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93.022 K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293.02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c588b2940fd36e35d5152ae457bca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据里耶秦简记载,迁陵县的政令下达后,接收单位不仅要认真执行,而且要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即使是县政府经过核实认定不符合政令的情况,也有书面汇报文件记录。这体现了秦朝()A.行政管理的严密性B.官僚政治的成熟性C.监察体制的周密性D.政令传递

的保密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题干“政令下达后,接收单位不仅要认真执行,而且要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即使是县政府经过核

实认定不符合政令的情况,也有书面汇报文件记录”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中央集权的确立,还离不开文书行政系统,各地方要将情况仔细上报,即使不合政令的也要书面汇报,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体现了秦朝行政管理的严密性,

A项正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仅靠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官僚政治的成熟性,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文书传递系统而非监察系统,无法凸显监察体制的周密性,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在政令传递过程中注重保密,排除D项。故选A项。2.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承认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其中第61条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这说明当时英国()A.王权受到制约B.议会权力至上C.贵族垄断政治D.代议制不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5年(英国)。由材料“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可知,国王行使权力受到贵族组成的议会的制约,A项正确;1689年英国颁布《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强调王权受到议会制约,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图所示是1993—1999年我国私营企业城镇就

业人员数据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思想解放路线的正式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

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1999年(中国)。据表格“我国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此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因此题干中私营企业城镇就业人员数据逐年上升,B项正确;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本题无关,讲的是对内改革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思想解放路线的正式确立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故选B项。4.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不

必再经过吏部考试。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由此可知,唐代制科()A.录用程序较为烦琐B.没有具体的选拔标准C.意在削弱吏部权力D.有助于选拔特殊人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

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

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由此可见,唐代制科有利于统治者选拔特殊人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制科录用程序较为烦琐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唐代制科考试有具体的选拔标准,排除B项;唐代制科意在选拔特殊人才,并不是为了削弱吏部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5.1978年,美国政府进行文官制改革

,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对抗滥用职权和(对抗)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这场改革还强调实行“功绩工资制”。这些举措出台的主要背景是,此前美国()A.冗官加剧财政负担B.权力中心不断下移C

.文官系统腐败低效D.三权分立出现裂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为“对抗滥用

职权和对抗不公正待遇的文员”提供保护,强调“功绩工资制”。这表明之前美国文官系统存在问题,如滥用职权等腐败现象以及效率低下的情况,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文官系统的公正性和工作效率,C项正确;设立“功绩制保护委员会”和实行“

功绩工资制”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冗官问题,没有相关信息表明美国当时存在冗官加剧财政负担的情况,排除A项;美国的权力中心是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运行的,并没有呈现权力中心不断下移的趋势,此次文官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文官系统内部的问题,与权力中心的下移无关,排除B项;文官制改革与三权分立是否出现裂

痕没有直接关系,材料中也没有相关信息指向三权分立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6.1933年12月出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省县区市各级工农监察委员会应与中国共产党省县区市各级监察委员会,合在一个机关内办公。这项规

定()A.完善了苏维埃政权的监察法规体系B.提升了专业性监察机关的政治地位C.保证了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D.体现了行政监督与党内监督的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33年(中国)。据题干“省县区市各级工农检察委员会应与中国共产党省县区市各级监察委员会,合在一个机关内办公”信息可知,省县区的监察委员和共产党监察委员合在一起办公,体现了行政监督与党内监督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草案规定并未涉及到具体的监察法规调整完善,而是强调通过行政

监督与党内监督提高监察力度,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到专业性监察机关,无法得出提升其政治地位,排除B项;保证了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秦汉律、令杂处不分,都具有法律效力;《晋律》严格区分

律与令的界限;唐朝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律、令、格、式、科、“故事”等法律形式整合为律、令、格、式四类。该过程体现出中国古代()A.法律制度的儒家化B.司法程序的规范化C.法律体系逐渐完备D.法律内容删繁

就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唐朝(中国)。材料体现了秦汉至唐时期法治建设的进程与特点,长时期的法治建设进程使中国古代法律体

