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教材)2021秋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练习:第七单元第16课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含解析.docx,共(11)页,50.85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97cd5fb43c430df34391f8f60fde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6赤壁赋*登泰山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解析:A项,“缪”同“缭”;B项,“圜”同“圆”;D项,“冯”同“凭”。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望.晚日照城郭举匏樽以相属.C.扣舷而歌.之D.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蹬倚歌.而和之不足为外人道.也解析:B项,“属”,劝请。A项,两个“望”分别是“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远望、远看”。C项,两个“歌”分别是“动词,唱”“
名词,歌声”。D项,两个“道”分别是“名词,道路”“动词,说,谈论”。答案:B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④举匏樽以相属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解析:①②中的“于”均为介词“在”。③中的“以”意思是“在”。④中的“以”为连词,表示修饰。答案:A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正襟危坐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③和②相同解析:①东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②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③侣、友: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④西、东:均为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答案:B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创豪放派一代词风。C.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
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D.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市。解析:他所游览的并不是魏吴大战的赤壁。答案:C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答案:任凭小船漂去,越
过那茫茫的江面。(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答案:桂木做的棹,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答案: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4)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答案: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7.理解默写。(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观点。(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月亮从东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
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登泰山记》中形象、生动地描绘积雪的光彩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游钟山记[清]顾宗泰衡、庐、
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
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唯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
,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鸡鸣诸山,黛螺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
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飙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
之幽且杳也。(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节)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
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
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解析:作答本题时,可根据句中的“乎”“也”等虚词的特点、常用固定词组“万家烟火”等进行断句。答案:C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
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D.羲之,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
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
,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的水急而欢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面走,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
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应先在文中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进入山中六七里路”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未至山六七里”。答案:B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答案:来到山中,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
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答案: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僧人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音色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12.文中作者写太子岩远眺,和前面“未至山”时的远望有什么不同?答案:①“未至山”时写的是
从远处仰望钟山所见到的景象,太子岩远眺写的是从山上俯瞰山下所见的景象。②“未至山”时所见不过是景物的轮廓,只有山的一面,太子岩远眺时境界开阔,周围景色尽收眼底。并且作者把自己对六朝历史的追想和今昔递迁的
慨叹,寄寓在“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的描写中。参考译文衡山、庐山、茅山、蒋山都是天下名山,蒋山则又确实为江南群山之首。三国时吴太祖孙权在这座山上为蒋子文建庙,所以称蒋山;又因为南朝齐时周颐曾隐居此地,所以称北山;山中常常有紫气飘荡,所以又叫紫金山。把所有的名字统一起来,总
称(这座山)为钟山。这座山,我以前曾经到过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境。今天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离山还有六七里路,就看见山峰重叠,陡壁遮天蔽日,山隐藏在云雾中,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使山涧激起波澜,水流细小而洁净,非常可爱。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
;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从晋代以来,刺史罢官还山,都要栽下百余棵松树,因此山上松树很多。沿山行走了五里路,就抵达灵谷寺。寺原来在独龙阜,是梁武帝为了给宝志禅师建塔而建造的;宋代曾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明代初年,将寺迁移
到山的东边,改名叫灵谷寺。寺里佛龛中的雕刻与墙壁上的绘画,已不如以前,只有无量殿上的宝公塔完好地保存着。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僧人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音色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我们来到宝公
塔前对塔行礼。行礼完毕,我们向僧人询问三绝碑,才知碑早已被毁无存了。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踩在上面仿佛果真有声音。从宝公塔沿山路往左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宝志禅师说法台旧址的旁边是八功德水池。水池边藤蔓、葛草纷披缠绕,寻求所说的池水的澄净清凌,连一点儿痕迹
也找不到。过了这儿便是太子岩,这里是山上最高的地方。我于是登高远望,四周开阔空旷。向西看见覆舟、鸡鸣等山,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缭绕起伏,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后面的湖水,难道这就是六朝当时的美丽情景吗?向南便可以俯身远眺南京城里的万家烟火与其绮丽而纷乱、锦绣而参差错落的景象;那
一块空阔无人的地方,大概就是夕阳映照下六朝当时的宫殿吧。北方横陈着一条大江,极目远望,对岸的水边苍青一片,六朝繁盛之时的天子气象至今仍可以从中想象得出,六朝已亡,如虎蹲踞、如龙盘踞的险要的江山形势,却一如往昔。于是我独自暗暗感慨南朝齐梁时依次更迭的君主,深深地惋惜他们纷纷灭亡,沉没在这。沿着山
岩下来,日色已经接近黄昏。朝阳洞、商飙馆、周氏草堂、王羲之墨池,这几个景点特别偏僻,都不能去观访。我们告别了僧人便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松风从背后吹来,好像在送人归去;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衣衫。我们恋恋不舍地边走边
欣赏着这清凉的景致,恍恍惚惚,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忘记了山路的幽僻和遥远。三、语言运用1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一种旷达、超然的洒脱。请根据下面文段的具体语境,模仿画线的句子,再写两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人能做到旷达,实在不简
单。旷达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世界的乐观,是对时代的热爱,是对生活的迷恋。胸怀浩大,但不是野心膨胀;目光深远,但不是肆意贪婪。旷达是崇高的思想修养与伟大人格的自我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在花环。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是草莽
间个人主义的放大;旷达不是玩世不恭,玩世不恭是盲目中自以为是的迷失;旷达不是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是繁华中生命价值的贬损。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