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考真题数学》2013年青海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3 页
  • 大小 502.907 KB
  • 2024-12-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青海中考真题数学》2013年青海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海中考真题数学》2013年青海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青海中考真题数学》2013年青海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青海中考真题数学》2013年青海省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版).docx,共(33)页,502.90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6e9706381c5fcbc2f1e02127697e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3年青海省中考数学试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15空,每空2分,共30分).1.(4分)﹣7+4的倒数是;(﹣2a2b)2=.2.(4分)分解因式:x3y﹣2x2y2+xy3=;分式方程的解是.3.(2分)2013年4月青海省著名品牌商品推介会签

约总金额达7805000000元,该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元.4.(4分)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是.5.(2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6.(2分)如图,把一张长

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C、D分别落在点C′、D′的位置上,EC交AD于G,已知∠EFG=56°,那么∠BEG=.7.(2分)中国象棋一方棋子按兵种不同分布如下:1个“帅”、5个“兵”、“士、象、马、车、炮”各2个,将一方棋子

反面朝上放在棋盘上,随机抽取一个棋子是“兵”的概率为.8.(2分)如图,BC=EC,∠1=∠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DEC,则需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任何辅助线).9.(2分)如图,在⊙O中直径CD垂直弦AB,垂足为E,若∠AOD

=52°,则∠DCB=.10.(2分)如图,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A′OB′.若点A的坐标为(a,b),则点A′的坐标为.11.(2分)如图,小明在测量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地面上有一滩积水,他刚好能从积水中看到旗杆的顶端,测得积水与旗杆底部距离CD=6

米,他与积水的距离BC=1米,他的眼睛距离地面AB=1.5米,则旗杆的高度DE=米.12.(2分)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都比上一个图案多一个正六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则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题号的表格内).1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a2•a3=a6B.C.D.14.(3分)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15.(3分)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B的值为()A.B.C.D.16.(3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2x与的图象大致是()A.B.C.D.

17.(3分)几名同学准备参加“大美青海”旅游活动,包租一辆面包车从西宁前往青海湖.面包车的租价为24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4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担了10元车费.设原有人数为x人,则可列方程()A.B.C.D.18.(3分)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俯视图,则它所对应的物体是()A.B.C.

D.19.(3分)数学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课代表将全班答题情况绘制成如图10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此图可知,每位同学答对的题数所组成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8,8B.9,8C.8,9D.9,920.(3分)如图在直角△AB

C中,∠ACB=90°,AC=8cm,BC=6cm,分别以A、B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作圆,将直角△ABC截去两个扇形,则剩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D.三、(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5分,第22题7分,第23题7分,共

19分).21.(5分)|﹣|+()﹣1﹣(2013﹣π)0﹣3tan30°.22.(7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3+,b=3﹣.23.(7分)如图,已知▱ABCD,过A作AM⊥BC于M,交BD于E,过C作CN⊥AD于N,交BD于F,连结AF、CE.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四、(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9分,第25题8分,第26题9分,共26分).24.(9分)如图,线段AB、CD分别表示甲、乙两建筑物的高,AB⊥BC,DC⊥BC,垂足分别为B、C,从B点测得D点的仰角α为60°

,从A点测得D点的仰角β为30°,已知甲建筑物的高度AB=34m,求甲、乙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C和乙建筑物的高度DC.(结果保留根号)25.(8分)为了进一步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老师从该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

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如图表.表:组别次数x频数频率第1组80≤x<10040.08第2组100≤x<12060.12第3组120≤x<140180.36第4组140≤x<160ab第5组160≤x<180100.2合

计﹣﹣501(1)求表中a和b的值:a=;b=.(2)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在1分钟内跳绳次数大于等于120次认定为合格,则从全年级任意抽测一位同学为合格的概率是多少?(4)今年该校九年级有320名学生,请你估算九

年级跳绳项目不合格的学生约有多少人?26.(9分)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D是的中点,过点D作直线BC的垂线,分别交CB、CA的延长线E、F.(1)求证:EF是⊙O的切线;(2)若EF=8,EC=6,求⊙O的半径.五、(本大题共2小题,第27题

8分,第28题13分,共21分).27.(8分)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小探究系列,完成所提出的问题.(1)探究1: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BC、CD上,AE⊥BF于点O,小芳看到该图后,发现AE=BF,这是因为∠EAB和∠FBC都是∠ABF的余