系逐渐完备,中华法系的结构不断走向完善,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看出法律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法律制度是否受到儒家文化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要叙述了法律体系(结构)的变化,没有体现法律的实施程序,排除B项;材料主要叙述了法律体系(结构)的变化,没有体现法律的具体内容,

无从得出“法律内容删繁就简”,排除D项。故选C项。8.如表所示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厂法》部分条款的修订概况。据此推知,该法的不断修订意在()时间相关规定1833年在工厂内劳动的儿童(9—13岁)每天应在工作时间内接受2小时的义务

教育1844年童工入职必须提交上学证明1846年工厂教育是强制性,是劳动条件之一、童工的年龄下限调整为8岁,工作日的学习时间延长为6个半天或3个整天A.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B.强化社会福利制度的落实C.降低工厂的劳务使用成本D.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答案】

A【解析】的【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厂法

》对童工的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情况等进行了规定,这有利于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D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工厂法》对童工的年龄、工作时间、受教育情况等进行了规定,这有利于提高下层民众的文化素质,未体现维

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福利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降低工厂的劳务使用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年9月,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通过该平台每日参与讨论的人数和累计提交的修改意见条数。这些做法()A.增加了立法工作的流程B.强化了人大的监督职能C.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D.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大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的是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广泛吸取群众意见,彰显的是民主立法原则,C项正确;这些做法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未涉及立法流程等信息,排除A项;这些做法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与强化人大的

监督职能无关,排除B项;这些做法体现了民主立法的原则,与民众参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据《金史》记载,为了解决内迁猛安谋克的土地要求,金章宗曾遣枢密使和礼部尚书“行省山东等路”。后来,他又在金宋边境设立多个“

行省”,派出京官协调指挥对宋作战,战后即罢。这主要反映出金朝()A.通过巡查加强中央集权B.穷兵黩武致边境不安C.强制移民加剧民族矛盾D.借鉴汉制并有所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汉制中,行省是一种有效的地方管理和军事指挥的制度形式。金朝在自己的统治体系中采用了类似的形式,如金章宗曾遣枢密使和礼部尚书“行省山东等路”。后来,他又在金宋边

境设立多个“行省”,派出京官协调指挥对宋作战。这表明金朝在统治过程中借鉴了汉制中的行省制度。在对宋作战方面,战后即罢行省,这种灵活运用行省制度的方式体现了金朝根据自身情况对汉制的改造和创新,D项正确;“行省”在金朝的设置更多是一种针对

特定事务(如土地管理、边境作战等)的临时性管理和指挥机构,并非单纯为了巡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行省设置的目的是应对土地要求和作战指挥,而不是体现穷兵黩武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强制移

民与民族矛盾相关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19世纪中期,在普通的英国工厂主眼里,英国人不说本国话而说外国话,是有失体面的。而恩格斯认为,这是导致19世纪后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除对殖民地、对华、对美洲的贸易

外),几乎被外国人(大部分是德意志人)所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恩格斯此言揭示了英国()A.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B.资产阶级的逐利倾向C.将德国视为竞争对手D.对外贸易的垄断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英国)。据材料可知

,英国工厂主因执着于母语,缺乏学习和使用外语的热情,这使得英国制造业在对外商贸交流(尤其是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以至于到19世纪后期进出口贸易为外国人(公司)把持,恩格斯揭示的正是其中体现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恶果,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制造业在对外商贸交流(尤其是对

欧洲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非当时英国工厂主的逐利倾向,排除B项;据材料无法判断当时英国是否把德国视为竞争对手,排除C项;英国除了对殖民地开展独占性的垄断贸易,其他方面并不能得出垄断倾向,排除D项。故选A项。12.20世纪60年代

,中国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断然放弃“一边倒”战略,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国家,把亚非拉国家作为中国外交的重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B.努力寻求更大外交空间C.着力改善与邻国的关系D.外交成

就取得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20世纪60年代,伴随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继续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我国外交环

境有所恶化。国家对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把亚非拉国家作为中国外交的重点,目的是通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争取外交支持,拓展外交空间,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比较复杂,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外交成就取得重大突破发生在20世纪

