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 历史 试题含答案.docx,共(14)页,1.662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77b1d501d04cba50f963d808c8fa55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反映了A.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样式C.经济发展推动货币体制改革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
币的形式2.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弃3.汉代史书中有很多官吏死后“
家无余财”,甚至无以为葬的记载。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发现了汉武帝时期张汤(曾官至御史大夫)墓。其出土随葬品十分简单,多为小件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和史书记载吻合。这种现象主要A.得益于休养生息的推行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C.表明墨子思想得到贯彻D.受到察举制
实施的影响4.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A.加重了农民
负担B.消除了土地兼并C.有助于社会公平D.抑制了人口增长5.元代对于驿站符牌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若滥给者,从台宪官纠察之。”右图是1973年在我国西藏地区发现的一枚元代虎符圆牌,牌上文字的文意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
钦奉虔敬,治罪。”由此可知,元代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行政区划有重大创新C.监察体系严密高效D.西藏与中原联系密切6.“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
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7.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四级考试,即院试一乡试一会试—殿试
。参试者需逐级参考,考过低级别才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为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形式主要为八股文。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官员考核制度严格B.科举制度具有随意性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D.选官机制的活力衰退8.下列表格反映了晚清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财政收入所占比例。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晚
清国民生产总值约33.38亿两白银其中来自农业生产部门约占75%~80%其中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约2.5亿两白银其中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约1亿两白银A.传统经济结构阻碍近代化进程B.晚清中央集权制度趋于瓦解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加深9.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货币,称为边币或抗币。边币发行一般借重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的信用,以法币为保证,边币与法币
等价,混合流通。此举A.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B.实现了边币一元化的金融制度C.表明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D.造成敌后根据地物价剧烈上涨10.下面是1953年由俞云阶创作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画面中的工人师傅
干劲十足,正在钢铁厂火炉前认真检查炉火。该画表现的时代主题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C.工业化生产的全面跃进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1.2011年11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许多省份和城市推出了自己本地的“精神名片”北京市“爱国、
创新、包容、厚德”上海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郑州市“博大、开放、创新、和谐”武汉市“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些“精神名片”的推出A.目的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B.旨在推动社会价值体系重建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D.有利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12.共和国时期的古
罗马以庭院式住宅为主要形式,帝国时期则修建了很多独栋公寓楼。这种独栋公寓楼往往有五六层,每层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套间,便于出租,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修建。这种变化A.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B.影响了后世的城市住房设计C.是阶层分化出现的原因D.使罗马形成统一的建筑规制13.中世纪大学诞生之初,受罗马
教廷影响较大。伊丽莎白一世于1559年派出了剑桥大学管理委员会对剑桥大学进行管理。该委员会规定:只有在通过品格和正统思想的考察且获得新教教主的许可证之后,方可从事教学,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要宣誓效忠王室才能
获得学位。材料从侧面反应了A.大学的世俗化程度加深B.王室强化对大学的干预C.大学人文主义得到发展D.罗马天主教势力苟延残喘14.1787年,美国在制定宪法过程中,联邦党人与反联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执,反联邦派认为“管得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联邦党人则集中发表了85篇论文进行反击,系统阐述
了美国要建立的不是单一共和国而是复合共和国,最终打造了反联邦派的顾虑,使宪法得以通过。材料中所说的“复合共和国”指的是A.三权分立制,权力彼此制约平衡B.联邦制,联邦和州分立制衡C.国会两院制,参众两院相互制衡D.两党制,两党竞选轮流执政15.19世纪最后30年中,英国议会中两大
政党的最大分歧是关于“无形帝国”和“有形帝国”的争论:自由党政府坚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无形帝国”,保守党则主张限制自由贸易,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有形帝国”。这一分歧A.改变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B.反映了英国实力变动的现状C.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D.加速了英国工
业革命的进程16.在当今法国,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或减少工作时,每月可领取320欧元到480欧元的育儿补助。若雇用保姆照看未满6岁的孩子,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欧元到199欧元的补贴。这一政策A.提高了民众的工作积极性B.造成了政府财政紧张C.使法国福利政策臻于完
善D.提升了社会保障水平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遵循“存要去闲,并小去大”的原则,废除了“郡”级建制,全国实行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期,又改为郡、县两级制。李渊建店后,为赢得民心,恢复了隋文帝时期实行的州县两级制。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
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金国划分为十道,并派遣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但是这些使者仅为临时任命,巡察结束回京后职务就即刻被解除。“道”仅是唐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的虚拟机构,没有固定治所,因此不是固定机构。安史之乱后,掌管
