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阴市青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共(9)页,29.64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eed7489f5b868474cf946d2ab8eb54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出卷人:牟少华审卷人:高新航(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外文学史上都
有所谓传奇小说及传奇叙事传统。传奇小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传奇叙事常带有理想色彩和夸张的成分。就中国小说叙事的发生而言,自唐以来所形成的传奇叙事模式是中国小说发展达到成熟阶段的一个基本标志。传奇叙事基本要素就是情节的奇幻与人物的特异。从中国小说史发展的角度
看,自唐传奇小说开始,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章回体小说,传奇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发展中最为流行、最易接受的叙事模式之一。因此说,传奇叙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西方小说的“诗的”“史诗的”或“神话的”传奇叙事作为一种叙事传统,以幻想的姿态填补着社会发展的个人实现感,孕育了个人与社会
错落有致的风韵,但始终与中国古代的传奇叙事模式“异构同质”。所以,无论是最初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还是直至今日中国小说的发展,受西方传奇叙事的影响很少,始终都呈现着一种对中国“传奇叙事”经验与传统进行承袭、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轨迹与样貌。在以清末民初“新小说”为肇始的中国
现代小说的转型中,依据社会改良与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中国小说在开始真正走出封建文学传统主题规范与形式束缚的同时,又因“传奇”的故事化叙事、大众化接受以及民间化发展的特殊价值,表现出一种对传奇叙事的特殊选择。其后
在中国“五四”以来现代小说叙事理念及模式确立的过程中,尽管表现出一种向西方小说学习的、反传统的整体态势,但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学传统,传奇叙事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不断焕发出更为巨大的新生力和影响力。整体梳理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会发现
中国的传奇叙事呈现出不同的样貌。鲁迅《故事新编》借传奇叙事之形,以悬置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情节和人物来叙事,以传达观照现实人生的良苦用意;张爱玲以普通人为原型的“新传奇小说”,则是以新都市文化景观与现代都市大众阅读背景下所生成的另类与特异的都市书写,以传奇叙事形成
了传统与现代之间、雅与俗之间的对立共构;以革命的历史与英雄的传奇契合而成的“现代革命传奇”和当代的“红色经典传奇”,采用多重视角的多元化叙事结构,让不同人物从各自角度对同一件事物进行讲述。实际上从上世纪二十年
代的“革命文学”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与八十年代的小说,都呈现着典型的传奇叙事样貌;九十年代以后的小说更加以最具有流行品格的传奇叙事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获得大众阅读的最大可能性。在当前的文学与文化环境当中,
各种各样的西方话语常常都具有主导甚至霸权的意味。如果我们今天仍旧将“叙事”作为一种舶来品,依然看不到承袭中国文学传奇叙事传统之“中国经验”的内容,看不到中国整个二十世纪以来的小说叙事中富有的文学精神意味,那么,不仅是我们没有真正把握中国文学本土经验的内在精神与外在传承,同时也会使中国文
学在全球化语境下走向世界、走进世界的追求与实践中,始终都缺少甚至是放弃了一种自我的、自主的精神依托和现实资源。传统与发展、民族与世界始终是一种对立共构关系,全球化时代对中国文学自身及其与世界文学的建构的认识,既离不开对悠久的传奇叙事传统的确认和
梳理,也离不开对其他中国经验的发现和发掘,尤其是在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上。因此,要立足中国经验,在当下新时代意义上探寻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路径。(摘编自张文东《传奇:中国文学对本土经验的探寻》)材料二:作为传奇叙事模式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叙事,在今天对其重新审视具有重
要的意义。回顾21世纪初的中国文学,英雄叙事模式与英雄主义间存在裂隙。英雄叙事模式是一种个性化、戏剧化的想象性存在,而英雄主义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建构,指向的是崇高的理想追求与高贵的人格尊严。英雄叙事模式当然可以满足大众对英雄主义的想象性期待,并为作家预留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文学
毕竟不能远离生活真实,艺术地还原现实生活始终是检验作品成色的重要尺度。和平年代,庸常且碎片化的生活如何把握?军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图景如何建构?英雄的价值意义怎样表达?这些瓶颈问题终究无法经由对传奇英雄
的戏剧性虚构而绕过,而只能在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中寻求突破。在采用英雄叙事模式写英雄小说时,有的作家虽然写的是现实题材,但缺乏穿透事象直达本质的锐利目光,导致作品所关注的并非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震撼人心、最带有趋向性的景观,
传达的思想和观念并非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有的作家缺少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心灵世界的生动描摹,缺少对人性的深度探索与掘进,较少对生命存在的体察和关照。今天,我们要讲好中国英雄故事,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表
现内容,用新的英雄叙事模式体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摘编自傅强《讲好中国英雄故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奇叙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自唐传奇小说后逐渐流行并促进了中国小说的发展。B.在中国现代小说的转型中,传奇叙
事在脱离了封建传统文学的束缚后被中国现代小说取代。C.梳理中国传奇叙事发展轨迹,会发现中国文学在今天有着自己可以探寻和借鉴的本土经验。D.掌握新的英雄叙事模式,正确处理英雄叙事与英雄主义的关系,有利于英雄人物的精神构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传奇
叙事是中国小说最为流行的叙事模式,容易被大众接受,它一直得到小说家们的青睐。的B.鲁迅、张爱玲等中国小说家们致力于采用传奇叙事模式写作,从而推动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和转型。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体现了情节奇幻与人物特异的特点,是《水浒传》采用传奇叙事模式的
典例。D.只有做好对时代主潮的把握和对英雄叙事模式的重建,才能解决英雄叙事对英雄的戏剧性虚构问题。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B.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鲁迅)D.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默生)4.材料一结尾说“要立足中国经验,在当下新时代意义上探寻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路径”,请简要说明得出这个结论的说理步骤。5.学校拟开展“如何讲
好新时代英雄故事”主题研讨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作典型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初雪(节选)路翎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方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
