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609.27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f461504449ed19c02c238fc3effb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
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睡虎地秦简·法律问答》中两则关于婚姻的记载。这反映出秦朝()序号内容(一)女子甲为人妻,去亡(逃跑),得及自出(自首),小(身高)未盈六尺,当论不当?已官(婚姻登),当论;未官,不当论(二)弃妻不书(报告登),赀(罚款)二甲。其弃妻亦当论不当?赀二甲A.对基层社
会成员控制严密B.律法兼具灵活性和人文性C.注重维护家庭成员的平等D.奉行礼法结合的司法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律规定女子逃婚,若该女子
已在官府有过婚姻登记则会予以惩罚,若未登记,则不予以惩罚;夫妻离婚如果不到官府登记,男女双方都会遭受惩罚,这反映出秦朝政府对基层社会成员的控制严密,A项正确;秦朝律法整体上以严刑峻法著称,虽然在这两则婚
姻内容中似乎有灵活性和人文性的体现,但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秦朝律法都完全具备这两个特征,排除B项;从材料中可知,登记后的婚姻在法律上得到认可和保护,男子抛弃妻子而不向官府报告登记要受到处罚,这一规定是为了
稳定家庭关系,保证自耕农家庭的数量,但并没有涉及家庭成员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强调严刑峻法,“礼法结合”是汉武帝以后的司法特色,材料与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唐会要》载:唐开成五年(840年),河南尹高铢与知台御史卢罕
因相互争道以致“台府喧竞”。唐文宗下诏曰:“尹正官重,台宪地高,道路相逢,仪制不定,各执词理……委有司斟酌典故闻奏。”经朝议决定,“京兆尹若逢御史,即下路驻马,其随从人亦皆留止。待御史过,任前进。”这一决议()A.利于遏制党争问题以澄清吏治B.有效规范了官僚集团礼仪制
度C.旨在保障监察体系的运行效能D.体现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面对地方行政长官
和御史因为争路而起的冲突,唐中央作出了地方行政长官要给御史让路的判决,这有利于保障御史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进而保障监察体系的有效运转,C项正确;党争的产生往往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仅仅依靠一个行为规范的决议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同时,吏治的澄清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完善的制度
建设、严格的官员选拔和考核机制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该决议下达后的效果,唐朝官僚系统的执行情况,因此无法得出规范了官僚集团礼仪制度,排除B项;唐朝属于封建专制王朝,国家决策始终围绕皇帝进行,“民主化
”的说法与时代背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为新旧唐书中关于循吏(良吏)入选的标准。由此可知()史书成书时间入选标准《旧唐书·良吏传》五代“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成为臣僚入传的重要标准《新唐书·循吏传》宋代入选之人多为课
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仅有“直谏”“军功”,但缺乏治民政绩的官吏,或不取,或记于附传A.唐代官员考核体系较为完善B.史书编撰旨在突出社会教化C.宋代史书以理学为指导思想D.治国理念变
化影响人物评价【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唐书》注重考查官员的地方治理效能,而对于直谏、军功等较为轻视,这与《旧唐书》中重视除暴安良、战功卓著等标准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君主专
制进一步强化,同时提出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一方面削弱了谏官对皇权的制约,另一方面使武将地位降低,进而使宋代在编撰《新唐书》时,循吏评选标准趋向于文治而非军功和直谏等,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后世对唐朝循吏评选标准的对比,体现的是当时的社会价值理念,考
核体系除了标准外还有规章制度、流程方法等,材料均未涉及,无法论证唐朝的官员考核体系建设情况,排除A项;中国古代官修史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经验和教训,不是进行社会教化,排除B项;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强调的是道德伦理、心性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如果要判断宋朝史书是否以理学为指导思想,需要
从史书的编纂目的、思想倾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仅仅依据循吏入选标准这一个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4.《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
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私生子),以子数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继全分。”这一规定()A.旨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反映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导致宗族对基层社
会影响减弱D.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律规定,除了因承袭官爵需要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外,在家财继承上则遵循诸子平分的原则,甚至私生子也能获得一定的继承权,这有利于传统封建大家
庭的持续分化,保障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进而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D项正确;这一规定主要是关于家族财产继承的规定,其初衷并非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一些间接影响,但不能将其视为
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主要手段。地方分裂割据往往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如政治权力斗争、军事力量对比、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仅仅依靠财产继承规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分裂割据的问题,排除A项;首先,规定中明确强调了嫡长子孙在财产继承中的优先地位,这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等
级差异。其次,社会成员在封建社会的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如士农工商等不同阶层,他们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最后,虽然规定中对私生子也给予了一定的财产分配份额,但这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的有限安排,不能说明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B项;这一规定不但没有导致宗族对基层社会影响减弱