兵权的节度使开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节度使的辖区叫“道”。自此,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域制度。——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制度的变迁》材料二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
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为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
府、30普通府、254州、63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1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地方行政
区划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法律文化,其突出特点是礼法结合,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代中国在法律思想上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各级官吏犯了法,可分别享受“议、请、减、赎、当、免”之特权。在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观念中,没有民法,从
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其中搀杂着一些民事法规。几千年来,由于封建皇权主义至高无上及宗法家长制的影响,对广大民众而言,守法是平民百姓的义务,百姓很少能从法律中得到某些权利保障。就每个朝代而言,法律制度一旦创立和形成,都强调“祖制
不可变”。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史中,司法与行政合一是中国司法体制的一大特色。材料二西方人认为至善至美的自然法是衡量一切人定法是非的唯一标准。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和追求构成了一条贯穿于西方法律文化史和西方法律价值观的主线,也是
西方法律思想的核心精神标志。西方人心目中,法律源于自然和上帝,永远也不能超越代表神灵意志的法律。西方人向往、信仰一切自然及自主意识,因此,其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西方法律传统中,法律处在不断发展中,以便满足当时和未来的需要。
而西方法律文化,虽然最初也有过司法与行政合一的现象,但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司法独立在法律文化中。——摘编自田君、高荣花《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异同。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
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二清政府“预备立宪”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宪法《钦定
宪法大纲》其内容: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非议院所得干预;……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
令随时更改;……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赞所附“臣民权利义务”共九条,主要是:臣民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1)依据材料一概括托
克维尔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分析《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背景及其进步性。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雅典的公共建筑,如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神庙和体育场等建筑都是城邦兴起的直接结果。城邦公共建筑格局所形成的
公共空间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城邦的市政广场是城邦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中心,这里是最大的集市,又是市政建筑集中的地方。人们在这里交流有关城邦事务的信息,参与市政议事会和公民大会。露天剧场已经成为城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公民群体对城邦事务
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进一步明晰城邦政治的理想。竞争精神是希腊人最重要的精神,体育场馆也是城邦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摘编自黄洋《古代希腊政治与社会初探》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表述清晰。)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各地的货币类型与其“农业”等经济类型相关,反映了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样式,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推动货币体制改革,C“图腾崇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答案】C【解析】西汉初期“废除秦朝苛法”、“驰商贾之律”、“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等休养生息的措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治国
之道,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适应了时代需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黄老“无为”思想,不是儒家“仁爱”思想,A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无关,B项错误;汉初没有废弃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3.【答案
】D【解析】材料用二重证据法,文献与实物的互证指出汉代官吏死后“家无余财”,甚至无以为葬。其中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孝廉,其强调的标准会影响官吏的行为和政治风气,D项正确;休养生息的概念和对象与材料现象和对象不符,休养生息是汉初统治政策,指减轻
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排除A项;君主专制的加强指皇权至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与材料现象没有逻辑关系,排除B项;墨子思想有尚俭的主张,但汉朝初期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并没有贯彻墨子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C【解析
】两税法包括地税和户税,地税按亩征收,户税按资产多寡多少来征收,体现了两税法主要按照土地和资产为主为标准来征税,这一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缓和土地兼并和社会的公平,故选C,排除AB;按资产多少收税,人丁税比重降低,有利于人口增长,排除
D。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八思巴文虎符圆牌是元代驿站通行证,在西藏地区发现的一枚元代虎符圆牌,说明西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有利于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A项;元朝的地方
行政制度是行省制,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是监察制度,得不出监察体系严密高效,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及
所学知识可得,“密揭”来体现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D项正确;在明朝专制主义社会中,民主原则不合适,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内阁职权范围是否有所扩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项。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四级考试,即院试一乡试一会试—殿试。参试者需逐级参考,考过低级别才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为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形式主要为八股文”,可知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固化,不利于培养和选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
