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语文试题答案.pdf,共(8)页,850.17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5f849d9330a0e50f81ac31b65695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全解全析第1页(共8页)2022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5710111214DDBDBBADBB1.D【解析】A.“断代纪传体史书”错误,由原文“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正史’都是断代史”可知
,《史记》不是断代史。B.“逐渐消沉于秦汉时期”错误,由原文“但秦汉以后,编年体史书逐渐消沉”可知,原文所指秦汉以后,而非在秦汉。C.“‘编年体’和‘通史’双峰并峙”错误,由原文“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之所以能与纪传体并峙成为两座高峰”可知,应为“编年体”和“纪传体”双峰并峙。
故选D。2.D【解析】D.“没有历史价值”说法过于绝对,依据原文中的“如果要想理解《资治通鉴》,理解中国的史学传统,那么这些知识不妨略知一二”可知,《资治通鉴》应是有历史价值的。故选D。3.B【解析】B.因果关系颠倒,原文中说的是“
司马光也因此成为读书人眼里的‘帝王师’”。故选B。4.D【解析】D.“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分析错误。材料三最后一段的表述为“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文中是将传统生物液体燃料与先进生物液体燃料进行比较,而不是将生物液体燃料与其他燃料比
较。故选D。5.B【解析】A.“生物质生长和生物质燃料生产的过程都没有碳排放”表述错误。材料一中表述为“作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并没有说生物质燃料生产的碳排放问题。C.
“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于文无据。材料三第二段只提到“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并没有说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D.“生物质液态燃料的前景要好于生物质气体燃料”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
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前景广阔。在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大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不足1%跃升至2030年的近45%和2050年的90%”可知,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只是说先进
生物液体燃料好于传统生物液体燃料。故选B。6.发展趋势: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2分)原因:①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②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③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领
域的需求;④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每点1分)【解析】关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从材料一“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材料二最后一段“生物质气体燃料,可以填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缺口,并且
可以支撑今后的持续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材料三最后一段“在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大语文全解全析第2页(共8页)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不足1%跃升至2030年的近45%和2050年的90%”等内容可知,生物质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
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于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从材料一“它们的特点是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可以总结出,生物质能源
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从材料一“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可知,生物质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从材料一“生物质能源可以以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
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知,生物质能源形态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从材料三第二段“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一方面可显著降低秸秆焚烧量,减少污染;另一方面
可拉动就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可知,生物质能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7.B【解析】B.“又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错,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
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表明了作者的叹惋之情,而非愤懑之情。故选B。8.①在叙写现实中灵活地使用史料,使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增强说服力和作品的厚重感,使作品更具历史的纵深感;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使大禹这