,反而通过强化宗族秩序、增强凝聚力和保障延续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宗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图是1916年3月1日《民国日报》刊载的漫画。描绘了一位年迈的统治者从一群泥人将军中拿起两位仔细端详,并喃喃自语道:“这两头的
将军,究那(哪)一头靠得住?”图片左下方配有文字“泥人泥块出张所”。该漫画折射出当时()A.北洋军阀割据日益加剧B.专制独裁统治基础薄弱C.护国战争取得最终胜利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3月1日,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国内各势力的反对,漫画中袁世凯拿着两个将军像纠结哪一个将军靠得住,暗示了统治者在选择将领时的无奈与困境,反映出北洋军阀内部对袁世凯复辟也存在反对声音,“泥人
泥块出张所”讽刺了袁世凯实施专制独裁统治的基础薄弱,B项正确;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才出现割据混战的局面,排除A项;护国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袁世凯的帝制,1916年3月1日袁世凯还未取消帝制,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
北洋军阀的内部情况,不涉及整个社会,无法得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B项。6.下表为1858~1947年船钞(关税的一部分)税率的变化情况。(注:1933年,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利用“废两改元”的契机对船钞税率进行调整,并规定内外船只无论航线“一律
征课”)。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时期()年份类别税率(每吨)1858年≤150吨0.1两(约1933年0.14元)>150吨0.4两(约1933年0.56元)1933年≤150吨0.15元>150吨0.65元1945年≤150吨15元>150吨65元1947年≤150吨150元>150吨650元A
.通货膨胀影响对外贸易发展B.政局动荡导致船钞税率加速攀升C.民族经济营运环境显著改善D.废两改元运动助推国家税收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的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58~1933年间国家船钞维持着相对平稳的状态,1933~1947年船钞调整频繁且税率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194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在结束抗战后又挑起了解放战争,导致战争支出日益增加,
对此国民政府疯狂印发货币,导致社会经济通货膨胀,进而影响船钞的税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情况,无法论证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发展影响,排除A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一方面,高税率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局动荡不
安、战争频繁、通货膨胀严重等问题突出,这些因素对民族经济的营运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知“废两改元”对国家税收的影响,且后续船钞税率增加,主要是通货膨胀的影响,政府税收并不一定得到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7.下面是1985~2005年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发展示意图。1997年后我
国国有金融机构的变化()A.源于私有资本大量流入冲击B.折射出金融领域多元化的发展趋势C.表明社会现代化转型动力不足D.反映出政府的社会经济控制力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
的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1997年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发展达到顶峰,此后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金融产业也随着经济的日益活跃得到快速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程度进一
步加大,这不仅加速了社会私有资本流人到金融产业中,也推动了国际资本对国内金融产业的投资,在国家的引导下和社会多元资本的影响下,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国有金融机构下降,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折射出金融领域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这一变化源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放松了金融机构对社会资本的限制,排除A项;社会现代化转型动力不足与改革开放的史实相悖,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共同发展,金融市
场不断完善,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社会经济的控制力下降,而是政府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8.考古学者在整理古埃及考古资料时,发现了大量以粮食、油膏(防晒护肤)、草鞋作为支付工具的案例。其中一桩案件为:
巴克姆特(女)状告伊莉奈菲尔(女),称其用来购买女仆的物品中有一部分属于自己。伊莉奈菲尔只好向官吏们详细介绍每件物品的来历及其价值。这反映出当时埃及()A.商业经营形式丰富多元B.社会契约意识较为浓厚C.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有限D.市场
管理注重物权保护【答案】C的【解析】【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在商业活动中仍大量存在实物交换的现象。伊莉奈菲尔向官吏详细介绍每件物品的来历及其价值,说明缺乏统一的
价值衡量标准,结合所学可推断古代埃及人没有或者没能发明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这反映出当时埃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有限,C项正确;古埃及的考古发现和案件情况显示,当时的埃及社会在支付工具和交易规则方面存在诸多限制,难以体现出商
业经营形式丰富多元,排除A项;人们在实物交换经济活动中往往更多地依赖传统习惯和个人解释,而不是明确的契约和法律规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吏对该案件的判决,无法得知其对物权保护的重视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9.英法百年战争
期间(1337~1453年),欧洲各国的雇佣兵逐渐成为英法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时断时续的战争也导致大量雇佣兵失业,他们组建了众多“自由军团”,并依靠在法国劫掠和收取保护费为生。法国国王通过武力围剿、金钱贿赂、祸水他引等措施均无法
根本解决自由军团带来的问题。这一问题()A.改变了英法两国在军事力量上的对比B.推动了法国社会封建制度开始瓦解C.反映出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D.客观上助推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
337~1453年(英法)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由于封君封臣制度的逐渐瓦解,国王军队构成逐渐由骑士变成雇佣兵,而战争停歇期间,大量失业的雇佣兵聚集成自由兵团,加剧了法国的社会危机,国王用武力围则、金钱贿赂等措施均无法根除这一祸乱,这源于法国没有自己的国家军队。为解决这一问题,法
