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7 遗传的分子基础 含解析.docx,共(6)页,290.07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e90125fec5ad47639e1b0b64b6079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能力训练七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能力训练第14页一、判断题1.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小鼠会死亡,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2.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的实验没有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3.在生命科学
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4.豌豆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但只有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
记不同的噬菌体。()6.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7.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8.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间接相连
。()9.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0.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11.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的合理解释,是真
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后才能进行翻译。()12.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核苷酸、酶、能量、核糖体全部来自细菌。()13.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4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tRNA也有64种。()14.真核细胞通过转录合成RNA,原核细胞和某些病毒
通过逆转录合成DNA。()15.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6.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7.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18.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19.将人的一个精
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含15N,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4N。()答案:1.×2.√3.√4.√5.√6.√7.√8.√9.√10.√11.√1
2.√13.×14.×15.√16.√17.√18.×19.×二、选择题1.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
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C.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D.实验结果是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答案:A解析:实验1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离心后,理
论上沉淀物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实验2中,32P标记噬菌体的DNA,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分布在沉淀物d中,因此上清液c中不应含有放射性,A项正确。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
则会导致部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并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有放射性,B项错误。实验2中,由于噬菌体外壳没有放射性,因此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也不会含有放射性,c含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侵染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C项错误。实验结果是b、c中有少量的放射性,a、d
中有大量的放射性,D项错误。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
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解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A项错误。T2噬菌体内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宿主细胞大肠杆菌中进行的,B项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
成自身的组成成分,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这种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能得到DNA含有32P标记的T2噬菌体,即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项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
为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它们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同,D项错误。3.下图为双链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1为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B.2为氢键,该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8个氢键C.复制时甲、乙两链均为模板链,转录时只能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D.
将未经15N标记的DNA放在15N标记的原料中复制2次,离心后离心管中只出现中带和重带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1包括某一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和鸟嘌呤以及另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所以1不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项错误。
2为氢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该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8个氢键,B项正确。复制时,DNA的两条链均为模板链,转录时只能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C项正确。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个未经15N标记的D
NA分子在15N标记的原料中复制2次而形成的4个子代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15N标记,2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因此离心管中只会出现中带和重带,D项正确。4.H2O2能
将鸟嘌呤(G)氧化损伤为8-氧-7-氢脱氧鸟嘌呤(8-oxodG),8-oxodG与A互补配对。若DNA片段(—TCTCGA——AGAGCT—)有2个G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则该片段复制两次形成的子代DNA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一半
分子含有8-oxodGC.全部分子G—C碱基对减少D.全部分子A—T碱基对增多答案:D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由题意分析可知,如果是DNA一条链中的2个G发生损伤,形成的DNA分子中应有一半是正常的,一半是变化的,即一半分子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一半分子变化后含有8-
oxodG,A、B两项正确。因为G损伤后与A配对,如果是这2个G的损伤分别在2条链中,那么在复制形成的全部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都会减少,在复制形成的4个DNA分子中,最多有2个A—T碱基对增多,C项正确,D项错误。5.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
同位素标记的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然后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如果向全部复制产物中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3150个
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4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答案:B解析:DNA是半保留复制,故复制3次后DNA总数是8个,其中含有14N的DNA为2个(每个DNA均为一条14N链,一条15N链),其余6个均为只含15N的DNA(两条链均为15N)。
因为14N15N的DNA密度比15N15N的DNA密度小,故X层应该为14N15N的DNA,Y层为15N15N的DNA,A项错误。一个DNA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那么胞嘧啶占15%,故胞嘧啶的碱
基数为450个。复制3次一共得到8个DNA,需要的胞嘧啶数为450×7=3150(个),B项正确。复制得到的DNA所含有的碱基数都是相同的,那么氢键数也应该是相同的,X层有2个DNA,Y层有6个DNA,这样它们的氢键数之比即为D
