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7.2.1 氨含解析.docx,共(9)页,225.77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e74ff204e24d55889f17d4042f866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6氨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于检验NH3泄漏的是()A.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B.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D.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下列关于氨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B.氨气
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氨气具有还原性D.可以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B.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氨气D.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4.有关下列实验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中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5.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
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B.“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C.“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D.“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6.某混合
气体可能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A.HCl、CO2
、H2B.CO、H2、H2OC.CO、H2、NH3D.HCl、CO、H2O7.图中,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
不可能是()A.X是NH3,Y是水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C.X是CO2,Y是稀硫酸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8.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
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A.(NH4)2SO4B.NH4NO3C.NH4ClD.NH4HCO39.下列反应中,氨作氧化剂的是()A.NH3+H3PO4===NH4H2PO4B.4NH3+5O2=====催化剂△4NO
+6H2OC.2NH3+3Cl2===6HCl+N2D.NH3+NaH===NaNH2+H2↑10.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由多种粒子组成的,液氨的组成中只有氨分子B.氨水
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C.氨水显弱碱性,故通常保存在金属容器中D.氨水可使酚酞变红11.标准状况下,在三个烧瓶内分别装有纯净干燥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NO2和O2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
后假设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不扩散,则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B.5:5:4C.1:1:1D.无法确定12.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子的干燥剂的是________,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4)A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
下:制取N2制取H2―→气体混合―→合成氨―→氨吸收―→氨氧化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1)从上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____,氢气___
_____。(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4)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结束
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离子。14.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如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
题。(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NH3,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选填字母):a接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h;用A装置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如图所示装置也可以制取NH3,则圆底烧瓶中的固体可以选用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A.碱石灰B
.生石灰C.无水氯化钙D.无水硫酸铜E.烧碱(3)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气体制取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
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气性质,按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实验探究】(1)利用上述原理
,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图中________发生装置进行实验。(2)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填“碱石灰”或“浓硫酸”)。(3)用5.35gNH4Cl固体与足量Ca(OH)2反应,最多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为________L(NH4Cl的摩尔质量为53.5g·mol-1
)。(4)气体通过C、D装置时,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C”或“D”)。(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F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同学用氨气和滴加酚酞的水做喷泉实验,根据烧瓶内产生红色喷泉的现象,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质(填序号)。a.还原性b.极易溶于水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8)氨气的用途很广。如可用氨气处理二
氧化氮:8NH3+6NO2===7N2+12H2O,该反应中氨气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作业6氨1.答案:B2.答案:B3.答案:D4.解析:C项中苯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苯,应改为四氯化碳,故选
C。A项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吸收,正确;B项装置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短进长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长进短出,故正确;D项中氨气易溶于水,吸收时应有防倒吸装置,D项正确。答案:C5.解析:
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Cl2、H2O、HClO、Cl-、ClO-、H+、OH-,共7种,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有NH3、H2O、NH3·H2O、NH+4、H+、OH-,共6种,A错误;氨水无漂白性,不能漂白有机色素,B错误;氯水中存在氯气和水的可逆反应,氨水中存在氨和水的可逆反应,C正确;
氯水变质是因为HClO见光分解,氨水变质是由于氨气的挥发,D错误。答案:C6.解析: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而通过Ba(OH)2溶液有浑浊,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HCl和CO2气体,因HCl与石灰水作用:Ca(OH
)2+2HCl===CaCl2+2H2O,无沉淀产生;CO2通过Ba(OH)2产生沉淀:Ba(OH)2+CO2===BaCO3↓+H2O,因而有HCl、CO2,则一定没有NH3。通过灼热CuO和无水CuSO4所呈
现的现象说明一定存在有H2。答案:A7.解析:气球鼓起,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只要气体能和液体反应,而且气体的体积减小使瓶内压强减小即可。A、D项中NH3和HCl气体极易溶于水,B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2NaOH+SO2===Na2SO3+
H2O),气体体积都减小。C项中CO2和稀H2SO4不反应,气体体积不减小,故C项中压强不减小。答案:C8.解析:铵盐与烧碱共热产生NH3,Y为NH3,NH3――→+O2NO――→+O2NO2――→H2OHNO3――→+NH3NH4NO3,Z为
HNO3,X为NH4NO3。答案:B9.解析:A项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C两项中NH3被氧化,作还原剂;D项中NaH作还原剂,NH3作氧化剂。答案:D10.解析:氨水是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多种粒子,包括NH3·H2O、NH3、H2O等分子,N
H+4、OH-等离子,而液氨是纯净物,组成就是NH3分子,A项正确;当NH3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结合,形成NH3·H2O,NH3·H2O是弱碱,只有少部分电离,电离出NH+4和OH-,因此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是最大的NH3·H2O(除水外),B项正确;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故一般情况
下,氨水存放在陶瓷坛、橡皮袋里,C项错误;氨水显弱碱性,可使酚酞变红,D项正确。答案:C11.解析:向烧瓶中加入水后,NH3全部被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全部被水吸收,NO2、O2和水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由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体积之比,故
n(NH3):n(HCl):n(HNO3)=V(NH3):V(HCl):V(NO2)=10:5:8,加入的溶剂体积比为2:1:2,故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5:4,B项符合题意。答案:B12.解析:根据无色气体B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推知B为NH3;根据无色气体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推知C为SO2;因为A为酸式盐,所以进一步推知A为NH4HSO3。NH4HSO3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能发生反应NH4HSO3+2NaOH=====△Na2SO3+NH3↑+2H2O。答案:(1)NH4HSO3(2
)碱石灰向下排空气法(3)HSO-3+H+===H2O+SO2↑(4)NH+4+HSO-3+2OH-=====△2H2O+NH3↑+SO2-313.解析:(1)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是两种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所以选用烧瓶加热装置。(2)氮气和氢气加
热合成氨气必须在无水条件下,所以用浓硫酸干燥,二者的比例1:3,所以根据气泡的多少调节比例。(3)氨气氧化后生成NO,又继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出现红棕色气体,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
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所以溶液中有NH+4和NO-3.答案:(1)ab(2)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调节二者的比例(3)氨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4)4NH3+5O2=====催化剂△4NO+6H2O
(5)NH+4NO-314.解析:(1)制取干燥的氨气,A为发生装置,然后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干燥,连接de,再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连接gf,所以顺序为degf;实验室制取氨气是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可以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或生石灰或烧碱制取氨气。(3)因为在氯化钙中二氧化碳溶解度很小,所以先通入溶解度大的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4)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所以取少许样品与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碳酸钙,
否则不是。答案:(1)degf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ABE(3)NH3CaCl2+CO2+2NH3+H2O===CaCO3(胶体)+2NH4Cl(4)取少许样品与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
米级碳酸钙,否则不是15.答案:(1)a(2)碱石灰(3)2.24(4)D(5)产生白烟(6)防止倒吸(7)b、c(8)还原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