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2.348 MB
  • 2024-1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1)页,2.348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5726dd386937448cfbcc706fe1b06f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高二历史试题(合格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

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时期()A.出现贫富分化B.阶级矛盾尖锐C.国家已经产生D.文明高度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史前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墓葬的规格反映出贫富差别出现,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阶级矛盾的程度,排除B项;这是史前遗址,没有国家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高度发达”的表述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考古学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地上

有的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以下史料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临潼姜寨遗址的聚落结构B.陶寺遗址的城址建筑及礼器C.良渚文化遗址的水稻遗存D.大汶口遗址随葬品数量不均【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陶寺遗址的城址建筑和礼器表明当时的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具备了进入国家的初始形态,B项正确;姜寨遗址的聚落结构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没有明显的社会分化,排除A项;良渚遗址出土的水稻等遗物反映当时出

现了原始农业,不能得出社会分化明显,排除C项;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数量多寡不均表明此时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但不足以证明它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为商朝政权结构示意图。这表明商朝()A.地方实行分封制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脱离神权的束

缚D.国家机构较为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材料“商朝政权结构示意图”信息可知在商王之下,设置着阿、保、师及政务官、事务官、地方官等职位,可以看出商朝国家机构较为完善,D项正确;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

;商王时期中央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秦朝时期才建立中央集权,排除B项;商朝时期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商王脱离了神权的束缚属于史实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4.《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内外服制度C.井田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是准确时空是

:西周时期(中国)。““天子建国”即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家”即诸侯立卿大夫;“卿置侧室”即卿立下级之卿或大夫;“大夫有贰宗”,即大夫立下级大夫或“属大夫”;“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指士以其子弟为隶级

,庶人不再分等级而以亲疏为若干等级之别。材料中天子建诸侯,诸侯立卿大夫表明血缘关系是宗法制的体现,与宗法制有关,D项正确;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期的选贤任能制度,排除A项;内外服制度是商朝时期的地方制度,排除B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5.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

家认为“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人也”可知,这是墨

子的“兼爱”思想,C项正确;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排除A项;孔子主张“仁”,排除B项;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C项。6.如表是“封”和“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封郡释义释义

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为君主管理地方A.加强了君主专制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C.实现了国家统一D.借鉴了西周地方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封”的金文释义是植树为帜、划定疆域、驻军守土,体现了封疆割据;

“郡”的金文释义是为君主管理地方,体现了中央集权。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B项正确;郡县制为地方管理制度,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西周实行分封制,郡县制的建立没有借鉴西周地方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7.《汉书

》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最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该现象被史学界称为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材料“汉兴”“孝文”可知,这里描述的是西汉初年的文景时期,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被称为文景之治,B正确;光武中兴与“孝文”不符,排除A;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在唐代,排除C、D。8.东晋之初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现象,此后高门士族

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表明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是()A.门阀士族强大B.豪强地主衰落C.政权更迭频繁D.皇权逐渐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晋初期(中国)。据材料“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可知,琅琊王

氏与东晋皇室司马家族共同掌权,说明士族专权威胁君主专制,且高门士族相继掌权表明门阀士族强大,A项正确;士族与皇帝共同掌权,豪强地主势力上升,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士族专权,政权未发生改变,排除C项;门阀政治分散

了皇权,皇权逐渐衰弱,排除D项。故选A项。9.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觉”。据此,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折射出()A.政府组织能力强大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水利工程技术领先D.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大运河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反映

了政府组织能力强大,A项正确;大运河贯通加强了南北的商业往来和商旅运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没有达到“高度繁荣”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的结论,排除C项;大运河是在隋炀帝时期开通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0.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央官制运行示意图,该制度的推行()A.提高了三省长官的权威B.降低了中枢机构行政效率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色彩D.保障了中央决策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唐代(中国)。通过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将决策与行政分开,通过运行程序的明确分工保障了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未提高三省长官的权威

,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散了相权,强化了皇权,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表是对唐代某赋税制度的描述。该制度的实行()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人无丁中,

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A.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为唐朝盛世出现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代该赋税制度实行量入为出,不以人丁为主,而以资产为宗,分夏、秋两次征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两税法,它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项正确;两税法的实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排除A项;租庸调制下输庸代役一定程度

