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生物 PDF版含解析.pdf,共(11)页,3.115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8b63d502851d079e93da14380db8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QQABQQAUo
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第1页
共7页2025届河北承德高三12月联考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ATP含有C、H、O、N、P,NADH全称为还原型辅酶Ⅰ,是一种辅酶,组成元素中含有C、H、O、N、P,A正确;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有多种,蛋白质和核酸的多样性与其单体的排序有关
,B正确;植物细胞膜中没有胆固醇,C错误;几丁质不是细胞的能源物质或储能物质,D正确。2.A【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A正确;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呈链状,B错误;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
性厌氧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乳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了乳酸,不产生CO2,D错误。3.A【解析】“合子”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较高,A错误;将蝌蚪肠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卵中,形成重建的“
合子”,有些“合子”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而单独培养肠细胞却不能发育成蝌蚪,肠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可能是受某些物质的限制,B正确;“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的过程中细胞种类增多,因此伴随着细胞分化,C正确;“合子”能发育
成正常的蝌蚪,说明“合子”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D正确。4.C【解析】图中DNA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有启动子区域,这些区域不连续,A正确;图中4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
种类相同,均为4种,C错误;图中R区域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5.D【解析】根据“某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部为红花,F1的雌雄植株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9︰3︰4,且粉红花植株全部为雄株”,推知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根据
A项可知,自然界中红花植株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和AaXBY共6种基因型,B正确;根据A项可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XBXB×aaXbY,C正确;F2的红花
雌株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6AAXBXB、2/6AaXBXB、1/6AAXBXb和2/6AaXBXb,红花雄株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3AAXBY和2/3AaXBY,红花植株随机交配,基因型为aa——个体均表现白花,所以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4×(2/6+2/6)×2
/3=1/9,D错误。6.C【解析】条件反射的建立说明铃声由无关刺激转化为了条件刺激,A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没有得到强化会逐渐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的参{#{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第2页共7页与,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
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C正确;食物引起味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7.D【解析】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
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以效应器是下丘脑,B错误;少部分脂质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C错误;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共同构成,D正确。8.C【解析】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到血液中,不需要通过导管分泌到内环境中,A错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即下丘脑能通过分级调节系统调节甲状腺激素的
分泌,C正确;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直接调控,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不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9.C【解析】注射性激素不会改变幼兔性染色体的组成,A正确;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幼兔不会产生性激素,无论性染色体
组成为XX或XY,均表现为雌性,说明发育为雄性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从而验证了假说1是正确的,B正确;睾酮为雄激素,根据未做手术和手术后组的实验结果,当有雄激素存在时,无论性染色体为XX或XY,⑤、⑥均表现为雄性,C错误;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本实验分别进行了性器官的摘除和额外提供性激素的操
作,即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D正确。10.C【解析】溶菌酶具有杀菌、抑菌作用,可分布于泪液、唾液、血浆中,其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
可作为第一个信号与B细胞接触,使之变为致敏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致敏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B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成沉淀或细胞团
,使病原体失去了毒性、侵染性和繁殖力,C正确;机体调动免疫因素清除癌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该功能属于免疫监视。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D错误。11.D【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
成的,而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直接刺激以及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因此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的参与。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组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由题意“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可推知,过敏反应属于{#{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第3页共7页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正