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
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多感触。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的家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
,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裹,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唤起了他心里温暖的感情。这些东西仿佛在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讲述着妇女们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血奋斗。放到车子上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
上装得差不多了,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了。“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尼把背央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
席也放得下啦。”“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吗?”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晴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
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多呢!”可是说不出口了。终于把所有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迟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
又停下来,因为他听见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辛苦啦,谢谢……”那母亲激动地说。“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消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意用
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喊着:“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这活儿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给王德贵了。“这怎么弄好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咄!”刘强说,“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王德贵很不满
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万一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抽,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从前面一直挂过来了。
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公路上的激烈斗争中。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大雪中倔强地弹起来的弯曲的黑色树技,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
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那个用花格子头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
不响,顽强地抵抗了那向她们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都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于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这台车一下子从困顿和沉默中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
声飞驰着的。人们开始下车,因歌声和大雪而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大家沉默了,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
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右肩上。忽然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尼,这孩子他的姓名?”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贵红着脸
说。“金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接着他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迎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就被大
雪盖住了。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本侵略家乡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B.小说写王德贵担心因收拾“破炕席”而耽搁行程,说明王德贵对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比刘强更清醒的认识。C.小说
写朝鲜妇女们在纷飞的初雪中激情高歌,表现了她们即将平安抵达的喜悦和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感激。D.小说写刘强“俯下头去”亲吻婴儿的脸,“一吻见真情”,流露出刚强严肃的刘强父亲般的温暖柔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借助“严寒的黄昏”、“很快黑下来了”的天色、“前沿的
炮声”、山谷里的“回声”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酷的战争气氛。B.小说写王德贵抱婴儿笨拙姿势引起车上妇女们的哄笑,“很不满意”“浑身热辣辣的”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王德贵恼羞成怒的心理。C.小说运用“抓住”“靠了一靠”“跑向”“靠在”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金贵永母亲对王德贵、刘强两位志愿军由衷的感谢
。D.小说以雪景结尾,一方面,呼应标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烘托出静谧平和的气氛,传递出胜利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8.小说特别写了婴儿金贵永备受一行人的关注呵护,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深意。9.有评论家说,
《初雪》兼顾了历史真实与审美感受的最大化。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齐国景公,以勇力搏
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
恐不中也。”晏子曰:“北皆力攻勍敌①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
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
之以士礼..焉。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②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齐景公,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注】①勍敌:强敌。②齐庄:齐后庄公,齐景公的异母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B.当是时也/