才,说明科举制度的活力衰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员考核制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官员选拔机制更加细致和规范,并非随意,排除B项;材料并未显示明清时期政权统治基础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绝对优势,旧的生产方式
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劳动力和市场,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制约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阻碍着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晚清经济结构和财政收入状况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制度趋于瓦解,排除B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与“农
业生产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75%~80%”等不符,排除C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加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货币”、“边币发行一般借重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的信用,以法币为保证,边币与法
币等价,混合流通”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情况建立了银行并发行了货币,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边币一元化,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中共没有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
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名为《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的宣传画中,工人师傅干劲十足,认真检查炉火的画面表现的时代主题是,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
明工业化生产“全面跃进”,排除C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地“精神名片”的推出,有利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和精神的召唤,是社会主流人群的合力诉求,推动社会价值体系重建,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乡关系,得不出推动城乡一体化
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社会精神价值,不是经济建设,排除C项;材料中的“精神名片”是利用传统文化阐释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传统文化价值的彰显,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A【解
析】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时期修建了很多多层公寓楼,便于出租,结合所学,这些公寓楼有利于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A项正确;罗马帝国时代的公寓楼对后世影响深远,但题目要求指出从庭院式住宅
到公寓楼这种变化的影响,而非单独说公寓楼的影响,排除B项;公寓楼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可见公寓楼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虽然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修建公寓楼,但仅凭此不能得出罗马形成了统一的建筑规
制,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大学初期受罗马教廷影响大,后来需要宣誓效忠王室,这从侧面反映了世俗化程度加深,故选A项;材料直接表现了王室强化对大学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C
项;“苟延残喘”与16世纪罗马教廷的处境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787年,美国在制定宪法过程中联邦制党人与反联邦派的争论。反联邦派主张“管得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联邦党人
主张确立联邦制,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同时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因此“复合共和国”指的是联邦制,联邦和州分立制衡,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结构形式,即联邦制,不是三权分立体制,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结构形式,即联邦制,不
是两院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结构形式,即联邦制,不是政党政治两党制,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由放任政策曾是英国强大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保证,英国19世纪后半期开始衰落后,自由放任
政策不得不被修改并终止,从无形帝国政策向有形帝国政策转变,故材料中的争论反映了英国实力变动的现状,B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两党的争论,得不出改变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实现了工业
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当今法国政府对因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的家庭、雇佣保姆照顾孩子的家庭给与财政补贴,这些举措有利于保障因育儿导致困难的家庭的生活,提升了社会保障水平,D项正确;较高的社会福利不利于提高民众的
工作积极性,排除A项;较高的社会福利支出会加剧政府的财政紧张,但材料没有体现法国出现财政紧张局面,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法国的育儿补贴政策,无法得出“福利政策臻于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变化:由州、县两级变为道、州、县三级;道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2)表现:次级行政区功能分立;县以下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原因: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对政治中心护卫的需要;两宋经济发展推动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实行州,县两级制”、“
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域制度”可分析出由州、县两级变为道、州、县三级;根据材料“划分为十道,并派遣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可分析出道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2)表现:根据材料“军是冲要之地,监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可分析出次级行政区功能分立;根据
材料“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可分析出县以下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原因:根据材料“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州、军、监”可分析出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宋全盛时有4京府”可分析出加强对政治中心护卫的需要
