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中考真题语文》2015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docx,共(19)页,53.13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f8914781bcba2505390b5ed8f314d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5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一、(15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按捺.(nà)星宿.(xiù)街头巷.尾(hàng)蓬荜.生辉(bì)B.颀.长(qí)字帖.(tiè)呱.呱坠地(gū)大有裨.益(bì)C.聒.噪(
guō)附和.(hè)忍俊不禁.(jīn)麻痹.大意(pí)D.热衷.(chōng)累.赘(léi)煞.费苦心(shà)刚愎.自用(fù)【微点】易误读常见字.【思路】要做好这类易误读常见字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看是否违背拼写规则,调号的标注位置是否正确;2.谨防误读形声字(包
括:因声旁误读和音形旁误读);3.熟练掌握多音字(包括:①读音、意义、词性都不同,通过读音区别意义、词性;②一些字单用时和用于合成词时读音不同,通过读音辨用法;③有些字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读音不同;④留心文言文中一些通假字一直沿用到现在而形成的多音字;⑤注意特定的人名和地名。);4.准确区分同音字
。【解析】A.“街头巷尾”的“巷”读错,应读作“xiàng”其余全部正确;B.全部正确;C.“麻痹大意”的“痹”应读“bì”其余全部正确;D.“热衷”的“衷”应读“zhōng”,“刚愎自用”的“愎”应读“bì”故选:B。【点拨】此题考查的
是汉字的拼音。A项中按捺容易读错,B项中呱呱坠地的“呱”容易读成“guā”,D项中“热衷”容易受方言影响读错。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威慑蜂涌顶礼膜拜战战兢兢B.绚烂奇崛伶牙利齿水泄不通C.紧俏婉转争奇斗妍冥思苦想
D.琅琅熟稔龙盘虎踞出奇致胜【微点】常见易错字.【思路】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解析】A.“蜂涌”应写作“蜂拥”。B.“伶牙利齿”应写作“伶牙俐齿”。C.正确。D.“出奇致胜”应写作“出奇制胜”。故选:C。【点拨】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注意读音、字形的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以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原形..的同名电影,讴歌了焦裕
禄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公仆精神B.在绵阳科技城举办的成果展示会上,我国自己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洋洋大观....,摆满展厅,引来各国专家驻足C.桥梁专家茅以升多年来苦心孤诣....地进行科普创作,在科学知识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一座宝贵的“科普之桥”D.尽管..文艺界对汪国真的诗歌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
是他唤起了一代代年轻人对于诗歌和生活的激情【微点】词义辨析;正确使用词语.【思路】此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其次是从语言是否得体方面
分析,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判断选用。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
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解析】A.原形: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不合乎题意,是错误的;B.洋洋大观: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来写我国自己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合乎题意,是正确的。
C.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来写桥梁专家茅以升多年来进行科普创作,合乎题意,是正确的;D.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是假设关系的连词,用在此处合乎题意,是正确的;故选:A。【点拨】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
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要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B.全国第八届特奥会的参赛队员,除四川本省的84名运动运动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77名运动员也参与了奖牌角逐C.由于当今日本青年基本上对动漫、明星、
腐文、萌元素等更有兴趣,使日本民间出现了对历史反思相当冷淡的现象D.《大国崛起》本着“为国人打开视野、为人类共同进步提供思考”的创作宗旨,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历史的智慧【微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思路
】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解析】A.