国只能组建自己国家的军队,有利于推动法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英法百年战争的军事力量对比主要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实力、政治稳定、军事战略和战术等因素,但这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决自由军团问题不可能根本改变英法两国在军事
力量上的对比,排除A项;法国社会封君封臣制度逐渐瓦解,国王军队构成逐渐由骑士变成雇佣兵,而战争停歇期间,大量失业的雇佣兵聚集成自由兵团,B项时间先后颠倒,排除B项;材料中的自由军团主要出现在法国,反映了法国
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因此“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属于以偏概全,排除C项。故选D项。10.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英国殖民地只要挣断一根锁链,摆脱与英国的联系,全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另一个美洲则不然,它挣脱与宗
主国的隶属关系后,并不等于从欧洲的控制下解脱出来。它只是摆脱了长期监视它、剥削它的两个主人中的一个。”由此可推知()A.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国家前途命运B.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较薄弱C.国际外交环境左右民族革命发展D.拉美深受新殖民主义的威胁【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
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布罗代尔认为美国(北美洲)只需要摆脱英国的统治即可实现完全独立,而拉美在摆脱西、葡统治之后,还面临着欧洲其他国家的剥削压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葡在拉美建立的是“拓殖榨取型”的殖民模式,由王室直接控制,并通过占有当地的矿产、农业资源和发展种植园经济
直接奴役土著,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使其彻底沦为原材料产地,工业制成品完全依赖海外供应;而英国在美国(北美洲)建立的是“移民垦殖型”模式,通过商业垄断公司形式实行殖民统治,使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活力,为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英国与
西、葡两国殖民模式的差异,影响了美国(北美洲)和拉美的社会经济发展,美国(北美洲)摆脱英国独立后能够获得自主发展,而拉美即使摆脱西、葡的殖民统治,还面临以英国为首的新型工业国的压迫,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相较于美国,拉美独立后由于封建种植园经济的
影响,其缺乏经济独立性,对欧洲工业国的依赖性更强,进而影响了其独立后的国家发展,与英国殖民统治基础薄弱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与拉美各国的外交环境对比,且“左右民族革命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拉美受欧洲其他国家的监视和剥削是由于其
深陷殖民经济体制的困境,对欧洲国家的经济依赖性强,排除C项;“新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剥削的新方法和新形式,是二战后的产物,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1864~1890年瑞典工厂、小作坊、手工匠人及手工品商店数量变化情况。这说
明瑞典()A.传统经济模式仍具有一定活力B.部分行业无法实现机器化大生产C.在19世纪末完成了工业化转型D.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动力不足问题【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瑞典)。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瑞典虽然工厂数量急剧增加,但小作坊的数量却长期稳定,甚至手工匠人的数量也呈增长趋势,这反映出当时传统经济模式仍具有一定的活力,A项正确;“无法实现”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也涉
及瑞典工厂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1890年后瑞典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整体情况,仅以工厂数量增加无法说明其完成了工业化转型,排除C项;1864~1890年瑞典工厂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1870年后远超手工业,这表明瑞典工业化发展动力较为强劲,排除D项。
故选A项。12.据统计,1884年美国文官总数为13800人;1945年增至381.6万人;至20世纪末,美国文官群体已接近2000万人。其中进入“功绩制”(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任职)考核系统的官员数量占比也由20世纪初的40%增至20世纪末的85%左右。这一变化()A.旨在改善就业结构以助力经
济发展B.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持续提高C.源于社会发展推动政府职能的扩展D.反映出文官集团已垄断政府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美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美国的文官人数迅速上升;其中进入“功绩制”(通过
考试/考核的方式任职)考核系统的官员数量占比由20世纪初的40%增至20世纪末的85%左右。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增多,特别是二战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更多的文官来执行政府的任务,C项正确;据材料可
知,材料强调的是文官队伍的扩大,其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扩大,未涉及“改善就业结构的内容”,排除A项;政府职能扩大、官员数量剧增,不一定带来国家治理效能的提高,更谈不上“持续提高”,排除B项;“已垄
断”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3.20世纪20年代初,约有300余万犹太人生活在苏俄,近40%从事商业、18%从事手工业、18%从事工业,剩余则从事农业等行业。1928~1931年,超过187万犹太人
被剥夺公民权,约占犹太人总数的三分之二、远超同期城市和农村的7.7%和3.6%。苏俄(联)犹太人的这一变化源于当时()A.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塑B.实现民族整合的需要C.民族歧视政策的推行D.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现代苏俄(联)。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左右,苏联犹太人出现了被大量剥夺公民权的情况,该民族被剥夺公民权的比例远超其他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犹太人多从事私营工商业,1927年后,苏联逐步以计划经济体制取代新经济政策
,大量取缔社会私营经济成分,由于犹太人特殊的职业选择,使得其在苏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时受到严重的冲击,D项正确;社会阶级结构重塑是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的结果,苏联对苏犹太人政策的变化是为了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排除A项;民族歧视政策和民族整合是剥