;根据材料“全盛时有1231个县”可分析出两宋经济发展推动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18.【答案】(1)特点: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教化为先;法有差等,等级特权制;重刑轻民,法律以义务为核心;相对稳定性;司法行政
合一。(2)相同点:都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的稳定;都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不同点:法理观念不同:中国注重伦理观念,公法发达;西方崇尚自然法,私法特色明显。法律地位不同:中国强调法律服务于统治需求,更强调“人治”;西方则突出“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
律价值观不同:中国法律价值观追求无讼而过分强调秩序和稳定;西方法律更追求正义。司法地位不同:中国司法行政合一;而西方则是司法独立。【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其突出特点是礼法结合”可概括出礼法结合;根据材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概括出德主刑
辅,教化为先;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在法律思想上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各级官吏犯了法,可分别享受......特权”可概括出法有差等,等级特权制;根据材料“在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观念中,没有民法,从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
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对广大民众而言,守法是平民百姓的义务,百姓很少能从法律中得到某些权利保障”可概括出重刑轻民,法律以义务为核心;根据材料“法律制度一旦创立和形成”“祖制不可变”可概括出对稳定性;根据
材料“司法与行政合一是中国司法体制的一大特色”可概括出司法行政合一。(2)相同点:根据材料“法律处在不断发展中,以便满足当时和未来的需要”和材料一内容可概括出都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的稳定;都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不同点:根
据材料“从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西方人向往、信仰一切自然及自主意识,因此,其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可概括出法理观念不同:中国注重伦理观念,公法发达;西方崇尚自然法,私法特色明显。根据材料“由于
封建皇权主义至高无上及宗法家长制的影响,对广大民众而言,守法是平民百姓的义务,百姓很少能从法律中得到某些权利保障”“西方人心目中,法律源于自然和上帝,永远也不能超越代表神灵意志的法律”可概括出法律地位不同:中国强调法律服务于统治需求,更强调“人治”;西方则突出“法治”,强调法律
至上。根据材料“祖制不可变”“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和追求构成了一条贯穿于西方法律文化史和西方法律价值观的主线”可概括出法律价值观不同:中国法律价值观追求无讼而过分强调秩序和稳定;西方法律更追求正义。根据材料“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史中,
司法与行政合一是中国司法体制的一大特色”“而西方法律文化,虽然最初也有过司法与行政合一的现象,但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司法独立在法律文化中”可概括出司法地位不同:中国司法行政合一;而西方则是司法独立。19.【答案】
(1)观点:反对人民自下而上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原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君主派内部的矛盾;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2)背景: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
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进步性:议会拥有一定立法权;君主不能随时更改法律;给予了臣民一些权利。【解析】(1)观点:依据材料“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
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可以得出反对人民自下而上革命,主张由君主来完成;依据“中央集权‘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可以得出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大革命后的新社会。原因:依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结合所学从经
济、阶级等角度分析;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保守势力日趋削弱;君主派内部的矛盾;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2)背景:依据材料“清政府‘预备立宪’”并结合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政治上,民族危
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性:依据材料“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可知,议会拥有一定立法权;依据“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
”可知,君主不能随时更改法律;依据“臣民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可知,给予了臣民一些权利。20.【答案】论题:城市建筑与布局是文明的反映。论证:城市建筑与布局是文明发展演化的产物。城市建筑与布局本身,体现了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许多特征,是政治、经济和思
想文化在城市建筑与规划布局上的反映。如在古代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这些大型的公共建筑,是城邦公民集体商议、筹集资金修建而成的,是城邦民主的产物;城邦建筑和城市布局具有开放性,大量开放的公共空间的存在,有利于城邦公民参与城邦重大政治事务、城邦管理和公共活动,提高雅典公
民的参政热情和集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是城邦民主的体现。结论:综上所述,雅典城邦城市建筑和城市布局,体现了雅典城邦民主的特点。【解析】根据材料“雅典的公共建筑,如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神庙和体育场等建筑都是城邦兴
起的直接结果。城邦公共建筑格局所形成的公共空间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城邦的市政广场是城邦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中心,这里是最大的集市,又是市政建筑集中的地方。人们在这里交流有关城邦事务的信息,参与市政议事会和公民大会。露天剧场已经成为城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公民群
体对城邦事务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进一步明晰城邦政治的理想。竞争精神是希腊人最重要的精神,体育场馆也是城邦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可拟定论题:城市建筑与布局是文明的反映。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可知城市建筑与布局是文明发展演化的产物。城市建筑与布
局本身,体现了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许多特征,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在城市建筑与规划布局上的反映。如在古代雅典的城市布局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这些大型的公共建筑,是城邦公民集体商议、筹集资金修建而成的,是城邦
民主的产物;城邦建筑和城市布局具有开放性,大量开放的公共空间的存在,有利于城邦公民参与城邦重大政治事务、城邦管理和公共活动,提高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和集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是城邦民主的体现。结论:综上所述,雅典城邦城市建筑和城市布局,体现了雅典城邦民主的特点等等。获得更多
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