前后不一致,“能否”包含两个方面,“在于”仅包含一个方面;B.分类不当,将“全国各地”改为“其他省区”即可C.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使”即可;D.没有语病。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
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5.(3分)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②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③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④平
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⑤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⑥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A.④⑤②①⑥③B.④⑤③②⑥①C.②①⑥④
③⑤D.④③⑤②⑥①【微点】排列句子顺序.【思路】解答句子排序题的过程和方法:第一步,研读材料。解答句子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抓住中心,从而确定首句。第二步,理清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
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第三步,抓住标志。抓住语言标志,如呼应的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有指代意
义的词语等。第四步,语感检验。通过前面三步,最后将初步拍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如果有不顺畅的感觉,即再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解析】首先研读材料,这段材料讲的是对爱因斯坦的谈论不够全面,确定首句是④;根据递进关系从“较少提到”到
“根本没有触及”确定第二句为③;⑤是对以上两句的评论,确定第三句为⑤;再讲全面探讨爱因斯坦的意义,确定第四句是②;再分别介绍这两种意义根据选项确定其顺序为⑥①,所以这段话的顺序④③⑤②⑥①。故选:D。【点拨】本题是考查学
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做题必须精读句段。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6.(8分)(一)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二)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盈,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答曰:“卿尝与吾市油数金,是亦力穑营己。”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与诸伯叔何如优胜?”妻答曰:
“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节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陈大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相委.而去委:托付C.其妻让.之曰让:责备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市:买(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日中不知,则.是无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C.汝之.不调,无思悔/无丝竹之.乱耳D.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②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4)文言文中,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微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翻译;文言文阅读综合.【思路】本题主要考点为: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4.文章的主题。(1)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2)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归类积累法。(3)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
,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解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1)B.委:抛弃,舍弃
。故选B。(2)A.乃:于是就/竟然。B.则:就/表转折,却。C.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以把:/因。故选C。(3)①译准“惭”“引”等词。所以翻译为: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去拉元芳以表示歉意,元芳走进门去,连头也
不回。②译准“但”“闲人”“耳”。但:只;闲人:有闲情雅致的人;耳,罢了。所以翻译为:(周彬)用口袋装着文章前往拜见,(先生给他的)赏赐非常丰厚。(4)围绕守信、明礼和读书有用回答即可。示例:①做人要守礼明信。②读书有
用(读书不一定不如种田)。答案:(1)B(2)C(3)①译准“惭”“引”等词。所以翻译为: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去拉元芳以表示歉意,元芳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②译准“但”“闲人”“耳”。但:只;闲人:有闲情雅
致的人;耳,罢了。所以翻译为:(周彬)用口袋装着文章前往拜见,(先生给他的)赏赐非常丰厚。(4)示例:①做人要守礼明信。②读书有用(读书不一定不如种田)。译文参考:(一)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
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
(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芳以表示歉意,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二)周彬不治家产,服从学校。他的妻子让他说:“你们家兄弟能耕,行李车厢丰富,你的不协调,不想
后悔。说完向怎么样?”先主镇金陵,周彬用口袋装着文章前往拜见,赏赐很丰厚。回家,以所赐金帛陈列在厅堂前,对妇女说:“我现在和伯叔如何优胜?”妻子说:“男人的事情,不是女子所能理解。”【点拨】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可以多做笔记,边学边记,归纳整理,做到举一反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三、(26分)7.(6分)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
向潇湘我向秦。(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2)“扬子江”“杨柳春”“扬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微点】诗歌炼字炼句;诗歌思想情感;诗歌阅读综合.【思路】该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
,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1)此题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意境,并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此题考查诗歌的韵律美,解答时要体会句子的精美以及它的表达效果。【解析】(
1)本诗前三句写景,有“杨柳青”、“杨花”、“风笛”这些景物。答题时要抓住这些景物,其中“柳”和“留”谐音,古代用作挽留之意。所以作者借景物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2)“扬子江”、“杨柳春”、“扬花”同音字重复,读起来有韵律美,当然也是为
了表达的效果,为了让整首诗的情感不是过于沉重。答案:(1)扬子江边的渡口,杨柳依依,杨花点点。驿亭宴别之时,晚风吹来凄清的笛声。景中寄寓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2)回环往复,音节和谐,富有音韵之美,又不显得过于
沉重与伤感。译文: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点拨】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从诗人
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其中(2)题难度较大。8.(10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3)千千擢素手,札札弄机抒。(《迢迢牵牛星》)(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7)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8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9)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微点】名篇名句默写.