夺在苏犹太人被剥夺公民权的原因之一、并非其最主要的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14.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开始着手建立全球图书发行系统,并在35年内面向全球发行了近10亿册马列著作及苏联各类书籍。与此同时,美
国政府也积极开展海外图书馆项目,为亚非拉各国建设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并捐赠涉及美国历史文化、制度、生活等方面的书籍。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冷战重心发生转移B.对外战略空间竞争加剧C.知识经济红利备受重视D.国际
政治局势日益恶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苏在全球大力发展文教事业,结合冷战的时代背景,美苏的这些举措意在向全球尤其是第三世界宣传自身的意识形态,将本国
的制度、文化移植过去,使其成为自身的势力范围,以扩大自身对外战略空间,B项正确;美苏冷战的重心始终在欧洲,排除A项;美苏向全球发行图书、创办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意识形态竞争的需要,经济利益并非其主要考虑的内容,且知识经济出现
于20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美苏通过发行图书,创办图书馆以输出自身意识形态,既反映出美苏冷战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反映出美苏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克制,“国际政治局势日益恶化”的结论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3年,随着中国成功促成沙特和伊朗
恢复外交关系,中东地区掀起一轮“和解潮”。多个阿拉伯国家开会讨论叙利亚回归阿盟,卡塔尔和巴林决定恢复外交关系,土耳其和埃及改善双边关系;也门和平进程也出现积极进展,并为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等问题的化解提供了方向。中东“和解潮”的出现折射出(
)①国际关系民主化渐成全球共识②国际政治秩序变革进一步深化③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意愿的增强④中东地区政治局势已实现稳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题。准确时空是:202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预,导致中东地缘政治日益复杂,而中东“和解潮”的出现既反映出中东国家期待在和平环境下致力于实现国家更好发展的愿景,也反映出中东国家摆脱美国中东政策影响、强化国家战略自主的意愿,进而推动中东国际关系向着和平民主的方向发展,这冲击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霸权
体系,加速了国际政治秩序的变革,②③正确;材料只涉及中东地区国家寻求内部和解,有利于推动区域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展,但“渐成全球共识”的结论则属于以偏概全,①错误;当今中东地区仍深陷动乱之中,④错误。C项正确
,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中国乡村治理】材料一“宋因前代之制……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者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部分为县
级职役。熙丰以后,随着募役(改由中高等级户轮流服差役为由民户按户分摊,不服役群体也须缴纳半数役钱)、保甲被应用于乡役系统中,县役不再承担乡村管理职能;非富有民户出任“乡村精英”的现象也日益减少。在保甲制下,由原
来每500户为一都保(基层最高自治层级)变为250户左右为一都保;每500户的乡村精英人数也由6~10人增至70人左右。由宗族或家族的首脑、乡居官户、豪强形势户和士人共同构成的乡村精英群体,成为介于专制政府和乡村广大民众之间的枢纽,在调整乡村秩序、和睦乡民、劝善诱导、发展生产
、赈济灾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材料二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全面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一是2003年到2010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通过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河道清淤、村庄绿化等项目建
设,促进生态环境革新成果惠及农民。二是2011年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为前提,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生活丰富农民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水、电、气、路等城乡设施一体化。三是2021年的“千村
未来,万村共富”阶段:一方面通过应用数字化科技、智能产品,增强农民对现代化的真实体验感;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度培养农民的主体与理性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组织与合作意识等,激发农民群体参与现代化社会活动的积极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主
线,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摘编自黄小彤等《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方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熙丰以后乡村治理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千万工程”的特点并
简述其意义。【答案】(1)原因:王安石变法的推动;中央集权的强化;土地兼并的加剧;赋役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传统宗法社会的影响;儒学思想的发展,士绅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的需要。(
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由单一治理到日益全面;从“低效能治村”到“数字赋能乡村”(具有时代性)。(任答三点即可)意义:为其他区域乡村治理提供了借鉴(推进了乡村治理的现代
化建设);展示了执政党领导的成功范例;彰显了人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强大力量;绘制了秩序与活力并存的乡村图景;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治理体系的文化自信。(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随着募役(改由中高等级户轮流服差役为由民户
按户分摊,不服役群体也须缴纳半数役钱)、保甲被应用于乡役系统中,县役不再承担乡村管理职能”可知,募役法和保甲法属于王安石变法内容,因此原因包括王安石变法的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保甲法的推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根据材料“在保甲制下,由原来每500户为一都保(基层最高自治层级)变为
250户左右为一都保;每500户的乡村精英人数也由6~10人增至70人左右”可知,乡村精英人数增多,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有关;根据材料“由宗族或家族的首脑、乡居官户、豪强形势户和士人共同构成的乡村精英群体,成为介于专制政府和乡村广大民众之间的枢纽,在调整乡村
