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02练 含解析.docx,共(12)页,37.65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9ca36b69fc92278e7405c4ee7925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302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职业,作为一名文物修复技术员,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
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文物修复技术员的培养一般是师傅带徒弟,再者是参加由国家举办的文物修复培训班。但是,由于文物修复得不到重视,截至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的文物修复技术员少之甚少,这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
善与保护。文物修复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遗址、出土文物、流散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文物修复技术员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面貌如初”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需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功力作为支撑,否则会失掉文物的古风古韵。修复一件文物,
有的需要半个月,有的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一件文物最终的定级,与修复时是否充分保留、展示其历史文化信息,有着很大关系。由于文物修复场所处于博物馆中,与文物库房相伴,多数文物修复人员不会主动邀请亲朋好友前往工作单位“做客”,所以在一般人
看来,文物修复从业人员颇为神秘。文物修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址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可移动文物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古建筑遗址修复、古墓遗址修复和革命遗址修复等,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
,尤其是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器物的完整的原貌,而且还需要器物原始年代独有的特殊风格的完美性。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三种修复虽在同一个目的、方法上还存在差别,
但在保持文物的原貌上仍是相同的。修复文物一般须经清洗、加固、粘接、补配、绘图、粘补等十多道程序,而作色、作旧是最后一道程序,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求修复员有纯熟的技巧,更要对色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文
物修复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知识。除了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耗时很长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
。文物也具有生命,文物技术修复员也好比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钟表,是一件有生命的物品;修复,等于是赋予它第二次生命。文物修复的意义重大。文物是当时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反应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战争。残破的文物固然具有悠久的历史感,
但修复后的文物更能完好的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文物的修复是以当时的文化背景为理论依据,而不是盲目地修补,修补是为了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摘编自《文物修复的重要性》)材料二:陶瓷器是我国众多文物中的一个品类。在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从新石器时代被发现,到夏
朝原始瓷的成功烧制,再到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的出现,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从未断流,常作为其他文物断代标准器。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是出土器还是传世器,由于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及时对它们进行妥善保护和有效修复,是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
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在对古陶瓷进行修复时,修复者需要了解各种保护修复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所用材料时,秉承最大程度地稳定性、最大程度的相容性、最大程度的可逆性的修复保护原则,在确
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不破坏文物原貌,同时也保证材料老化后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现代古陶瓷修复的类型主要有: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考古修复和博物馆展览修复都要求在修复过程中无损伤修复,还原陶瓷本来
