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浙江省湖州市2020年中考科学试题(解析版).pdf,共(32)页,1.080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3dc565fbc345592cf0c5783d17c525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湖州市)科学试题卷一、选择题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被称为“虫”的无脊椎动物中,不经历细胞分化的是()A.涡虫B.草履虫C.蛔虫D.蝗虫【答案】B【解析】【分析】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
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详解】细胞在不断分裂的过程中,分裂后的细胞不断的生长,再不断的分裂。而一部分生长后的细胞停止了分裂,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即结构、功能、形态相似的聚集在一块形成细胞群,即组织,细胞分化会形成组织。涡虫、蛔虫、蝗虫都
属于多细胞的动物,都要经历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而草履虫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不经历细胞分化,B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是本题解题关键。2.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A
.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显微镜调焦D.称量液体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以防污染试剂,操作正确;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操作错误;
C、显微镜调焦时,头侧观察,防止物镜压碎玻片,但眼睛看物镜的角度不对,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应该左物右码,操作错误。故选A。3.2020年5月27日11时,我国珠峰测量队8名队员全部登顶成功。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
珠峰的最新“身高”了。若队员在珠峰顶做图示实验,测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原因是()A.重物质量变小B.气压变小C.地球的吸引作用变小D.温度变低【答案】C【解析】【详解】ABD.重物到珠峰顶,位置改变、质量不变,原因不是重物质量变小,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变小与气压、温度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纬度相同,海拔越高,距离地球越远,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越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使得测得的结果会比在同纬度低海拔地区小,故C符合题意。故选C。4.新
冠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如图所示,所以在疫情期间外出时提倡戴口罩。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A.属于单细胞生物B.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C.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D.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答案】D【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详解】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B、新冠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错误。C、患新冠肺炎的人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C错误。D、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以及免疫的有关知识点。5.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A.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B.存在于生物体的每个细胞中C.能溶解在酒精中D.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
光的反射,叶绿素的分布与特性等知识进行解答。【详解】A、叶片呈绿色,主要是因为叶绿素吸收绿光少,反射绿光多,A错误。B、叶绿素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比如,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素,B错误。C、酒精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
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C正确。D、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叶片吸收最多的光是红橙光与蓝紫光,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叶片呈绿色。6.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形成低压区实现的是()A.灰尘进入
吸尘器内B.导管口有气泡C.刮大风时窗帘往外飘D.气体进入肺【答案】B【解析】【详解】A.吸尘器工作时,会将里面的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外界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带着尘垢从吸尘器的地刷处进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导
管口有气泡是因为试管温度升高,试管内气体体积变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刮大风时,窗外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室内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窗帘往外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在吸气时,肺容积变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故D正确
,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
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据此解答。【详解】A.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A错误。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B
正确。C.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C正确。D.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D正确。【点睛】掌握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可解答。8.图是一定量的2B和A
B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以及混合结果的模型,则()A.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两种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是B2和A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2A,则该反应方程式为:22B+2AB2BA一
定条件。图示中虽然生成物有2个B2分子,但是反应物也有B2分子,则证明B2过量。【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生成物有一种。A错误;B、由于反应前,反应物之一是B2,该物质是单质,则B元素的化合价为0。而反应后生成物是B2A,该物质化合物,在
化合物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B元素的化合价改变。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2B+2AB2BA一定条件,则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1:2。C错误;D、通过分析可知,该反应有两个反应物,一个生成物,属于化合反应
。D正确。故选D。9.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火线于是小明拿来测电笔,闭合开关后,分别在如图a、b、c、d四个位置进行测量,测电笔均能发光。则电路故障是()A.a点与火线之间断路B.a点与b点之间
断路C.c点与d点之间断路D.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答案】D【解析】【详解】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这表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a、b、c、d四个位置都能使测电笔发光,说明这四点与火线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零线断路,即
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故选D。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方案ACu粉Zn粉加入足量2CuCl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BCO气体2CO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CNaCl固
体23NaCO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蒸发D3BaCO固体2BaCl固体加水溶解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蒸发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Zn粉能与足量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再过滤、
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2CO3固体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BaCl2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把杂质