秩序、和睦乡民、劝善诱导、发展生产、赈济灾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传统宗法社会的影响;儒学思想的发展,士绅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科举制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的需要等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点:
根据材料“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全面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可知,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度培养农民的主体与理性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组
织与合作意识等,激发农民群体参与现代化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可知,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根据材料“一是2003年到2010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通过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河道清淤、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促进生态环境革新成果惠及农民。二是2011年的‘千
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为前提,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生活丰富农民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水、电、气、路等城乡设施一体化”可知,由单一治理到日益全面;根据材料“一方面通过应用数字化科技、智能产品,增强农民对现代化的真实体验
感”可知,从“低效能治村”到“数字赋能乡村”(具有的时代性)。意义:根据材料“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可知,为其他区域乡村治理提供了借鉴(推进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展示了执
政党领导的成功范例;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度培养农民的主体与理性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组织与合作意识等,激发农民群体参与现代化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可知,彰显了人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强大力量;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治理体系的文化自信;根
据材料“通过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河道清淤、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促进生态环境革新成果惠及农民”“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为前提,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生活丰富农民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水、电、气、路等城乡设施一体化”“一方
面通过应用数字化科技、智能产品,增强农民对现代化的真实体验感”可知,绘制了秩序与活力并存的乡村图景。17.【英国小说与社会】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乡村青年小说(部分)名称作者创作时间内容简介《汤姆·琼斯》菲尔丁1749年汤姆·琼斯和地主之女索菲亚相爱;索菲亚在被父亲逼婚时,携手汤姆
逃至伦敦。在伦敦,汤姆因生计被迫接受贝拉斯登夫人的施舍,成为她的情夫,最后遭人算计而锒铛入狱;索菲亚也因寄人篱下,差点被公爵所害。最终汤姆通过城里人确认了自己私生子的身份,成为天堂府的继承人,跻身中产阶级,并与心爱的人回到家乡结为伉俪《伊芙琳娜》伯尼(女)1778年女主人公伊芙琳娜从邻居口中得知
伦敦的繁华后,在煎熬中毅然决定离开养父前往伦敦。来到伦敦的伊芙琳娜对“乡下女孩”的身份深感自卑害怕,她感慨道:“这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我一进去,灯光灿烂,我以为自己来到了一座魔法城堡或者人间仙宫,所有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伊芙琳娜逐渐成长,在认父时她据理力争,为自己的身份正位,她还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并且赢得了贵族的宠爱,成为上层阶级的一员……最后成为贵夫人的伊芙琳娜选择回到养父的家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小说《汤姆·
琼斯》和《伊芙琳娜》创作的共同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说史学价值的认识。【答案】(1)历史背景: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市民文化繁荣发展;城乡发展日益失衡(城乡
割裂问题加剧);社会阶级分化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任答四点即可)(2)认识: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因此小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但小说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艺术加工成分,对于其中的内容应辨别真伪,谨慎考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题、对比题。时空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历史背景:英国小说《汤姆·琼斯》和《伊芙琳娜》创作于18世纪中后期英国,据材料“索菲亚……携手汤姆逃至伦敦”“伊芙琳娜……得知伦敦的繁华后……前往伦敦”,可知两部作品主人公都从乡下前往城市,结合18世纪英国经济背景,可
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人口流动加快;据材料,《汤姆·琼斯》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青年男女争取自主婚姻、平等和解放的要求,《伊芙琳娜》反映女性寻求自我独立的过程,两部作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倾向,结合18世纪
英国文化背景,可得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据材料“汤姆因生计被迫接受贝拉斯登夫人的施舍,……索菲亚也……寄人篱下”“伊芙琳娜对‘乡下女孩’的身份深感自卑害怕”可知,两部作品主人公从乡下前往城市后遭遇了很多苦难,生活一度十分困窘,一段时间里不能很好融入城市生活,沦为底层,
反映城乡发展日益失衡,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据材料,两部作品都以城市生活为背景展开,反映市民生活场景,符合市民文化需求,属于市民文化的一部分,故可得出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市民文化繁荣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题。时
空为18世纪中后期英国。认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小说史学价值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小说内容并非是纯粹的虚构和想象,很多取材于现实,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因此小说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材料;但小说也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其中的内容并非都是可信的历史,而是包含很多艺术加工的成分,且受到作者的主观观念的影响,因此对其内容应辨别真伪,谨慎考证。18.全球半导体产业】【材料一20世纪中后期