的面目,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商业修复则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果修复水平不到,很容易修旧如新,造成文物破坏,不利于展览和交易。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展览修复居多,更多地遵循了“可读性”原则。修复古陶瓷器,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在实施修复中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反对操作者主观臆
造,随意加工改变。对修复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并具有再修复的可能性。在修复保护文物的工作中,我们秉承的是“预防为主,保存现状,恢复原貌,最小损伤,修旧如旧”,反对修旧如新。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工作者,要明
白古陶瓷修复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器物的稳定状态之上,制定与实施陶瓷器修复计划前,首先要将器物的状况(背景信息、文化价值、器物的材质、受损情况等)记录存档;其次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具有可逆性且对陶瓷器本身
伤害最小的,能够与其胎、釉不发生反应造成二次伤害的材料进行修复保护;然后不可改变文物原貌,在完成修复时需要识别出修复部分与原器物;最后,还需要考虑经济性与适用性,能够兼顾保护和修复的需求的方案,才是最适
合的方案。(摘编自《古瓷医师,仁心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上加以健全。B.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
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对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C.现代古陶瓷修复的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三种类型,前两种标准高,要求修旧如旧。D.古陶瓷器的修复,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不能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2.根据材料
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鉴于全国文物修复技术员太少,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善与保护,国家应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多投入力量。B.在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上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已经远远不够,由国家开设培训班来培养人才是最有
效的方法。C.用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来比喻文物修复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一段历史就会因此消亡。D.文物修复过程中,工艺师在细节上加上自己的创造,能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
的文化。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物修复的原则的一项是()(3分)A.修复后的黄鹤楼的铜宝顶,三个铜球叠焊在一起,原铜宝顶上面只有两个铜球,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有一个倒扣脸盆状的金属过渡结构。B.“龙泉窑粉盒”碎裂严重,缺片较多,制定修复方案后,选择了合适
的修复材料和方法,修补时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粉盒全貌。C.博物馆里一位工作人员把一辆出土的马车模型,表面镀上一层金,看起来非常豪华,吸引了大量游客。D.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将15世纪的圣母玛利亚雕
像复原成了颜色鲜艳的看起来像一个当地业余爱好者制作的雕像。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证实了材料一的主要观点。(4分)5.请根据材料简述文物修复的注意事项。(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温酒斩华雄罗贯中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细作报上关来。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
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
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
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杀至天明,雄方引兵上关。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驻。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
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
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
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
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
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
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
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