一历史形象更加丰满、立体;③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突出了大禹恒久的寂寞,引发读者思考;④历史与现实交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崇敬和叹惋之情。(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文在行文时将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其意在于表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
把叙写大禹事迹的内容与叙写“我”的所见所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地讲述大禹的故事,也包含有关叙述人的所思所感的内容,所以在思考这一叙述方式的好处时,应基于对文章中“史料”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叙述内容的分析,然后从文章内容、情感、主题及表达效果等方面
分析考虑其作用。比如本文大量叙述史料,首先考虑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使文章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然后文章采用史料叙述和现实交织进行叙述,文章先叙述史料中的启母石内容,然后写作者所看到的启母石,也就是叙述现实中的启母石的荒凉,这是运用现实的荒凉
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显示了大禹亲人对大禹的不解,表达了大禹的寂寞是恒久的寂寞。还有文章运用史料和现实交织进行叙述,现实和史料具有较大的时间距离,让读者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大禹,更好地理解大禹的寂寞,能充分地表达作者对大禹公而忘私、治水不被
世人以及家人所理解而忍受巨大寂寞的崇敬和叹惋之情。9.①他们一心为公,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②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世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语文全解全析第3页(共8页)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勤劳刻苦,他们的品质是崇高的;③他们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背负着世人的偏
见与冷嘲热讽,他们于彼时是寂寞的;④他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文字,却走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没有被后世铭记,他们于后世是寂寞的。(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大禹”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结合现实社会分析形象特点。根据“哪里有
水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面对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可知,他一心为公,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根据“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
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大禹寂寞着”“领着一批人实干”可知,他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世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勤劳刻苦;根据“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
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却还要永担背后的冷嘲热讽、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可知,他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根据“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会因
随时随处而改变心境,也会遗忘”可知,他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文字,却走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作者作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表达对历史上的“大禹”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坚守初心、勤劳刻苦、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却
甘于寂寞的伟大精神和品格的高度赞扬,以及“大禹”似乎正在被人们忘记的一种遗憾,而且更是在呼唤当下的人们要努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大禹”式人物,铭记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不要让他们在我们的淡漠中被遗忘了。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大禹”式的人物,他们敢于牺牲、忘我工
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寂寞、坚守自我,比如张富清,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勇于战斗、不怕牺牲,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六十年,清于物质富于精神;比如袁隆平,在和平年代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不计功名、淡泊名利,志在解决全中国乃至全
世界粮食问题;还如南仁东,他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踏过平庸淡泊名利,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自己的生命。当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努力工作、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他们可能建立过丰功伟绩,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构筑成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屈的脊梁,成为我