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摘编自李巍等《解析美国的半导体产业霸权:产业权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材料二2022年,美国拜登政府制定了《芯片与科学法》:一、直接拨款390亿美元,用于补贴本土半导体制造;二、对半导体制造投资提供25%的税收抵扣,2023~2027财年预计退税240亿美元;三、为先进半导
体技术和封装研究提供110亿美元专项资金;四、为本土劳动力发展和教育提供27亿美元资金。在半导体行业的呼吁下,拜登政府延长了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等专业留学生的签证时间,并降低了技术移民的签证要求。此外,拜登政府还联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并将半导体供应链议
题嵌入到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印太经济框架”“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等联盟机制下,与盟友一方面深化在半导体研发、供应链安全、公共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一方面强化在出口管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限制。——摘编自宫小飞《拜登政府半导体产业政策:路径、影响与制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阐述20世纪中后期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拜登政府半导体产业政策实施的动因及其影响。【答案】(1)历程: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经济和人才优势,率先在半导体产业取得突破;在与苏联科技竞争压力下,美国政府积极支
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得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霸权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的分工与合作,日、韩及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开始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半导体加工业务;并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推动下
,不断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推动着半导体产业向着高度全球化方向发展。(2)动因:强化美国的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巩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霸权地位);增加国内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助力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任答两点即可)影响:对美国:促进了相关
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但庞大的财政拨款,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对世界:损害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生产效率,阻滞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创新升级:增加了中美经贸关系的脆弱性(中美关系面临“新冷战”的风险),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
对中国:在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倒逼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中国构建完整的半导体生态系统。(任选两个角度各答一点即可)【解析】的【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20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发展历程:由材料“美国贝尔实验室突破晶体
管技术”及所学可得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经济和人才优势,率先在半导体产业取得突破;由材料“美国德州仪器发明集成电路”“《解析美国的半导体产业霸权:产业权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及所学可得出,在与苏联科技竞
争的压力下,美国政府积极支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得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霸权地位;由材料“日本的芯片市占率超过美国、韩国三星在存储器领域赶超日本电气、中国台湾台积电率先突破0.18微米低耗电制程技术”及所学可得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全
球化加速了全球的分工与合作,日、韩及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开始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半导体加工业务;并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不断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推动着半导体产业向着高度全球化方向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2
022年以来的美国。动因:由材料“一、直接拨款390亿美元,用于补贴本土半导体制造;二、对半导体制造投资提供25%的税收抵扣,2023~2027财年预计退税240亿美元;三、为先进半导体技术和封装研究提供110亿美元专项资金;四、为本土劳动力发展和教
育提供27亿美元资金。”可得出,增加国内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拜登政府还联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并将半导体供应链议题嵌入到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印太经济框架’‘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等联盟机制下,与盟友一方面深化在半导体研发、供应链安全、公共投资等领域的
合作”可得出强化美国的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巩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霸权地位);由材料“一方面强化在出口管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限制。”及所学可得出,助力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影响:由材料“在半导体行业的呼吁下,拜登政府延长了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等专业留学生的签证时间,并降低了技术移民的签证要
求。”可得出,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经济活力;由材料“一、直接拨款390亿美元,用于补贴本土半导体制造;二、对半导体制造投资提供25%的税收抵扣,2023~2027财年预计退税240亿美元;三、为先进半导体技术和封装研究提供110亿美元专项资金;四、为本土劳