角,就会由ASA判定得出△ABE≌△BCF.小芳马上联想到正方形的对角线也是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如图2),是不是在一般情况下,正方形内部两条长度大于边长且互相垂直的线段,即使它们不经过正方形的顶点,也会相等呢?很快她发现结果是成立的,除了通过构

造法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之外,还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把图3转化为图1,得到GH=EF,该方法更加简捷;(2)探究2:小芳进一步思考,如果让两个全等正方形组成矩形ABCD,如图4所示,GH⊥EF于点O

,她发现GH=2EF,请你替她完成证明;(3)探究3:如图5所示,让8个全等正方形组成矩形ABCD,GH⊥EF于点O,请你猜想GH和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在下面:.28.(13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2,0),B(3,3)及原点O,

顶点为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D在抛物线上,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以A,O,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D的坐标;(3)P是抛物线上第二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M,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2013年青海省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15空,每空2分,共30分).1.(4分)﹣7+4的倒数是;(﹣2a2b)2=4a4b2.【考点】17:倒数;19:有

理数的加法;47: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倒数和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7+4=﹣3,倒数为﹣;(﹣2a2b)2=4a4b2.故答案为:;4a4b2.【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2.(4分)分解因式:x3y﹣2x2y2+xy3=xy(x﹣y)2;分式方程的解是x=1.【考点】55: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B3:解分式方程.【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xy,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2),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求解,再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x3y﹣2x2y2+xy3,=xy(x2﹣2xy+y2),=xy(x﹣y)2;方程两边都乘以(x﹣2),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得,x﹣

3+x﹣2=﹣3,解得x=1,检验:当x=1时,x﹣2≠0,所以,x=1是原方程方程的解.故答案为:xy(x﹣y)2;x=1.【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

,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3.(2分)2013年4月青海省著名品牌商品推介会签约总金额达7805000000元,该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7.805×109元.【考点】1I:科

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

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将780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7.805×109.故答案为:7.805×109.【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

定a的值以及n的值.4.(4分)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1.【考点】29:实数与数轴;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根据数轴得到0<a<1,由此可以计算绝对值和二次根式;不等组的解集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交集.【解答】解:如图所示,0<a<1

,则=1﹣a+a=1;,不等式(1)的解集为:x≤1.不等式(2)的解集为:x<6,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故答案是:1;x≤1.【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根据图示得到a的取值范围是解答第一个空的关键.5.(2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

考点】E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不等式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

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6.(2分)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C、D分别落在点C′、D′的位置上,EC交AD于G,已知∠EFG=56°,那么∠BEG=68°.【考点】I

K:角的计算;PB: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CEF的度数,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FEG=∠CEF,进而求得∠BEG的度数.【解答】解:∵长方形ABCD中,AD∥BC,∴∠CEF=∠EFG=56°,∴∠CEF=∠

FEG=56°,∴∠BEG=180°﹣∠CEF﹣∠FEG=180°﹣56°﹣56°=68°.故答案是:68°.【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正确确定折叠过程中出现的相等的角是关键.7.(2分)中国象棋一方棋子按兵种不同分布如下:1个“帅”、5个“兵”、“士、象、马、车、炮”各

2个,将一方棋子反面朝上放在棋盘上,随机抽取一个棋子是“兵”的概率为.【考点】X4:概率公式.【分析】让兵的个数除以棋子的总个数即为所求的概率.【解答】解:∵共有16个棋子,其中有5个兵,∴抽到兵的概率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

概率公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8.(2分)如图,BC=EC,∠1=∠2,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DEC,则需添加的条件是∠A=∠D(不添加任何辅助线).【考点】KB:全等三角形的判

定.【专题】26:开放型.【分析】先求出∠ACB=∠DCE,再添加∠A=∠D,由已知条件BC=EC,即可证明△ABC≌△DEC.【解答】解:添加条件:∠A=∠D;∵∠1=∠2,∴∠1+∠ECA=∠2+∠ECA,即∠ACB=∠DCE,在△ABC和△DEC中,∴△ABC≌△DEC(AAS).【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2分)如图,在⊙O中直径CD垂直弦AB,垂足为E,若∠AOD=52°,则∠DCB=26°.【考点】M2:垂径定理;M5:圆周角定理.【分析】连接OB,先根据直径CD垂直

弦AB得出=,故可得出∠BOE=∠AOE,由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OB,∵直径CD垂直弦AB,∴=,∴∠BOE=∠AOE=52°,∴∠DCB=∠BOE=26°.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