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C.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D.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是谥号,义为“布义行刚”,可见齐景公在位时国内虽有多次动乱,但他还是有所作为的。B.骖,指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护卫居右,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C
.使者,原指受命出使的人,出使楚国的晏子属此类。文中泛指奉命办事的人。D.士礼,指对待士人所用的礼节。古人等级不同,对应的礼仪也不同。文中指士专用的丧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经过公孙接等人时小步快走,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没有起身
,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B.晏子认为要用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如果不符合,不如让他们离开,去危害其他国家。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乳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自己曾沙场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则表示自己兼二
人之长且超越之。D.高士奇认为《左传》所记晏子数事显示其没有尽到辅佐君王的责任,且言行不一:言论源自老子,而用计杀人却趋向刑名律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齐景公,愧悔无地。(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留别南昌诸友翁卷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春风岂识吟人
恨,夜雨频于客舍闻。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注】翁卷,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当为诗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时他正欲返回家
乡,故以此诗寄寓离别之情。B.颔联中作者对幽径菊荒的想象及对家乡山云的回忆,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久。C.颈联以“春风”“夜雨”点明时令,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转瞬又过去一年。D.尾联以乐景写哀情,用万柳百花之乐景衬凌乱愁绪之哀情,有倍增其哀效果。15.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愁”
的内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两句,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千古名句。(2)浪
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和“______”令人叹为观止。的(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长江秋日图。(4)《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
“______,______”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
(),1925年,毛泽东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出他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担当。他不仅关注中国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未来,并把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他壮怀激烈,立志改造中国社会,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的历史潮流,将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他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
的噩梦,开启了新中国______的好梦。回顾百年______,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______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______的壮丽史诗。17.下列填入文中
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繁花似锦蹉跎岁月义无反顾气贯长虹B繁花似锦蹉跎岁月义不容辞气吞山河C.锦绣壮美峥嵘岁月义不容辞气贯长虹D.锦绣壮美峥嵘岁月义无反顾气吞山河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A.不同阶层的国人关注世界B.面对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C.世界革命运动正风起云涌D.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牺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对于农
业现代化更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把种子比作农业的“芯片”十分形象,芯片中有大量的晶体管,①。现代育种首先要把优良的基因发掘、鉴定出来,再把带有这些基因的材料进一步地杂交、分离、重组、筛选,也就是把对育种目标有用的基因重新“组装”,同时②。近年来,世界各国育种技术发展迅速,
③,主要表现在提高产量、增强抗性、改善品质等方面。的.经过多年持续攻关,我国种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以2021年为例,新品种创制与应用方面,成功选育出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33号”;玉米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是基础创新研
究方面的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出来。这些都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贸,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阅读下面文字,请用
一句话概括新闻的核心信息(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30字)(《中国青年报》2022年3月28日王磊、王海涵)近日,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古生物学家饭岛正也博士和刘俊教授在对馆藏于广东新会博物馆和顺德博物馆的鳄鱼标本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史前鳄鱼的新物种。这一研究不仅解决了分
子生物学家和形态学家对鳄鱼分类的争议,也为人类活动导致史前鳄鱼的绝灭提供了有力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科学》。我国岭南地区,曾经生活过一些巨型的史前鳄鱼。这些鳄鱼体长超过6米,是当时生态环境中的顶级捕食者。公元9世纪,岭南韩江
流域曾经存在“鳄患”。据史料记载,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潮州时曾试图警告鳄鱼,将猪羊投入恶溪(今韩江)命鳄离去,否则定将诛戮不赦,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鳄鱼文》。此次发现的史前鳄鱼新物种,和《鳄鱼文》中描述的“四处侵扰为害”
的主角属于同一物种。于是,科研人员以韩愈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新物种:中华韩愈鳄。四、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买手机的时候,我们总是挑拍照效果好的;自拍的时候,我们总是用修图软件把照片修饰得一点瑕疵都没
有再发朋友圈;而影视技术的发展,也让美颜滤镜成为影视剧调节色调、提升画面呈现效果的“利器”。有人说,借助技术手段让爱美之人得到心理的满足无可厚非,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记叙文或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