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题型04 选择题之金属、酸、碱和盐-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docx,共(16)页,140.22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f4e87d959757be8b0d797dbf14b31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题型04选择题之金属、酸、碱和盐【要点提炼】一、金属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铁的合金
有:生铁和钢,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的含碳量。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要低,抗腐蚀能力更好。如黄铜(铜锌合金)比纯铜硬度大,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的熔点低,
不锈钢的抗锈蚀能力比纯铁好。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2.共同的物理性质:如有金属光泽,质软,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3.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
属元素是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4.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2)活泼金属+酸→盐+氢气(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4)金属氧化物+酸→盐+水(5)
金属氧化物+还原剂→金属+水或二氧化碳5.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4)单质铁与酸,单质铁与盐溶液反应都一般生成+2价的亚铁
盐。二、酸1.常见酸:(1)盐酸①无色液体,溶质是HCl气体。②具有挥发性,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试剂瓶口可看到白雾。③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④用途:除铁锈,除水垢,胃酸中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2)浓硫酸①无色油
状液体,难挥发。②溶于水放热,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能干燥H2、O2、CO2、HCl等气体,但不能干燥NH3等气体,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④浓硫酸具
有腐蚀性,浓硫酸滴在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2.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解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活泼金属+酸→盐+氢气(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4)碱+酸→盐+水(5)盐+酸→新盐+新酸三、碱1.常见碱:(1)氢氧化钠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②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空气中会吸水而潮解(物理变化),可用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
体溶于水放热。③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④氢氧化钠可与油污反应,可用于清洁油污。(2)氢氧化钙①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③用途:a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b.农业上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改变良土壤的酸碱性。④制取:将生石灰和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放出大量热。2.碱的化学性质:碱的通性(具有通
性的原因:碱解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3)酸+碱→盐+水(4)盐+碱→新盐+新碱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溶液为酸性,酸性越强pH越小;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碱性越强pH越大。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
是使用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注意:①pH试纸的测定结果只能精确到整数;②不能把试纸浸入待测液中;③不能将试纸润湿,否则测定结果可能会不准确。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
H<5.6的雨水为酸雨。四、盐1.常见盐:(1)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分,①作调味品;②作防腐剂;③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④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⑤制生理盐水(0.9%NaCl溶液)。(2)碳酸钠,俗称纯碱(因水溶液呈碱性)、苏打,用于玻璃、
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①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②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4)碳酸钙,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建筑材料、补钙剂。2.盐的化学性质:(1)盐(可溶)+金属1→金属2+新盐(2)盐+酸→新盐+新酸(3)盐+碱→新盐+新碱(4)盐1+盐2→
新盐1+新盐23.粗盐的提纯:主要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注意:在粗盐初步提纯的实验中,每步都要用到玻璃棒。溶解时玻璃棒起到加快溶解的作用;过滤时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蒸发时玻璃棒起到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
液体飞溅的作用;回收时玻璃棒用来转移固体。【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B.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答案】C【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
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变成浅绿色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答案】C【解析】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C、铁钉放入硫酸铜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符合题意;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实验方案中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杂:除去盐酸中混有的稀硫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后,过滤B.鉴别: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氯化钡、硝酸银、氯化镁、硝酸钠四种溶液C.制备:用石灰石、纯碱和水为原料制备烧碱D.检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
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没变质【答案】C【解析】A、加入适量的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过滤,除去硫酸钡,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题意;B、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产生两次沉淀的是硝酸银,产生一次沉淀的是氯化钡
、氯化镁,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无法进一步鉴别氯化钡和氯化镁,不符合题意;C、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
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滴加少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实验设计、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红磷在空气中燃
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持续加热碳酸氢铵,最终有白色固体残留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答案】D【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不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不正确;C、持续加热碳酸氢铵,生
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最终没有白色固体残留,故选项不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正确。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向硫酸铜
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答案】A【解析】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故A选项错误;B、硫酸铜与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B选项正确;C、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C选项正确;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D选项正确;故选A。6.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
和丁【答案】C【解析】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温度不同,其他的变量控制相同,可选用甲与丙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故选:C。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碱
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答
案】B【解析】A、pH是反应溶液酸碱性的重要指标,碱溶液的pH都是大于7,但是某些盐溶液的pH也会大于7,如碳酸钠溶液,则不属于碱,选项A不符合题意;B、化合物最少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是化合物,选项B符
合题意;C、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选项C不符合题意;D、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属于物质本身属性,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金刚石硬度大于石墨,两者物理性质不
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
铁钉【答案】A【解析】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
