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古诗默写专项练习15组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 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7.600 KB
  • 2024-1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期中复习古诗默写专项练习15组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期中复习古诗默写专项练习15组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期中复习古诗默写专项练习15组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期中复习古诗默写专项练习15组2021-2022学年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下册 含解析.docx,共(8)页,17.6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9d5d44731d2f689f2c8aa84296b81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古诗默写期中复习专项练习15组第一组(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2)苏轼《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3)李

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第二组(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表现了攀登过程中山路崎岖盘旋和时间流逝之快。(2)杜甫《登高》中“,”与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颇有渊源,但情调却有显著区别。(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第三组(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

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第四组(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明诗人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的诗句是:“,。”(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北魏太武帝的典故表达对国土沦丧、民心涣散的忧虑

的诗句是:“可堪回首,,。”(3)《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在诗人的再三邀请之下终于羞怯着出场的诗句是:“,。”第五组(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直接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2)李煜是写“愁”的高手,他在

《虞美人》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发内心无穷愁绪的两句是“?”。(3)《赤壁赋》里客人面对浩瀚的长江,直接抒发人生短暂感慨的两句是“,”。第六组(1)面对短暂人生,曹操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化用《韩诗外传》中“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

士”的语意表达自己理想的语句是:“,。”(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演奏曲中暂停时的情感和效果的句子是:“,”,无声的音乐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从侧面表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技巧。(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和学生各有短长,彼此是可以互为师徒、互相学习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唯

贤为师。第七组(1)登高远望,容易引发诗人内心的复杂之情。年轻时的杜甫登上泰山,抒发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晚年漂泊西南时,再次登高,抒发的却是“,”的悲苦和孤独之情。(2)荀子擅长使用对比论证进行

说理,如《劝学》一文中,为了论证积累的重要性,他用“,”和骏马不能一跃十步作对比,加强了论证效果。(3)古人在面对大江大河等自然景观时,往往会抒发个人渺小之感,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个体的深刻认识,对后世颇有启发意义。第八组(1)陶

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描写庭院无琐事烦扰、静室有安适悠闲,为下文写久困樊笼毫无自由、终于又归返林山做铺垫。(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的原因是“,”。(3)古人

常以“樽(尊)”指代酒,表达不同的心境,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就以“”表达相聚的欢乐,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则以“”表达悲凉的心境。第九组(1)在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2)白居易《琵琶

行》中“,”两句,写的是琵琶女在演奏正式开始之前调弦试音的准备过程。(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的“,”。第十组(1)《荆轲刺秦王》中,

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2)《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3)《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预言的句子“,”。第十一组(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这一场景中,用次要人物的外貌

描写来烘托激越悲愤气氛的两句是“,”。(2)《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学以致用。(3)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家书”“乡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第十二组(1)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写他们的青春和才华;用“”写出了他们奔放、强劲有力;用“”直接表达了他们对权贵的蔑视。(2)《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3)《论语》中孔子论

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是,。第十三组(1)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沁园春长沙》中类似的两句是“,”。(2)《再别康桥》中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在绮丽梦境中想

放声歌唱,但霎时回到现实之中的心情低落的两句是“,”。(3)为荆轲送别之际,高渐离击筑,荆轲唱和变为徵调后在场宾客们的表现是“”。变为羽声后,在场宾客们的神态又是“”。第十四组(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述自己吟诵《诗经·陈风·月出》中诗句的句子是“,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的手法写出愁思的多、深、广的句子是“,”。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十五组(1)《记

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他用一个选择复句来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的句子是“,”。(2)《望岳》中写泰山升腾的云气让诗人胸怀涤荡,睁大眼睛欣赏美景直至鸟入山的诗句是:“,”。(3)《行路难》中“,”用精美的菜肴、价值不菲的餐具来表达朋友们为李白设宴践行的深

厚友情。答案第一组(1)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第二组(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右忽已瞑(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第三组(1)高余冠之岌

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第四组(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第五组(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第六组(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第七组(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第八组(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举匏樽以相属;一尊还酹江月第九组(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第十组(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

公也(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十一组(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第十二组(1)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十三组(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3)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第十四组(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第十五

组(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