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单元检测卷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008 MB
  • 2025-01-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4章 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单元检测卷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章 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单元检测卷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章 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单元检测卷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4章 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单元检测卷 ---2021--2022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docx,共(12)页,1.008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6ab15d4d99833b4bba82670e5d01b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4章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图是根尖结构图示,对于根尖各部分结构特点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C.③处的细胞不断伸长使根不断长长D.④处的外层细胞排列紧密2.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

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3.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同种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在图甲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乙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

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萝卜洞里的液体会变少B.图甲中萝卜洞里的液体浓度会减小C.图乙中萝卜洞里的液体会变多D.图乙中萝卜洞里的液体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4.如图所示,某植物先在暗处放置一昼夜,又经光照4小时后,取叶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

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的是()①光合作用需要光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2019年4月29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

览会开幕,其中的中国馆设计成一座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室内栽种了美化环境的绿色植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降低环境的温度,这些功能是通过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动实现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气体交换和吸收作用D.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6.150

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这些被打的枣树上结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而提高产量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而提高产量C.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而提高产量D.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而提高

产量7.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图示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在相同的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该实验是为了研究()A.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C.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D.伸长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8.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

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A.丝瓜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B.“水”主要从丝瓜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C.丝瓜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D.丝瓜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9.缙

云黄龙寺无土栽培基地种植的草莓,是利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提供营养。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A.草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B.营养液中含有草莓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C.不断地往营养液中通入氧气可以促进光合作用D

.营养液中无机盐的运输路径是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10.如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开闭的两种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气孔打开,有利于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图①表示气孔闭合,有利于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图②表示气孔

打开,有利于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D.图②表示气孔闭合,有利于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1.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后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作如图所示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其中只有乙处变蓝。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A.放置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B.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C.对比乙和丁,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对比乙和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12.如图所示,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

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13.如图实验装置瓶中是萌发的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燃烧的蜡烛放在瓶中会熄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

碳,释放氧气C.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能量太少D.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大量水分14.阳春三月,翠湖之畔,柳枝摇曳,远山如黛,一池春水踏着微风,向东奔流而去。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氧含量高,而且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多。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用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15.有关下列四个实验(图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使用银边天竺葵是为了验证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乙是为了验证叶

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C.丙是为了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D.丁中插入温度计是为了验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16.“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它可以生长在滨海滩涂等盐碱地。2018年我国首次在五大主要类型盐碱地上进行“海水稻”试种,最高亩产为669.24

千克,标志着耐盐碱水稻在这些盐碱地上试种取得初步成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稻的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B.“海水稻”的根毛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的根毛细胞液浓度高C.“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D.为了增加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使其茎秆粗壮,要多

施氮肥17.17世纪中期,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90.8千克土壤的木桶里,并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他发现柳树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于是,他得出结论:水分是植物生

长的主要养料。但是这个当时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实验有一个重要的遗漏,他疏忽了植物可能()A.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B.从土壤中得到有机物C.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D.从空气中得到物质18.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9.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常

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成活率,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B.为了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C.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木质部D.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树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

水20.《参考消息》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列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C.“喝水”时,无机盐能“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

个部分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二、填空题(第21、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21.小芳养了一盆天竺葵,她每天给天竺葵施肥,却发现植物出现了“烧苗”现象。请你帮助小芳

分析并解决问题:(图甲为根尖纵切面显微结构图,图乙中①②分别表示一个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的模式图)(1)图甲中区域(填图中字母)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烧苗”是因为植物细胞发生图乙中的过程(填编

号)而引起的。要想缓解施肥过多对植物的影响,小芳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是。22.宁波市自2014年全面启动“五水共治”以来,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里,累计清淤河道3000多公里。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

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水体中的各种无机盐是通过植物根吸收后由茎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23.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

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A.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B.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C.使蔬菜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2)若培养液的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

需要适时补水。(3)如果要提高蔬菜的产量,可在夜晚适当降低阳台的温度,其中的道理是降低温度可使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24.2019年1月15日,央视新闻报道,“嫦娥四号”上搭载的“月面微型生态圈”中的棉花种子长出嫩芽,这是在月面长出的第一道“绿色”(如图甲)。“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