【思路】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首先需要对考纲范围内的古诗文熟读成诵,能根据上下句填空;能根据要求进行理解性默写;能联系实际进行恰当运用;准确无误的书写。【解析】(1)虽有佳肴;(2)门庭若市;
(3)千千擢素手(注意“擢”的写法);(4)把酒话桑麻;(5)青鸟殷勤为探看(注意“殷”的写法);(6)野芳发而幽香(注意“幽”的写法);(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亵”的写法);(8)干戈寥落四周星;(9)软泥上的青荇(注意“荇”的写法);(10)雄关漫道真如铁。【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
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四、(11分)9.(11分)明德中学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将开展“《水浒传》连连看”名著阅读系列活动,欢迎你参加。【争做志愿者】(1)“水浒故事会”将招募自愿者,担任现场主持并对同
学们的讲述作出评判。请自荐担当志愿者,陈述自己能胜任该角色的理由。70字左右。【人物脸谱绘】(2)在“水浒人物脸谱”展示区,按要求填出几位好汉的绰号。请将林冲、史进的绰号工整、规范的填写在空格里。【水浒英雄论】(
3)活动将举办“我看水浒好汉”的即兴演讲。请你从几位好汉中任选两位,以他们的故事为论据证明下面观点。不少于90字。读《水浒传》,既要欣赏好汉门身上的英雄性和豪侠气,又要看到他们英雄行为背后的暴力性和非人道。【微点】综合读写;名著综合.【思路】(1)自荐
信的要求是:①开门见山,说优势;②有理有据,摆事实;③有条有理,主次分明;④用词恰当,言简意赅。(2)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
题及现实意义。(3)拟写演讲稿的方法是:①开门见山,亮出主旨;②围绕主题,选取材料;③提出问题,发人深思;④语言简洁凝练,符合字数要求。【解析】(1)做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再构思好自荐的理由。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
做到理由充分,有说服力;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理由方面包括做主持人的经验、对水浒故事的熟悉度等。(2)对于名著《水浒传》,要熟悉里面的英雄人物,包括人物绰号、性格特点、主要故事,做到对号入座,不能张冠李戴。如:林冲是豹子头,史进叫九纹龙等。(3)拟写这个演讲稿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
其次是围绕“既要欣赏好汉门身上的英雄性和豪侠气,又要看到他们英雄行为背后的暴力性和非人道”这一主题选取材料,如鲁智深打死镇关西,武松杀死潘金莲等。此外,还要注意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并符合字数要求。答
案:(1)示例:①我曾担任校园节目主持人,有丰富的主持经验。②我从小熟读《水浒传》,对其中的故事可信手拈来。③我是讲故事的能手,对于讲故事的要求和技巧非常熟悉。④我做事客观公正,自信能对同学们的讲述做出公正的评判。(2)豹子头
、九纹龙(3)示例:鲁智深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打出了人间正气,让读者拍手称快;林教头奋起反抗,手刃陆谦、富安、差拔三个不义之徒,让读者大呼过瘾。但他们以暴制暴、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毕竟不符合法治时代的法治精神。【点拨】此题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名著的阅读。做此类题
的前提是认真阅读名著,熟悉名著内容,此外还要通过做题积累经验。五、(32分)10.(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
。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
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
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
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
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
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⑥没有了木棉花
,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
该是乡村的气度。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
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
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1)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
?请用文中词语回答。(2)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3)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4)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
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微点】散文阅读综合.【思路】文章结构内容:第①段木兰花的生长环境;第②至④段主要从形、色两方面深入刻画了木兰花的特点;第⑤至⑦写段出木兰花对乡村的重要意义;第⑧至⑨段写出木棉花对我的“陪伴”,强调我对木棉花的“怀念。【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先通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对应内容,再进一步分析,提炼信息。第②~④段主要从形、色两方面深入刻画了木兰花的特点。第②段描写了木棉花“俊逸挺拔”的身姿,第③段表现了木兰花“鲜红艳丽”的特
点,第④段写出了木兰花“硕大肥厚”的花朵。其中“俊逸挺拔”和“硕大肥厚”都描写的是木棉花“形”上的特点,“鲜红艳丽”则描写出木棉花“色”上的特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时,运用平时所学的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结合
句意,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修辞手法。画线
句子综合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用它的静默付出…”形成了强烈的排比效果,娓娓道来。该句也将木棉花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人的动作和神态,它“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
鸟和鸣”“静默付出”,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一系列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有秩,张弛有度,更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真挚动人。也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棉花的美丽,以及贡献、朴实、隐忍的品性。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先