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
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有删改)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羽的出场运用了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的表现手法,其声惊天
动地,其人威风凛凛,可以说关羽一出场就显得雄姿英发。B.面对关羽这一小马弓手的请战,袁术竟要将其打出帐去,袁绍怕为华雄所笑,唯有曹操不顾二袁的轻视和怀疑,积极支持关羽出战。C.战斗开始了,“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作者用非常精练的笔墨具体描
写了关羽与华雄交战的过程,表现了关羽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慨。D.正当众诸侯想要探听消息的时候,“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一戏剧性的细节,凸显了关羽的英雄形象。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部分着重塑造关羽的形象,其中肖像描写非常突出,从身、髯、眼、眉、面、声等方面着笔,寥寥几笔,体现了关羽鲜明的英勇无敌的形象。B.选文部分塑造关羽的形象时,善于运用衬托的手法,俞涉、潘凤出战旋即补斩,即与关公温酒斩华雄形成鲜明的对比,又衬托出关羽的英勇无敌。C.当关羽请缨
出战时,被袁术讥笑和阻拦,又为袁绍所顾虑,这一情节既衬托了关羽的武艺高强,又衬托出曹操的明智与慧眼识英才,一石二鸟。D.本文擅长用语造势,例如关公出战时,用“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等句进行渲染,即节省笔墨,又激人想象。8.文中曹操给关
羽斟的那杯酒有哪些作用?(4分)9.《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载:“孙坚与董卓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可见“温酒斩华雄”是作者为了塑造关羽形象而虚构出来的。请简要赏析罗贯中这样的艺术处理的好处。(6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文学
最缺乏的是悲剧的观念。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是一个美满的团圆。有一两个例外的文学家,要想打破这种团圆的迷信,如《石头记》的林黛玉不与贾宝玉团圆,如《桃花扇》的侯朝宗不与李香君团圆;但是这种结束法是中国文人所不许的,于是有《后石
头记》、《红楼圆梦》等书,把林黛玉从棺材里掘起来好同贾宝玉团圆;于是有顾天石的《南桃花扇》使侯公子与李香君当场团圆!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作书的人明知世上的真事都是不如意的居大部分,
他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颠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惨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更
进一层说:团圆快乐的文字,读完了,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决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决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例如《石头记》写林黛玉与贾宝玉一个死了,一个出家做和尚去了,这种不满意的结果方才可以使人伤心感叹,使人觉悟家庭专制的罪恶,使
人对于人生问题和家族社会问题发生一种反省。若是这一对有情男女竟能成就“木石姻缘”团圆完聚,事事如意,那么曹雪芹又何必作这一部大书呢?这一部书还有什么“余味”可说呢?故这种“团圆”的小说戏剧,根本说来,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耐人寻思,不能引人反省。(
摘编自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曲改良》)材料二:中国人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不在今生,就在来世。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认为是前世作了孽,应当受谴责的总是遭难者自己,而不是命运。中国人既然有这样的伦理信念,自然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不愿承
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性。此外,中国人的文学受到道德感的束缚,对他们来说,文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纯想象和虚构的文学作品那么少,戏剧发展得那么晚。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
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戏剧情境当然常常穿插着不幸事件,但结尾总是大团圆。中国戏剧的关键往往在亚里士多德所谓“突变”的地方,很少在最后的结尾。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可以放心,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有趣的只是他们怎样转危为安。剧本给人的总印象很少是
阴郁的。(摘编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材料三:“贵和尚中”的思想积淀于民族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习性。这种强大的文化习性也走进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转化为中华美学观念中的重要审美心理定势,从而对中国古典戏曲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审美接受主体的剧作家,