70年代,排除A项、D项;亚非拉国家并不都属于中国的邻国,排除C项。故选B项。13.下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四种货币,除蚁鼻钱主要在楚国流行外,其他三种类型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往往能得到魏、赵、燕等多个诸侯国(甚至包括周王统治的地区

)互认。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A.铸币业被富商大贾控制B.黄河流域青铜文明鼎盛C.南方社会转型速度较慢D.经济发展地域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表明,当时楚国的流行货币和北方各诸侯国的流行货币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各诸侯国的青铜铸造业和商业贸易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D项正确;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得知这些货币由官方铸造还是由私商铸造,排除A项;战国时期已进入铁器时代,排除B项;货币

形制存在特殊性并不意味着社会转型的速度慢,排除C项。故选D项。14.欧元的问世经历了从欧洲中央银行开始运营(1998年),到在银行间的贸易中流通(1999年起),再到全面进入市场流通(2002年起)的历程

。随着欧盟的扩大,欧元区也在拓展,但截至2021年,捷克、瑞典、罗马尼亚等欧盟成员仍未加入欧元区。这可用于说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历经曲折B.统一货币运作存在复杂性C.欧洲经济仍充斥冷战思维D.欧元不具有外汇储备

职能【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元从开始运营到银行间的贸易中流通再到全面进入市场流通,历时较长,且随着欧盟的扩大,欧元区也在扩展,但是

仍然有欧盟成员并未加入,这说明统一货币运作存在复杂性、曲折性,B项正确;材料与欧洲一体化曲折无关,强调的是统一货币运作的复杂性,排除A项;冷战思维是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欧元具有外汇储备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15.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815—819

年),强调征税工作须“定(土地的)经界,核(贫富户的)名实”。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税制()A.因腐败而未能推行B.难以抑制土地兼并C.以资产为主要标准D.限制了人口流动【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据题干“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815—819年),强调征税工作须‘定(土地的)经界,核(贫富户的)名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税制以资产为主要标准,C项正确;唐代的两税法已经推行,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按照资产征税的

准备工作,未提及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柳宗元强调征税工作须“定(土地的)经界,核(贫富户的)名实”是为了更好地确定税收的对象和标准,而非限制人口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1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开始实施起,已经历过7次修订(截至2018年),个人所得税

的起征点显著提升。这主要缘于()A.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C.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D.法制体系的日益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2018年(中国)。

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80年开始实施起,已经历过7次修订(截至2018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显著提升。”和所学可知,个人所得税历经多次修订,起征点显著提升,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

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发生显著变化,A项正确;个人所得税变化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其中财政收入增加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排除B项;个人起征点提升和贫困人口增减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法制体系的发展是影响因素,非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

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或组织女子医疗队参与战场救护工作;或组织女子后援会为革命军队募捐筹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先进女性提出女子应有参政权

的要求。1912年3月18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女子参政权案审查报告,最后的结果实际上否决了女子参政权请愿案。据统计,在民国初年312个政治性的党会中,专为争取女权者有15个;在35个具有政纲的重要政党中,只有3个政党主张“男女平权”。民国初年舆论普遍认为女子的知识

程度不够,不宜参的政;也有论者从职业分途等角度认为女子不宜参政。尽管面临巨大压力,女子参政权运动非但没有停息,影响反而在扩大。湖北女界受南京女子参政运动影响,也加入了相关运动之中。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对女子参政权请愿运动采取了压制与打击的

态度。此后,进步女性主要转向办女报、兴女学等活动,争取女子参政权的运动渐趋沉寂。——摘编自李细珠《性别冲突与民初政治民主化的限度——以民初女子参政权案为例》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

最高的一届,比1954年第一届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0.4%,比1949年第一届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摘编自富东燕《骄人成就彰显“半边天”参政风采——追寻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进步发展的足迹》(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女性争

取参政权运动面临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妇女参政水平提高的意义。(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女性争取和行使参政权历程的认识。【答案】(1)有利因素:进步女性的民主意识觉醒;进步女性

对革命作出重要牺牲和贡献;代议机关的建立;女性(女权)政治团体的建立;部分政党对“男女平权”的宣传;近代报刊业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不利因素:传统思想的束缚;社会主流舆论的压制;女性的经济独立性和受教育水平总体低于男性;北洋政府的直接打压(北洋政府背离民主原则)。(2)意义:有利于