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11.图表示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产生氪核和钡核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聚变B.该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
式反应C.该反应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D.不能用该反应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答案】B【解析】【详解】A、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裂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该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过程中产生的氪原子具有放射性,该选
项说法不正确;D、可以通过核裂变来发电,例如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2.下图是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A.B.C.D.【答案】A【解析】
【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故选A。13.图表示的是在一个时间段的某两天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下弦→朔→上弦→望”C.这两天不可
能出现月食现象D.这两天可能出现日食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时间段是29.53天,因此是阴历中的一个月,故A不符合题意;B.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
”或“朔”。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此后,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人们只
能看到凸向东边的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再往后,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来越少,又回复到“朔”。于是对于地球来说,月相变化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周期,再次出现朔望,所以这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时长大致是27.32
天+2.21天=29.53天。故B符合题意;CD.由于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在同一直线,地球在中间,所以这两天可能出现月食现象,不可能出现日食现象,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下列是人体内某些器官的自述,符
合事实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图A是心脏,图B是肾脏,图C是胃,图D是大脑。【详解】A.心脏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A错误。B.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净化血液,B错误。C.胃腺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能杀菌,属于非特
异性免疫,C正确。D.大脑皮层有高级神经中枢,完成条件反射,D错误。【点睛】明确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即可解答。15.在无风的环境中雨滴的降落可简化为两个过程,先加速竖直降落,后匀速竖直降落。雨滴(忽略质量变化)
在()A.加速降落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B.加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C.匀速降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都转化成内能D.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加速降落过程中,雨滴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加速降落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存在,克服空气的阻
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逐渐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CD.匀速降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雨滴克服空气的阻力做功,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都转化成内能,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价一类”二维图可以表示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碳元素化合食别之间的关系,图
中的a、b、c、d、e代表常见的含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和氧气反应生成cB.c和水反应生成dC.e可能难溶于水D.由a得到e至少要经过三步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b、c均为含碳的氧化物,b中碳元素显+2价,所以b点表示的是一氧化碳,c中碳元素显+4价,所以c点所示的物质是二氧
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B、c点所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d点所示物质是一种酸,其中碳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是碳酸,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选项说法正确;C、e点所示物质是一种盐,其中碳元素显+4价,即是碳酸盐,碳酸盐中的碳酸钙、碳酸钡等难溶
于水,选项说法正确;D、a是含碳元素的单质,e点所示物质是一种碳酸盐,从a到e两步即可实现,即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碱反应即可得到碳酸盐,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17.毒品会引发肺癌和重度贫血等多种疾病。毒品对人体健康的损
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远离毒品。(1)恶性肿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并且能够转移,侵犯新的组织等特点。(2)重度贫血是指红细胞计数和____________的数值都远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疾病。【答案】(1).不间断分裂(2).血红蛋白【解析
】【分析】(1)恶性肿瘤又称为“癌”,是由于细胞不间断进行分裂,并且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2)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数值都是判断是否贫血的标准。【详解】(1)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
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2)人体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会出现贫血现象。贫血因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点睛】掌握
吸烟、酗酒、吸毒的害处,结合题意解答。18.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地球表层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1)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2)图①②③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
至)日经过我市某中学旗杆顶端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是____________日的正午太阳光线。【答案】(1).可再生能源(2).夏至【解析】【分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
料;可再生的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
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详解】(1)可再生的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2)如图①②③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经过我国浙江省湖州市某中学旗杆顶端的正午太阳光线。其中①是夏
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此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影子最短;其中,③代表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此时,太阳高度最小,太阳辐射最弱,影子最长;②是春分日或秋分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及影子长短介于二
者之间。【点睛】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情况及我国的节气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9.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球壳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通过验收。球壳用被称为海洋金属的钛合金作
为制造材料。心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1)钛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2)Ti除了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之外,还能表示____________。(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其对应的氧化物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
