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中考真题化学》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共(7)页,77.51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4590744a679b9b48c5b83b29fef79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解答】解:A、鞭炮燃放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材制成桌椅的过程中只是玻璃的
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解答】解: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五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其中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选:C。3.【解答
】解:A、食醋中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牛奶中有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酱油中有食盐、色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4.【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
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
、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
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5.【解答】解: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A。6.【解答】解:A、汽油
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汽油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要防止运动大空气中造成浪费,故选项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正确。D、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错误。故选;C。7.【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
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8.【解答】解: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既能改善环境质量,又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故不合题
意;B.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故不合题意;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合题意;D.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故选:D。9.【解答
】解: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10.
【解答】解:A.碘不能溶于水,能溶于酒精,碘溶解于酒精中形成碘酒,故错误;B.溶液是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正确;C.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故错误;D.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所以植物油加入水中不会形成溶液,故错误。故选:B。11.【解答】解
:A.牙的pH>7,显碱性,故错误;B.西瓜汁的pH比苹果汁大,所以苹果汁的酸性比西瓜汁的酸性强,故错误;C.肥皂水的pH>7,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错误;D.蚊虫的毒液显酸性,而牙膏和肥皂水显碱
性,因此被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故正确。故选:D。12.【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锡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b203。故选:A。13.【解答】解:A.热固性塑料成型后再受热不会软化,可用于
制造电源插座、开关,故正确;B.脂肪、糖类、动物蛋白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人们应合理摄入,但不能多食,否则对人体健康无益,故错误;C.合成橡胶的弹性、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故正确;D.动物肝脏和蛋类食品中富含铁元素,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人们可以食用肝脏、蛋等食物来预防
,故正确。故选:B。14.【解答】解: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故选:C。15.【解答】解:A、霉变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在高温下也很难分解,故霉变的大米、花生,经过蒸煮后也不能食用,
故A错误;B、亚硝酸盐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鹿制的鱼和肉,故B错误;C、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如果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C错误;D、用小苏打焙
制糕点时,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既美观又好吃,该做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D正确。故选:D。16.【解答】解:A.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可以一步可以转化,故A不选;B.NaNO3→NaCI不能通过一步实现,故B选;C.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
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钾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选;D.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D不选。故选:B。17.【解答】解:A、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牵牛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B、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
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C、木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操作繁琐,不易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D、一氧化碳和氮气均难溶于水,常温下不能用水区分一氧化
碳和氮气,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故选:A。18.【解答】解:A、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C、H
+、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19.【解答】解:A、蜡烛燃烧后虽然质量减小,属于化学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推理正确。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
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推理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0,故选项推理正确。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含碳量不同,它们的机械性能不同,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D。20.【解答】解:A
、二氧化锰、炭粉都不溶于水,通过加入水溶解、过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加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才能够得到氯化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羊毛纤维,另一种是化学纤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点
燃后分别在火焰上方置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21.【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活性炭可用于制糖工业的脱色;故填:②;(2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故填:⑤;(3)氢氧化铝是一种碱,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⑥;(4)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故填:①;(5)氯化钠是制备氯气的原料;故填:③;(6)聚乙烯是一种塑料,可用作塑料大棚;故填:④。22.【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
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首略。碳酸氢根离子可表示为:HCO3-。(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银原子表示为:2Ag。(3)酒精的化学式为:C2H
5OH。(4)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N2可表示三个氮分子。(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答案为:HCO3-2
AgC2H5OH三个氮分子23.【解答】解:(1)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氢氧化钠国体溶于水温度明显升高;(2)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否则容易受损,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3)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4)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5)人体必需的元素有钙、铁、钾、钠、镁等,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6)测量溶液酸碱性时,pH试纸不需要先
用蒸馏水润湿,否则测得的结果不准准确;(7))燃着的小木条竖直向上,木条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木条的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升高二氧化碳引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无机盐否木条的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24.【解答】解:(1)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它属
于非金属元素;表中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故填:16;非金属;二。(2)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填:最外层电子数。25.【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C:(2)ti℃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取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较多的是A;(3)P点在B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对应的B物质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答案为:CA不饱和增加溶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1分)26.【解答】解:(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填:天然气;二氧化硫;太阳能;(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填:④;(3)在常温下,铝能
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填:4Al+3O2=2Al2O3;(4)铜具有导电性,可以制成导线;故填:导电。27.【解答】解:(1)F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故答案为:生石灰;(2)反应④是碳酸
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3)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四
、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28.【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
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B:2KMnO4K2MnO4+MnO2+O2↑;E;(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
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故答案为:A;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29.【解答】解:【猜想假设】(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3溶液,试纸变红
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HCI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故填:红;HCI。(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3+将铜置换成可溶
于水的Cu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故填: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即氯化铁和铜反应生
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3+Cu=2FeCl2+CuCl2。故填:2FeCl3+Cu=2FeCl2+CuCl2。【原理分析】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
点:①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②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故填: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拓展研究】【拓展研究】设氯化铁质量至少为x,由2FeCl3+Cu=2FeCl2+CuCl2,Zn+Cu
Cl2=ZnCl2+Cu可知,2FeCl3~CuCl2~Zn~Cu.2FeCl3~CuCl2~Zn~Cu,32564X0.64gx=3.25g,原来配制的FeCl3溶液浓度至少是:故填:32.5。【交流讨论】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
e发生反应,她的推断依据: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故填: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6分)30.【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氢二较分子中氮、氢、磷、氧原子的个
数比为2:9:1:4;故填:2:9:1:4;(2)磷酸氢二铵中氮元素、氢元素、磷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9):31:(16×4)=28:9:31:64;故填:28:9:31:64。31.【解答】解:设50g石油样品中含有硫酸的质量为xx=49g这
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g50g×100%=98%答: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