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真题——历史(重庆卷)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15.507 KB
  • 2025-01-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年高考真题——历史(重庆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年高考真题——历史(重庆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年高考真题——历史(重庆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年高考真题——历史(重庆卷).docx,共(7)页,415.50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309c12d69ef6012aaae2e637ed01bc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墨家B.兵家C

.儒家D.法家2.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逐渐

融入到汉文化中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3.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

的枢密使()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

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A.士人阶层壮大B.心学思想盛行C.坊市制度流行D.抑商政策加强5.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C.“如麻麦稻梁,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

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C.丝绸

产量不及棉布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7.《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

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8.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A.可能出现于洋

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9.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原”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

原名。这些要求()A.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B.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C.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10.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

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11.公元

前4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

样。”上述材料反映出()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B.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C.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D.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12.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13.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

。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医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

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14.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

当时德国()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15.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

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观念。《史记》运用先秦

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至明代,云南哈尼族传说认为先祖躲入葫芦中逃脱大洪水后生下五子,分别成为哈尼、彝、汉、傣和瑶

族的祖先。南甸土司自其十六世祖开始有“呈祥”“守忠”“定国”等汉化名字出现。云南乡式名额也由洪熙元年(1425)的10名,增至万历末期的47名。沐英镇滇十年,“练兵劝农,兴学化俗”“民知草长养老而兴其孝弟矣”。——《明代云南地区的民族融合》材料二1938年10月,东南亚48埠华

侨齐聚新加坡,宣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成立。陈嘉庚作为主席发表演讲:“吾侨均为炎黄子孙,素有‘革命之母’之名誉、爱国精神)见重寰宇;七七以来,与我四万万同肥敌忾同仇,输财纾难,统计不下一万万元……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

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愿我八百万侨胞……作我政府后盾,踊跃慷慨,加紧出钱出力……使我物力愈充,使我战力愈强,使国家得籍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使民族得精吾人力物力一报九世之仇,抗战胜利必属我国。”——《赤子丰碑》材料三

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渠道动员海外人士回国参加建设。青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他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动员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参

加建设。他说:“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回到祖国去,成为当时广大留美中国学生的追求和选择!1950年4月,朱光亚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他把毕生所学献给了祖国,为中国的国防

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朱光亚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名列“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榜首。——《朱光亚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记》中民族观念的核心内涵,并归纳明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嘉庚演讲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朱光亚为代表的海外赤子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缘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从16世纪初开始,公开发售国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办法。1688—1689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格兰具备了为6年后在一片信任的氛国中创建英格兰银行所必需的条件。英格兰银行把短期公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

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从1713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公债增长了1倍多,到“七年战争”结束时差不多又翻了一番。英国的公债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1.273亿英镑,到1783年增加到2.429亿

英镑,几乎翻了一番。——《经济系统与国家财政》材料二1927年起,国民政府滥发公债。1932年,政府应付各种内债本息2.1亿余元,每月平均偿还1700万元。1月12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鉴于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政府每月财政支出仅军费一项需1

800万元,不敷达1600万元,提出挪用每月内债还本付息基金以应急需。此消息引发市面恐慌,上海金融工商界纷纷致函反对。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在宣言中指出:“此种举措,不啻将全国人民历年备置之财产,宣告没收,减绝人民之生计,破坏国家债信,而一方对于截留税收,冗军浮费,则坐视不敢

处置,以致财政一无办法,乃不得不攘夺人民生活之源泉,以供政费暂时之挹注,此种举措徒起截税者之野心,为滥费者张目。全国国民,为国家经济立场,允当群起,誓死反对。”国民政府被迫于1月18日收回停付拟议。——《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材料

三1981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其发行361.76亿元,1985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

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公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反对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的理由。(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曾有人言道:询问是谁赢得了某场战争,就仿佛在询问是谁战胜了旧金山地震。在20世纪,越来越多的

人开始接受这一命题,即在战争中不存在真正的胜利者,而只有程度不同的失败者。然而,战争是否也与地震一样,是人类智慧所无法控制和消除的自然现象呢?虽然很少会有人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无论人类怀着如何高尚的理想,如何孜孜以求地试图消除战争,却依然只能赢得国家间转瞬即逝的短暂和

平。——《人、国家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20世纪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