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x,共(8)页,751.92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38809f506271db464e4b5132454d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邢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题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至选择性必修二第2章第1节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B.红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
泌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2.图1表示对神经纤维膜电位的测量过程,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一次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A.若用麻醉药物阻遏K+通道,图2中从c到d的时间将延长B.图2
中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图2中的电位变化D.如果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图2中c点对应的电位值将减小3.跑步是大众喜爱的一
种健身方式,每天坚持慢跑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以下为跑步过程中人体的部分生理反应及其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呼吸频率加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B.面色发红——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胃肠蠕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加强D.排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4.生长素的发现源于对植物向光性的观察,
下列有关生长素研究过程中相关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B.拜尔的实验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胚芽鞘的弯曲方向不相同C.达尔文认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影响了尖端下部的弯曲生长D.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引起的,并从植
物体内提取出生长素5.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预实验需要设置蒸馏水的空白对照,预实验也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由于插条内缺乏相应酶分解2,4—D,因此其作用具有长效性C.正式实验所使用的
2,4—D浓度梯度比预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D.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用2,4—D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插条的时间都比沾蘸法大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中,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不仅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还能决定细胞的分化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
似C.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D.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中都能合成,脱落酸是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7.除植物激素外,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也能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B.重力可能通过影响生
长素的运输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年轮的形成是树木对一年中不同时期环境温度反应的结果D.冬小麦经历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结实,说明开花结实与植物体内的激素无关8.如图1为探究不同实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1图2A.要探
究出植物的弯曲生长是否与单侧光有关,最好选用图1中③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B.若将图1中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植物茎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口弯曲生长C.据图2分析,若图1中装置①内茎的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在2m和c之间D.图2曲线上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
抑制生长,H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9.如图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下一年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和r对策是生物的两种繁殖策略模式,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r对
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当种群基数较少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可能为负值B.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对其保护的关键是提高环境容纳量C.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的原因可能是这类生物繁殖能力较强D.对于K对策生物,X点对应的种
群数量接近K/2,此时种群增长较快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橘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体现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C.“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肥田”利用了绿豆和根瘤菌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和“螳螂
捕蝉,黄雀在后”分别体现了寄生和捕食对生物的影响11.种群是一个有一定特征、能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和发展的有机体。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
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D.理想条件下形成的“J”形曲线的增长速率逐渐变大,而增长率保持不变1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B.农田中玉米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
构C.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D.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关13.图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吸虫器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
小动物进行采集B.吸虫器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C.诱虫器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诱虫器装置的花盆壁与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14.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说明:①③⑧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移动到突触后膜处的运动不需要消耗ATPB.模式Ⅱ中,④兴奋后释放的
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⑤兴奋、③抑制C.模式Ⅲ中,⑧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进质,抑制兴奋由⑦传向⑨,导致⑨不兴奋D.模式Ⅰ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1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
的调节过程与跨膜激酶蛋白(TMK)密切相关。AHA蛋白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研究发现,生长素可以诱导TMK蛋白和AHA蛋白在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体,激活AHA蛋白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从而引起细胞壁酸性化和细胞伸长。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B.生长素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D.当下调伸长区细胞的TMK蛋白表达水平时,会增
强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16.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水稻和突变型水稻(乙烯受体缺失)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组别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根系长度①野生型水稻++++++②突变型水稻++③
突变型水稻+NAA++++④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水稻++++++注:+越多表示相关指标的量越大A.第④组中的水稻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得B.第②组与第③组对比说明乙烯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C.第③组与第④组对比说明NAA对根系生长有促进
作用D.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进而调控根系的生长17.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可能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
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18.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
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同数量的甲、乙、丙三种单细胞藻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分别统计L、M中藻类数量,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中使丙藻数量始终处于下降趋势的种间关系不只有捕食B.螺对甲藻的捕食喜好程度最大,
