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Word版.docx,共(8)页,3.901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ba0c8dc258e6140d40761fee8ee5d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年级考试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1、8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干涉条纹除了可以通过双缝干涉观察以外,还可以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板上(如图甲),
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乙),从上往下看凸透镜,可以观察到由干涉形成的环状条纹,这些条纹叫作牛顿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状条纹是等间距的同心圆环B.环状条纹的间距不相等,从圆心向外条纹越来越稀疏C.若对透镜上表面均匀施加适量压力,干涉圆环向边缘移动D.若
把入射的单色光由紫色换为红色,观察到的条纹间距会变小2.升国旗时,国歌响起国旗开始上升,国歌结束时国旗刚好到达顶端且速度恰好减为0。已知国旗上升的高度30mH=,国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0.125m/s,加速时间为6s,则国旗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A.30sB.34sC.46sD.50s3.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球A、B、C、D,半径均为R,紧挨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四个球球心相连形成边长2R的正方形。质量为m,半径也是R的光滑球E放在A、B、C、
D上方,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球对E球的支持力大小为()A.12mgB.14mgC.22mgD.24mg4.如图甲所示,物块a,b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开始时两物块均静止,弹簧处
于原长。0t=时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在10~t内两物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物块a、b的质量之比为()A.47abmm=B.34abmm=C.74abmm=D.12abmm=5.嫦娥
六号绕月球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月球位于椭圆的焦点O上。假设每隔t时间记录一次嫦娥六号的位置,记录点如图所示,已知E为椭圆轨道的中心,AB、CD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AB的距离为2a,CD的距离为2b,且满足2ab=,椭圆的面积公式为sab
=,则嫦娥六号从A运动到C所需的最短时间()A.72tB.772Δ22t+C.772Δ22t−D.()772Δ2t+6.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
水平地面上沿x轴运动,出发点为x轴零点,拉力做的功W与物体坐标x的关系如图所示。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210m/s。则从0x=运动到4mx=的过程中,拉力的最大瞬时功率为()A.6wB.62wC.
12wD.122w7.如图甲所示,小球在竖直面内A、C之间做简谐运动,小华同学利用传感器得到了绳子拉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0t=时刻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小球质量为m,绳子拉力最小值为0F,重力加
速度为g。则下列正确的是()A.小球简谐运动周期为02tB.小球简谐运动周期为0tC.0cosmgF=D.0cosFmg=8.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块用长为L的细绳拴接放在转盘上,细绳的另一端连接在通过转盘轴心与盘固定在一起的竖直杆上,细绳刚好伸直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已
知物块与转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且tan,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现让整个装置(含物块)以竖直杆为轴转动,物块与盘保持相对静止,角速度从零逐渐增大到0后,保持0匀速转动,当0cosgL=时,绳子拉力大小为
()的A.0B.cosmgC.cosmgD.sinmg二、多项选择题:9~12共4道题,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错选0分。9.如图,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位于0.6mx=处的波源P产生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0.6mx=−处的波源Q产生一
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0t=时刻两波源开始振动,0.5st=时两列简谐波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B.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反C.平衡位置在0.2mx=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10cmD.平衡位置在0.2mx
=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30cm10.在无风条件下,雨滴在空中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最终会以恒定的速度下降,这个速度叫做收尾速度。质量为m(保持不变)的雨滴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时间t,下
降高度h,恰好达到收尾速度mv。已知空气对下落雨滴的阻力大小与雨滴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k为已知常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2mgvk=B.mmgvk=C.khmtmgk=+D.khmtmg