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2分)如图,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A′OB′.若点A的坐标为(a,b),则点A′的坐标为(﹣b,a).【考点】R7: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16:压轴题.【分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答】解:由图易知A′B′=AB=b,OB′=OB=a,∠A′B′0=∠ABO=90°,∵点A'在第二象限,∴A'的坐标为(﹣b,a

).【点评】需注意旋转前后对应角的度数不变,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11.(2分)如图,小明在测量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地面上有一滩积水,他刚好能从积水中看到旗杆的顶端,测得积水与旗杆底部距离CD=6米,他与积水的距离BC=1米,他的眼睛距离地面AB=1.5米,

则旗杆的高度DE=9米.【考点】TA: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先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得出∠ACB=∠ECD,再得出Rt△ACB∽Rt△ECD,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ACB=∠ECD,∵∠

ACB=∠EDC,CD=6米,AB=1.5米,BC=1米,∴Rt△ACB∽Rt△ECD,∴=,即=,解得DE=9.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分)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

图案开始,每个图案都比上一个图案多一个正六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则第n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2n+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38: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16:压轴题;2A:规律型.【分析】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

么规律变化的.【解答】解:由图可知:第一个图案有正三角形4个为2×2.第二图案比第一个图案多2个为2×2+2=6个.第三个图案比第二个多2个为2×3+2=8个.那么第n个就有正三角形2n+2个.【点评】本题

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此题的规律为:第n个就有正三角形2n+2个.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要求,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题号的表格内).1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2•a3=a6B.C.D.【考点】46:同底数幂的乘法;48:同底数幂的除法;75:二次根式的乘除法;78: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结合选项分别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二次根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等运算,然后选择正确选项.【解答】解:A、a2•a3=a5,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3和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C、a2÷a3=a﹣1=(a

≠0),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D、÷=,原式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二次根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等知识,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3分)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

P3:轴对称图形;R5:中心对称图形.【专题】1:常规题型.【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

B选项错误;C、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选项正确;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及轴对称的知识,解题时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

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15.(3分)在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B的值为()A.B.C.D.【考点】T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专题】24:网格型.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正切是对边比邻边,可得答案.【解答】解:由正切是对边比邻边,得tan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16.(3分)在同一直角坐标

系中,函数y=2x与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F4:正比例函数的图象;G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即可.【解答】解:∵y=2x中的2>0

,∴直线y=2x经过第一、三象限.∵中的﹣1<0,∴双曲线经过第二、四象限,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注意,反比例函数中系数与图象位置之间关系.17.(3分)几

名同学准备参加“大美青海”旅游活动,包租一辆面包车从西宁前往青海湖.面包车的租价为24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4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担了10元车费.设原有人数为x人,则可列方程()A.B.C.D.【考点】B6: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分析】设原有人数为x人,根据增加之后的人数为(x+4)人,根据增加人数之后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担了10元车费,列方程.【解答】解:设原有人数为x人,根据则增加之后的人数为(x+4)人,由题意得,﹣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

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18.(3分)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俯视图,则它所对应的物体是()A.B.C.D.【考点】U3: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根据俯视图是从物体上面看,从而得到出物体的形状.【解

答】解:从俯视图可以看出直观图的下面部分为长方体,上面部分为圆柱,且与下面的长方体的顶面的两边相切高度相同,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概念.本题的关键是要考虑到俯视图中圆的直径与长方形的宽的关系.19.(3分)数学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

为课堂练习,课代表将全班答题情况绘制成如图10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此图可知,每位同学答对的题数所组成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8,8B.9,8C.8,9D.9,9【考点】VC:条形统计图;W4:中位数;W5:众数.【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由图

可得,答对8道题的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共有50名同学,∴第25和26人答对题目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即中位数为:=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和平均数的知识,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

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0.(3分)如图在直角△ABC中,∠ACB=90°,AC=8cm,BC=6cm

,分别以A、B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作圆,将直角△ABC截去两个扇形,则剩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D.【考点】MO: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则得出圆的半径,分别求出三角形ACB和扇形AEF和扇形BEM的面积和,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在R

t△ACB中,∠C=90°,BC=6,AC=8,由勾股定理得:AB=10,即两圆的半径是5,∴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S△ACB﹣S扇形AEF﹣S扇形BEM=×6×8﹣=24﹣π.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扇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

圆心角是n度,半径是r的扇形的面积S=.三、(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5分,第22题7分,第23题7分,共19分).21.(5分)|﹣|+()﹣1﹣(2013﹣π)0﹣3tan30°.【考点】2C:实数的运算;6E:零指数幂;6F:负整数指数