动力发展和教育提供27亿美元资金。”及所学可得出,庞大的财政拨款,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危机;由材料“拜登政府还联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并将半导体供应链议题嵌入到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印太经济框架’‘美欧贸易和技
术理事会’等联盟机制下,与盟友一方面深化在半导体研发、供应链安全、公共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及所学可得出,损害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生产效率,阻滞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创新升级;由材料“一方面强化在出口管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限制。”及所学可得出,增加了中美经
贸关系的脆弱性(中美关系面临“新冷战”的风险),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而言,美国在阻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倒逼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这有利于中国构建完整的半导体生态系统。19.【中西方外交服饰】材料20世纪以前,西方国家的外交制服多为宫廷服饰
,由立领燕尾服、马裤(长裤)、一把剑和一顶两边饰有羽毛的帽子构成。20世纪以后,简便的西装(包括燕尾服等)开始主导公务性外交场合。不论是外交制服还是西装,都强调人体的立体感。20世纪末以来,在“夫人外交”理念的影响下,西方女性开始加入到外交活动中,多穿着凸显人体美的
服装,袒胸露背的服饰成为场合隆重程度的体现。中国对待外交服饰的态度是“重意轻形”,即通过服饰的形制、色彩、纹饰等展示政治寓意;女性的外交服饰都凸显含蓄端庄。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以及各国的驻外使节常穿中山装。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开始在外交场合穿着西装,公务性外交场合穿着西装逐渐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人员的主要选择。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穿着西装的同时,也在重要场合选择新款中式礼服(以中山装为基础改良,借鉴了西方服饰的立体
性);其夫人在外交场合中均穿着带有中式元素的服装,展示了东方女性的神韵与文化特色。——摘编自周加李《新中国外交服饰:从不断探索到彰显文化自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交服饰”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服饰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阐述:中山装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象征之一、既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想,又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作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服饰既能体现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又迎合了二战后世界民主革命激荡
的时代潮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并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国共产党开始淡化意识形态外交,并用西装取代中山装成为外交主流服饰,以此展示中国政府积极融入世界的态度。中共十八大后,历经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
增强,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彰显民族自信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考量。借鉴西式服装改良后的中式礼服应运而生,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总之,外交服饰是国家重要的外交文化符号,新中国的外交服饰变化展现了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也可从中西国情对外交服饰的影响,近代社会发展对国际外交服饰的影响等角度予以阐释)【解析】【详解】本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中国)。首先,确定论题,围绕“外交服饰”,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以及各国的驻外使节常穿中山装。20世纪8
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开始在外交场合穿着西装,公务性外交场合穿着西装逐渐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人员的主要选择。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穿着西装的同时,也在重要场合选择新款中式礼服(以中山装为基础改良,借鉴了西方服饰的立体性);其夫人
在外交场合中均穿着带有中式元素的服装,展示了东方女性的神韵与文化特色。”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的时期,外交服饰呈现不同的变化,这与当时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可以提炼论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服饰变化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色。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服饰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说明,如: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新时代时期等,例如:中山装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象征之一、既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想,又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作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服饰既能体现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又迎合了二战后世界民主革命激荡的时代潮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并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国共
产党开始淡化意识形态外交,并用西装取代中山装成为外交主流服饰,以此展示中国政府积极融入世界的态度。中共十八大后,历经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也
与日俱增。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彰显民族自信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考量。借鉴西式服装改良后的中式礼服应运而生,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外交服饰是国家重要的外交文化符号,
新中国的外交服饰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