个特制的“罐子”,里面放置棉花种子等生物样本和一些营养物质,通过一定的技术控制适宜的湿度、养分和光照强度。如图乙是棉花在30℃时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1)月面长出了第一道“绿色”,绿色物质存在于叶片细胞内的中。(2)若幼苗能不断长大,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图乙中的点。

(3)若该植株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降低到10℃,图乙中的A点将向移动(填“上”或“下”)。25.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如图用黑圆纸片将丙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回答:(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原

有叶片中的耗尽。(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B.用酒精隔水加热后叶片褪成黄白色C.图中叶片甲和乙、乙和丙、甲和丙均可构成对照实验26.美丽的云和有“童话世界,山水家园”之美称,它有最年轻的省级科技示范点——城西优质葡萄园基地。请据图回答:(1)

葡萄藤属于攀缘茎,在葡萄种植中,果农会采用方法固定葡萄藤(填字母)。(2)葡萄叶片蒸腾水分时,气孔处于图中状态(填字母),此时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7.小李在甲、乙

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

说明导管运输物质的方向是(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选填字母)。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28.如图是

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通过气孔进出的方向,①②③表示物质,A表示场所。试回答:(1)若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则图中②表示的物质是。(2)若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图中A表示的场所是。(3)夏天烈日下,叶片光合作用并没有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而

出现了光合作用迅速减弱甚至停止的现象,其原因是。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24分)29.小科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

紧袋口,在环境中放置12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30.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对某转基因作物生理活动强度的测试,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NaHCO₃溶液能维持空气CO₂浓度不变)(1)(2分)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加入NaOH溶液。②将甲、乙装置放在环境中,同时保持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30min后可通过观察记录甲、乙装置中来测定呼吸作用强度。(2)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加入NaHCO₃溶液。②把甲、乙装置放在的环境中。③30min后用与前面相同的方法来测定光合作用强度。3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₂是否为植物光

合作用原料,设计了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1)图甲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主要目的是。(2)将图甲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中该玻璃钟罩内CO₂浓度的变化(如图乙)。试分析图中B比A低的主要原因:。(3)该兴趣小组按以下实验步骤继续探究水是光合作用

的原料: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48小时;选多张叶片,切断其中间的叶脉(如图丙);光照4小时左右;①观察叶片颜色变化;②滴加碘液;③用水清洗叶片;④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⑤摘下叶片。上述①~⑤的实验操作顺序有误,正确的实验顺序是(操作可重复)。32.植物的蒸腾作用

受很多因素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取了一些梧桐枝叶开展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建立猜想】猜想一: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风速有关;猜想二: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可能与光照有关

;猜想三:梧桐的蒸腾作用强度还可能与有关;猜想四:……【制订计划、获取证据】针对猜想一,小组成员选取了两枝完全相同的梧桐枝叶,将梧桐枝条的下端分别与灌满稀释红墨水的U形管左侧相连通,设为A、B两组,控制A组有风、B组无风,如图甲所示。每隔2分钟测出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的刻度并记录。重复

实验,得出下表数据。(1)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兴趣小组选用阔叶的梧桐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b是植物

茎中哪一部分结构?。参考答案第4章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5.ADBDD6—10.DCCCA11—15.CBACD16—20.DDBBC二、填空题21.(1)a(2)②大量浇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22.氮导管

23.(1)B(2)大于(3)呼吸作用24.(1)叶绿体(2)B(3)上25.(1)淀粉(2)A、C26.(1)B(2)C大于27.(1)自下而上(2)D28.(1)CO₂(2)活细胞(3)在烈日下,叶片为了减

少水分蒸发,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的原料减少,使得光合作用大大减弱甚至停止三、实验探究题29.(1)对照(2)黑暗(无光)否,蜡烛熄灭只能说明袋内氧气含量少30.(1)②黑暗(或遮光)③E移动距离(2)②光照31.(1)排

除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₂的干扰(2)经过白天的光合作用,消耗的CO₂量较多,经过6小时呼吸作用积累放出的CO₂量小于前一天的积累,所以B比A低(3)⑤④③②①32.【建立猜想】温度【制订计划、获取证据】(1)在有

风的环境中,植物蒸腾作用较强(2)梧桐的叶片大,蒸腾作用强(3)木质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