确;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时,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进而引发过敏症状,D错误。12.D【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A错误;细胞因子风暴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
免疫病,与过敏反应机理不同,B错误;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不属于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错误;临床上采用注射皮质醇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因此皮质醇属于免疫抑制剂,D正确。13.D【解析】该实验中IAA促进了玉米胚芽鞘的生长,A错误;实验中用激素处理
胚芽鞘时,应将IAA施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基部培养液中,因为生长素被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B错误;因为IAA具有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特性,若实验中改用比图中浓度低的IAA时,玉米胚芽鞘长度不一定减少,C错误;据图推断,IAA和GA混合使用后
促进作用增强,IAA和GA在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14.BCD【解析】植物发生水分胁迫后,散失的水分是自由水,因此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A错误;水分是光反应的原料,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
PH,故水分胁迫会降低作物的暗反应,导致合成的有机物减少,B正确;酶可催化生化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等影响,故冰冻或高温也能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代谢速率,C正确;自由水参与细胞中许多化学反应,例如有氧呼吸,D正确。15.AD【解析】培养可育棉花利
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F1的染色体组成为ADE,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F1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图中诱导处理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F1的幼苗,C错误;可育棉花体细胞(AADDEE)有丝分裂后期含有13×6×2=156条染
色体,D正确。16.ABC【解析】据题干“囊泡膜上的V型质子泵(V-ATP酶)必须“不断工作”,将质子再泵回来”,可知图中A、B两侧面分别属于突触囊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A正确;根据图示,突触中囊泡的膜上存在能量泄漏,即“质子流出”囊泡,囊泡膜上的V型质子泵(V-ATP酶)将质子再泵回
来,因此质子泵有利于维持囊泡溶液pH的稳定,B正确;由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H+的运输通过V型质子泵回到囊泡内,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质子泵运输H⁺为主动运输,因此质子泵为载体蛋白,运输时需要
与H⁺相结合,D错误。17.ABC【解析】APC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A错误;疫苗通过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但由于流感病毒为RNA病毒,易变异,注射的{#{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
CAQgOwBAAoAAByAFABAA=}#}第4页共7页甲型流感疫苗可能失效。另外,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还有其他种类,注射的甲型流感疫苗并不能对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发挥预防作用,B错误;可连续注射的疫苗应间隔一
定的时间,时间若太短,第二次注射的疫苗可被自身的抗体消灭而失去作用,C错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18.AB【解析】黄瓜产生脱落酸的部位有根冠、萎蔫的叶片等,A错误;不能确定
脱落酸与赤霉素表现出相抗衡作用,B错误;黄瓜花芽的分化和发育中同时存在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进行调节,C正确;喷洒适宜浓度配比的脱落酸与赤霉素溶液可以提高黄瓜产量,D正确。1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蓝紫光和红光NADPH和ATP(2)CO2
浓度倍增(2分)叶绿素含量(2分)抵消(3)生长素C组植株中的生长素的含量大于A组(2分)【解析】(1)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部分C3在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产生有机物(CH2O)。(2)分析表格
中数据可以看出,C组光合速率较大,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暗反应的原料增多,加快了暗反应速率;另一方面,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光反应中吸收的光能增加,加快了光反应速率。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和对照
组相比,增加的条件是CO2倍增和UV照射,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可以抵消UV辐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由于假设内容为:CO2浓度倍增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可能与CO2参与了生长素的合成有关,因此需要测定植株中生长素的含量,而A组和C组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是否倍增,故如果C组
的生长素含量大于A组,可以证明假设内容。20.(12分,每空2分)(1)协同进化(2)3/6450(3)①常②bbZWB③Ⅲ组所得黑壳卵雄蚕为杂合子,与白壳卵雌蚕杂交,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协同进化。根据题意,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属于协同进化。{#{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第5页共7页(2)由题意可知,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即遵循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各对性状中,虎斑个体占3/4,白茧个体占1/4,抗软化病个体占1/4,所以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所占比例是3/4×1/4×1/4=3/64。若上述杂交
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子代总产卵数为8×400=3200枚,其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占1/4×1/4×1/4=1/64,即3200×1/64=50只。(3)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转移情况可分为三种,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常染