幂;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

5﹣1﹣=4.【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7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3+,b=3﹣.【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把括号内通分,再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后约分得到原式=,再把a和

b的值代入后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解:原式=÷=•=,当a=3+,b=3﹣,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先把分式化简后,再把分式中未知数对应的值代入求出分式的值.在化简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和分式的化简.化简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

,注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23.(7分)如图,已知▱ABCD,过A作AM⊥BC于M,交BD于E,过C作CN⊥AD于N,交BD于F,连结AF、CE.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

质.【专题】14:证明题.【分析】由条件可证明△ABE≌△CDF,可证得AE=CF,且AE∥CF,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证得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在▱ABCD中,AD∥BC,AB=C

D,∠ABC=∠ADC,∴∠ABD=∠CDB,又∵AM⊥BC,CN⊥AD,∴∠BAM=∠DCN,在△ABE和△CDF中,,∴△ABE≌△CDF(ASA),∴AE=CF,∠AEB=∠CFD,∴∠AEF=∠CFE,∴AE∥CF,∴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主

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④两组对角分别

相等⇔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9分,第25题8分,第26题9分,共26分).24.(9分)如图,线段AB、CD分别表示甲、乙两建筑物的高,AB⊥BC,DC⊥

BC,垂足分别为B、C,从B点测得D点的仰角α为60°,从A点测得D点的仰角β为30°,已知甲建筑物的高度AB=34m,求甲、乙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C和乙建筑物的高度DC.(结果保留根号)【考点】TA: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作AE⊥CD,用BC可以分

别表示DE,CD的长,根据CD﹣DE=AB,即可求得BC的长,即可解题.【解答】解:作AE⊥CD,∵CD=BC•tanα=BC,DE=BC•tanβ=BC,∴AB=CD﹣DE=BC,∴BC=17m,CD=BC•tanα=BC=51m.答:甲、乙两建

筑物之间的距离BC为17m,乙建筑物的高度DC为51m.【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的应用,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本题中求的B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25.(8分)为了进一步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老师从该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次数测试

,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如图表.表:组别次数x频数频率第1组80≤x<10040.08第2组100≤x<12060.12第3组120≤x<140180.36第4组140≤x<160ab第5组160≤x<180100.2合计﹣﹣501(1)求表中a和b的

值:a=12;b=0.24.(2)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在1分钟内跳绳次数大于等于120次认定为合格,则从全年级任意抽测一位同学为合格的概率是多少?(4)今年该校九年级有320名学生,请你估算九年级跳绳项目

不合格的学生约有多少人?【考点】V5:用样本估计总体;V7:频数(率)分布表;V8:频数(率)分布直方图;X4:概率公式.【分析】(1)用总数减去其他小组的频数即可求得a的值,用频数除以样本容量即可求得频数b

;(2)根据求得的第四小组的频数补全统计图即可;(3)用合格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得合格的概率;(4)用学生总数乘以不合格的频率即可求得不合格的人数.【解答】解:(1)a=50﹣4﹣6﹣18﹣10=12;b=12÷50=0.24.(2)直方图为:(3)全年级任意抽测一位同学为合

格的概率为:P(合格)=1﹣0.08﹣0.12=0.80;(4)九年级跳绳项目不合格的学生约有320×(0.08+0.12)=64(人).【点评】此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关键是读懂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关信

息,列出算式.26.(9分)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D是的中点,过点D作直线BC的垂线,分别交CB、CA的延长线E、F.(1)求证:EF是⊙O的切线;(2)若EF=8,EC=6,求⊙O的半径.【考点】KQ:勾股定理;MD:切线的判定;S

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152:几何综合题.【分析】(1)要证EF是⊙O的切线,只要连接OD,再证OD⊥EF即可.(2)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F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出⊙O的半径.【解答】(1)证明:连接OD交于AB于点G.∵D是的中点,OD为半径,

∴AG=BG.∵AO=OC,∴OG是△ABC的中位线.∴OG∥BC,即OD∥CE.又∵CE⊥EF,∴OD⊥EF,∴EF是⊙O的切线.(2)解:在Rt△CEF中,CE=6,EF=8,∴CF=10.设半径OC=OD=r,

则OF=10﹣r,∵OD∥CE,∴△FOD∽△FCE,∴,∴=,∴r=,即:⊙O的半径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同时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五、(本大题共2小题,第