在这种审美心理结构的指导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大团圆的故事。即使是创作悲剧,结尾也要安排一个光明的尾巴。因为以“中和为美”的社会审美观念体现在戏剧中,就是强调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对立统一
。观众在戏曲的开头看到好人蒙冤、有情人离散,内心就会不和谐。观众追求“中和之美”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压抑苦闷的感觉。只有安排一个大团圆结局,才能达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用充满喜乐情
绪的大团圆结局把作家和观众的心理机制带回到和谐、中庸的状态。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伦理型社会,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戏剧作家往往以强烈的伦理责任感切入艺术领域,倡导在戏剧作品中展现最淳朴的人性,故而在叙述悲惨凄凉的情节时也不忘惩恶扬善,给观众以一线光明。在
这种观念教导下,下层民众也形成了一种伦理信仰,他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正义必胜,邪恶必败”,而且,观众会始终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世界和自我。中国悲剧主要是赞颂美好和控诉罪恶,肯定道德价值,它反映了中国人美好的伦理信念,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只有善的
才是美的。中国古代社会专制势力过于强大,百姓在现实社会中地位低下。他们亲身体验了地痞流氓的专横作恶、高利贷者的贪婪无度、贪官污吏的草菅人命,等等,本已是备尝艰辛。尽管他们在内心深处一直充满着对公平与正义的殷切期盼,但低微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无
力改变现状。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尖锐冲突只能通过欣赏文艺作品获得想象的满足。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团圆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以实现,也就是通过戏剧之“圆”弥补生活之“缺”,戏剧充当了普通百姓艰辛生活的心理调节剂。(摘编自李志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中国文学缺乏悲剧观念,一些文人会强行帮一些悲剧故事续写上“大团圆”的结局。B.独特的伦理信念使中国人不能感受人类命运的不公,导致悲剧的缺失和戏剧发展落后。C.中国古代戏剧作品在叙述凄惨情节时不忘惩恶扬善,这实质上对下层百姓起教化作用。D.大团圆
结局哀而不伤,用喜乐情绪把作家和观众的心理机制带回到和谐、中庸的状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过去作书的人只图一个纸上的痛快,不知道现实中存在着悲惨和痛苦,于是便形成了说谎的文学。B.中国人喜欢善恶报应的大团圆结尾,这使得古代的戏剧和喜剧几乎没有差别,
剧本都给人明朗的印象。C.中国古代的剧作家有意识地设计大团圆结局,达成“贵和尚中”的思想,迎合观众“中和之美”的心理。D.中国古代社会充斥着各种不公,身份低微的百姓无力改变现状,通过想象中的圆满来达到心理的满足。3.根据
材料内容,不符合中国式“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3分)A.《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殉情之后合葬,坟墓两边的各种树枝覆盖连通,树中的鸳鸯日夜相伴相鸣,象征着两人的爱情。B.《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因弄死了献给官府的促织
而自杀,后化为促织,使抚军、县宰、成名都得到了好处,后来他自己也“精神复旧”。C.《窦娥冤》中,窦娥含冤而死后,窦天章得官归来,重审女儿冤案,窦娥得以沉冤昭雪,观众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得到了心理的补偿。D.《祝福》中,祥林嫂死去
后,鲁镇的爆竹声“联绵不断”,祝福的空气把疑虑一扫而空,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4.材料三从哪些角度分析了中国式“大团圆结局”产生的原因?请简要概括。(4分)5.班级开展辩论赛,辩题是“对于中国式‘大团圆结局’,我们
应该批判还是接纳?”,你支持哪个观点?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乡愁的味道王霞母亲故去,不管我有多么不舍,终还是在第四个年头,把母亲送回河北,同父亲合葬。三十五年前,母亲把故去的父亲安葬在他日思夜想的故土上了。那是清明
前,晴冷的一天。我在殡仪馆的骨灰堂里,爬上高高的梯子,把母亲抱了下来。一路无语,只看高速两旁的景色变幻:由如烟的垂柳转至延绵的山岭,再呈现笔直的白杨……这,提示着我:出江苏,过母亲的故乡——山东,进入父亲的祖籍——河北境内。路边是辽阔的冀中平原,裸露的黄沙土地,嵌着一
块块返青的冬麦。这是我的故乡,是父亲曾魂牵梦绕的地方。父亲在这里,静静沉睡,等待了三十余年。父亲少时北上学艺,离家千里,落脚在煤都——辽宁省抚顺市。这一去就是一辈子。孤身在东北打拼的父亲,年过三十才娶了母亲。在能干母亲的操持
下,家里渐渐有了积蓄。日子好过了,父亲开始谋划回乡。他变卖了家当,买了台照相机,准备一路上帮人拍照挣钱,再加上积蓄,足够回乡买块地,从此就可以在故土过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了。母亲回忆说,谁想到那一路上风险迭出:先是照相机被没收,还差点儿被当成间谍
抓起来;接着身上的钱被国民党兵抢劫一空;过大河时,还遇到了飞机轰炸……历尽风险,一贫如洗地回到了老家。然而,母亲在城市长大,干起农活笨手笨脚,父亲也不擅长务农,苦争苦熬仍无法维持生计,只得又一次背井离乡,返回东北。这样的回乡有过
两三次,直到我上小学。母亲坚决要让我在城里读书,父亲自此不再提归乡。1976年秋,父亲中风。缠绵病榻的他神志常处于混沌状态,可却常趁人不备爬起来,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门口,目光专注地凝视着远方。你问他,口齿不清的简短话语中
,只听得清两个字:回家。父亲去世后,母亲满足了他的心愿,把他的骨灰送回了老家。父亲的一缕思乡魂魄终于借着肃杀的秋风回到了那个名叫北高蓬的小村庄,那是父亲归乡梦的栖息地……母亲的葬礼简单而隆重。乡亲们淳朴热情,高声大嗓的乡音是那么亲切。家家邀
