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14 电学实验压轴培优专题训练01(原卷版).docx,共(19)页,813.84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db3f66065ffb149de181477693dc9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页共19页专题14电学实验压轴培优专题训练01(原卷版)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1)请在图丙的方框内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上Ll、L2;(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
所示,则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V;(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4)排除故障后,小明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A
E导线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5)小明进行多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填序号)①寻找普遍规律②减小实验误差。2.在串联电路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用U1表示,电阻R2两端的电压用U2表示,电阻R3两端的电压用U3表示,R1和
R2两端的电压用U表示。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U=U1+U2。(1)画出实验的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2页共19页(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时,实验中应选择规格(相同/不同)的小灯泡
。UAB/VUBC/VUAC/V2.41.43.8(2)小芳保持电压表的B连接点不动,只断开A连接点,并改接到C连接点上,测量L2两端电压。她能否测出L2两端电压?理由是(3)小明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如上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请对小明的做法进行评价:;改进方法是。4.小明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探究性实验,实验时电阻R1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20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次数A1示数/AA2示数/AV1示数/VV2
示数/VV示数/V10.40.4481220.60.6661230.80.88412(1)图中电路是电路,电压表V测的电压。(2)比较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可得结论:。(3)比较三只电压表示数,可得结论:。(4)定值电阻R
1=Ω,第三次实验中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Ω。(5)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示数将,电压表V1示数将,电压表V2示数将。(填变大、变小、不变)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3页共19页5.
李东同学为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利用现有的器材按如下步骤进行了操作:①按甲图所示的电路连接电路;②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③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为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将电压表与A点连接的一端改接到C接点上;④测出AC间的电
压。(1)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选填“影响”或“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2)李东(选填“能”或“不能”)用步骤③的方法测出L2两端的电压,这是因为。(3)李东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下表中。分
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4)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不足之处是:。(5)杨涛同学针对本实验提出了另一种探究方案:实验电路如图乙,他根据测量
R1两端的电压U1和R2两端电压U2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象(如丙图所示),他根据图象也找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根据图象可知,杨涛同学实验中使用的电源电压为V.AB两点间的电压/VBC两点间的电压/VA
C两点间的电压/V1.42.43.86.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设计了图Ⅰ电路,并连接了图Ⅱ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4页共19页(1)图Ⅱ的实验电路连接中有一处错误,无法完成实验,连接错
误的导线是(选填“a”“b”或“c”)。(2)正确连接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端(选填“左”或“右”)。①有些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Ⅲ所示的曲线图,他们对图Ⅰ电路的改进是。②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Ⅲ中的曲线,得出的实验结论
是。7.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宇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实验中,应该选择两个小灯泡规格是(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填“闭合”或“断开”)状态。(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中的电路图把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刻度盘左边没有刻度的地方偏,原因是电流表。(4)小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5页共19页亮,电流表的示数
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填“灯L1断路”或“灯L1短路”)。(5)排除故障后,他测出了L1支路上的电流I1=0.8A,然后他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L2支路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丙所示,则I2=A、I=A。小明由此数据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6)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是:。8.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是实验的电路图。(1)若要测量通过灯泡L1的电流,请将图2实物图用线正确连接。(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3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电
流表的示数为A。(3)同学们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处,闭合开关,测出了电流并记录在如表格中,并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他们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是,改进方法是。A点电流IA/A0.
16B点电流IB/A0.24C点电流IC/A0.40(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以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以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5虚线
框内画出电路图。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6页共19页(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利用已知阻值的电阻R0和电流表,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小灯泡L发光时的阻值。请你把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A.当开关S断开S1闭合时,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为I1;B
.,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为I2;C.请你用已知电阻R0和测得的数值I1、I2,把灯泡的阻值表示出来:RL=。9.某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1)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S(选填“闭合”或“断开”);乙图的实物图中还差一根导线未连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
线将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A指针在左侧无刻度处,原因是;实验次数123电流表A1的示数/A0.160.2电流表A2的示数/A0.160.21.2电流表A的示数/A0.320.40.48(3)正确连接并改正后,实验小组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1、L2和干路的电流,并在表中记录
数据。其中第三次实验电流表A1的指针在丙图的位置,则读数为A;(4)本组的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A2的读数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修正数据后,小华认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相等。你认为小华的说法(选填“可
靠”或“不可靠”);接下来他应该多次实验。(5)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7页共19页10.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
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1分)。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
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
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选填字母)。A.没有校零B.正负接线柱
接线反了(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的A、B、C处的电流,改变电源电压,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表。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序号C处的电流ICB处的电流IBA处的电流IA第一次测量0.20.20.4第二次测量0.30.30.6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8页共19页第三次
测量0.40.40.8(3)第三次测量时小明测出了支路中的电流(图丙),断开开关后只是将b导线右边的线头接到a点就准备测量干路中的电流,请指出小明的错误之处为。(4)为了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应该,多次实验。
12.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把两个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若要测量C点的电流,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时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当最后一根导线刚接入电路时,发现灯泡立即发光,电流表指针偏转,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是。同时,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情况,为使测量值更准确,他应该。A点电流I1B点电流I2C点电流I3电流
I/A0.30.10.2(3)纠正错误后,小明开始实验,并将策略数据记录表格。则可得出结论:。(4)为使实验更准确,防止实验数据存在偶然性,你对本实验的改进建议是:。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9页共19页13.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小聪两位同学
做出如下猜想: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材料如表。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50.1B镍铬合金1.00.1C镍铬合金0.50.2D锰铜合金0.50.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A、D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填序号
)。分别将A和D两根电阻丝接入电路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2)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阻值变化情况,老师指出: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
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填“明显”或“不明显”)。(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以上两空均填“增大”或“减小”)14.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
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0页共19页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50.5B镍铬合金1.00.5C镍铬合金0.51.
