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中考真题语文》200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学生版).pdf,共(8)页,327.69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468a0ee7aeab9b8a526800a06939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西桂林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课改)语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1.依次为下列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漓江,犹如一幅长达83公里的山
水画卷,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江流在峰林中穿棱摇曳(),依山而转。满江清澈(),倒影婆娑。山环水绕(),山光水色,举世难寻。A.kèyèzhéyàoB.kāzhuàichèyàoC.kāyèchèràoD.kèzhuàizhérào2.下列句子中加
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C.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D.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
地流下眼泪。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著名教学论专家杨启亮先生的话震撼心灵:“每每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文学,不喜欢千古传诵的诗词歌赋,①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②一样,会③感慨却欲哭无泪,这真是令人④的语文教学的命运
,因为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A.①茫然②截流③凄然④心灰B.①凄然②截流③茫然④心碎C.①凄然②断流③茫然④心灰D.①茫然②断流③凄然④心碎4.右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和火炬点燃后的效果图。火炬设计以源于汉代
的漆红色为主色调,采用了“祥云”图案和纸卷轴造型,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请从色彩、图案或造型方面任选一角度说说火炬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的?(2分)答:5.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7分,漏写、错写、多写,该小题不得分)(1),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2)南阳诸葛庐,。(刘禹锡《陋室铭》)(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5)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7)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课外阅读。(3分)(1)根据下列提示语,写出相应的名著
。(2分)①北京拉车虎妞《》②冬妮娅失明写作《》(2)写出谚语的下半句。(1分)良药苦口利于病,。二、古诗文阅读与欣赏(15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说说这
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2分)答:8.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
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9~12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
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分)译文:(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译文:12.文段中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作者
用这个比喻要说明什么?(3分)答:“鱼”比喻;“熊掌”比喻;作者要说明。三、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3~22题。(一)(16分)留在我心底的眼睛苏叔阳今天的少年,不会知道那时候……那时候,是1966年的8月。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一夜之间,就
卷起了“横扫一切”的风暴。亲人不再相认,同志间不再有真诚。疯狂、颠倒,整个社会混乱了,人的心也倒悬起来。那时候,我是个27岁的青年,在大学里教书。在那风暴刚刚腾起的时候,我就被列为“横扫”的对象,挨了无数次“批斗”。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也不知道,连同那些批斗
我的人。我的心充满了迷惘和痛苦。人人远离我,仿佛我是个传染病患者。当批斗者也玩腻了的时候,我被打发去拔草,从晨至昏,蹲在热地里拔草,是难受的,尤其是心里难受的时候。一天中午,太阳正毒。我蹲在校园的铁栏墙边拔草,铁栏外,是一条通往近郊农村的
小道。小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骑车的,步行的,凡看到我们这些拔草者,都会停下来,或者默默地看一阵,或者高声地讽刺,低声议论一番。我以为这是种污辱,我的心淌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铁栏外站了一群小学生。他们站在铁栏外,指手画脚地议论我们,用最
纯洁的心诅咒我们,还有几个男孩子用土块、小石头砸我们。我不能违犯“纪律”离开铁栏杆。我只有忍受那咒骂、那石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四周一片黑暗。假如连纯洁的孩子都疯狂了,生活还有什么希望。就在这时候,一声轻
轻的、甜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叔叔!”我抬起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站在铁栏外面对着我。她乌黑的短发下有一双明澈的眼睛,清秀的脸颊上滴着汗水,手里捏着两根冰棍儿。叔叔,给!”她把一根冰棍儿从铁栏外伸过来,两只眼里全是真诚和期待
。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她连头也不回,只是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她连头也不回,只是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期待地望着我。在我从睡梦中被人拉起推到学校的时候,在我被草绳捆住,头上被罩上厕所
里的便纸篓的时候,我没有一滴泪,这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水了。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我不敢吃,也实在不愿吃那根冰棍儿,这将会给那个小姑娘带来灾祸。我抬起泪眼凝望着她。她却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
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所有的人都看着她,连同那些过路的人。小姑娘也凝视着我,给我以鼓励和安慰。我终于忍不住,伸过头去,咬了一口那冰凉、甘甜的冰棍儿,然后,伸出脏手,捏住那冰棍儿,把它递给一位现在已经告别这个世界的历史学老教授。那老教授也泪眼模糊,抖颤着手接过这孩子
最珍贵的赠予。当我再回过头来的时候,那小姑娘已经走了,只有她洗得褪色的蓝布上衣在小路上飘摆……啊,你这清秀的小姑娘。你的娃名我不曾知道,但是你的爱心,你的正直,你的透澈的眼睛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使我度过了那疯狂、颠倒的岁月。我永远感谢你。也许你今天已经步入中年,成了国家的栋梁;
也许,你早已经把这件小事遗忘。可是,你的那双眼睛永远留在我心底,它将伴随我走完生命的路程。(有删节改动)13.第1自然段提及的“风暴”使当时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答:1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答:15.当
小姑娘“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时,“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请问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周围人们的态度?(2分)答:16.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答:17.请用“也许……,也许……,可是……”造句。(照抄原文不得
分)(2分)答:18.本文刻画小姑娘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答:(二)(14分)“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乐艳娜①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越来越多的“气候难民”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②2001年,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消息称,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宣
布,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国家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全国1.1万国民将不得不放弃家园。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③从1995年到2002年,南极半岛失去了大约1.25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相当于卢森堡国土面积的4倍。科学家们在2005年8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指出,冰架的崩裂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这种崩裂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④时中国来说,如果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不仅东部低洼处的较发达地带将被淹没,而且西部高原的冰川由于融化,也将不能和谐调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洪灾将会在中华大地上交替发生。⑤试想,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
,资源有限,将如何面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呢?如果我们的家园被洪水覆盖,我们将逃往何方?如果大旱不止,我们又将如何保证人们的顺利迁移并保障他们以后的生活?⑥气候变暖是个全球性的问题。2006年,联合国“环
境和人类安全”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环境难民”,其数量高过了战争和政治因素造成的难民。该组织估计,到2010年,“环境难民”的数量会达到5亿,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如何防止成为“气候难民”,不
只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更是全人类的责任。(节选改编自《环球》2006年第16期的《“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19.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说说什么是“气候难民”?(3分)答:20.文中哪一段集中印证了文章的标题?它运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答:21.第②自然段中所举的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搬迁”的例子与第④自然段中所假想的中国受灾的例子是否可删除一个?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22.阅读第⑤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4分)(1)该段连续用了三个提问,其作用是什么?(2分)答:(2)为防止气候变暖,不少人
开始自觉节能。请列举两个生活中节能的例子。(2分)答:四、综合性学习(7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国古代将“琴、棋、书、画”作为读书人的四项基本素养,其中“书”就是书法,即写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它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在联合国通用的六大官方语言中,
汉语最简明,一篇英文文章若译成中文,往往只占原文篇幅的2/3。然而,现阶段国人对母语的学习越来越不重视,人们汉字书写水平普遍下降,不仅中小学书写基本功大不如前,就是大学生、研究生错别字连篇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学校取消了语文的早读课……汉语的前景实在堪忧。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决定开展一
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工作:23.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段话,阐述活动目的。(3分)答:24.请为宣传活动设计一条标语。(2分)答:25.请为解决当前社会上不重视母语学习问题,提出两条建议。(2分)答:五、作文(50分)26.请先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为了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迹清楚,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