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docx,共(13)页,43.08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e8b27d8f717d4291b417e5f6c436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五侯.(hòu)皎皎..河汉女(jiāo)擢.素手(zhuó)B.札札..(zhā)机杼.(zhù)含情脉脉..(mài)C.脉.搏(mò)栖.息(xī)千里迢迢..(tiáo
)D.黄焖.鸡(mèn)大匙.(chí)咽唾沫...(yàntuòmo)2.下列诗句与注释不一致的一项是()A.食物寒冷,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寒食东风御柳斜)B.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脉脉不得语)C.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
)D.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3.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成肯定句:“每个人的嘴里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B.“他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是动作描写,表现八儿活泼好动的样子。C.“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这句话说明八儿很随意,把筷子胡乱摆放。D.“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札札弄机杼”是动作描写,表现织女美丽悠闲的样子。4.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皇太子在父皇面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
,在父皇背后却阴险狠毒、结党营私。父皇不知他这种___________的做法,对他一直很赏识。A.阴谋诡计B.口是心非C.两面三刀D.狼狈为奸5.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五天,详略安排得当。B.《腊八粥》一文对八儿喝粥的内容写得简略。C.《迢迢牵牛星X十五夜望月》都蕴含着动人的思念之情。D.《藏戏》一文描写了藏族的节日风俗。6.与“一大锅粥正在叹气”运
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B.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C.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二.填空题(共6小题)7.看拼音,写词语。jiǎobàntōngxiāoáozhōubǎitānrǎngāngxìnìshēnhèbízǔ8.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1)日(幕暮)汉宫传(蜡腊)烛,
(轻青)烟散入五(侯候)家。(2)中庭地白树(酒栖)鸦,冷露无(生声)湿桂花。9.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①指昆明。②指春天的京城。寒食:①放冷了的食物。②寒食节。御柳:①皇城里的柳树。②皇帝赐
的柳树。(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素:①白哲。②花纹素雅。(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地白:①下雪了,地面很白。②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10.把下列带有“然”字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例:截然不同然无恙然大物然大悟然纸上然一体然大怒然起敬
然有序11.读读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归类。(填序号)①合家欢乐②入口即化③回味无穷④唇齿留香⑤除旧迎新⑥张灯结彩⑦目瞪口呆⑧灯火通明⑨聚精会神⑩笑容满面⑪色味俱佳⑫人头攒动描写节日的场面:描写特色美食:描写人物:12.日
积月累。(1)《寒食》写的是(节日)的情景,这个节日的习俗是,诗中体现这一习俗的诗句是:“,。”(2)《迢迢牵牛星》借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的愁绪。(3)《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代的,诗中的“,”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4)《十五夜望月》中,哪两句描写了月光的皎洁?。三.
语言表达(共1小题)13.根据要求写句子。(1)仿照例句,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备选词:喜欢讨厌安静喧闹(2)采用寓情于景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龙一鸣的心情好极了,他走在雪地里,四.现代文阅
读(共2小题)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腊八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说:“
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抗战后南北迁徙,我们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今年腊八,我看见我的第三代的几个孩子,围在桌旁洗红枣
、剥花生。看见我来了,他们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儿甜食。现在
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的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
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说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
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有删改)(1)短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三件事,其中写得简略,写得详细。(2)短文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作用?这篇短文主要想表达什么感情?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武汉的年味池莉武汉的过年,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通常
这一天,都有好太阳。当太阳在城市升起来以后,就有勤快人,率先挂出腊肉腊鱼来了。腌制得红彤形的腊肉腊鱼,新鲜挂出来,在太阳底下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是这样有感染力,只看一眼,那大吃大喝过大年的欲望,就已在我们心中蠢蠢欲动。转眼间,大江南北,三镇内外,便布满了腊肉腊鱼。就算在冬至这一天,没
有晒腊肉腊鱼的,总是要赶紧挤点时间,去买一些大鱼大肉腌制。主妇们脱掉棉衣,高高撸起毛衣袖子,将食盐和花椒,成把成把地抓得大气和潇洒,将大鱼大肉,一条条地码足了盐,紧紧实实压在一起。过年进入前奏,从吃腊货开
始,性急的武汉人,迫不及待开吃了。腊肉腊鱼双烧、合蒸,腊肉炒蒜薹,腊肉炒香干……皆以独特的腊味,弥漫整个城市。人们一边吃着腊肉腊鱼,一边着手准备更为“波澜壮阔”的年货。家家都开始制作年货:绿豆豆豉、年糕糕粑……炒坊开了,花生、板栗、瓜子、黄豆纷纷登场。过年的
节奏开始加快,几天就是一个好日子:腊八节,小年,腊月二十八,家家都会发——这里的“发”,指的是每家总要油炸一点儿肉丸子、鱼块之类的,为大年三十的团年饭备好半成品的菜,也为讨彩头,要吉利。除夕夜到了,合家欢聚,互相祝福,酒瓶打开,酒杯斟满。夜深了,零点了,时刻到了,鞭炮点燃——当然,现在已经禁鞭了
。不过有鞭无鞭都是过年。过年了!满城的人家,齐齐地换上新装,新簇簇的衣装显得有点儿傻乎乎,人人都有笑容,也显得有点儿傻乎乎,这傻乎乎好生可爱。(有删改)(1)武汉的年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短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在内容和写法上,这篇短文与
《北京的春节》有什么异同?五.习作(共1小题)16.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节日习俗?你参加过什么节日的民俗活动?请你根据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注意要运用过渡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的地方。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详略得当,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第一单元预习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解答】A.有误,“侯”泛指达官贵人。读音为“hóu”。“皎”的意思是白而亮。读音为“jiǎo”。B.有误,“札”指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读音