锈需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9.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已知
: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再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A.Mn强于CuB.Al强于MnC.Mg强于AlD.Mn强于Mg【答案】D【解析】锰丝放入稀硫酸
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锰;结合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铝;所以应选D。10.鉴别①NaCl②MgSO4③CuCl2④BaCl2⑤NaOH五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
则被鉴别出来物质的顺序正确的是()A.③②⑤④①B.③⑤②④①C.③⑤④①②D.③②⑤①④【答案】B【解析】先对五种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根据溶液显蓝色,首先鉴别出③是CuCl2,然后将氯化铜溶液滴入剩余的四种溶液中,会生成
蓝色沉淀的是⑤氢氧化钠,再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②硫酸镁,再将硫酸镁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④氯化钡,没现象的是①氯化钠,所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③⑤②④①。故选B。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
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及操作方法ACO2(H2O)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干燥BCu(Fe)加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CO2气体(CO)点燃D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答案】B【解析】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
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铜,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
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把杂质除去,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
误。故选:B。1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常用来炼制铝合金。若要炼制含铝95%的铝合金108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5%铝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40%的铝土矿的质量是(假设铝土矿的杂质中不含铝元素)()A.340tB.204tC.108tD
.120t【答案】A【解析】设理论上需要含杂质40%的铝土矿的质量为x,则[x×(1-40%)×272102×100%]×(1-5%)=108t×95%x=340t。故选A。1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
式不一致的是()A.碳酸钠、纯碱、Na2CO3B.氯化钠、食盐、NaClC.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D.碳酸钠、小苏打、Na2CO3【答案】D【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故
A正确;B、氯化钠俗称食盐,化学式为NaCl,故B正确;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故C正确;D、碳酸钠俗称苏打,化学式为Na2CO3,故D不正确。故选D。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CaO(CaCO3)—
—高温充分煅烧B.CuCl2溶液(FeCl2)——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氧气(水蒸气)——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D.KCl(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A、氧化钙中混
有碳酸钙,可高温加热,使得碳酸钙高温分解形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使气体逸出即可得到纯净的氧化钙,故A正确;B、氯化铜溶液中混有氯化亚铁,加入铁粉后氯化铜被消耗生成氯化亚铁,不能达到目的,故B错误;C、氧气中混有水蒸气,可通过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使其干燥,故C
正确;D、氯化钾可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入水后溶解、过滤,可分离出二氧化锰,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钾,故D正确;故选B。15.“以曾青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西晋葛洪编写的炼丹术《抱朴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青的主要成分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能证明铁比铜活泼C.硫酸铁不是该反应的生成物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重【答案】D【解析】A、曾青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铜,属于化合物,正确;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该反应
能证明铁比铜活泼,正确;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铁不是该反应的生成物,正确;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固体的质量增大,则溶液的质量减小,错误;故选D。16.下列实验操作中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CO2和HCl鉴别分别通入紫色石蕊中,观察现象B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检验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CCaCl2固体中混有NH4HCO3除杂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DNaCl、MgCl2的混合溶液分离溶解、加
过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盐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滴加少量稀盐酸,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不能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与氢氧化镁沉淀、洗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稀
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最终得到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与氯化镁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17.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X的表面有Z析出。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X>Z>YB.Y>Z>XC.X>Y>ZD.Z>X>Y【答案】A【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氢后的金属
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说明X>H,Z>H,H>Y,即三种金属中,Y的金属活动性最弱。如果把X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X和Z的化合物溶液发生了反应,即X>
Z,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Z>Y,故选A。18.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做法不会理的是()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延长食品保质期B.用熟石灰做海苔、蛋黄派等食品的干燥剂C.食用松花蛋时,可加
入适量食醋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D.烹调食物时使用适量食盐和味精做调味品【答案】B【解析】A.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食品反应,所以包装袋中充入氮气能延长食品保质期,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不吸水、
也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作为海苔、蛋黄派等食品的干燥剂,符合题意;C.食醋中含有醋酸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能消除蛋中的涩味,不符合题意;D.烹调食物时使用适量食盐调节咸淡,味精调节鲜味,是调味品,不符合题意。故选B。19.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A.Na2
SO4、HNO3、Na2CO3、BaCl2B.CuSO4、NaOH、HCl、H2SO4C.MgCl2、NaOH、H2SO4、Ba(NO3)2D.Na2CO3、HCl、K2SO4、KNO3【答案】A【解
析】A、本组物质都为无色溶液,氯化钡能与硫酸钠、碳酸钠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硝酸与氯化钡不反应,即能与其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与第三种物质不反应的是氯化钡,因此可先鉴别出氯化钡和硝酸,再将硝酸加入到另外两种物质中,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没有气泡产生的是硫酸钠,故A选项符合题意;B、硫酸铜溶
液为蓝色,可根据颜色先鉴别出硫酸铜溶液,再将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另外三种溶液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但与盐酸和硫酸都不反应,第二次将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氢氧化钠虽然与盐酸和硫酸都反应,但都无明显现象,所以无法鉴别盐酸和
硫酸,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MgCl2与NaOH,H2SO4与Ba(NO3)2分别生成沉淀,分为两组,且硫酸能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可以鉴别出硫酸和硝酸钡,但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溶液无法鉴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
、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后,Na2CO3和HCl反应有气泡产生,但其余的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四种物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不同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A.食醋B.氨水C.NaCl溶液D.Na2CO3溶液【答案】A【解析】酸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A、食醋的成分有醋酸,溶液显酸性,选项正确;B、氨水是碱,溶液呈碱性,选项错误;C、NaCl溶液溶液呈中性,选项错误;D、Na2CO3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选项错误。故选