促进男女平等;有利于增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性;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3)认识:女性参政是衡量女性社会地位和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尺度,也是体现女性生存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女性参政权的获得

是广大进步女性、有识之士长期不懈斗争的结果;保障女性参政权需要在法律、经济(就业机会)和教育等领域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原则;女性参政的实现与否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

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一“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可知,先进女性投身革命,扩大女性的社会影响力;根据材料一“尽管面临巨大压力,女子参政权运动非但没有停息,影响反而在扩大。”可知,女性运动的持

续与扩大。第二小问不利因素,根据材料一“1912年3月18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女子参政权案审查报告,最后的结果实际上否决了女子参政权请愿案”可知,官方的阻挠;根据材料一“专为争取女权者有15个;在的35个具有政纲的重要政

党中,只有3个政党主张‘男女平权’。”可知,缺乏政党的广泛支持;根据材料一“民国初年舆论普遍认为女子的知识程度不够,不宜参政;也有论者从职业分途等角度认为女子不宜参政”可知,传统观念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

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最高的一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20.4%,比1949年第一届提高了14.3个百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破了传统社会

对女性的束缚,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此后,进步女性主要转向办女报、兴女学等活动,争取女子参政权的运动渐趋沉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女性争取参政权的历程是艰难而漫长的,具有曲折性;根据材料二“第十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是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最高的一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参政权的争取和行使与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希腊和古罗马出现了一些国际法的因素。古希腊城邦国家间形成了使

节制度,使节任务包括签订条约、宣誓等,享有尊荣和不可侵犯权,违反准则被视为极端敌对行为。古罗马在使节和战争方面制定了更多法律化的原则、规则和制度,重视条约的缔结和作用,与外国的关系取决于是否缔结友好条约,以决定来自或去往该国的人或货物是否受法律保护。随着来到罗马的外国人增多,产生了万民法,其

一是规范外国人与罗马人关系的部分,其二在广义上是指所有国家或许多国家的共同法,包括领土、海上航行、外交使节不可侵犯、战胜者对战利品的权利等国际法规则,万民法被认为是国际法的前身。——摘编自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材料二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始

于16世纪,随着欧洲国家间交往的增加,国际法逐渐形成。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开端。此后,国际法在调整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国际法的领域扩及海洋法、外交法、战

争法等多个方面。同时,国际仲裁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的国际法也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引论》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维护

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等领域的法律规范不断涌现。同时,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

机构日益重要。——摘编自周鲠生《国际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和古罗马国际法因素产生的共同条件。(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际法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1)共同条件:对外交往的频繁;商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

;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对外扩张和战争的影响:文化交流与交融的促进。(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发展趋势: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执行机构作用增强。(3)影响: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法律

准则和规范,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据材料一“古希腊

城邦国家间形成了使节制度”和“古罗马在使节和战争方面制定了更多法律化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可得出“对外交往的频繁”;“随着来到罗马的外国人增多,产生了万民法”可得出“商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古罗马制定了更多法律化的原则、规则和

制度”可得出“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战胜者对战利品的权利等国际法规则”可得出“对外扩张和战争的影响”;“万民法被认为是国际法的前身”可得出“文化交流与交融的促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

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二“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始于16世纪”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可得出“领域不断扩大”;“国际法的领域扩及海洋法、外交法、战争法等多个方面”可得出“内容不断丰富”;据材料三“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平台”和“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日益重要”可得出“执行机构作用增强”。【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一“万民法被认为是国际法前身”和材料二“国际法在调整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得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法律准则和规范,有助

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据材料三“联合国的成立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得出“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国际法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还包括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1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劳动模范评选标准变迁的相关文献表述资料来源先进生产者除了掌握先进技术,或生产质优量多的产品,或“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的工人,也包括组织者、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商业工作者1956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知》(该会议

的前身为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型、智能型职工逐渐成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尤其是进入