为“zhá”。“脉”读“mài”时,指脉搏;读“mò”时,用于词语“脉脉”,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因此,“含情脉脉”的“脉”应读“mò”。C.有误,“脉”读“mài”时,指脉搏;读“mò”时,用于词语“脉脉”,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因此,“脉
搏”的“脉”应读“mài”。“栖”读“qī”时,指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读“xī”时,用于词语“栖栖”,形容不安定的样子。因此,“栖息”的“栖”应读“qī”。D.正确。故选:D。2.【解答】A.诗句与注释不一致,诗句翻译: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
枝。B、C、D诗句与注释一致。故选:A。3.【解答】A.原句改为肯定句为:“每个人的嘴里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故此题正确。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动作描写,表现了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故此题不正确。C.“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这句话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气
氛。故此题不正确。D.“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札札弄机杼”是动作描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故此题不正确。故选:A。4.【解答】A.阴谋诡计:暗地里做坏事的计谋。B.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C.两面三刀:
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D.狼狈为奸: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故应选填词语“两面三刀”。故选:C。5.【解答】A、B、C正确。D.有误,《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
的三个特点。故选D。6.【解答】从“叹气”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D句从“脱了它的红外套”可知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7.【解答】故答案为:搅拌通宵熬粥摆摊染缸细腻深壑鼻祖8.【解答】(1)幕: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绸、
毡子等;帐篷。暮:傍晚。蜡:蜡烛。腊:腊月。轻: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青:绿色(多用于植物)或蓝色(用于天空)。侯:读[hóu]时,指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候:时节。根据字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
选择“暮”“蜡”“轻”“侯”。(2)酒: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栖:读[qī]时,指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生:生存;活(跟“死”相对)。声: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根据字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择“
栖”“声”。故答案为:(1)暮蜡轻侯;(2)栖声。9.【解答】(1)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结合诗句意思可知,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寒食:寒食节。御柳:皇城里的柳树。(2)出自两汉汉乐府的《迢迢
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白皙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结合诗句意思可知,素:白皙。(3)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
息打湿了院中桂花。结合诗句意思可知,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故答案为:(1)②②①;(2)①;(3)②。10.【解答】安然无恙庞然大物恍然大悟跃然纸上浑然一体勃然大怒肃然起敬井然有序故答案为:安庞恍跃浑勃肃井11.【解答】故答案为:①⑤⑥⑧⑫②③④⑪⑦⑨⑩12.【解答】(1
)《寒食》写的是寒食节的情景,这个节日的习俗是断炊,吃冷食,诗中体现这一习俗的诗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思念的愁绪。(3)《十五夜望月》的作者
是唐代的王建,诗中的“今夜明月人望尽,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4)《十五夜望月》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了月光的皎洁。故答案为:(1)寒食节断炊,吃冷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牛郎织女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思念;(3)唐王建今夜明月人望
尽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家乡;(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13.【解答】(1)原句是围绕一个词语把句子写具体。仿写时注意。(2)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把句子写具体。仿写时注意。故答案为:(1)喧闹:街中心设有一个大花园,五颜六色的彩旗拉起了花园的围墙,空中绳子
上挂着五彩缤纷的彩灯,一闪一闪,好像是缀满珍珠的彩带。(2)感觉每片雪花都在笑。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4.【解答】(1)本题考查对短文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即可。我们仔细阅读短文第三自然
段可以知道)短文围绕“腊八粥”写了“我”的母亲煮腊八粥、“我”煮腊八粥、孩子们煮腊八粥纪念周总理三件事,其中“我”的母亲煮腊八粥写得简略,孩子们煮腊八粥纪念周总理写得详细。(2)本题是对短文的写作手法和短文主旨的考查。这样描写的作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短文主要
写了“我”在看到孩子们围绕着准备煮腊八粥、听孩子们讲的话,回忆起与母亲、与周总理有关的往事,表达了“我”对母亲河周总理的怀念之情。故答案为:(1)我”的母亲煮腊八粥“我”煮腊八粥孩子们煮腊八粥纪念周总理“我”的母亲煮腊八粥孩子
们煮腊八粥纪念周总理;(2)作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这篇短文主要表达了“我”对母亲河周总理的怀念之情。15.【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本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作为答案即可。武汉的年味主要体现在制作年货、吃年货、为团年饭准备
半成品的菜、燃放鞭炮、穿新衣等方面。(2)考查对详略安排的认识。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上下文回答作者的行文意图。如:短文对过年前武汉的人事活动写得详细,过年时的景象写得简略。因为“武汉的过年,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详写武汉过年
前的热闹景象烘托出武汉的年味之浓厚。(3)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在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之后,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异同。故答案为:(1)武汉的年味主要体现在制作年货、吃年货、为团年饭准备半成品的菜、
燃放鞭炮、穿新衣等方面。(2)短文对过年前武汉的人事活动写得详细,过年时的景象写得简略。因为“武汉的过年,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详写武汉过年前的热闹景象烘托出武汉的年味之浓厚。(3)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年前和过年时的
人事活动,但是对比起《武汉的年味》,《北京的春节》内容更丰富,还写到了年后重要的人事活动;从写法上看,二者都是从腊月的活动开始写起,并按照时间顺序写到人们过年时候的活动,但是不同于《武汉的年味》详略结合的写法,《北京的春节》对过年前、过年时和过年后的每一个节点都描写得很详细。五.习作(共
1小题)16.【解答】范文:家乡的节日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
,用于驱鬼。“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
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
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年例不仅要
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