饭,天天变着花样招待我们远方的游子。圆坟的那天中午,家门嫂子给我们做了捞面,从不下厨的家门哥哥亲手打卤。自家种、自家碾的面粉,麦香扑鼻。我想起母亲常常念叨父亲最爱吃家乡的荞面饸饹,忍不住在堂妹的耳边嘀咕了一句。堂妹拉着我就出去了。我们穿过村庄,到了集市。饭摊
上,妹妹给我要了一碗。我坐在锅灶前,那口大锅上有个手压井一样的架子,摊主把一块揉好的面团放进那个“井筒”里。随着电机响,“井筒”下一条条面条均匀下落,漏进热腾腾的开水锅里。妹妹告诉我,这就是饸饹,也叫河漏、名捞,是用荞麦面压制而成
的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这个架子叫饸饹床子。大概是因为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比较硬,擀起来费劲,所以聪明的家乡人才发明了这个。过去没有电机,把面放在饸饹床子里,人可以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面条在锅里煮着吃,筋道爽口。摊主把
一碗调好的饸饹放在我面前,淡褐色的圆面条卧在碗中,衬着青绿的葱叶。我挑起一根送进口中,有些硬、滑……口感略粗糙,但是,慢慢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清甜在口腔中回旋。计算起父亲最后一次回老家,已不知时日。我想,在父亲心中,这碗饸饹的味道,也许就是浓浓的乡情,不尽的乡愁了。母亲,祖籍黄县,就是现在的
烟台龙口,后随父母漂洋过海到了大连。外祖父一介书生,生意做得失败,又不肯折下脸回家,于是携家带口闯关东,最终落户在抚顺。我的记忆中,没听过母亲念叨家乡的种种,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一种食物——鲅鱼馅儿饺子。父亲最爱吃饺子,母亲也最擅长包饺子。那时
候生活条件差,肉、蛋、油都很稀缺。可无论什么杂菜,经母亲的调制,都很美味。看着我们吃得香,母亲就会说:“鲅鱼馅儿的饺子才叫好吃呢。”我们闹着要吃,母亲遗憾地说:“哪有新鲜鲅鱼呢!”母亲喜欢吃海鲜。家里人口多,条件拮据,父亲便常常买那种极便宜的海杂鱼。母亲一边收拾,一边告诉我:这叫乌贼;这样的是墨
鱼,它有一块梭形的骨头,轻轻的,叫海螵蛸,能止血、治胃病;这个呢,是红娘子,有毒,要把它的血和内脏全部清理干净才可以吃……说着说着,母亲都会停下手,向往地说:“要是有新鲜的大鲅鱼,就可以包一顿鲅鱼馅儿饺子,鲜死人不偿命的哟……”我注
意到,她的神情有些惆怅。我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买一条最新鲜的鲅鱼给母亲包饺子!遗憾的是,我一直没能完成让母亲吃一顿鲅鱼馅儿饺子的心愿。我十二岁那年,父親病逝。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朋友都知道我对母亲很孝敬,那一年快过年了,一个朋友
的单位发福利,有鲅鱼。他听我说过鲅鱼馅儿饺子的故事,存了帮忙的心思。我记得那天是星期日,我在家休息,大约是傍晚的时候,听到门外有人喊我名字。扒窗一看,是那个朋友,急忙迎他进来。他手里拎着一条两尺长的大鲅鱼,他是特为送这条鱼过来的。鱼是冷冻的,但很新
鲜。我好开心,想着这回可以让母亲满足一下。但是后来,母亲把这条鱼红烧了。为什么没有做饺子呢?至今我都不知道原因。后来,我结婚生子,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条件好了,物资流通快了,我常会买来母亲喜食的各种海鲜。我最爱陪母亲吃蟹。在吃蟹的时节,家人常会买来许多。我会一股脑儿蒸好,留出四只。余下的,用保鲜
袋包好,速冻在冰箱里。在母亲身体硬朗时,我都把四只蟹子和姜醋端到母亲面前,把一只最大的母蟹递给她。母亲是海边人,吃螃蟹很有讲究。她是严格按顺序进行:先吃八足,接着两螯,然后揭盖吃盖里的黄,最后才是蟹身。而我,就只把八足两螯掰掉,直接揭盖,
把盖子给母亲,她最爱吃这个。我会接着剔除大螯和大腿里的嫩肉,滴上姜醋,送到儿子的嘴边。我和家人也就只吃蟹身。只要母亲有时间,每餐吃完后,还把我们掰下来的蟹足,慢慢吃掉,就像吃零食一样。冰箱里的那些,就会隔三岔五的,被我
,或者母亲自己拿出一只,热了,母亲独享。后来,母亲的身体渐渐虚弱,我就先给母亲剥蟹。先把蟹壳里的沙包清除,然后把剔出的蟹黄、膏,还有白嫩的蟹肉,黄黄白白地堆满,递给母亲。之后,才轮到儿子。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给母亲做一顿鲅鱼馅儿饺子。前年五一,我专程去了龙口,寻访母亲幼年时的痕
迹。在沿海诸多的饭店中挑选了一家,所要的全都是海味:皮皮虾、扇贝、海蜇头……名字都是母亲生前常常念叨的。当然,我点了鲅鱼馅儿饺子,怕家人吃不惯鱼肉馅儿,特意给他们点了虾仁馅儿的。饺子在期盼中送了上来。我郑重地搛起一个,有鲜甜的气息,但口感较面,
还有些发涩,味道很是一般。再吃一个,依旧如是。这就是母亲想念的鲅鱼馅儿饺子吗?我又搛起家人面前的饺子,一个饱满的大虾仁,鲜美,既嫩又可口。两者相较,后者明显更胜一筹。我很不甘心,使得这顿饭五味杂陈。耿耿于怀中反复揣度:或许,是岁月美化了母
亲的记忆;又或许,是时光消蚀了我的味觉;也可能是这家店的制作粗糙……但是,母亲童年的鲅鱼馅儿饺子,一定是专属于母亲故乡的味道,是蕴藏心底而不能形于言表的厚重的乡愁。在我的心中,乡愁,是像父母亲这样背井离乡、随命运飘摇甚至埋骨他
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一草一木的忧愁心情。这种情怀经由时间的发酵,浓厚得如同纯度最高的老酒,让他们在异地他乡的岁月中,反复沉醉成不愿醒来的归乡梦。故乡是什么?是老去的亲人,是童年的记忆,更是出自那土灶里的一餐一饭。在远离故土的人们心中,故乡的食物已演
化为一种寄托、一种回味,那是乡愁的味道。(有删改)文本二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讲述将去世四年的母
亲送回河北与父亲合葬,平淡叙述中难掩心情沉重,为后文对父母乡愁的叙写张本。B.归途中高速两旁变幻的景色暗示路途的遥远,紧扣中心;“返青的冬麦”则暗示了故乡的生机和人情的美好。C.我觉得母亲亲手调制的杂菜都十分美味,既表现了当时物资匮乏的艰难现实,也
塑造了母亲聪慧能干的形象。D.作者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这一不合常理的表述,凸显了乡愁永不停止、不断滋长、亘古存在的特质。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对比我吃饴恪和鲅鱼馅儿饺子的感觉,突出了
母亲的乡愁更浓厚模糊。B.文章巧妙融合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的事件感动读者,以议论、抒情画龙点睛。C.文章在叙述父母的乡愁时引入地方民风的介绍,既具地域特色,又丰富了内容。D.文章的末尾将父母的乡愁扩展到所有游子的乡愁,使小说的主题具有了普遍性。8.文本一划线句