在文章中找出原句,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概括提炼出答案。文章中原句为: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紧接着,作者继续阐述道“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
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在我们视野范围之内,作者带我们看到开花时木棉花的俊俏大气,凋零后木棉花作为美食的实用可口。深入挖掘文章主旨,可以体会到作者不仅在文章中赞扬了木棉花外在上的美,更歌颂了它内在的品质,它不惧他人的眼光,勇敢绽放,并提出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木棉花的美,在
目光之外,在我们视野所及之外,更多的是它张扬美好,勇敢绽放的生命启示。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结构和重要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列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观点,从文章结构、对于主题深化的作用等方面分析该段在全文的作用,从而佐证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
可。答案:(1)形:俊逸挺拔、硕大肥厚色:鲜红艳丽(2)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情感浓烈,讴歌金沙江边的木棉花无处不在的美丽与贡献、朴实、隐忍的精神气度。(3)目光所及之内:木棉花开花时赏心悦目,凋零后
实用可口。目光所及之外:木棉花给人以“张扬美好,摒弃丑陋”“勇敢绽放”的生命启示。(4)示例一:不能删。结构上,第⑨段说“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开始变得坚实”紧承第⑧段“陪伴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跋涉、前行”而来,衔接自然。“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一句
还有点题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反复出现“幸福”一词,是对前一段写“怀念”木棉花的深化,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示例二:可以删。内容上,第⑧段反复强调我对木棉花的“怀念”木棉花对我的“陪伴”,神完意足。第⑨段可以看成是“陪伴”的表现之一,并
没有给文章增添新的内容。结构上,删去第⑨段之后,文章在“陪伴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中结束,言简意赅,令人回味,避免了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之嫌。【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其中第(3)题是
重点题目,学生解答时,要先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在文章中找出原句,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概括提炼出答案。11.(14分)话说筋骨梅万林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
是他的奇耻大辱了。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
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
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
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
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沙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
“铁扁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量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从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
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
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EA.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B.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大部分”与第⑧段中加点的
“部分”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C.王国维说,“一代之文学一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D.一代之文学能够流淌不息,获得永生,乃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构高度契合。E.文章大量引用名人名句,增加了文
章的文学趣味,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2)简要分析第④一⑧段的论证思路。(3)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4)第⑥段所引用的苏轼的词句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请从苏轼的作品中另选一句。【微点】概括论据;补充论据;论证方
法;论证方式;议论文阅读综合;名篇名句默写.【思路】(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辨析。题是选择题,相对较容易。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判断正误即可。(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
。对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的把握,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层次的分析能力和对议论文写作技法的把握。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目涉及的段落,看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段末是否有总结句,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正确解答此类问题。(3)本题考查比喻论证的作用。
