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pdf,共(6)页,471.57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00aa5043596d9b4a884b818eaa0c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6页安庆一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高考选考学生用卷)总分:100分时间:75分钟命题审题:安庆一中命题小组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
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
的重大历史事件A.是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B.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革命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2.1919年李大钊在文章《新纪元》中写到:“从前讲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从今以后都晓得这话大错,知道生物的进
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由此可知`A.反省现代性思潮为李大钊角色转型提供助力B.李大钊认为人类想要求生存就不能相互竞争C.李大钊支持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D.该文章为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序幕3.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
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意在强调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B.坚持党对农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C.发动土地革命夺取政权的紧迫性D.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4.1930
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5
.共产国际曾经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的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这种认识A.比
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B.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造成了苏区“反围剿”失利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QQABJYqAogAIAJBAARhCAQWACgGQkBGACAoGhBAMsAAACQFABCA=
}#}第2页,共6页6.下面为1920~1933年中国国内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产值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年份工业总产值手工业机器工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1920550345.6462058.683.968828716.041933653961.3435343.766
.57218617.633.43A.传统手工业仍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B.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中国传统手工业创新能力强7.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
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使日、伪军的兵力深陷在敌后战场上。用毛泽东的话说:“敌人原欲摧毁敌后战场,再攻正面战场,但是不可能了,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这反映
出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8.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明确规定:边区三级一律实行人
民代表会议制度,即首先以贫农团和农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后才召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并作为正式权力机关,在此基础上,召开县一级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府委员会。这一规定A.夯实了中共局部执政的民意基础B.扩大了中共在全国政权的影响力C.
体现了解放区直接民主的全民性D.壮大了抗击日本侵略的革命力量9.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知年份项目粮棉钢煤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64亿吨535亿吨1.
3亿吨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大跃进运动”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D.艰苦奋斗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因10.1978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产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QQAB
JYqAogAIAJBAARhCAQWACgGQkBGACAoGhBAMsAAACQFABCA=}#}第3页,共6页到90年代后,大批农民工“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甚至出现了“离土不返乡,进城又留城”的向“市民”转
化的趋势。这一变化A.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B.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C.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11.《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
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B.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C.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D.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截止党的二十大召开,习近平主席42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
9个国家,以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为外交全局提供战略引领。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不仅“随势”“顺势”,更“谋势”“塑势”。这表明最近十年以来我国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生动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时代风范C.积极发挥单边外交的战略主动
性D.初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13.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当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时,“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下列选项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文明的不同类
型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B.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C.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地域文明的起源与差异D.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原理14.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拥有人类文明四个起源地中的三个: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印度河谷。公
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时,除高级将领为波斯人外,中下级将领多为各个地区、族群的首领,穿着他们自己的装束,使用独特的武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些反映出波斯帝国A.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力弱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策C.规模的庞大和构成
的复杂D.积极维护世界文明格局15.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40-604年)努力构建了一个以“教士、主教、圣人”为中心的基督教社会,在这个模式下,“世俗政权这头野牛,曾经用犄角顶向教会,如今正欢欢喜喜地低下它的头颅耕耘着,为布道神圣的信仰服务”。这反映出
当时欧洲A.封建体制趋于解体B.教权逐渐走向强化C.民族民主意识薄弱D.王在法下原则形成16.西欧城市特许状作为将城市市民们所享有的事实上的自由状态转化为法律上的自由权的法律文件,使城市市民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自由权利的享有者,不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正{#{QQABJYqAogAIA
JBAARhCAQWACgGQkBGACAoGhBAMsAAACQFABCA=}#}第4页,共6页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被称为“封建权利的转让书”“人民权利的保护神”。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的颁布A.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B.强化了教廷在经
济领域的权威C.保障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利于打破封建政治制度的枷锁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
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
,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
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
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层面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
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8分)材
料一波斯帝国领土广大,印度流域文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都聚集在它的版图之内。据史料描述,在春秋时代,游牧于中亚一带的斯基泰人已视中国丝绸为{#{QQABJYqAogAIAJBAARhCA
QWACgGQkBGACAoGhBAMsAAACQFABCA=}#}第5页,共6页宝物,波斯统治者把丝绸当作“皇帝宫廷中的稀世之珍”。波斯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大流士一世积极开发海洋,建立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等广阔的水域之中,大大加速了三大
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次文明大汇合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深度和广度也是空前的。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延续到“希腊化时代”约六个世纪之久,其源头则更久远,可以上
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那时,文明大汇合的中心是西亚,由于东方文化源源不断输往西方,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摘编自李忠存《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材料二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
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
后中逐渐苏醒过来。——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时代文明大汇合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欧洲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新中国建立后,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每个时代特色的主旋律歌曲。材料创作或流行时间歌曲经典歌词20世纪50年代《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履,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哎嘿,发动了机器轰隆
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叮当,1994年《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浪春潮,正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QQABJYqAogAIAJBAARhCAQWACgGQkBGACAoGhBAMsAAACQFABCA=}#}第6页,共6页2008年《北京欢迎你》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
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请以“时代和旋律”为题,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QQABJYqAogAIAJBAARhCAQWACgGQkBGACAoGhB
AMsAAACQ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