k=−11.如图所示,从位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的A、B两点以大小相等的速度010m/sv=同时抛出两个石头,两个石头飞行轨道不同,但每一个石头恰好落在另一个石头的起飞点。已知石头在A点的抛射角为75=,石头在B点的抛射角为,重力加速度210m/s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的A.两个石头起飞点之间的距离为5mB.两个石头起飞点之间的距离为10mC.角度30=D.角度15=12.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足够长斜面的顶端,另一端与物块A拴接,且与斜面平行,O点为弹簧原长位置。斜面的倾角为,物块A与斜面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1tan3=,物块B叠放在A上。将两物块从O点上方0x处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A、B始终相对静止。已知A、B两物块质量分别为2m和m,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从释放到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出现在O点下方距离为sinmgk的位置B.物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出现在O点下方距离为2sinmgk的位置C.物块B所受静摩擦力最大值为05sin3kxmg+D.物块B所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为03sin2kx
mg+三、实验题(本题共14分,13题6分,14题8分)13.如图甲所示,弹簧一端固定于深度0.35mh=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也位于筒内),现要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实验小组的同学将小
筒竖直固定,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测出筒外弹簧的长度l,所挂钩码的重力记为F,作出的Fl−图线如图乙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的(1)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N/m。若考虑弹簧自身的重力,则上述弹簧的劲度系数测
量值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2)未悬挂钩码时,竖直小桶内弹簧的长度0l=_____m。14.某小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选择两个半径相等的小球,其中一个小球有通过球心的孔,用游标
卡尺测量小球直径d,如图乙所示d=_____cm;(2)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有孔的小球质量记为1m,另一个球记为2m;(3)将铁架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上端固定力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将长约1
米的细线穿过小球1m的小孔并连接在力传感器上,测出悬点到小球上边缘的距离L;(4)将小球2m放在可升降平台上,调节平台位置和高度,保证两个小球能发生正碰;在桌面上铺上复写纸和白纸,以显示小球2m落点;(5)保持绳子伸直拉起小球1m,在某一特定位置由
静止释放,两个小球发生正碰,通过与拉力传感器连接的计算机实时显示拉力大小;读出碰前和碰后拉力的两个峰值1F和2F,通过推导可以得到1m碰撞前和碰撞后瞬时速度大小1v和1v,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碰撞后瞬时速度大小表达式1v=_____(用题中测量或已知量的字母表示);本实验中_____(选填“
需要”或“不需要”)满足12mm;(6)测出小球2m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和竖直位移h,计算出小球2m碰撞后瞬时速度大小2v(7)如果本次实验中12mm,数据处理后若满足表达式:_____(质量用1m、2m表示,速度用1v、1v、2v表示)则说明1m与2m碰撞过程中
动量守恒。四、计算题(本题共46分,15题7分,16题9分,17题14分,18题16分)15.如图为某长方体透明材料截面图,长为L,宽为2L,一束单色光斜射到上表面A点,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恰好垂直,折射光线经长方体侧面反射后射
到下表面,所用时间为2L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1)单色光在透明材料上表面入射角;(2)通过计算判断光能否从透明材料侧面射出。16.如图所示,斜面倾角37=,质量1kgm=的小车以100WP=的恒定功率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同时在小
车的正上方某点,小球以06m/sv=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当小车运动到斜面上某点时恰好被小球垂直于斜面击中。小车、小球均可看做质点,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大小为它对斜面压力的0.5倍;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210m/sg=,sin370.6=°,cos370.8=°。求小车被击中时
:(1)小球的速度大小;(2)小车的速度大小。17.如图所示,处于竖直平面内的轨道装置,由倾角60=的光滑直轨道AB、圆心为1O半径为0.1mr=的半圆形光滑轨道BCD和圆心为2O的光滑圆弧轨道EF组成;B为两轨道的相切点,B、1O、E、D和2O处于同一直线上,DE间隙很小、宽度不
计。现将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1kgm=的滑块从轨道AB上某点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210m/sg=的(1)若释放点与B点的高度差为h,求滑块运动到最低点C时轨道对滑块支持力大小NF与h的函数关系式;(2
)若要保证滑块能经D点进入圆弧轨道EF,求释放点与B点的最小高度差1h;(3)若圆轨道EF的半径R可调且该圆轨道能承受的压力不能超过105N,滑块释放点与B点的高度差22.1mh=,要保证滑块能沿圆轨道顺利经过最高点F,求
圆轨道EF半径R的取值范围。18.如图所示,放置在足够长斜面上的木板B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下端有一挡板;滑块A可视为质点,A与B挡板的距离3mL=,A与B上端的距离足够大,开始时A、B在外力的作用下均静止。现撤去外力,A在运动过程中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已知斜面倾角
37=,A的质量为1kg,B(连同挡板)的质量为2kg,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210m/sg=,sin370.6=,cos370.8=,求:(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率;(2)A、B第二次碰撞前,A与挡板间的最大距离;(3)从开始运动到
A、B第三次碰撞时间内,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