比喻论证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4)本题考查理解名句及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其他事例,明确表达的时什么情感,然后再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苏轼的诗句即可。【解析】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照选项来判断正误即可。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错误,与原文相比扩大了范围,原文有“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这个前提条件;C项错误,张冠李戴,将作者的观点强加于王国维身上;D项错误,
强加因果,从原文看,文学“流淌不息”的原因是“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故选AE。(2)此题需要在仔细阅读第④~⑧段的基础上回答,抓住关键语句,可以分条回答,也可以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字眼来描述作者
的论证思路。(3)回答此题,首先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段落或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二是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
其他事例,可知这里的诗词句应当是表达雄心壮志的。回顾我们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可以很自然地想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名句。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答案:(1)BE(2)①筋骨的标准;②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皆
有筋骨;③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④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3)示例:①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②比喻自然合理,说理浅显生动。(据其他例子,言之成理也可)(4)
示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点拨】解答议论文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考查的基本内容、命题方式及答题方法等;对每个考点、每一种命题方式都要弄清楚,并且掌握其不同的解答方法。第四题是难题,要求在明确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能够
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即可,好要对诗句能准确把握。六、(50分)12.(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颜色的: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土是黄的;童年是金色的。祖国是红色的……那么劳动是什么
颜色呢?请你以“劳动的颜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果出现请用xx代替。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微点】命题作文.【思路】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
,因为题目中的劳动和颜色两个词语是关系相对较远的词语,给我们增加了写作难度,本作文写作难度稍大。【审题立意】该题目中有两种关键词,一个是“劳动”;一个是“颜色”,颜色要写出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也就是说劳动可有多种含义,比如妈妈的做饭是一种劳动,里面蕴含着母
爱;老师的上课是一种劳动,里面蕴含着师爱,等等。【思路点拨】本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如觉得写一件事,文字字数很难达到要求时,可以写几件事。【形式创新】如果写几件事时,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
太适合写议论文。【解析】【例文】劳动的颜色“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望着课本,身心俱疲的我不禁联想:花草有色,那我们人人每天都在进行的劳动呢?它是什么颜色的呢?于是我的心思全然不在课本上,而是想
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年那月那天那个上午,一位年过半百,两鬓已经斑白,额上已有了岁月的痕迹的老人。他衣着朴素,但不破旧,可见生活并不拮据。但他却背着一个竹篓,手拿一把捡垃圾的钳子,显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拾荒者。他沿着上山的公路一
路向上,见垃圾就捡。动作不是很熟练,手颤颤巍巍地抓着钳子,好不容易钳住垃圾,却因手的无力而将垃圾再次丢掉。他只好再次拾起,重复,再重复…虽说艰辛,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一路走一路捡,未放过一个塑料袋,一个包装装盒,甚至没有放过一片纸屑。至山腰时他的竹篓里的垃圾已快满了。又经历
了近一个小时的劳动,老人快到山顶时,他却碰到了一位少年。少年衣着华丽,眼眸里透出蔑视一切的狂傲。老人见他,看着他手中的塑料瓶,说:“小伙子,把你的瓶子给我吧,不要到处扔。”少年听后,轻蔑的啐了一口,说“老头啊,想
要瓶子是吧,来我给你,看好了!”说着,就将瓶子扔到了几米开外的树丛中。老人无言,仅是默默的走过,走下公路,去捡瓶子,少年扬长而去,还丢下了一地的瓜子壳。老人也将其默默打扫。就这样,老人在轻视、侮辱,和汗水中爬上一座又一座山,走下一座又一座山。其实,老人根本不是什么拾荒者,而是一家净
化水的环保企业的创始人,如今的环保纸沿着。虽然他退休了,但就因为那次一名前员工的一句:“什么环保,都是骗人的,我们的老板多半也是假仁假义,以此捞金罢了。”令他觉得,光靠企业的力量做环保事不够的,应该做点什么来感化大家,让大家明白: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是付出、是劳动。所以,他不顾家人劝阻,
毅然组织起了志愿者活动。他用他的劳动:创立环保公司、组织、参加志愿者活动。来诠释了劳动的价值,展现了劳动的颜色。他的公司净化江水,所以他的劳动是无色的;他在山上捡拾垃圾,所以他的劳动是绿色的。归根结底,劳动本身无色,但因为劳动者的付出和美好品质显得多彩而美丽。再看课本,转念
一想:花的颜色,草的颜色在劳动的颜色的面前都逊色不少,因为融合着汗水的劳动的颜色,是最美,最真的颜色。【点拨】【例文点评】这是一篇记叙类的作文,作者很巧妙的在第一段用很少的句子就破了题:“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望着课本,身心俱疲的我不禁联想:花草有色,那我们人人
每天都在进行的劳动呢?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合理的引出下文关于劳动颜色的叙写,而在倒数第二段,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写出劳动颜色的真谛:劳动本身无色,但因为劳动者的付出和美好品质显得多彩而美丽。一下子点明了
文章的主题,有一两拨千斤的妙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