上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而两税法并未产生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的影响,排除C项;两税法的实施时间是公元780年,此后唐朝没有出现盛世,“为唐朝盛世出现奠定基础”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唐代墓葬出土了两尊骑马仕女

俑。仕女俑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这说明当时()A.骑马是女性主要休闲方式B.民族交流融合有所发展C.社会趋向追求显贵的地位D.吐蕃与内地有直接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

中国)。据本题材料“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墓葬。仕女俑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表明盛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有着同中原一样的流行时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王朝社会风尚影响了当时吐鲁番地区的社会风尚,说明民族交融有所发展,B项正确

;仅凭两尊骑马仕女俑不能得出骑马是女性主要休闲方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证据表明骑马就代表追求显贵地位,这属于过度解读,排除C项;材料中衣着习俗具有相似性,说明吐蕃与内地有联系,但不能判断是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

选B项。13.宋太祖在位期间,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敲诈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国子监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对其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这体现了()A.传统儒学的复兴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C.科举制度发展D.强干弱枝的统治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敲诈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国子监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对其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和所学知识可知,敲诈文臣之人被逐

出京师,而迫害武将之人则被提拔,这种反差体现出宋太祖对文臣的重视和对武将的压制,即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的项正确;宋朝传统儒学复兴的表现是理学的产生,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与科举制度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

体现了宋朝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北宋时期的强干弱枝指加强中央,削弱地方,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面是辽朝职官设置示意图,这表明辽朝职官设置的特点是()A.因俗而治B.民族分化C.军民合一D.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详解】据

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朝实行双轨官制,设辽官(北面官)和汉官(南面官)两大系统。北面官管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保持本民族特点;南面官管理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

务,仿照唐、宋制度设置。由此可知,辽朝职官设置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族体的部分成员离开本族形成另外的族体,或一个族体分解后形成多个族体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军民合一指的是

猛安谋克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族不同,行政治理制度不同,未强调礼法并用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1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某一政治制度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

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刺史制度C.羁縻制度D.行省制【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

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可以看出地方行政机构是中枢机构的派出单位,这符合元朝行省制的特点,D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下,王国势力强大,排除A项;西汉设立了刺史制度,具有监察职能,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羁縻制度是朝廷在边缘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州县,具有一定的自治性,排

除C项,故选D项。16.《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西汉时期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南宋时则呈现出“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这一变化表明()A.商业的空前发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C.百姓的生活富足D.高产作物的传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和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而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生产的粮食可供养天下,江南地区的农业获得了较大发展,表明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正确;“空前发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生产的粮食多,不一定证明百姓的生活富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高产作物,排除D项。故选B项。17.《榜下捉婿》的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时期,在科举发榜之日,各地的富绅们都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的士子来做女婿。这反映了当时社会()A.趋炎附势的风气B.人身控制的松弛C.商人

地位的提高D.门第观念的淡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榜下捉婿》的故事反映了宋朝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关心祖先名望,说明门第观念

有所淡化,D项正确;趋炎附势的风气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松弛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C项。故选D项。18.魏晋到隋唐时期思想活跃,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而作为

主流思想的儒学则在挑战中有了新的发展。这表明该时期()A.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B.外来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向C.社会动荡催生儒学复兴D.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到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而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学则在挑战中有了新的发展”可知,该魏晋至隋唐时期,道家、佛教对传统儒学

形成冲击,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中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并没有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中国文化的多元特征,材料体现佛教在中国盛行,不能体现外来佛教出现本土化趋向,排除B项;社会动荡使儒学受到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19.唐代,一切政

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赦;在宋代,宰相要先得到皇帝同意或批改,再拟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自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办事。这表明()A.大学士位高权重B.君主专制强化C.明代宰相无实权D.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唐代发展到到明代,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下帮忙,这说明君主专制大大加强,皇权

不断强化,B项正确;据材料“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办事”可知,“大学士位高权重”的表述不合理,排除A项;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不是中央集权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0.清代

有一中央机构,其办公的地方称“值房”,成员都是兼职,但又地处内廷,“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这一机构是()A中书省B.吏部C.军机处D.宣政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成员都是兼职,但又地处内廷”、“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可知这一机构是清朝设立的中枢机要机构,但这一机构又不是中央正式机

