,但也可能无所适从、无法取舍,未必容易做出判断;知道得越少,可能更加杀伐果断,容易做
出判断。因此,是否容易做出判断,不仅在于知道的多少,还在于拥有综合判断、取舍决断等方面的能力。能扣住“所知”“选择与判断”的关系做辩证分析,深入阐发,条理清晰。③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表达流畅,字迹美观。二类文(48—53):①符合题
意,能围绕“所知”“选择与判断”话题行文,中心明确,联系合理。②对概念(话题)理解准确,对观点有一定的阐发,能够扣住两者关系中的某一点展开论述进行阐发。③结构清晰,材料较丰富,表达清楚,字迹工整。三类
文(42—47):①基本符合题意,能围绕“所知”“选择与判断”话题行文,但对二者关系阐述不够明晰。②概念有认识但认识不足,观点有阐发但阐发不深入,所选材料不能扣住“所知”“选择与判断”。③结构较清晰,材料欠丰富,表达清楚,字迹工整。四类文(36—41):①基本符合题意。虽然扣住了“
所知”“判断”,但不能从“选择”的关系角度阐述。②对概念(话题)缺乏认识,思维较混乱,内容空洞,泛泛而谈。③结构不清晰,缺乏材料,或堆砌的材料与话题关系不大,表达不清,字迹欠工整。五类文(0—35):①虽然提到“所知”“选择与判断”,但无视二者的关系,脱离材料范围,另起
炉灶。②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③结构混乱,表达不清,字迹潦草。【作文评分补充说明】(一)扣分项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5分;标点符号每3个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二)未完成作文的评定1.400字以上的
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完全空白的,评0分。{#{QQABBQiU
ogAIABBAARhCEwVyCEIQkhAAAQgOhBAAIAAAiRFABAA=}#}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7页(共7页)(三)关于套作和抄袭的作文1.无自己构思及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复述或模
仿置换等均视为套作。凡属于套作的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均在三等(包括三等)以下适当评分。2.怀疑为抄袭的作文,须确定被抄袭的文章或准确的线索。经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内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3.凡是与
题中材料没有任何联系的作文均视为“文不对题”。此类作文在10分(包括10分)以下给分。直接记在“内容”栏中,其他三个给分栏记0。{#{QQABBQiUogAIABBAARhCEwVyCEIQkhAAAQgOhBAAIAAAiRFA
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