NA数之比,即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Y层中含有的氢键数=1∶3,故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C项错误。复制后的8个DNA一共含有16条链,其中含14N的链有2条(分布在Z层),含15N的链有14条(分布在W层),因为该基因含有30
00个碱基,故每条链的核苷酸数为1500个,这样Z层的核苷酸数为1500×2=3000(个),W层的核苷酸数为1500×14=21000(个),故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7∶1,D项错误。6.研究发现,多数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
白质的序列被一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隔开,这些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内含子。这类基因经转录、加工后形成的成熟mRNA中只含有编码蛋白质序列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基因中,两条单链中(
A+T)/(G+C)的比值相等B.成熟mRNA中不含内含子对应的序列,说明内含子不会转录C.基因中的模板链与其成熟mRNA杂交可以检测基因中是否存在内含子D.真核生物基因中内含子部位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往往不会导致性状改变答案:B解析:真核生物的
基因中,两条DNA单链中(A+T)/(G+C)的比值相等,且与双链DNA中(A+T)/(G+C)的比值相等,A项正确。成熟mRNA中不含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对应的序列,是因为非编码区和内含子转录形成的序列被切除,B项错误。基因中的模板链与
其成熟mRNA杂交,通过观察两者之间碱基是否完全配对可检测基因中是否存在内含子部分,C项正确。真核生物基因中的内含子部位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等现象往往不会导致生物的性状改变,因为成熟mRNA中不含有基因的
内含子对应的序列,D项正确。7.反义RNA是指与mRNA或其他RNA互补的小分子RNA,其与特定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可阻断该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一个邻近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其作用机理
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该反义RNA导入正常细胞,可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B.反义RNA不能与DNA互补配对C.能够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D.该反义RNA的碱基序
列与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答案:B解析:将该反义RNA导入正常细胞,可能导致抑癌基因不能正常表达,使其不能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因此可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而能够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A、C两项正确。反义RNA能与DNA
中一条单链互补配对,B项错误。由图可知,该反义RNA的碱基序列与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形成杂交双链RNA,D项正确。8.(2020全国Ⅲ理综)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
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含有I
的反密码子可识别图中三个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A项正确。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项正确。tRNA分子是由一条RNA链经过折叠形成的,C项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三个mRNA上的密码子不同,但它们所决定的氨基酸相同,这种一种氨基
酸对应几个密码子的现象称为遗传密码的简并,由此可推断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D项正确。9.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1和基因2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
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催化C.⑥⑦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①②③过程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答案:A解析:人体的所有体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因此,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相同,A项正确。①②过程分别为转录和翻译过程,需要相应的酶来催化,但tRNA不具有催化的作用,B项错误。⑥⑦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即DNA不同,
C项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①②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④⑤⑥,D项错误。三、非选择题10.请利用所给
的含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和35S标记的氨基酸)、大肠杆菌菌液、T2噬菌体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过程如下:步骤一,分别取等量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装入两个相同培
养皿中,并分别编号为甲、乙;步骤二,在两个培养皿中加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步骤三,放入,培养一段时间,分别获得和标记的噬菌体;步骤四,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的大肠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并放入离心管内离心;步骤五,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的主要位置。预测实验
结果:(1)在甲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图;(2)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图。答案:等量的大肠杆菌菌液等量的T2噬菌体32P35S未被标记(1)B(2
)A解析:本实验首先应关注的是噬菌体为DNA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在培养皿中培养,所以需将大肠杆菌放入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再通过噬菌体侵染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使噬菌体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由题干可知,甲培养皿中含用
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乙培养皿中含用35S标记的氨基酸。因而通过上述过程,甲、乙培养皿中最终得到的噬菌体分别含有32P、35S。用上述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搅拌、离心,依据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的特点,在甲
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B图,在乙培养皿中获得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结果如A图。11.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发生在期
,催化②过程的酶是。(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3)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有。(4)一个mRNA上连接多
个核糖体叫作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在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这说明。答案:(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RNA聚合酶(2)甲硫氨酸(3)a→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解
析:(1)据图分析可知,①过程是DNA的复制,在真核细胞中,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②过程是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利用的酶是RNA聚合酶。(2)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在mRNA上,据tRN
A上的反密码子UAC可推知密码子为AUG,AUG决定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3)据图可知,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越长,说明越接近b端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距离越长,由此推出它们的移动方向为a→b。④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和运输的过程,相应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当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以后,可以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在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结合在一起,说明在原核细胞中边转录边翻译,转录和翻译可同
时同地进行。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