27题8分,第28题13分,共21分).27.(8分)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小探究系列,完成所提出的问题.(1)探究1: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BC、CD上,AE⊥BF于点O,小芳看到该图后,发现AE=BF,这是因为∠EAB和∠FBC都是∠ABF的余角

,就会由ASA判定得出△ABE≌△BCF.小芳马上联想到正方形的对角线也是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如图2),是不是在一般情况下,正方形内部两条长度大于边长且互相垂直的线段,即使它们不经过正方形的顶点,也会相等呢?很快她发现结果是成立的,除了通过构造法证明两

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之外,还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把图3转化为图1,得到GH=EF,该方法更加简捷;(2)探究2:小芳进一步思考,如果让两个全等正方形组成矩形ABCD,如图4所示,GH⊥EF于点O,她发现GH=2EF,请你替她完成证明;(3)探究3:如图5所

示,让8个全等正方形组成矩形ABCD,GH⊥EF于点O,请你猜想GH和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在下面:GH=8EF.【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S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2B:探究型.【分析】(2)平移FE至D

E′,平移GH至AH′,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FE=DE′,GH=AH′,FE∥DE′,GH∥AH′,易证Rt△BAH′∽Rt△ADE′,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就可解决问题.(3)借鉴(2)中的解题经验可得===

8,则有GH=8EF.【解答】(2)证明:平移FE至DE′,平移GH至AH′,如图4.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FE=DE′,GH=AH′,FE∥DE′,GH∥AH′,∴四边形OPQR为平行四边形.∵GH⊥EF,即∠POR=90°,∴平行四边形OP

QR为矩形,∴∠AQE′=∠PQR=90°,∴∠QAE′+∠QE′A=90°.又∵∠ADE′+∠DE′A=90°,∴∠ADE′=∠QAE′.又∵∠DAE′=∠ABH′=90°,∴Rt△BAH′∽Rt△ADE′,∴==2,∴==2,∴GH=2EF.(3)猜想:GH=

8EF.解:平移FE至DE′,平移GH至AH′,如图5.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FE=DE′,GH=AH′,FE∥DE′,GH∥AH′,∴四边形OPQR为平行四边形.∵GH⊥EF,即∠POR=90°,∴平行四边形OPQ

R为矩形,∴∠AQE′=∠PQR=90°,∴∠QAE′+∠QE′A=90°.又∵∠ADE′+∠DE′A=90°,∴∠ADE′=∠QAE′.又∵∠DAE′=∠ABH′=90°,∴Rt△BAH′∽Rt△ADE′,∴==8,∴==8,∴GH=8EF.故答案为:GH=8EF.【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突出了对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28.(13分)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2,0),B(3,3)及原点O,顶点为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D在抛物线上,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以A,O,

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D的坐标;(3)P是抛物线上第二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M,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

题.【分析】(1)根据抛物线过A(2,0)及原点可设y=a(x﹣2)x,然后根据抛物线y=a(x﹣2)x过B(3,3),求出a的值即可;(2)首先由A的坐标可求出OA的长,再根据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D在对称轴直线x=﹣1右侧,进而可求出D横坐标为:﹣1+2=1,代入抛

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其横坐标;(3)分△PMA∽△COB和△PMA∽△BOC表示出PM和AM,从而表示出点P的坐标,代入求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得t的值,从而确定点P的坐标.【解答】解:(1)根据抛物线过A(2,0)及原点,可设y=a(x

﹣2)(x﹣0),又∵抛物线y=a(x﹣2)x过B(3,3),∴3(3﹣2)a=3,∴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x2﹣2x;(2)①若OA为对角线,则D点与C点重合,点D的坐标应为D(1,﹣1);②若OA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则DE=OA,∵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

上,∴点E横坐标为1,∴点D的横坐标为3或﹣1,代入y=x2﹣2x得D(3,3)和D(﹣1,3),综上点D坐标为(1,﹣1),(3,3),(﹣1,3).(3)∵点B(3,3)C(1,﹣1),∴△BOC为直角三角形,∠COB=90°,且OC:OB

=1:3,①如图1,若△PMA∽△COB,设PM=t,则AM=3t,∴点P(2﹣3t,t),代入y=x2﹣2x得(2﹣3t)2﹣2(2﹣3t)=t,解得t1=0(舍),,∴;②如图2,若△PMA∽△BOC,设PM=3t,则AM=t,点P(2﹣t,3t),代入y=x2﹣2x得(2﹣t)2﹣2(2﹣t

)=3t,解得t1=0(舍),t2=5,∴P(﹣3,15)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3,15).【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

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5781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