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中考真题化学》江苏省淮安市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共(17)页,353.07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e31fb7df3e7f25123f13b62fbd60a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淮安市化学中考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P-31S-32C1-35.5Fe-5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
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花生霉变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答案】A【解析】【详解】A、滴水成冰,水变成冰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正确;B、花生霉变,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A。2.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需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A、此图为禁
止烟火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此图为禁止火种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为节能标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D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常见物品所用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塑料脸盆B.陶瓷花
瓶C.不锈钢刀叉D.机动车轮胎。【答案】B【解析】【详解】A、塑料脸盆一种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B、陶瓷花瓶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C、不锈钢刀叉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D、机动车轮胎属于橡胶,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故选B。4.“端午到,
粽香飘”。对闻到粽子香气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的数目变多B.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发生了分解【答案】C【解析】【详解】“端午到,粽香飘”。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又是不断运动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通过分子的不断运动,所以能够向四周散发香味,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其
分子的种类、数目、分子本身体积、质量不变,故能够闻到粽子香气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故选C。5.在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添加“铜绿”B.倾倒盐酸C.点燃酒精灯D.洗涤试管【答案】B【解析】【详解】A
、添加“铜绿”时,“铜绿”是固体,应将试管平放,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后,再将试管竖起,故A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故B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是C、可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C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洗涤试管时,刷洗时须
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故D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6.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相对稳定B.CO2含量过高影响人体健康C.N2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D.O2可以支持所有的物质燃烧【答案】D【解析】【详解】A、空气中含氮气体积分数78%、氧气体积分数21%等气体,各成
分含量相对稳定,正确;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室效应,影响人体健康,正确;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粮食、瓜果的保护气体,正确;D、氧气由助燃性,但不能支持所有物质燃烧,错误。故选D。7.胰蛋白酶是我国自主研发新冠疫苗的
原料之一,其中一种胰蛋白酶的化学式为C6H15O12P3。下列关于这种胰蛋白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由碳、氢、氧、磷原子构成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2gD.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胰蛋白酶的化学
式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磷四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一个胰蛋白酶分子由6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和3个磷原子构成,故B错误;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5)+(16×12)+(31×3)=372,相对原子质
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D、胰蛋白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3:8,故D错误。故应选A。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比较铝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铝片和锌
粒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B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少的C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样品,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产生沉淀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将
铝片和锌粒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因铝、锌都比铜活泼,都能置换出铜,无法比较铝、锌的活动性,错误;B.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除去杂质不引入新杂质,正确;C.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氯化钾不反应,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放出有刺
激性气味的氨气,正确;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变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可用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的方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正确。故选:A。9.推
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则使紫色石蕊变蓝的都是碱溶液B.石墨和金刚石都含有碳元素,则石墨和金刚石性质完全相同C.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则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气味D.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则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答案】C【解
析】【详解】A、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故A错误;B、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错误;C、羊毛中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所以灼烧羊毛也有烧焦羽毛气味,故C正确;
D、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溶解,故D错误;故应选C。10.神舟十三号实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三位宇航员日均消耗的1650升氧气,主要用于体内葡萄糖(C6H12O6)的缓慢变化。为保障宇航员在太空中正常生活,启用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如
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电解系统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此系统中的水全部参与循环,没有损耗C.此系统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D.此系统解决了宇航员因呼吸需携带大量氧气的难题【答案】B【解析】【详解】A、水电解系统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的过程中消耗了