种白色颜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答案】(1).22(2).钛单质(3).2TiO【解析】【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2)Ti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钛元素,表示一个钛原子,还能表示钛这一单质;(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TiO2。20.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水体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通过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2)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水汽输送和
____________。【答案】(1).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2).径流【解析】【分析】(1)根据水蒸发快慢和那些因素有关作答。(2)根据水循环中海陆间循环包含哪些环节作答即可。【详解】(1)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等因
素有关。(2)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体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输送的环节主要水汽输送和径流(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21.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植物,设计
了检索表。(1)2a和2b的空格中应分别填上____________(2)海带在检索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选填P、Q、R或S)。(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
机盐,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__。【答案】(1).无种子、有种子(2).P(3).根毛区或(成熟区)【解析】【分析】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
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根据植物的分类特征,结合二歧分类表进行解答。【详解】(1)四种植物根据有无根,可以分为两类,海带为藻类植物,无根、茎、叶,为一组即P,其余三
种植物有根的分化,睡莲、银杏、蕨是一组为2;在把2进行分类,根据有无种子,可以分为Q无种子,蕨属于蕨类植物,没有种子,即Q为蕨,睡莲、银杏为3;3再根据有无果实分为R是有果实的为睡莲,S为无果实的为银杏。(2)由(1)可知海带为P;
(3)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植物分类的依据。22.方方按图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小磁针发生偏转。当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____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时,硬币突然被吸起,此现象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强弱与___________
_有关。【答案】(1).下方(2).电流大小【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是向右的,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下端为N极,即N极指向下方。[2]向左移
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螺线管中的电流变大,磁性变强,会把硬币吸起,此现象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23.为了防止门被风吹动,常在门背
后和墙上安装如图甲所示的“门吸”。图乙是简化后的模型。门可以绕轴O自由转动,门宽为1.2米。“门吸”与O位置关系、“门吸”引力大小和方向如图乙所示。(摩擦力忽略不计)(1)关门所需的最小力F是____________牛。(2)在图乙中画出F
的作用点和方向___________。【答案】(1).4(2).【解析】【详解】(1)[1]已知O为支点,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门宽=F引力×L引力,即F×1.2m=6N×0.8m解得F=4N(2)[2]已知O为支点,门宽为1.2米为最长
力臂,F的作用点在最右端,方向与门垂直,如图所示三、实验探究题24.氯气(2Cl)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它可溶于水,得到黄绿色的氯水。它易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硫酸反应。(1)小明对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假设:假
设1: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假设2: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小明向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视色。由溶液变红可知氯水显____________性,从而知道氯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假设2成立。
(2)小明对褪色现象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后了解到氯水有漂白性。氯水中有氯气分子,还有氯气与水反应得到的盐酸和次氯酸(HClO)。他对氯承的漂白性提出了3种假设:A.盐酸有漂白性B.氯气有漂白性C.次氯酸有漂白性经过认真思考,小明否定了假设A,请写出依据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备的氯气往往带有水蒸气和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必须要用纯净、干燥的氯气。图甲是小明为了干燥氯气所设计的装置图。请在图甲中将广口瓶中的导管画完整,并在图中的()处写出试剂名称。
最后,将经过除杂后得到的干燥氯气通入装有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如图乙,布条颜色不变。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____(3)次氧酸除了有漂白性外还有不稳定性。小明设计了一套装置,收集到一试管次氯酸见光分解后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发现木条复
燃,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酸(2).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不褪色(3).(4).氧气【解析】【详解】(1)酸性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变红,实验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氯气与水反
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盐酸使溶液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是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使颜色褪去,因此该过程使颜色褪去的是次氯酸,与盐酸无关;制取干燥气体,且不吸收氯气,常用浓硫酸,浓硫酸不吸收氯气,只吸收水蒸气,因此甲中是浓硫酸,为了保证气体充分流经
浓硫酸,气体从长管进气,如图:;(3)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符合氧气的性质,所以气体为氧气。25.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3NaHCO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2CO,
使液体呈浅绿色。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CO2的水溶液
中含有CO2、23HCO等微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10503010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黄色浅绿色蓝色粒,当CO2减少时23HCO也减少。(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号试管中应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3)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4
)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等量(3).浅绿色(4).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解析】【详解】(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4号试管中应
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3)1号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最近即10厘米,光合作用最强,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浅绿色,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4)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
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26.小明在实验室做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产生大量气体、试管壁发烫。放置较长时间后,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针对这一现象,小明进行了探究:(1)小明最初认为试管底部的沉淀可能是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2MgCl。不能完全溶于水所致
。但随后小明通过实验证实了沉淀不是2MgCl。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查阅资料知道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氧化镁(难溶性物质)和氢气。于是。他进行了实验验证:将去除氧化膜的镁条