构。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机构应该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C项正确;中书省是中央正式机构,清朝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项;吏部是六部之一,不是中枢机要机构,但它也是中央正式机构,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代时期

设立的管辖西藏等地区的机构,不是清代的中央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21.下表是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时期措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元

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A.西藏B.台湾C.云南D.新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

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D项正确;清朝对西藏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是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排除A项;元朝设立管辖台

湾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B项;清朝设云南省管辖云南,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2.明清时期贵州省铜仁府营销各地的经济作物产品达十多种,主要有桐油、菜油、茶油等商品,而石阡府则将茱萸、五倍子等中药材远销外地。这表明当时()A.全国性商贸网络形成B.社会

商品化程度提高C.商业资本的大量聚集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清时期贵州省铜仁府和石阡府营销各地的经济作物产品种类很多,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

势日益增强,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贵州省铜仁府、石阡府,不是全国性商贸,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作物商品种类多,反映不出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

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由此可知黄宗羲()A.提倡格物致知B.倡导个性自由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体现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C项正确;格物致知指的是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提倡个性自由,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出对工商的

看法,排除D项。故选C项。24.近代中国某一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的签订导致()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获

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C.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工具D.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可知该不平等条约为《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为《马关条约》内容,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C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排除D项。故选A项。25.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不

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新政致力于A.发展资本主义B.改变封建制度C.推动社会转型D.挽救国家颓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根本目的是

挽救国家颓势,巩固统治,D项正确;洋务新政是为了挽救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洋务新政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不会推动社会转型,排除BC项。故选D项。【点睛】2

6.《李秀成自述》中记述:“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A.金田起义B.天京事变C.定都天京D.永安建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太平天国运动内部,东王与北王相互攻杀,翼王与天王不和,导致翼王带走了很多文武将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B项正确;因金田起义是太

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太平天国运动内部斗争”不一致,排除A项;因定都天京发生于1853年,这时太平天国还没有发生严重内乱,排除C项;因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27.严复在《原强》中写道:“日

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熠(军队溃败)矣。”材料中所提及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寥寥数舰之舟师”指日本舰队,材料“剪我最亲藩属”指《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材料“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指甲午中日战争

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C项正确;鸦片战争的交战方是中国与英国,排除A项;中法战争的交战双方是中国与法国,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列强攻入北京,与材料信息“藩属”“威海”“海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

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群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这表明戊戌变法意在()A.结束封建制度B.维护君主专制C.维护国家统一D.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

年(中国)。据材料“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可知,戊戌变法的目的是要自强,以抵抗列强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D项正确;近代中国史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封建制度在中国的终结,排除A项;据材料的内容,维护君主专制是不

符合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出发点的,他们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当时中国面临的是列强侵略问题,不是国家统一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9.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的反映。下图表明()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共和制度成为共识C.清政府皇帝已经退位D.清廷统

治根基动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向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在武昌起义爆发后,10—11月期间,多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A项正确;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才成立,这一时期共和并未形成共识,排除B项;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皇帝退位,时间不符,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排除D项。故选A项。30.有人指出,这场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该运动()A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C.宣传了中共的救国主张D.配合了国民大革命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这场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是一次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

干部上的准备,B项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相符,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早于五四运动(1919年),是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之一,而非结果,排除A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晚于五四运动,且中共的救国主张是在成立后逐渐提出的,与

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开展于1924年至1927年,晚于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新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31.徐中约认为:“1924年的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的利益追求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打倒列强,除军阀”C.“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案】B【解析】【详解】1924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民族危机深重,所以国共两党共同的利益追求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选B;A是五四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是国

共两党对峙和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排除ACD。32.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其中“重大意义”是指()A.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B.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C.总结

出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D.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

大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工农武装却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矗立起来。边界红旗子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A项正确;长征的胜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主要是要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和掌

握革命的武装,材料强调的是对革命道路的探的索,排除C项;遵义会议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33.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以下时间轴梳理的是抗战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方

框空白处应补充的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A项正确;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1935年日本逼

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排除B项;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于12月12日晨,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

变”,排除C项;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34.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场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B.粉碎了日军速灭中国的计划C.标志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以交通破袭战为主,围绕正太铁路在华北地区展开,因此根据材料中的铁路路线、范围可知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项正确;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台