色体上、转移到Z染色体上和转移到W染色体上。将诱变孵化后挑选的雌蚕作为亲本与雄蚕(bb)杂交,统计子代的黑壳卵孵化后雌雄家蚕的数目,结合图示的三组结果分析,Ⅰ组黑壳卵家蚕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
段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Ⅱ组黑壳卵家蚕全为雌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Ⅲ组黑壳卵家蚕全为雄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①分析可知,Ⅰ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即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分
析可知,Ⅱ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B,与白壳卵雄蚕bbZZ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bbZWB(黑壳卵),雄蚕的基因型为bbZZ(白壳卵),可以通过卵壳颜色区分子代性别。将子代黑壳
卵雌蚕继续杂交,后代类型保持不变,故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③分析可知,Ⅲ组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bbZBW,与白壳卵雄蚕bbZZ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
型为bbZW(白壳卵),雄蚕的基因型为bbZBZ(黑壳卵)。再将黑壳卵雄蚕(bbZBZ)与白壳卵雌蚕(bbZW)杂交,子代基因型为bbZBZ、bbZZ、bbZBW、bbZW,其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故不能满足生产需求。21.(10分
,除标注外,每空2分)(1)Na+内流(1分)内正外负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抑制Na+通道的活性作用时间越长,毒性越大(作用时间越长,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越明显)(3)大脑皮层
(1分)【解析】(1)Na+内流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QQABQQAUogAoABBAABhCAwl
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第6页共7页(2)据图分析可知,河豚毒素的毒性机理是抑制Na+通道的活性,从而抑制Na+内流。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作用的特点是作用时间越长,毒性越大。(3)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22.(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光敏色素(1
分)细胞核内(1分)特定基因的表达(2)红光照射会引起种子中赤霉素含量的升高,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时间更早,萌发率更高(合理即可)(3)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并用远红光照射,然后观察种子的萌发率植物中不含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从而使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易被分解,作用
更稳定(叙述合理即可)【解析】(1)植物细胞内能接收红光和远红光的物质为光敏色素,接受光照后的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通过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由图甲可知,红光刺激会引起赤霉素含量的升高,由图乙可知,赤
霉素和红光照射均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因此可推知,红光照射会引起种子中赤霉素含量的升高,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与外施赤霉素相比,红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在种子萌发时间更早,萌发率更高。(3)由图可知,远红光可抑制种子萌发,为探究赤霉素能否抵消远红光的抑制作用,可在图乙的基础上
增设的实验为: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并用远红光照射,然后观察种子的萌发率。实验中发现,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烟草种子的效果优于植物激素,原因可能是植物中含有分解植物激素的酶,该酶不能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持续发
挥作用。23.(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体液调节(1分)神经—体液调节(1分)(负)反馈调节(1分)(2)支配胰岛B细胞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或胰岛B细胞膜上识别、结合交感
神经和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3)①10②用血糖测定仪测量各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值并记录③适量的芹菜素等量的生理盐水{#{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
AA=}#}第7页共7页【解析】(1)途径①血糖浓度上升直接作用到胰岛B细胞促进其产生胰岛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途径③依赖反射弧结构,该途径中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作用于该系统,这样的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为降低血糖,血糖降低后作为信息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2)信息分子与相应的受体特异性识别后发挥调节作用。不同的神经对胰岛素的分泌影响不同,说明不同神经细胞与胰岛B细胞之间信息传递存在差异,可能是支配胰岛B细胞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释放
的神经递质不同(或胰岛B细胞膜上识别、结合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不同)。(3)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芹菜素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芹菜素的有无,因变量是糖尿病小鼠的状况(血糖水平),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
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取10只健康小鼠作为甲组,起对照作用,将实验Ⅰ制备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乙、丙两组(每组10只);②在实验前需要用血糖测定仪测定三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值,做好记录。③每天对乙组的每只小鼠注射适量芹菜素,
连续注射4周;每天对甲组和丙组的每只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4周。期间各组小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④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甲组血糖仍保持正常,乙组血糖浓度较高,但由于注射了芹菜素,所以血糖浓度降低,丙组饲喂等量
生理盐水,且胰岛B细胞被破坏,血糖浓度与注射前相同,且仍维持较高的水平。{#{QQABQQAUogAoABBAABhCAwlQCEIQkgACAQgOwBAAoAABy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