和水放在试管中加热,发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停止加热后,却始终没有观察到沉淀。请对“没有观察到沉淀”这一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镁与水反应没有观察到沉淀,而镁与稀盐酸混合却有沉淀、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沉淀的产生与氯离子有关。后来
查阅资料得知,沉淀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溶于稀硝酸,并伴随生成氯化镁、硝酸镁和水的碱式氯化镁Mg(OH[)Cl]。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沉淀中含有氯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2).镁和水反应,生成
的氢氧化镁覆盖在镁条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3).取沉淀洗涤干净后,加足量稀硝酸溶解,再加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中含有氯元素【解析】【详解】(1)氯化镁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可以溶于水,如果产生的沉淀是氯化镁,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水,沉淀会溶解消失。故填: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水。(2)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氧化镁(难溶性物质)和氢气,难溶物氢氧化镁覆盖在镁条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产生沉淀的量较少,且在镁条表面不易于镁条区分,从而看不到沉淀的产生。故填: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
覆盖在镁条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3)碱式氯化镁Mg(OH[)Cl]是一种不溶于水,可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所以可以将碱式氯化镁Mg(OH[)Cl]沉淀洗净后加入到足量稀硝酸中溶解,溶解后会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会结合成难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从而证明有氯离子存在。故填:取沉淀洗
涤干净后,加足量稀硝酸溶解,再加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中含有氯元素。27.方方做了研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后,欲探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关系现有电压为9V的电源、规格为“6V3.6W”的小灯泡、规格为“2A10.Ω”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电流表和电压表等器材。方方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实验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始终较大,无法探究电压更小时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方方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继续实验。(1)当使用图甲电路进行实验,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时,电压表示数
为4伏,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方根据电路图乙,连接实物电路如图丙所示。老师说少连了一根导线,请你帮她在图中添上这根导线_____________。(3)方方按图乙正确连接后进行实验,采集数据,绘制了小
灯流与电压关系的曲线图,如图丁所示。①AB段是直线,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电压较小时,______________。②BC段明显发生弯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5A(2).(3).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电阻变
大【解析】【详解】(1)[1]由图甲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题意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V,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滑=U-U灯=9V-4V=5V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5V0.5A10ΩUIR滑滑(2)[2]由图乙知,滑动变阻器的左
半部分与灯泡并联,所以连接如图所示(3)①[3]由图象知,AB段是一段直的线段,可知,在电压较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4]BC段出现弯曲,是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压较高时,灯丝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因此灯丝的电阻也会增大,从而造成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
现象。28.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1d厘米的挡光片
。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t。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Av、和Bv。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A点运动到B的时间ABt实验步
骤: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At和Bt,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ABt,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1a表示),则BAAB-vvta。重复
实验。a近似相等。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21>aa。(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At为0.
025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Av为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_______________(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____________
___的现象。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答案】(1).0.4米/秒(2).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3).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4).A【解析】【详解】(1)[1]
挡光片运动的速度为A0.01m0.4m/s0.025ssvt(2)[2]重物P通过定滑轮拉动物体,由于重物P的重力不变,则对物体的拉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拉力是恒定的。(3)[3]根据实验步骤①②可知,a2>a1,这表明在小车的质量不变
的情况下,增大重物P的重力,对小车的拉力会变大,小车的速度的增加量越大;故结论为:在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改变的越快。(4)[4]A.制动力(阻力)越大,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改变的越快,即速度减小的快,汽车越容易停下来,故A正确;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是因为质量大,惯性大,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故B错误;C.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汽车的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故C错误。故选A。四、解答题29.图是我市一个乡村庭院生态系统的模式图。(1)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
于鸡、猪、蔬菜中的____________。(选填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或维生素)(2)甲烷杆菌属于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____________(填一种生理过
程)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答案】(1).糖类、蛋白质、脂肪(2).分解者(3).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
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详解】(1)食物
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
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2)甲烷杆菌属于分解者,它能将粪和残余的茎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的无机环境,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细胞利
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和扩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移到无机环境中。【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
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30.2019年12月17日,由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如图甲),正式交付海军。该舰标准排水量为5万吨,可同时停放36架歼-15舰载机
,若每架舰载机质量为25吨。(海水的密度取31.0310千克/立方米)(1)舰载机起飞时(如图乙),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母是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2)在标准排水量时、航母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3)当36架舰载机全部飞离航母后,航母