0D锰铜合金0.50.5(1)按照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图电路中M、N两点间
,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有关。(4)上面探究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15.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所采用的电路,a、b、c、d是四根合金丝,用一只电压表分
别测出它们两端的电压,得到的一次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表示数/Va镍铬LS1b镍铬2LSc镍铬L2S0.5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1页共19页d锰铜LS(1)为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比较合金丝a和两端的电压。合金丝d两端电压时如图2所
示,示数为V;(2)在得到上表数据的过程中,(选填“能”或“不能”)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为得到更可靠的实验结论,应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测量合金丝两端电压之前,需进行的一项实验操作是。(3)关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明还进行了理论
探究:某金属丝电阻为R,长度为L.把n根这样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总长度为nL,总电阻为,从而得到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依此关系,上表中合金丝b两端的电压应该为V。16.同学们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某小组提出
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度有关猜想二: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材料有关他们从实验室选用的器材有:若干节干电池、开关、导线及表一中所示的不同规格的导体。请
你回答下列问题:表一编号材料横截面积长度A康铜丝SlB碳钢丝SlC镍铬丝SlD镍铬丝2SlE镍铬丝S0.5l表二编号材料横截面积长度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2页共19页G镍铬丝S1.5lH镍铬丝2S1.5lI镍铬丝3S0.5lJ镍铬丝3SlK镍铬丝
3S1.5l(1)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添加的实验器材为;(2)小组同学在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他们选择了表一中编号为A、B、C的导体进行实验,并分别进行了多次测量,则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填字母)A.测量物体的长度B.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C.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3)为了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应选用表一中编号为和的导体进行实验;(4)他们选用表一中编号为C、D的导体进行实验,主要为了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的关系;(5)同学们为了在验证每一个猜想时实验导体均有三个,表一中的导体不够用,还需再选
用表二中的导体,表二中符合需要的导体编号为和。1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编号材料长度/m
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50.5B镍铬合金1.00.5C镍铬合金0.51.0D锰铜合金0.50.5(1)按照图所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
,应该选用编号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3)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右图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3页共19页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相同时,导体电阻跟有关。(4)在最近
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减小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选填“增大”或“减小”)18.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时,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镍铬合金0.251.0B镍铬合金0.501.
0C镍铬合金0.252.0D锰铜合金0.251.0(1)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实验时,他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的导体,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或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选填导体的编号)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
流表的示数,分析并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3)小丽在探究同样的问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三(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4)要使电阻丝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A.增大电阻丝两端的电压B
.减小通过电阻丝的电流C.将电阻丝拉长后接入电路D.将电阻丝对折后接入电路。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4页共19页19.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有电源(电压6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R、开关及导线若干。(1)如图甲是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有
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图中用“×”标出这根导线,并只改接一根导线使电路成为正确的电路;(要求:导线不交叉)(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较大,则电路故障可能为;A.滑动变阻器断路B.滑动变阻器短路C.电阻箱断路D.电阻箱短
路(3)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不代表操作顺序),其中当R=20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的电流值为A;R/Ω5040302010I/A0.080.100.120.40(4)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有一
组数据有明显的错误,原因是有一次调节电阻箱后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所致,则该次实验是在阻值为Ω的电阻完成后进行的;(5)修正数据后,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比;电子版关注公众
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5页共19页(6)若依次选用10Ω、15Ω、20Ω、25Ω、30Ω的定值电阻替代电阻箱,其余连接均不变,已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40Ω1A”,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2V不变,当用25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
,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不能调到2V。解决的办法有:一是可以将其中一个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使得用25Ω和30Ω的电阻都可以完成实验,则选择的定值电阻是Ω;二是可以调整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则为了完成所有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得低于V。20.小东同学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实验中逐次将5Ω、10Ω、15Ω、20Ω的电阻R接入电路中,每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均移到接入阻值最大值处。(1)小东按图甲电路图正确连接线路,首先接入电阻R为5Ω
的电阻,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6V,移动滑片,两表指针保持不动。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该故障是;(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入如表中;实验次数1234R/Ω5101520I/A0.