们不计名利、奋勇前行、努力实现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10.A【解析】“且十年”陈述的是“治兵相攻”的时间,所以不能断开,“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主谓宾齐全,故其前应断开,排除B、C;“策”是“估计
”之意,“贼必夜袭”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句意:播州宣慰杨烈杀害长官王黼,王黼党羽李保等人领兵相攻近十年,总督冯岳和石邦宪讨伐平定了他们。真州苗人卢阿项作乱,估计敌贼必定来进行夜袭,
预先防备。语文全解全析第4页(共8页)11.D【解析】D.“和朝廷给予死者谥号意思相同”错,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谥号与追赠意思不同。故选D。12
.B【解析】B.“他借水西兵攻乌江,分化、瓦解叛军”错误,由原文“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可知,石邦宪借水西兵攻乌江,是声讨杨烈放纵吴鲲助力叛逆之罪,不是“分化、瓦解叛军”。故选B。13.(1)没有来得及叙功,而龙许
保等人迅速袭入思州,抓住知府后离去。石邦宪紧急半路拦击,将知府夺回来了。(2)播州韩甸与张问相互攻击,韩甸多次取得胜利,于是他纠集生苗在湖、贵境内抢劫,将近二十年。【解析】(1)“叙”,叙功;“执”,抓;“邀”,半路拦截。(每个关键字1分,句意通顺2分,共
5分)(2)“屡”,多次;“剽”,抢劫;“垂”,将近。(每个关键字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参考译文】石邦宪,字希尹,贵州清平卫人。嘉靖七年承袭世职为指挥使。多次立功,升官代理都指挥佥事,充任铜仁参将。苗人龙许保、吴黑苗反叛,总督张岳提议征讨他们,而敌贼攻陷印江、石阡,石邦宪被牵连遭到逮问
。张岳上奏留用石邦宪。石邦宪于是与川、湖的兵共进贵州,攻破苗砦。躲藏在山中竹林子里的人,被搜杀殆尽。呈报功劳,石邦宪居第一。没有来得及叙功,而龙许保等人迅速袭入思州,抓住知府后离去。石邦宪紧急半路拦击,将知府夺回
来了。石邦宪被罚停发俸禄,让他戴罪立功。石邦宪让使者重金收买老穀等人擒住龙许保送到军门,而吴黑苗如过去一样躲藏。又用计重金收买乌朗土官田兴邦等人斩吴黑苗,敌贼全部被平定。石邦宪于是升官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台黎砦苗人关保带头作乱,四川容山、广西洪江诸苗响应,远
近动荡不安。石邦宪与湖广兵分路讨伐击败他们,传公文给十八砦,允许他们捉拿首恶赎罪。诸苗听从安抚,设盟受约而回去。播州宣慰杨烈杀害长官王黼,王黼党羽李保等人领兵相攻近十年,总督冯岳和石邦宪讨伐平定了他们。真州苗人卢阿项作乱,估计敌贼必定来进行夜袭,预先防备。敌贼到达后,被他们击败。敌贼向播州吴鲲求
援。众位将领感到恐惧,石邦宪说:“我调水西兵攻乌江,声讨杨烈放纵吴鲲助力叛逆之罪,杨烈哪有空暇救人呢?”之后,水西兵到达。石邦宪进逼敌人的巢穴,乘风放火,斩关而登,敌贼大崩溃,擒住敌贼首领父子,歼俘四百七十多人。石邦宪升任都督同知。播州韩
甸与张问相互攻击,韩甸多次取得胜利,于是他纠集生苗在湖、贵境内抢劫,将近二十年。张问也纠集党徒帮助自己。石邦宪讨伐张问,斩敌一百多人。张问潜逃,被擒获。官军乘胜攻入韩甸的巢穴。遇上天黑,下大雨,官军迷失路径。守备叶勋、百户魏国相等人陷入埋伏
之中,战死。石邦宪突围而出,带军回到镇远。再次征讨韩甸,敌贼沿江防守。石邦宪假装与他抗争,而另外从上游三十里处编竹渡江。水陆并进,大破敌贼。斩杀韩甸,容山被平定。石邦宪升任右都督。石邦宪生长在黔土,熟悉苗人风土人情。语文全解
全析第5页(共8页)先后四次增加俸禄,赏赐银币十三次。他所得的俸赐,全部用来招待士兵,家中没有多余的资财。做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死在官任上,赠官左都督。14.B【解析】B.“向南飞回故乡”错,由注释中的“宋之问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东)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度岭方
辞国”可知,诗人此时要去广东,是一路向南走的。故选B。15.①思念家乡之情,“停轺一望家”一句,诗人停车,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失魂落魄,句中“一”字,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②被贬后忧伤痛苦却希望自己能被赦免返京之情,尾联希望自己“归
有日”,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渴望被赦免的情感。(每点3分,共6分)【解析】“停轺一望家”描写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此刻站在高高的山岭上,还能望长安于日下,指故里于云间,其他全被山岭遮住了。因此,要抓紧时机,停下车来,
滞留山头,深情地向家园方向再望一次。这“一望”的“一”字,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尾联“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里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说自己不敢像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
因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了出来。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表达被贬后忧伤痛苦却希望自己能被赦免返京之情。
16.(1)其叶沃若其黄而陨(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每句1分,有错字别字则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陨、戈、凄、怆、幽。17.①袅袅
炊烟②以貌取人③表里如一(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解析】第①空,结合前文“清晨柴米油盐点燃”以及后文“突变为战争与和平引爆的纷飞硝烟”可知这里应该是与“烟”有关,与“纷飞硝烟”相对应,可以用“袅袅炊烟”。“
袅袅炊烟”,指生火烧煮东西时所产生缭绕摇曳、缓缓上升的烟。形容生活静谧和谐。第②空,结合语境“照着双鬓染霜就要凑上来当孙子,我的年龄不许我答应呢”可知“我”不喜欢孩子们按照外貌称呼“我”,可以用“以貌取人”。“以貌取人”,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人的品质才能。第③空
,结合前文“初心不改”以及后文“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可知这里应是与“里外不是人”意思相反的成语,可以用“表里如一”。“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18.为了不使两个意见相左的高人因为争论破坏
友情,导致场面失控,所以“我”只好用提前收摊的杀手锏终止争论。(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根据原文“怕就怕两个意见相左的高人,都认为真理站在自己一边,争得脸红脖子粗,谁都不服谁。为了不使‘真理’为难‘真理’,友情为难友情,我只好自己为难自己,高调吆喝一声:‘