水,水并没有完全参与循环过程,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此系统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此系统中可以产生氧气,供给呼吸,因此解决了宇航员因呼吸需要携带大量氧气的难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40分)1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A.淀粉B.干冰C.小苏打(1)生活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2)用于人工
降雨、制造舞台云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3)在面条上滴1滴碘水,观察到表面呈蓝色,说明面条中含有____________。【答案】(1)C(2)B(3)A【解析】【小问1详解】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胃液中盐
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C;【小问2详解】干冰升华吸热易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A;【小问3详解】面条中富含淀粉,在面条上滴1滴碘水,观察到表面呈蓝色,说明面条中含有淀粉,故选A。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1)保护洪泽湖水资源,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清理水中废弃物B.游船使用清洁能源C.随意捕捞水产品(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用X与SO2反应制备。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2242X+SO=2ClO+KSO,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3)请你列举一条生活中节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答案】(1)AB(2)KClO3(3)淘米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解析】【小问1详解】A、清理水中废弃物,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B、游船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C、随意捕捞水产品,会破坏生态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环境;故选AB;【小问2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已知物中有1个硫原
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8个氧原子、2个钾原子、1个硫原子,故反应前未知物2X中有2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2个钾原子,故X中有1个氯原子、3个氧原子、1个钾原子,即X为KClO3;【小问3详解】生活中要做
到节约用水,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淘米水浇花等。13.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氯化钠中带正电荷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
_______g。(3)20℃时,将40g硝酸钠加入50g水中,形成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6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析
出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钠B.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硝酸钾>氯化钠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钠【答案】(1)Na+(2)110(3)不饱和(4)A【解析】【小问1详解】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钠离子带
正电荷,表示为:Na+;【小问2详解】根据图像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小问3详解】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8g,即100g水最多溶解88g硝酸钠,则50g水最多溶解44g硝酸钠,因此,将40g硝酸钠加入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小问4详解】A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降低温度就会析出大量的晶体,故A正确;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则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降温后,水的量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C、降温到20℃
,两种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钠,故C错误;故选A。14.淮安有丰富的盐矿资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粗盐样品(含有泥沙),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初步提纯。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中,发
现天平指针向右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2)操作④中,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A.滤纸破损B.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操作⑤中,待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
__时,停止加热。【答案】(1)向左盘加入粗盐直到天平平衡(2)AC(3)较多固体【解析】【小问1详解】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说明粗盐质量偏少,所以需要向左盘加入粗盐直到天平平衡。【小问2详解】A.滤纸破损,溶液可能未经过滤流下,可能导致滤液仍然
浑浊;B.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会导致过滤速度偏慢,但不会导致滤液仍然浑浊;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溶液可能沿着漏斗和滤纸的间隙未经过滤流下,可能导致滤液仍然浑浊;故选:AC。【小问3详解】蒸发操作时,待蒸发皿
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15.某氮肥厂用煤、空气和水为原料合成氨气(NH3),同时可得到副产品碳酸氢铵。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经过粉碎处理,其目的是___
_________。(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3)部分氨气通入“碳化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4)氨气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①参加反
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②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答案】(1)使反应更快更充分(2)223N3H2NH+高温高压催化剂(3)除去气体中的CO2(4)①.4:3②.置换
反应【解析】【小问1详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反应越充分。所以煤经过粉碎处理的目的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小问2详解】“合成塔”中进入的有氮气和氢气,条件是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生成物还是氨气,所以
化学方程式为223N3H2NH+高温高压催化剂。【小问3详解】从产物碳酸氢铵分析,氨气参与了反应,还有含碳的物质参与了反应。从进入碳化塔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氮气、氢气及还要加入水,进入合成塔的气体只有氮气和氢气,没有了二氧化碳可知,部分氨气通入“碳化塔”的目的
是除去气体中的CO2;【小问4详解】①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发生的反应为322243O2N6HONH++点燃。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4:3;②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16.根据如图所示气体制取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组装A时,依据酒精灯
____________(填“外焰”或“内焰”)的高度调节试管位置。(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3)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实验室若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为减少其损耗,
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外焰(2)①.B②.22222MnO2HO2HO+O(3)D【解析】【小问1详解】组装A时,依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节试管位置,因为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外焰的温度最高;【小问2详解】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反