60.30.2(3)接着小东只将接入的电阻R换为10Ω(未进行其它操作),发现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V。小东同学及时更正操作错误,正确完成实验后,得出第2次的实验数据是电流0.3A;(4)第3次将R的阻值换为15Ω后,
正确实验得出数据记入表格。完成三次实验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5)根据以上测量数据,还可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6)进行第4次实验时,将接入电阻R的阻值换为20Ω,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不能将电压表的示数调到3V。为达实验目的,接下去进行操作可以是(填序号;
多选)。①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②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③增大电源电压④减小电源电压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6页共19页21.小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
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一个开关,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15Ω、25Ω、30Ω),一个滑动变阻器(60Ω3A),导线若干。(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小芳在闭合开关S时,
发现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3)小芳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片应置于端(选填“A”或“B”),通过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由这些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得结论:当电阻一定时,。(4)小芳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现将5Ω定值电阻接入
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纠正错误后,为了保证所有定值电阻均能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小芳应该保证电压表示数(选填“至多”、“至少”)为V不变。(5)小芳找来
一个小灯泡将定值电阻更换,测得数据后发现小灯泡两端电压与通过的电流关系如图丁所示,若闭合开关S,小灯泡发光,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动过程中,小灯泡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R1,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量大小为△R2,则这两个量的大小关系是:△R1△R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朵
朵和同学们在做电学实验过程中: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7页共19页(1)朵朵和同学们经过讨论,依次完成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三次实验电路的设计,如图甲、乙、丙所示。由图甲改进为图乙是为保证实验过程中这一因素不变;由图乙改进为图丙是因为使用滑动变阻器既能保护电路,又能通过调
节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选填“改变”或“保持不变”)。(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朵朵按电路图丙将图丁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3)朵朵连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两只电表的指针总在晃动。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电路存在。(4)在继续用图丁的实物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朵朵先将5Ω
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记下电流值;再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她下一步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A”或“B”)端移动。(5)朵朵和同学们完成上述探究活动后,想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但发现电压表被别的同学拿走了,于是她借助一个10Ω的电阻,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具体操作如下:①只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A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②只闭合开关S1、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③P
灯=(用已知量和测量值表示,数值要求带单位)。23.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前他猜想: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为此,他利用电阻箱代替定值电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V,
电阻箱R1规格“0~999.9Ω”,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100Ω1A”。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8页共19页(1)图乙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请在图中补画一根导线,使之成为完整实验电路,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2)
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两变阻器的阻值至最大并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示数均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为。A.R1短路B.R1断路C.R2短路D.R2断路(3)排除故障后,他调节R1和R2的阻值,进行了第一次实验,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分别为V、A。(4)接着他保持开关闭合及R
2的滑片位置不动,调节R1的阻值,又测得了三组数据,如表。他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通过R1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请指出他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124.00.2034.50.1545.00.1
0(5)正在小明准备重新实验时,同组的小华巧妙处理了实验数据,作出了某个元件的I﹣U图象,顺利得出了正确结论。a.请你帮小华在图丁中画出该图象;b.根据图象得出的结论是。c.本试验用到的试验方法。24.小明和小华通过实验复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小明采用了如下
电路进行实验,其中电源电压4.5V、定值电阻阻值5Ω、最大阻值为10Ω和30Ω的滑动变阻器各一只。①当他准备闭合开关时,小华拦住了他,说接线有一处错误。请在图中将连接错误的导线打“×”,并用笔画一根正确连接的导线。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
库第19页共19页②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一是保护电路;二是。③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一:表一U/V3.02.01.0I/A0.600.40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都不能达到1.0V,说明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选填“
10Ω”或“30Ω”)。换用另一只滑动变阻器后完成了实验,表一中没有记录的数据是。(2)小华利用小明的实验电路继续实验,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分别将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记录数据如表二:表二R/Ω51020I/A0.400.200.10①当他用5Ω
的电阻进行实验后,再换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应向方向移动滑片(选填“A”或“B”),直到电压表示数达到V。②分析表二中数据,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