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

PDF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726.871 KB
  • 2024-1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科学试卷(解析版).pdf,共(23)页,726.87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a1d6e79e46c81a6d7613dadae4f40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省台州市2019年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1.吸毒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还带来公共安全隐患。吸毒司机比正常人反应慢很多,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吸毒司机反应变慢主要是因为毒品影响了人的()A.消化系统B.神经系统C.泌尿系统D.循环系统【答案】B【考点】远离毒品【解析】【分

析】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解答】吸毒司机比正常人反应慢很多,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说明毒品能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故答案为:B。2.海笔是栖息在深海底部的

一种无脊椎动物,因其形状非常像老式的羽毛蘸水笔而得名。海笔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A.叶绿体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A【考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

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包括原生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等。【解答】海笔是动物,动物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故答案为:A。3.空气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化合

物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答案】B【考点】常见物质的鉴定【解析】【分析】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指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据此选择。【解答】A.氧气是由一种氧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即单质,故A

不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由C和O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即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C.氧气是由一种氮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即单质,故C不合题意;D.稀有气体是指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和具放射性的氡(Rn)组成的混

合物,故D不合题意。故选B。4.子宫移植为因子宫问题而不孕的妇女们实现生育的梦想。子宫的功能是()A.产生卵细胞B.产生雄性激素C.受精场所D.胚胎发育场所【答案】D【考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

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解答】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故答案为:D。5.立定跳远时的动作分解如图,在此过程中运动员()A.上升时,动能减小,势能减小B.上升时,动能增大,势能增大C.下落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D.下落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答案】D【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在跳远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据此解答。【解答】立定跳远时,如果处于上升阶段,人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那么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这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落阶段时,质

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大,这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6.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7B.-1C.+5D.+7【答案】D【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

】【分析】在分子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和为0,据此计算即可。【解答】在KClO4中,K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和为0得到:+1+x+(-2)×4=0,那么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D正确。故选D。7.能写红黑双色的磁画板截面如图所示,按下写字笔

黑色按钮写出黑色的字,按下红色按钮写出红色的字,刷子左右移动则字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子可以用铁制作B.写黑字时笔尖为S极C.写红字时笔尖为N极D.写字的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答案】A【考点】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1)磁极之间的相互

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铁都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解答】当按下黑色按钮,笔尖靠近磁画板时,画板上黑色的S极在上显示黑字,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这时笔尖为N极,故B错误;当按下红色按钮,笔尖靠近磁画板时,画板上红色的N极在上显示红字,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可知,这时笔尖为S极,故C错误;写字的原理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D错误;当用刷子左右移动时,文字消失,说明磁画板上的小磁体又在刷子的引力恢复原来的位置,因此刷子可以用铁制作,故A正确。故选A。8.叶绿素

的化学式为C55H72O5N4Mg,推测叶绿素中的()A.镁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B.氮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C.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D.氢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答案】C【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

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分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解答】A.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A错误;B.植物

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肯定不包括镁元素,故B错误;C.叶绿素中的氧元素可能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故C正确;D.植物蒸腾作用是水分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肯定不包括氢元素,故D错误。故选C。9.如图是

某人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B.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手对易拉罐的摩擦力要大于易拉罐重力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

,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A【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平衡力的辨别【解析】【分析】(1)生活中的“吸”其实就是大气压强的压力作用;(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物体间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

趋势;(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如果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则是平衡力;如果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则是相互作用力。【解答】当易拉罐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处于静止状态,即竖直向下的重力、手向下的压力和大气

向上的压力是平衡力,即G+F手=F大气;罐内外的压强差越大,大气对它的压力越大,它就越稳定,故A正确,B错误;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大气的压力大于它的重力,那么它们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它的重力作

用在自己身上,而对手的压力作用在手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A。10.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先将观察对象作一定的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B.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C.血涂片制作D.观察血液流动的尾端装片制作【答案】

.C【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解答】A、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的应该是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故A错误;B、洋葱表皮细

胞装片制作时应该滴加清水;故B错误;C、血图片制作时,用载玻片一侧接触血滴然后推平即可;故C正确;D、观察血液流动时,是直接观察鱼的尾鳍,不需要制作装片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答案】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二氧化

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会沉积在烧杯底部;(2)如果集气瓶是封闭的,那么当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时,二氧化碳就不会从瓶中排出;(3)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4)只要能证实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即可。【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集气瓶中放出的

二氧化碳会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烧杯底部,逐渐上升,因此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B.如果不移开玻璃片,那么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二氧化碳就不会继续排出,实验无法进行,故B错误;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阻断了与氧气的接触,故C错误