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故应选B,反应方程式为22222MnO2HO2HO+O;【小问3详解】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该尽量减少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故应选择装置D。1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铁是生活中使用最
广泛的金属,活泼性较强,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铁的冶炼,汉代出现了最早的炼铁高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修筑洪泽湖大堤,所展现出的勤政爱民、甘于奉献是其一生赤子情怀的缩影。林则徐用生铁铸成铁锅
(如图1),放在条石的齿槽之间,再浇上由糯米汁与熟石灰搅拌而成的砂浆,使得条石与条石牢牢地黏合在一起,不留丝毫缝隙,做到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他还在每一块铁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对其修筑的工程终身负责。如今一百九十多年过去
了,洪泽湖大堤依然固若金汤。(1)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影响健康,易得____________(填序号)。A.佝偻病B.贫血症C.甲状腺疾病(2)工业上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冶炼生铁,Fe2O3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_________。(3)利用铁锔和砂浆将条石与条石牢牢黏合在一起,使大堤固若金汤。①说明铸造铁锔的生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②砂浆中熟石灰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________。(4)从条石中取出的铁锔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因生锈而腐蚀。导致铁腐蚀的因素有多种,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开展以下探究:取四份质量均为0.15g的生铁粉末,分别放入如图2所示装置中进行四次实验。内容记录如下表所示:的序号实验操作
3分钟时氧气的含量Ⅰ/21%Ⅱ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蒸馏水,关闭活塞15%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食盐水,关闭活塞8%Ⅳ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2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关闭活塞13%①
由实验Ⅱ、Ⅲ可知,加速铁生锈的物质是____________。②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的证据是____________。③实验Ⅳ中氧气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案】(1)B(2)2323CO2+FeOFe+
3CO高温(3)①.硬度大②.()2322CaOHCOCaCOHO++=(4)①.食盐水②.实验Ⅰ不加水,氧气含量不减少,实验Ⅱ加水后,氧气含量减少③.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气体体积增加,氧气含量下降。【解
析】【小问1详解】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影响健康,易得贫血病,故选B。【小问2详解】工业上用赤铁矿石冶炼生铁,Fe2O3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CO+FeO2Fe+3CO高温【小问3详解】铸造铁锔的生铁具有的物理性质是硬度大;熟石灰与空气
接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22CaOHCOCaCOHO++=;铁生锈为铁与氧气水接触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反应过程中氧气含量减少。Ⅰ实验,滴加2mL蒸馏水,3分钟时氧气的含量为15%;Ⅱ实验,滴加2mL食盐水,3分钟时氧气的含量
为8%;可知,加食盐水比加蒸馏水氧气减少量更多,因此加速铁生锈的物质食盐水。Ⅰ实验,未加水,3分钟时氧气的含量为21%;Ⅱ实验,滴加蒸馏水,3分钟时氧气的含量为15%;因此对比实验Ⅰ、Ⅱ可知,铁生锈需要水。【小问4详解】实验Ⅳ
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气体体积增加,氧气含量下降。18.硫酸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酸,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硫酸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物质制备】(1)工业上采用接触法制硫酸:先煅烧黄铁矿得到SO2,再将SO2经过一系列变化得到硫酸。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
_____________。【物质性质】(2)用温度计的水银球一端蘸取浓硫酸,取出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浓硫酸能吸收____________,并放出热量。(3)请利用下图提供
的仪器与药品,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①取____________(填“A”或“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5mL加入烧杯中,并插入pH计。②从另一试剂瓶中取出稀硫酸逐滴加入①的溶液中,并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不断搅拌。反应过程中溶液p
H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稀硫酸体积/mL02468……溶液pH13112.812.311.510.4……③在pH=12.8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④滴加稀硫酸过程中,溶液pH不
断减小的原因有:a.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b.______⑤为证明溶液pH从13.1减小到10.4的过程中,④中原因a起主要作用,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定量研究】.(4)某工厂现有含碳酸钠的废水需要处理。为测定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废水样品100g,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9.8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242422NaCO+HSONaSO+HO+CO=(此废水中其他物质不与硫酸反应)。计算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4(
2)水蒸气(3)①.A②.玻璃棒③.NaOH、Na2SO4④.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⑤.取等质量的pH=13.1的两烧杯氢氧化钠溶液,一杯加入稀硫酸直至pH=10.4,记录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另一杯加入蒸馏水直至pH=10.4,记录加入蒸馏水的
质量(4)解:加入硫酸的质量为9.8g×10%=0.98g设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23242422NaCO+HSONaSO+HO+CO106106981.06g980.98g0.98gxxx===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100%1.06%100g=。答:
废水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6%。【解析】【小问1详解】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二氧化硫中氧元素为-2价,所以硫元素为+4价;【小问2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稀释放热。所以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浓
硫酸能吸收水蒸气,并放出热量。【小问3详解】①氢氧化钠呈碱性,瓶塞需使用橡胶塞,所以取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②实验室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③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pH>7呈碱性,有氢氧化钠剩余,所以溶质是NaOH、Na2SO4;④除了硫
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使碱性减弱,pH减小外,稀硫酸中也有水,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也会使pH减小。⑤判断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否起到主要原因,可以设计加入稀硫酸和蒸馏水进行对比。可以比较pH变化相同的量加入稀硫酸和蒸馏水的多少。所以可以设计实验,取等
质量的pH=13.1的两烧杯氢氧化钠溶液,一杯加入稀硫酸直至pH=10.4,记录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另一杯加入蒸馏水直至pH=10.4,记录加入蒸馏水的质量。【小问4详解】见答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
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