哦嗬!不早语文全解全析第6页(共8页)了。’用提前收摊的杀手锏,终止可能失控的争论”可知,为了不使两个意见相左的高人因为争论破坏友情,导致场面失控,所以“我”只好用提前收摊的杀手锏终止争论。19.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选了几株不同种类植物③实际上存在一些
问题(其实存在一些问题)(每处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第①空,此处为照应句,与“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相对,故可填写“促进植物的生长”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此处是说雷塔拉克对音乐是否影响植物生长做了试验,
故可填写“选了几株不同种类植物”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此处为转折句,与“这个实验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表意相反,故可填写“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存在一些问题)”之类的句子。20.几周之后她发现,“听”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变差,叶子枯黄,而“听”古
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绿意盎然。(4分)【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大约”与“几周”重复,都表示概数,应删去“大约”。二是语序不当。句子表达的意思是植物生长状态差,“枯黄的叶子”应改为“叶子枯黄”。三是不合逻辑
。“而被植物‘听’的古典音乐生机勃勃”不合逻辑,应是“‘听’古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21.植物几乎不能移动,且对声音这种表示周围环境变化的无用信息无法做出即时反应,所以才不做出反应。(3分)【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概括“植物不
具备听力”的原因,然后分析因、果,最后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组织答案。结合“植物几乎是不能移动的,对环境信息做出反应也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对植物来说,依赖声音获得的即时信息并没有什么用处,它们自然就不对声音
做出反应了”分析可知,“植物不具备听力”的原因是:植物几乎不能移动,对声音这种表示周围环境变化的无用信息无法做出即时反应。“果”是“它们自然就不对声音做出反应了”。最后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组织答案即可。22.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紧扣中宣部“共和国这十年”这一主题宣传,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与国家建设,体现家国情怀。首先,要理解材料的指向,材料第一段指出古人对人生每一个十年的看重,逢“十”都给出不同的称呼,揭示出
人生阶段的不同特点:如0到10岁是对世界发生兴趣、感到好奇并进行初步探索的“幼学”阶段,11到20岁是成长成熟、青春勃发的“弱冠”阶段,21到30岁是成家立业、奋斗开拓的“而立”阶段,31到40岁是进一步认识世界、以智慧的眼光处理问题的“不惑”阶段,41到50岁是了解人生
规律、理性审视自我的“知天命”阶段……材料第一段重在引导考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生的十年”来进行写作,写出这语文全解全析第7页(共8页)“十年”的特点。材料第二段叙述了“人生的十年”的意义或作用:积累和成长的十年促使人走向成功,原地踏步甚至沉沦后退的十年却能致
人失败。这实际上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度过、如何践行自己所选择的十年。所以,段尾总结为“抓住十年,往往定格人生”,说明每一个人生阶段的“十年”都有重要意义。写作时,考生首先要选择一个“人生的十年”,重点论述对此十年的理解
。可以是回首,也可以是展望。回首往事,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展望未来,不因没有目标而彷徨。如果能够由个人联想引申到国家,体现出思维的跃层和升华则更好,如个人的十年要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等。也可以抓住国家命运的关键十年如改革开放阶段、科技腾飞阶段、网络发展阶段、民族复兴阶段……来进行
写作。如选择规划从现在开始的人生十年,可以先阐明这个十年的重要性所在,再进一步论述自己将以努力学习、勤勉奋进、敢于担当的姿态度过这十年,以期创造更辉煌的业绩,收获更成功的未来。最后升华主题,总结全文。立意:1.十年拼搏,奋发有为。2.十年树人,成长成才。3.十年奋斗,青春无悔。4.十年,我与祖
国共成长。作文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
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深意一、关于作文的“分等评分”(一)基础等级(40分)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
体为重点,全面衡量。语文全解全析第8页(共8页)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
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
或下一等打分。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二)发展等级(20分)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
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
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
辞手法;⑪有表现力。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精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二、关于作文的评定补充说明(一)扣分项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5分;标点符号每3个扣1分,最多扣3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2分。(二)
未完成作文的评定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者2分。5.不是空白卷不给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