对乙、丙藻的捕食喜好程度小C.M玻璃缸中移除全部螺后,其中的甲藻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D.L中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原因可能与L中代谢废物积累、无机盐减少等环境因素有关三、非选择题(5小题,共59分)19.甲型流感病毒(IAV)为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机体感染后
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症状。下图是人体对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自身的细胞,因为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
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是______,但是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攻击,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IAV感染,原因是______。侵入机体的IAV被Ⅰ______(填细胞名称)摄取和加工处理,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
,然后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Ⅴ______(填细胞名称)结合,这是激活V细胞的一个信号;激活V细胞的另一个信号是______。(3)细胞Ⅲ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______免疫,再次
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时细胞Ⅲ的来源有______。(4)物质d、e、f、g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其中d的作用是______。20.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被氧化,增加ATP的生成,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化,促使Ca2+通道开放,C
a2+内流,刺激胰岛素分泌。进食后,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GLP-1和GIP)依赖于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称为肠促胰岛素效应。人体内的GLP-1和GIP易被酶D降解,人工研发的类似物功能与GLP-1和GIP一样,但不易被酶D降解。回答下列问题:(1)血
糖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人体内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有很多,除胰岛分泌的激素外,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还有______(答出一种即可)。(2)药物甲只能与胰岛B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作用于ATP敏感性K⁺通道,促进胰岛素分泌。使用药物甲后,胰岛B细胞内
______(填“K+”“Ca2+”或“K+和Ca2+”)浓度增大;过量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可能是____________.(3)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和B的肠促胰岛素效应均减弱,血糖异常升高。使用药物甲后,患者A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而患者
B血糖无改善,患者B可能有____________分泌障碍。(4)研究发现,与正常人比较,患者A的GLP-1表达量较低但其受体数量无变化,而GIP表达量无变化但其受体数量明显下降。若从①GIP类似物②GLP-1类似物③酶D激活剂中筛选治疗患者A的
候选新药,首选______(填序号)。若使用该候选药,发生(2)所述不良反应的风险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用药物甲,理由是______。21.某人为研究顶端优势与根、地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初春时留取四根长势相同的
葡萄一年生枝条,在每一个枝条上选取三个茁壮的芽,从离根最远处依次定为A、B、C。待所有芽萌发后,测量新枝长度,并记录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共同完成的。(2)通过实验数据发现甲A芽最长
,乙C芽最长,丙B芽最长,丁各芽一样长,那么______植株的生长状况体现了植物的顶端优势的理由是______。(3)生产生活上,可以用涂抹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去解除作物的顶端优势,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是______。(4)为验证细胞分裂素的解除作物顶端优
势的生理效应,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如图2)为材料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实验思路:将若干株有顶端优势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喷洒______,另外一组喷洒______,在______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解除顶端优势。预
期结果:______。22.图甲是草原中的昆虫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
下列问题:(1)图甲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2)草原上的昆虫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昆虫的天敌”,曲线Ⅱ表明天敌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______段。若投放的天敌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
),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万个。实际活菌数比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4)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
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W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种群数量为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若在1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
___。23.浆水苹果是邢台市信都区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苹果园甲长期进行施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等人工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苹果产量高;苹果园乙与苹果园甲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苹果产量低。研究者调查
了这两个苹果园中节肢动物的种类、个体数量以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苹果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头)害虫比例(%)天敌比例(%)甲6176327832.8315.26乙785967
3237.5918.64(1)苹果园中有苹果黄蚜、红蜘蛛、夜蛾等多种害虫,若要调查苹果园中昆虫的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答出2点)。干旱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是影响某种蚜虫种群数量发展的______(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2)与葡萄
园甲相比,葡萄园乙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苹果园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的特点。(4)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
可以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林下种植大豆等作物,通过______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______;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殖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5)研究红蜘蛛的生态位,可以研究的方面有______,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
______。邢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题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DCBAB6-10CDCDD1
1-13CBC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选错的得0分)14ACD15ABC16AD17BD18BD三、非选择题(5小题,共59分)19.(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1分)(1)组织相容性
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或HLA)免疫防御(2)呼吸道黏膜受损使机体失去了第一道防线的保护抗原呈递细胞(或APC或B细胞或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B细胞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并结合(或病毒和B细胞接触)(3)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
Ⅱ、细胞Ⅳ)(2分)(4)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2分)20.(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共12分)(1)下丘脑(1分)肾上腺素(或甲状腺激素或糖皮质激素)(2)K+和Ca2+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3)胰岛素(1分)(4)②(1分)小于(1分)GLP-1发挥作用依赖于葡萄糖,
当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时,GLP-1不会持续发挥作用21.(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1分)(1)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2分)(2)甲植物激素从形态学上端通过极性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A到C,导致B、C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生长(2
分)(3)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2分)(4)适宜浓度适量的细胞分裂素等量的蒸馏水相同且适宜喷洒细胞分裂素的一组顶端优势解除22.(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3分)(1)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物种竞争(2分)(2)bef变大(3)抽样检测1.
2×106(2分)偏小(4)W/2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2分)23.(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2分)(1)样方法、黑光灯诱捕法(2分)非密度制约因素(2)高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分)(3
)季节性(4)种间竞争氮肥(5)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分)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