A。21.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选项问题分析与设计A为何变质2NaOH+CO2=Na2CO3+H2OB是否变质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C是否全部变质取样,加
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D如何除去杂质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答案】C【解析】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A、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NaOH+CO=NaCO+HO,故A正确;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变质,可以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进而判断是否变质,故B正确;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能判断是否变质,但是不能通过观察产生沉淀多少判断是否全部变质,故C不正确;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反应,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D正确。故选C。22.如图是A~H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每个反应涉及的所有物质都已给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若A是金属氧化物,则C可能是盐②若A是酸,则C不可能是盐③若H
是化合物,则A可能是碱④若H是化合物,则B不可能是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①A是金属氧化物,则C可能是盐,A是氧化铜,B是盐酸,C是碳酸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铜和水,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
化碳,故①正确;②A是酸,则C可能是盐,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C是氯化铵,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A是酸时,C可能是盐,故②错误;③若H是化合物,则A可能是碱,H为二氧化碳,
E为氯化钠,F为水,B为稀盐酸,C为碳酸钠,A为氢氧化钠,故③正确;④若H是化合物,则B可能是碱,H为氨气,E为氯化钙,F为水,B为氢氧化钙,C为氯化铵,A为稀盐酸,故④错误。故选:D。23.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A.熟石灰:CaOB.胆矾:CuSO4•5
H2OC.石灰石:Ca(OH)2D.干冰:H2O【答案】B【解析】A.熟石灰即氢氧化钙:Ca(OH)2,CaO是氧化钙,选项错误;B.胆矾即硫酸铜晶体(也叫五水硫酸铜),符号为CuSO4•5H2O,选项正确;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符号为:C
aCO3,Ca(OH)2表示的是氢氧化钙,选项错误;D.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符号为:CO2:水的符号是H2O,选项错误。故选B。24.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
见》。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城市街道洒水降尘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C.出行乘坐公共交通D.增加土壤绿化面积【答案】B【解析】A、洒水降尘可以减少颗粒物的污染,选项A不符合题意;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适当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病虫害,增
加农作物产量,选项B符合题意;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利用节能减排,选项C不符合题意;D、增加土壤绿化面积,可以利用吸收二氧化碳,吸附细颗粒物,保护土壤等,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下列制备CuCl2溶液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
Cu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B.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C.Cu放入稀硫酸中搅拌后再加稀盐酸D.Cu(OH)2放入MgCl2溶液中充分搅拌【答案】B【解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制备某种物质,解答时只要判断出每一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然后看能否生成要制备的物质即可。A、
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制得氯化铜,故A错;B、氧化铜可以盐酸反应而生成氯化铜,故B对;C、铜不能够和酸反应,所用不能够用此方法来制取氯化铜,故C错;D、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可以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故D错。故选B。二、多选题2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KC
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NO3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B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C鉴别CuCl2、NaCl、NaOH和H2SO4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可以鉴别D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Ca(OH)2滴入氯化铁溶液,观
察现象【答案】BC【解析】A、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B、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
原则,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C、观察颜色,蓝色的是氯化铜溶液,将氯化铜溶液与其他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加入蓝色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不外加试剂可以鉴别,选项实验
方案设计正确;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故选BC。2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
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CO2(CO)过量O2点燃BCuO(Cu)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NaNO3溶液(NaCl溶液)适量AgNO3溶液过滤D稀盐酸(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答
案】CD【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过量氧气点燃,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过量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
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Cl溶液能与适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
的方法正确。D、H2SO4溶液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D。28.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
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锌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锌C.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D.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锌粉和铜粉混合物质量大【答案】AD【解析】向硝
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完全反应后若硝酸银有剩余,铜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A、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一定含有锌,锌有剩余则
铜未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锌,说法正确;B、若滤液为无色,则铜未参加反应,锌可能剩余,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滤渣中可能有锌,说法错误;C、若滤液为蓝色,说明铜已参加反应,锌已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和硝酸锌,不能判断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滤液可能有
硝酸银,说法错误;D、由锌与硝酸银反应332Zn+2AgNOZn(NO)+2Ag═可知,65份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滤渣质量会减少;铜与硝酸银反应332Cu+2AgNOCuOg()N+2A═可知,64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的银,滤渣质量会增大,因此滤渣质量大
于原固体粉末质量,说法正确。故选:AD。29.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请你根据下图判断,下列物质具有酸性的是()A.醋B.橘子C.牙膏D.炉具清洁剂【答案】AB【解析】pH>7显碱性,p
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由图可知,具有酸性的是醋、橘子;故选AB。30.“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
“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B.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C.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D.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
金”【答案】BC【解析】A、比较硬度,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故硬度小的是纯金,故错误;B、灼烧,铜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表面变黑色的是“愚人金”,故正确;C、浸没在稀硫酸中,锌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
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故正确;D、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铜、锌两种种金属都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无法鉴别,故错误;故选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