儿庄战役,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亡的计划,排除B项;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35.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等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那时中国的老百姓说:“

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根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等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地点在山东、中原、华中等地区,而且人数巨大,这场战争应该是淮海战役,这场战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淮海战役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B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不

符合材料,排除A项;平津战役发生于北平(北京)、天津一带,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36.如图中的农民肩扛一把钉耙和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伍亩田;雇农。”这一照

片能够见证的是()A.平均地权B.减租减息C.土地改革D.包产到户【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根据材料“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

可知,涉及的历史事件为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与平均地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租税等相关内容,无法体现减租减息,排除B项;包产到户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不符合材料,

排除D项。故选C项。37.如图是1960年发行的5元纸币。纸币正面炼钢工人表情果敢坚毅,重心前倾,钢钎所指之处配以放射状底纹,沉稳里透出勃勃生机,曾被国际纸币协会(IBN)评选为“年度最佳纸币”。这可用以说明()A.我国落

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B.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C.建国初期忽视经济客观规律D.三线建设需要专业人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中国)。这张纸币上炼钢工人表情

果敢坚毅,展现出积极投入工作的状态,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情和干劲,B项正确;在1960年,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远未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排除A选项;题干中并没有相关信息表明在1960年时存在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情况

,排除C项;题干中主要体现的是炼钢工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并未直接提及三线建设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38.1981年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发布一份人才招聘启事,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结业后,由蛇口工业区统一分

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这一启事()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标志了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体现了特区建设的务实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题干涉及时间为1981年,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据材料可知,深圳蛇口工业区招聘企的业管理和技术人才,这是因为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国家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体现了特区建设的务实创

新,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逐步扩大到了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初步形成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1世纪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39.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到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一成就的取得()A.改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

本质要求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D.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

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项正确;“精准扶贫”并非生态的变化,排除A项;当前我国尚未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0.2024年7月23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巴勒斯坦14个主要政治派别在北京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

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该宣言的签署实现了14个派别的大和解、大团结,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也是中国为中东地区提供的“和平之钥”。中国这一举措()A.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C.推

动了新型国际秩序的形成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宣言》为饱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宝贵希望,是中国为中东地区提供的“和平之钥”,成为推动巴民

族和解团结的新动力,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积极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团结,未涉及新型国际秩序形成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

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

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做了一定的准备。——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材料二自唐中叶以来,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的基础上,至宋代由于统治者采取重点发展东南农业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农业生产

技术进一步提高,东南地区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

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1)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表现:粮食产量提高;耕地面积扩大;粮食储藏增多。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做准备。(2)不

同:稻麦复种制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的劝农政策;农业科技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影响题。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表现:据材料一“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

六石。”可得出粮食产量提高;据材料一“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可得出耕地面积扩大;据材料一“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可得出粮食储藏增多。影响:据材料一“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做

了一定的准备。”可得出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做准备。【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原因题。时空是宋代时期的中国。发展:据材料二“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可得出稻麦复种制的发展;据材料二“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

、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可得出经济的作物种植专业化;据材料二“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原因:据材料二“自唐中叶以来,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的基础

上”可得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据材料二“宋代由于统治者采取重点发展东南农业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可得出政府的劝农政策;据材料二“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可得出农业科技的进步。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言而喻,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是由许多因素

共同造成的。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动。与此同时,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

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1)据材料一、指出“伟大思想浪

潮”对应的历史事件,归纳其发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答案】(1)事件:五四运动。原因:北京大学的思想开放;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山东问题的纠纷;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任答

4点)(2)原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事件:据材料一“1919年的伟大思想浪潮”可得出,这一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第二小问原因:据“北京大学已成为现代化的高等学府,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时,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思想”可得出,北京大学的思想开放;据“这种进步风气很快推动了语言改革运

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有推动作用,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使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接受了一次近代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从而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据“军阀们为了私利与日本帝

国主义勾结,1919年山东问题的纠纷”可得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山东问题的纠纷;据“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达到新高峰”可得出,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小问2详解】本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这是其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之一;据“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是原因

之二;据“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可得出,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是原因之三;据“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可知,抗日战争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原因之四;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原因之五。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