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71.860 KB
  • 2025-0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pdf,共(8)页,371.86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40660ba1fe491fa1230417421373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12月14日高中历史12月月考(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

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了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比例,对其他陆军和空军的军备没有限制。会后,各大国竞相发展驱逐舰、潜水艇等辅助舰只,或改进技术,以提高舰只的火力和航行速度,竞争非常激烈。据此可知()A.战争使国

际秩序更加混乱B.华盛顿会议纵容了军备竞赛C.一战后国际体系暗藏危机D.美国取得了发展海军的优势2.列宁提出:“我们只有利用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技术手段使共产主义变成群众更容易接受的东西时,才能建成共产主义。想用另一种方

法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是不行的。”为此,1924-1929年间,苏联政府()A.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并缓解城市饥荒B.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C.从西方引进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D.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3.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以中国为代表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以土耳其为代表的、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有以尼加拉瓜为代表的、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据此可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A.反殖民统治斗争

的形式多样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快速滋长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D.打破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秩序4.据表可知,苏美英三国()时间事件1945年2月围绕波兰建立新政权问题,苏联支持卢布林政府,英国支持流亡政府1945年2月关于对日作战问题,美国不允许苏联进占北海道;苏联不让

美国占领千岛群岛1945年4月美国单独在伯尔尼与德国代表接触,引起苏联极大的不满A.对战争胜利起决定性作用B.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加剧C.战时盟友的关系彻底破裂D.围绕着国家利益进行博弈5.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女性就业率日益提升,至21世纪

初,女性占美国劳动力总数的近一半,其中一半以上的女性已婚。女性获得了近60%的大学学位,并且开创了约40%的新公司。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C.福利政策的推动D.战后女权运动的兴起6.1954—197

3年,美国工业增长1.38倍,苏联增长4.12倍;钢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27%,到1974年超过美国400万吨;石油产量1960年苏联比美国少57%,到1974年比美国多2600万吨。苏联把每年生产的一亿多吨钢

,主要用于制造大炮、坦克、军舰等军火。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B.苏联的制度优势得到了体现C.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D.美国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7.据记载,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明世宗在批答都察院关于请差御

使巡盐的奏疏时未经内阁票拟,刑科给事中(负责刑科的监察官)黄臣立即“封还原本,以重命令”。这说明,内阁票拟()A.对皇帝独断的牵制B.防止了政治腐败发生C.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8.在美国建国初期,建国

者的州权观念发生重大变转变。他们起初较为重视和强调州在新国家中的权利和地位,后转而倾向于对州权进行限制。这一变化()A.开创了美国民主制的先河B.导致美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C.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D.奠定了美国长期稳定的基础9.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选

举条例》规定,边区采取适合地域特点的选举方式,如乡选时,根据当时农村文化落后、群众识字率低的情况,采取了“投豆法”“画圈法”“烧窟窿法”“背箱子法”等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使老弱病残及特殊群体,都能行使选

举权。这表明边区选举()A.展示出新民主主义性质B.意在加强党的执政地位C.缺乏现代民主实施条件D.运行体制体现人民民主10.康有为说:“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维新派在实践

中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使得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职位。这反映出维新派()A.具有成熟的改革策略B.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C.改革存在过急的倾向D.拥有可靠的社会基础11.汉末社会动

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丕继任魏王后,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A.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B.提升官员行政

能力C.人才选拔更加开放D.中央集权有所加强12.19世纪初,英国以党派为基础任用的官员,常因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替而大批更换;19世纪中期后,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同进退的“文官”,不参加党派之争,一般终身任职,执

行政府的决策,论功奖惩。这一变化()A.促进了决策权与执行权合一B.削弱了内阁行政权力C.调整了政府的行政运行机制D.导致了政党政治衰退13.如表所示反映出我国()时间事件1985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初拟1993年《国家公务

员暂行条例》发布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并实施A.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法制化B.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形成C.干部人事制度的逐渐成熟D.法制建设取得重要突破14.北宋吕大钧编撰的《吕氏乡约》,是一个建立在自愿联合基

础上,有着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功能的村社规约。这表明该乡约()A.意在削弱君权B.追求强化集权C.重在基层自治D.已和法律合流15.近代民法第一次真正把所有人生而平等享有权利写进了法典,承认了人的独立性与平等性,以唯理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灵魂,使人从等级

、身份制度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A.蕴涵人文精神B.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C.为统治者服务D.根植于近代民主政治16.《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

共计192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共8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处于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B.法治经济建设契合了时代需求C.市场经济体制初建经济混乱D.改革开放推动法律体系的完善17.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发展到宋朝时成为

了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的统治者以茶马互市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关于宋朝的茶马互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B.

客观上有利于西域地区的开发C.薄来厚往加剧了宋朝财政负担D.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8.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法国时长期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

,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这些举措()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B.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19.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

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6年,中共中央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这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A.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B.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C.践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D.扎实稳妥地推进少数民族工作20.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

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B.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D.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21.当前“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种

金融趋势。截至2020年初,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这反映出()A.国际金融体系正不断重构B.经济全球化出现重大挫折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

货币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22.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

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A.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B.经营方式出现革新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23.申明亭是明清两代在各方用以张贴榜文、“申明教化”而建的亭子。《明律·刑律·杂犯篇》规定:“凡拆毁申明亭房屋及毁板榜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清律

亦同。这表明明清时期()A.法律体系详实完备B.重视基层治理C.地方行政机构健全D.地方治安混乱24.下图所示是2015年荷兰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百分比。由此可以推知,荷兰()A.注重国家经济建设的投入B.福利制度影响国家财政

C.进入了高新经济发展时期D.成为欧盟中最发达国家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5题8分,第27题8分,第28题2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5.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一

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

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材料二“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

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

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

是日记整理内容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年2月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

英国社会的好感。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年6月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年1月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

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据《郭嵩焘日记》提取材

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晚期,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济贫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就是颁布了《斯宾汉姆莱法》。它不仅扩大了济贫范围,也使工资收入者得到了某

种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而且突破了原来的教区济贫院救济制度,转而采取了以居家为原则救济贫民的模式。到了工业革命后期,随着前期贫民救济制度的实践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立一个系统解决自工业革命以来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各种社会问题的新贫民救济制度,就成为英国政府的现实诉求。1832年,英王威廉四世宣布

“济贫行政与实施委员会”成立,并责成该委员会对全国济贫情况进行调查,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从其实施的结果来看,该法案不仅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还使济贫工作由原来的混乱状况开始向国家统一有序管理的方向迈进。——摘编自董应龙《

现代化与近代英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材料二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颁布了一则“皇帝谕告”,明确提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生活保障,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帝国政府陆续于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18

84年实行《医疗保险法》和《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继续出台《养老和伤残保险法》。《残疾和老年人保险法》于1889年6月通过,保险金额由雇主和工人平分,但国家在每份津贴中每年补贴50马克。养老金从75岁开始领取,但残疾津贴可于工人投保5年后的任何时间内开始领取。据统计,德国参加社会保险的

人数从1883年的300万人增至1886年的700万人,至1913年达到1450万人。这一时期,德国在科技、交通及采矿等领域都发展较快。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派人到德国考察后,英国、挪威、丹麦,意大利等国也纷纷着手开展社会保险立法。——摘编自王东《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与实践》(1)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德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和德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相似影响。28.【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

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之处,仍可不变……”——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结合具体史实

,围绕“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的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正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