中“五味杂陈”具体有哪些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9.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文本二中“模糊的怅望”的理解。(6分)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302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B【解析】“考
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对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是“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内容。故选B。2.A【解析】B项“由国家开设培训班来培养人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原文无此意。C项“一段历史就会因此消亡”错,说法绝对。原文“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D项“工艺师在细节上加上自己的创造
”错,原文“在实施修复中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反对操作者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故选A。3.B【解析】A、C、D修复时都改变了文物原来的样子,故选B。4.(1)人才要求方面:材料二“在对古陶瓷进行
修复时,修复者需要了解各种保护修复材料的性能、特点,”证明材料一“文物修复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2)修复原则方面:材料二“古陶瓷器修复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并具有再修复的可能性”,证明文物修复符合材料一强调的“修旧如旧,面貌如初
”的原则。(3)修复意义方面:材料二“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从未断流,常作为其他文物断代标准器”,修补古瓷器符合材料一“为了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的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的观点。(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材料二是对材料一的举例说明,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答对三点即可。5.(1)将器物的状况(背景信息、文化价值、器物的材质、受损情况等)记录存档。(2)尽量选择具有可逆性且对文物伤害最小,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的材料进行修复。(3)修
复时需要识别出修复部分与原器物,不可改变文物原貌,要修旧如旧。(4)考虑经济性与适用性,兼顾保护和修复的需求。(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现代文阅读II6.C【解析】小说没有写交战过程。7.C【解析】“体现了关羽鲜明的英勇无敌的形象”错误,此时关羽还没有现战
,还看不出其英勇无敌,再说,仅从肖象描写方面,也无法体现关羽的英勇无敌。8.①战前斟下的一杯酒在战后还有余温,将短暂的时间形象化,表现了关公作战的神速,突出了他的超人本领与威猛之势。②关公出战前对这杯酒的态度显示了他坚决果敢、具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③袁绍为盟主,危急时刻曹操为关羽斟酒称庆,
表明了他识人爱才的政治家风度。(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其他答案并能合理说明,也可酌情给分)9.①关羽是三国“三绝”之一,地位比孙坚重要,虚构性情节能大大夸张关羽的战功,以突出其盖世英雄的形象。②历史演义本质上属于文学作品,文学区分于历史的
最重要一点是虚构,这样处理,突出了演义小说的文学性。③温酒斩华雄是关羽一生英雄的战斗历史的开端,虚构这一情节表现了关羽作战的特色——以神速的战斗行为显示他内在的威力,以后斩颜良、诛文丑、斩蔡阳等以这一特点为
中心来描写。(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并能合理说明,也可酌情给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B(根据材料二,戏剧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受到道德感的束缚”)2.D(A“不知道现实中存在着悲惨和痛苦”错误,根据材料一“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
;B“剧本都给人明朗的印象”错误,根据材料二“剧本给人的总印象很少是阴郁的”;C因果颠倒,根据材料三“‘贵和尚中’的思想积淀于民族心灵深处,……,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大团圆的故事。”)3.D4.①文化习性;②审美意识(观念);③伦理信仰;④社会心理。(4分)5.应该批判(2分):①无
法引起思考、反省、感悟,导致国人思想薄弱;(2分)②看不到现实和真相,看不到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和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2分)或:应该接纳(2分):①体现“中和为美”“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审美;②往往展现最淳朴的人性惩恶扬善,给观众以一线光明,赞颂美好,控诉罪恶,肯定道德价值;③获得
想象的满足,充当了普通百姓艰辛生活的心理调节剂。(每点2分,答到两点即可)现代文阅读II6.B“返青的冬麦”暗示故乡的美好解读牵强,更没有暗示人情的美好。7.A没有对比吃食物的感觉,父母乡愁浓淡也无从比较。8.①失落,母亲心心念念的鲅鱼饺子不过如此,童年的期待向往不过如此。②疑惑,为鲅鱼饺子没
有想象中好吃而疑惑。③感伤,为才理解母亲的乡愁而自责感伤。9.①乡愁蕴藏于心而不能形于言表。②背井离乡的游子一直都在期望回归故乡。③游子思乡而不得归只能将思念寄托于家乡的一餐一饭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