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生物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96.833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生物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生物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生物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生物.docx,共(10)页,196.83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5923de8be82587ceb53e4441bcd8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宜都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生物3月月考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40分)1.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

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

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

势3.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有最多的能量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

结构决定着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4.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②该部分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③蛇处于多个不同的营养级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

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5.黄花刺茄是具有很强的耐贫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我国于1981年首次发现该物种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区有分布,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以下叙述正

确的是()A.黄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B.荒地、路边、弃耕地、过度放牧的草地,黄花刺茄可取得优势地位C.控制黄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人为铲除,化学防治最好D.导致黄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疯长的主要原

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

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

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8.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约为食草

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B.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C.图乙中,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9.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

B.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C.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D.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1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A.能

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11.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

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农田里一平方米内的植物个体数B.一个教室里所有的学生数C.一

块棉田中所有的棉铃虫总数D.某市五万育龄妇女13.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1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C.群落的演替速度与方向可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D.群落中

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一个基因库15.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

胞呼吸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循环可促进能量循环B.信息传递仅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C.在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数量增加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级数量均增加D.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仅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17.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

(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B.乙图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信息传递C.丙图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争夺食物D.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18.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

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湖水中藻类

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1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直射光照下,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来源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

光、趋热的特点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再轻轻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D.“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20.如图中A图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

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量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

含在c中的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属于分解者的是。(填图中字母)(2)图中的捕食链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依赖

于[④]作用。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①②③⑤]作用。(4)图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填字母),能量流动的特点是。(5)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为kJ。22.(8分)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中字母

A、B、C、D、E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属于生态系统的“基石”的是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2)图示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三大基本功能的两大基本功

能,即_____和_。(3)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4)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

殖的能量J/(cm2·y)。(5)当生物B因使用农药数量减少时,生物C的种群数量短时间的变化为______(填“数量增多”或“数量减少”或“数量不变”)。23.1859年,托马斯•奥斯汀从欧洲带了24只

野兔来到澳大利亚。一个世纪之后,野兔的数量已经蹿升至6亿只,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为了消灭兔子,澳大利亚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但是狐狸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迟缓的本地有袋类动物。最后又引进了粘液瘤病毒,才有效地控制了野兔的数量。回

答问题:(1)野兔刚进入澳大利亚,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充足且没有敌害,此时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2)牛羊、狐狸、粘液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分别是______。(3)在野兔的原产地欧洲,野兔与其天敌的数

量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4)在引入粘液瘤病毒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也曾采用播撒毒药的方法进行过兔灾的防治,但是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其原因是毒药对兔群具有_

_____作用,使兔群中______不断升高,进而使兔群发生进化。(5)在野兔入侵的过程中,澳大利亚一些特有的动物,如小袋鼠、袋狸、鼠袋鼠等生物都纷纷灭绝或濒临灭绝,这说明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的______,应果断采取建立动物园、濒危物种繁育中心等______的

措施,为这些行为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24.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科研人员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束毛藻的影响。(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束毛藻属于自养生物,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是______。束毛藻还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固氮藻类之一,它能将N2转化成NH3,NO2-等,用于合成______两类大分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______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2)国外学者证实,CO2浓度增

加能促进束毛藻光合作用,有利于其生长。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得到如图所示结果。①我国学者试图研究的问题是______。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控制pH相对稳定的思路:____。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3)近百年来,温室气体排放让整个地球有点“发烧”。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我做起减少碳排放,请写出一项低碳生活的具体实例:______。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4071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