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晨读第三十七周(写作名言比对+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时文选粹)-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docx,共(7)页,24.25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97596dba17361c20bd51edcf4005c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晨读记背积累(统编版)编著:赵红飞12月晨读精粹第四周(B)写作名言比对+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时文选粹【写作名言比对】你引用的名言vs人民日报引用的名言01【你的引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民日报】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适用主题重视细
节、量变引起质变等此句上半句出自出自战国·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𬞟之末”,后半句是后人参照前一句仿写的对偶句。原意指风开始时先在青萍草头上轻轻飞旋,最后会成为劲猛彪悍的大风,后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
易察觉之处源发。02【你的引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民日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适用主题学习等此句出自袁枚《续诗品·尚识》,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有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才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03【你的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民日报】危惧故得平安,
慢易则必倾覆适用主题居安思危等语出朱熹的《周易本义》。知道危惧的人则能平安。掉以轻心者将导致倾覆。04【你的引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民日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适用主题积累、坚持等语出张华《励志诗》,说的是大山不拒绝细小的尘埃
,所以才那样巍峨;江海不嫌弃细流,因此才那样浩瀚。寓意着凡事要从点滴做起,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成就。05【你的引用】民无信不立【人民日报】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适用主题诚信等语出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意思是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一声许诺,体现诚信的重要性。
06【你的引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民日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适用主题奋斗、拼搏等此句化用田歆《华夏说》,一路追风赶月,不要停下脚步,因为长满草木的平原尽头,矗立着一座座的春山,即选择了远方就要努力前进,风雨兼程。07【你的引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民日报】星霜荏
苒,居诸不息适用主题时间流逝等前半句出自温庭筠《寄崔先生》,后半句萧纲《善觉寺碑铭》,形容时间流逝。08【你的引用】欲速则不达【人民日报】不求近功,不安小就适用主题脚踏实地等语出恽代英《致子强弟书》,不求通过走捷径来取得成绩,不为取得小小的成就而安然自得。09【你的引用】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民日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适用主题志向远大、进取等此句出自《格言联璧》,意思是说,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10【你的引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民日报】青山一
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适用主题思念等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又沐浴在同一轮明月下,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11【你的引用】船到桥头自然直【人民日报】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适用主题坦然面对等出自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意思是不
要愁路有多长,自有助你一臂之力的风。12【你的引用】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民日报】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适用主题团结等出自刘安《淮南子》,善于积聚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能够集中大众的智慧,就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着重强调了“积力”与“众智”的重要性。13【你的引用】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人民日报】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适用主题家国情怀、爱国等此句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14【你的引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民日报】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适用主题青年奋斗
、不怕困难等此句出自赵兰昕,意思是即使只用桑木做的弓箭也要射下天边的玉衡星。15【你的引用】民以食为天【人民日报】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适用主题民生、人民等出自范蠡《范子计然》,说的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16【你的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民日报】安危不贰其
志,险易不革其心适用主题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等出自魏徵《群书治要·昌言》,意思是安危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17【你的引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民日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适用主题团结等出自夏侯渊《
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羹汤鲜美,是因为其味道由不同的调味品配制而成的,常用来比喻: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克服困难。18【你的引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民日报】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适用主题不慕名利等出自李世民《还陕述怀》,意思是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
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
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
》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
吃冷食。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桑梓:代指家乡。《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三径:指隐居生
活。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
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楼兰:指边境敌人。《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
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双鲤: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
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劳歌:送别歌的总称。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红豆: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
思树”。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献芹:自谦说法。《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
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抱柱:坚守信约。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
住桥柱,淹死在水里。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采薇:隐居避世。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时文选粹】从“小美小帅的故事”谈如
何深度把握小说情节不知几时起,网络短视频里,小美、小帅的故事多了起来。比如说:有个女孩叫“小美”,她有一次在村子的聚会中,认识了来自邻村的“小帅”,两个人情投意合,成了相好,但是很快遭到邻村“丧彪”的嫉妒……这样的文案,充斥在网络短视频之中,往往被冠以“三分钟读完某某小说”、“三分钟
看完某某电影”这样的标题。天天刷这样的短视频,三分钟一部小说,一天刷十个小时短视频,就等于看了二百本小说。而且即使是非常复杂的文本,好像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解读。比如说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很多红学家倾其一生研究的文
学经典,如果用“三分钟”的方式阅读的话,大概会变成“有一个女孩叫小美,她来到了一个富人亲戚家里,在这里她遇到了小帅,小帅喜欢小美,但是小帅的妈妈却让小帅娶另外一个女孩小乖,于是小美伤心而死,而小帅也因
此出家”。好像短时间之内学富五车,阅尽天下文章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并不是,刷这样的短视频,貌似“节约”了时间,把长篇大作压缩在三分钟以内的篇幅解读,满足了互联网“短平快”时代人们在碎片化阅读中“快速获取”知识的需要,但是这样的视频
看多了我们会发现,阅尽无数个“小美和小帅的故事”后我们大脑一片空空,一无所获,过段时间让我们任意讲一个看过的“小美和小帅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我们张口结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宛如失忆了一样。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这样的短视频,只涉及小说、电影的
情节,并不涉及小说、电影的其他因素,而熟悉文学理论的人都知道,小说的情节,是为人物形象塑造、作品主旨彰显、作家意图表述等因素服务的,单纯的情节讲述毫无意义,因为单纯的情节讲述是无法与读者产生深层次的共情,看这样的故事,我们始终只能停留在一个旁观者的层面上始终看的是
“别人的事”,没有感同身受,无法转化为“自己的事”,那么自然是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因此,理解小说的情节,一定是要将情节放在小说的系统思维之下,去把握情节与人物、环境、结构、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样才
能使小说的情节生发出意义来,而深研文本,把握小说的意义,永远是我们阅读小说的重点,而如果我们沉迷于“小美与小帅的故事“中那些无休止的“神套路”、“神反转”等所谓“脑洞大开”剧情所造成的短暂刺激中,会发现
我们虽然“阅尽千书”,当到头来却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