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少了____________立方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运动(2).8510牛(3).873.8【解析】【详解】(1)[1]舰载机起飞时,航母与舰载机的位置不断变化,以舰载机为参照
物,航母是运动的。(2)[2]航母处于漂浮状态,在标准排水量时,航母所受的浮力78510kg10N/kg510NFGmg浮总排(3)[3]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6架舰载机全部飞离航母后,排开海水的质量减
小值为45362.510kg9.010kgmm排舰载机由密度公式mV得,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少53339.010kg873.8m1.0310kg/mmV排海水31.一水硫酸四氨合铜的化
学式为3442[]Cu(NH)SOHO.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它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他设计的合成路线如图乙所示:(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
溶质为____________(2)溶液B中含硫酸四氮合铜,“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3)得到的产物是一种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晶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和特定的形
状。【答案】(1).4CuSO(2).乙醇(3).熔化温度(熔点)【解析】【详解】(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铜;(2)由图甲可知,一水硫酸四氨合铜不溶于乙醇,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铜,“因此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乙醇、过滤、洗涤、干燥等;(3)晶
体具有一定的熔点。32.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
袋中继续发育。(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____________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____________的结果。(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__________
__(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答案】(1).胎盘(2).张裂(3).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4).大洋洲的
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解析】【分析】(1)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
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是板块张裂的结果。(3)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
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4)澳大利亚大陆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之中,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进化缓慢。据此解答。【详解】(1)胎儿生活在子代内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
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因此胎儿发育过程中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而图中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可得,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是板块张裂的结果。(3)据题干中描述可得,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
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4)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是因为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
(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点睛】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大陆漂移假说的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3.小明在卸货点用水平方向的推力把箱子推到D处
,如图甲。经过A处4秒后在B处遇到方方,方方迅速取下小箱子,1秒后在C处小明调整了推力,继续将大箱子推到D处才撤去推力。AD段推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箱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大箱子底面积为0.5平方
米,质量为20千克,小箱子质量为5千克。(1)BC段大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2)AB段大箱子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3)CD段小明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8
0N(2).500Pa(3).600J【解析】【详解】(1)[1]根据题意可知,箱子运动到B点时用时4s,从B点到C点用时1s,所以图丙中,4s5s表示BC段的运动图象,即大箱子做加速运动;根据题意可知,图丙中5s10s表示CD的运
动图象,即大木箱从C点到D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推力为80N;由于大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推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F=80N又因为大木箱在BC段做加速运动时,与CD段相比,地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故BC段大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
力仍等于大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即为80N。(2)[2]AB段大箱子对地面的压力(20kg5kg)10N/kg250NFGmg压总总AB段大箱子对地面的压强2250N500Pa0.5
mFpS压(3)[3]根据图丙可知,大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v=1.5m/s,由svt可得,CD段的路程1.5m/s(10s5s)7.5mCDsvt由图乙和题意可知CD段小明的推力为80N,则CD段小明推力所做的功80N7.5m600JWFs
3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人100克7.3%稀盐酸充分发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1)产生二氧化
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23222HClNaCO2NaClCOHO(2).氢氧化
钠和碳酸钠(3).10.9%【解析】【详解】(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9.3g+100g﹣107.1g=2.2g,设固体粉末中含碳酸钠x,与碳酸钠反应消耗HCly,同时生成NaClz,23222HCl+NaCO2NaCl+C=73106117442.2gO+HOyxzx106=2.2g44=
5.3xg,y73=2.2g44=3.65yg,z117=2.2g44=5.85zg,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100g×7.3%﹣3.65g=3.65g,设固体粉末中含氢氧化钠ag,与盐酸反应后生成NaClbg,2=36
.54HCl+NaOHNa058.53.65lgC+HOab40=3.65g36.5aa=4g,58.5=3.65g36.5bb=5.85g,因为固体总质量为9.3克,等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质量和,所以固体中无氯化钠;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85+5.85=100%10.9%107.1。35.方方用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绘制了定值电阻R、滑动变阻器R的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如图乙(1)实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R或R0)的功率与电流的关系。(2)求R0的阻值。___
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3)当电流表示数为0.5安时,求R消耗的功率。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R0(2).8Ω(3).6W【解析】【详解】(1)[1]研究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
通过调节变阻器R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电流,由P=I2R知,在电阻一定时,电功率P与电流I是二次函数关系,R0>0,所以图象开口向上,图乙中实线是定值电阻R0的功率与电流的关系,虚线表示滑动变阻器R的功率与电流关系。(2)[2]由图乙中,R0的功率与电流关系图象知,
I=2A时,P0=32W由P=I2R可得,R0的阻值;0022032W8Ω(2A)PRI(3)[3]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当滑动变阻器R连入阻值为0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电流最大,由图象知此时的电流I=
2A,由P=UI可得,电源电压0032W16V2APUUI由欧姆定律可得,当电路中电流I′=0.5A时,R0两端电压000.5A8Ω4VUIR由串联电路特点知,此时R两端电压016V412VRUUUVR消耗的功率RR12
V0.5A6WPUI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