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0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含解析

DOC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91.831 KB
  • 2024-1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0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0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0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0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含解析.docx,共(6)页,291.83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a0309f7b92bfa823b3556ededcbbb4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能力训练十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专题能力训练第20页一、判断题1.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属于反射。()3.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4.

在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本质是相同的。()5.神经中枢存在突触,效应器处不存在突触。()6.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7.动作电位形成

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大量的Na+内流。()8.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该激素在体内可以反复利用。()9.兴奋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10.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11.测量静息电位时电极放在细胞膜外表面。()12.神经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13.某人不能正确写字,可能是言语区的W区受损造成的。()14.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1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16.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且促甲状腺激素对细胞的代谢起催化作用,且与靶细胞结合后持续发挥作用。()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答案:D解析: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项错误。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

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D项正确。2.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腺体,给两

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如下表。比较项目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mU·L-1)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乙229下列推测合

理的是()A.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B.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C.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D.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也是垂体答案:B解析: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

浓度依然偏低,说明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是由于垂体无法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而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说明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是由于下丘脑无法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影响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使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3.右图是某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b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①能接受各种刺激,从而引起②的反应D.图中a处

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图中3个神经元,①为感受器,②属于效应器,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作出相应的应答,A项正确。刺激b处,引起效应器反应,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项正确。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

也有不同的刺激强度阈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由于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信号转换,时间较长,速度较慢,D项正确。4.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右

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C和D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两者具有协同作用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C.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

系,则激素B的含量会降低,家兔尿量也减少D.肾小管管壁细胞表面存在图中所示的激素B的受体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两者具有协同作用,A项正确。在寒冷刺激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

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使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至于过高,这就是反馈调节,B项正确。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间的联系,垂体释放的激素B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故尿量

增加,C项错误。在肾小管的管壁细胞表面存在激素B抗利尿激素的受体,肾小管管壁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D项正确。5.右图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

持续作用于⑥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答案:A解析: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突触,①突触小泡与③突触前膜融合,将②神经递质释放到④突触间隙的过程需ATP供能,A项正确。⑥突触后膜受体与②神经递质特

异性结合并传递相关信息,神经递质回到突触间隙后分解,没有被运进细胞,B、C两项错误。在⑤处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项错误。三、非选择题6.(2020全国Ⅲ理综)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

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这一结构来完成的。(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答案:(1)突触(2)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发育和功能(3)葡萄糖和半乳糖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

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乳糖是二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人体细胞内的氨基酸,根据人体细胞自身能否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7.下图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图甲中的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2)在图乙中,静息状态下,Na+由神经元排出的方式为。(3)图丙为的结构模式图,在

图中结构6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下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不

同的受体,打开不同的离子通道,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当细胞外液中Ca2+浓度较低时,则直接导致,从而影响兴奋的传递。②若神经递质甲和乙分别打开了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和Cl-通道,其中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内呈正电位的是神经递质,另一种神经递质可使膜

内外的电位差(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2次2次(2)主动运输(3)突触化学信号→电信号(4)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无法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甲变大解析:(1)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兴奋由

①传向⑤,因此,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均偏转2次,但2次之间的时间间隔A要短于B。(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排出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3)图丙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4处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6处可将化学信

号转换为电信号。(4)当细胞外液中Ca2+浓度较低时,膜两侧Ca2+浓度差变小,则直接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融合或融合减弱,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在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含量较多,因此,当神经递质甲打开Na+

通道时,会导致Na+内流,从而使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当神经递质乙打开Cl-通道时,导致Cl-内流,膜内的负电位变大,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8.(2018全国Ⅱ理综)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

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B组的处理是。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

下饲养。③。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2)实验结果与分析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激素和激素。答案:(1)①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切除垂体③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2)生长促甲状腺解析:

根据等量原则,将若干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根据实验要求和单一变量原则,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手术,对B组(实验组)切除垂体,对A组(对照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都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9.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

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3)某些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与正常人相比,此类

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答案:(1)神经递质信息交流(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加强下降偏高解析:(1)神经元轴突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

流功能。(2)图示中显示胰岛素受体激活后,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中炎症因子的释放,而炎症因子的释放会促进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根据图中信息,InR不能被激活,从而减弱了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导致炎症因子增多,从而增强了对GLUT的抑

制,导致神经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由于葡萄糖摄取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会升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