新世纪后,劳动模范身上更加体现出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时代特点和要求2015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工会劳动模范工作实用手册》——据刘畅《从耐劳到创新:中国劳模的变迁》等整理结合材料,围绕“劳模精神与时代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

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劳模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助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批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在支援前线,巩固大后方,建设根据地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初

期和战斗英雄一起受到人民的拥戴和国家的表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矛盾突出,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劳模的评选往往与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相伴,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被“铁人”王进喜等劳模传承和弘扬,工农兵以外的社会群体也得到一定关注。改革开放后,经

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对先进生产力的贡献成为劳模评选的根本标准。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共识,“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成为这一时期劳模精神的重要内涵,贡献突出的科技工作者(如三次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袁隆平)乃至民营企

业家也成为被人们所崇敬、为国家所表彰的先进人物。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在建设祖国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传承并发展了劳模精神,在劳模精。神的浸润下,各行各业争创一流,呈现“行行出状元”局面。(“示例”仅供参

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首先,依据材料,确定主题。根据材料“956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知》”与“1979年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劳模精神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反映时代需求。其次,依据材料信息,进行证明。根据材料“1956年全国总工会《关于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通

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工业生产中那些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的工人就成为劳模的代表;根据材料“先进生产者除了掌握先进技术,或生产质优量多的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包括掌握先进技术、生产

质优量多产品的工人,这时候的劳模精神体现的是在艰苦的建设环境下,人们努力提高生产、积极参与建设的精神风貌。根据材料“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召开全国职工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通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中国改革的发展,社会对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高;根据材料“各条战线的劳动

模范和先进集体,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那种勇于探索、符合社会发展方向,适应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需求的行为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内涵,此时的劳动模范应该体现出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先声力量的作用。根据材料“2015年中国工人出

版社《工会劳动模范工作实用手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高速发展,对于工人的知识水平与技术水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材料“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劳动模范身上更加体现出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时代特点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

反映了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积极创新、勇于竞争、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体现出时俱进、勇攀高峰的时代要求。最后,总结归纳。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劳模精神不断发展,始终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成为各个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

量。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就明确提出“精贡举”的主张,要求改革“专以辞赋取士”的科举制。他认为当时的科举制“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

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范仲淹的改革之方是让地方“有学校处,奏举通经有道之士,专于教授”,然后“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摘编自范立舟《论王安石任三司度支判官期

间的思想倾向》材料二在王安石看来,国家兴学办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用合一的人才,为学为文要有补于世。他主张文武并举,反对“文武异道”,主张既要做到通晓“朝廷礼乐刑政之事”,也要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崇尚朝廷实用的礼法、乐教、刑罚、政

令,反对“重章句轻涵义”的“无补之学”。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王安石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校)。”王安石还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符合各方面所需人才

的稳定来源,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的培养就应以学校为主,而不能以科举为主。——摘编自朱虹、龙溪虎《千年回眸王安石(四)——举才济世创办新学》(1)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王安石科举改革思想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评价范仲淹、

王安石的科举改革思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共同之处:强调实用之学,反对过度重视诗赋和儒经章句;提高学校选官的地位,降低科举选材的比重;增强人才选拔和朝廷需求的针对性。(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应注意的问题:改

革派的立场和动机;改革思想付诸实践的历史背景和政策环境;改革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改革思想在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产生的客观影响;改革思想对后世改革的启发意义。(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

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共同之处:据材料一“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和材料二“为学为文要有补于世”可得出强调实用之学,反对过度重视诗赋和儒经章句;据材料一“有学校处,奏举通经有道之

士,专于教授”,然后“进士先策论而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和材料二“王安石还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有符合各方面所需人才的稳定来源,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才的培养就应以学校为主,而不能以科举为主。提高学校选官的地位,降低科举选材的比

重;据材料一“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和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校)。”可得出增强人才选拔和朝廷需求的针对性。(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应注意的问题,在材料里没有具体的

体现,结合所学的评价历史问题的知识归纳得出一下几点:结合改革的目的可得出改革派的立场和动机;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得出改革思想付诸实践的历史背景和政策环境;结合当时的思想可得出改革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结合改革的影响可得出改革思想在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产生的客观影

响;改革思想对后世改革的启发意义。(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