;D.实验中,如果去掉高处的蜡烛,照样能够得到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12.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此

解释合理的顺序是()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答案】A【考点】蒸发的操作【解析】【分析】解释水蒸发致冷时,先描述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差异,再说明哪部分水分子容易跑到空气中,最后说明剩余水分子的速度大小,进而判断剩余水的内能和温度变化。【解答】关于水蒸发致冷的现象,解

释如下: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那么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A。13.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

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答案】A【考点】化学性质与

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分析】(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水或弱酸弱碱生成;(2)酸性氧化物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碱性氧化物只能和酸反应生成盐,据此解答。【解答】A.由于酸性氧化物只能和碱反应生成盐,而不能生成碱,所以CO2与NaOH不能直接转化,故A

正确;B.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因此③不可以直接转化,故B错误;C.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和NaOH无法反应,故C错误;D.Na2CO3如果和氢氧化钾反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既没有沉淀,也没有气体,更没有水生成,因此它们不能反应,故D错误。故选A。14.消

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答案】C【考点】

燃烧的条件【解析】【分析】(1)当提起物体时,拉力的方向越接近重力作用线越省力;(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阻力臂越长越省力;(4)只要可燃物隔绝氧气,很快就会熄灭。【解答】A.提灭火器时,手越靠近瓶口,拉力的作用线就离重力作用线越近,自然越省力

,故A正确不合题意;B.拔插销时,放开手柄,压力减小,插销受到的阻力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动力臂越短,越费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15.某同学对Fe2O3做了如图探究活动,已知氯气在水溶液中能将Fe2+转变为Fe3+,且每一步都充分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无色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黑色粉末是Fe3O4C.①过程Fe2O3中

的氧元素全部转人无色气体D.②过程有置换反应发生【答案】B【考点】物质的推断【解析】【分析】(1)氧化铁在高温下分解为氧气和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稀盐酸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

化铁沉淀。(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而氢氧化铁是红褐色的。【解答】A.无色气体是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A错误;B.氧化铁在高温下分解为氧气和四

氧化三铁,因此黑色粉末是Fe3O4,故B正确;C.①中的氧元素除了变成氧气外,还与铁元素生成四氧化三铁,故C错误;D.置换反应中必须有单质参加,而②中没有,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16.物质的酸碱性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______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________7.【答案】(1)H+(或“氢离子”);红(2)>(或“大于”)【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能电离出H+,那么它成酸性;如果物质能电离出OH-,那么它成碱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2)如果PH<7,那么溶液呈酸性;如果PH=7,那么溶

液呈中性;如果PH>7,那么溶液呈碱性。【解答】(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H+,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酸碱性强弱可用pH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pH>7。17.2019年1月2日,夜空上演了“金星合月”的美丽天象。(1)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

,观察到的最亮自然天体,金星和月球的光芒来自于________。(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同属于________系。(3)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自转方向是________。【答案】(1)太阳(2)太阳(或“银河”)(3)自东向西(或“北极上空看顺时针”

、“南极上空看逆时针”)【考点】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

天体,和哈雷彗星。【解答】(1)太阳系内行星的光都是来自于太阳;(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3)地球上看的太阳是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金星上看到太阳是西升东落,所以其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故答案为:(1)太阳;(

2)太阳(或“银河”);(3)自东向西(或“北极上空看顺时针”、“南极上空看逆时针”)。18.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1)用如图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为顺利完成该装置

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2)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答案】(1)双手分开握,增大与试

管的接触面积(或“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擦干后再重新实验”、“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把试管浸入热水”等合理均可)(2)2H2O22H2O+O2↑【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瓶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因此后来与原来的温度差越大,现象应该越明显;(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为水和氧气,据此解答。【解答】(1)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如果气密性

没有问题,只能是前后的温度变化太小,可以:①提高温度,即双手分开握,增大与试管的接触面积、用酒精灯加热或放入热水中;②提前降低温度,即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为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19.人类的历

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其中传染病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1)16~19世纪,欧洲白人的殖民扩张,给美洲带去天花、流感等传染病,导致95%的美洲土著死亡,主要是因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性等特点。(2)10世纪,我国已发明往人的鼻孔里吹痘痂粉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琴纳发

明牛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这两种方法都属于________免疫。由于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还不可有丝毫懈息。【答案】(1)流行(2)特异性(或“人工”)【考点】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特点【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

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解答】(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接种牛痘和吹吹痘痂粉,都是接种疫苗的方式来获得对天花的

免疫能力,属于人工免疫,也是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1)流行;(2)特异性(或“人工”)。20.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

于________镜。(2)从反射弧的组成来看,“人工视网膜”相①传送画面数集影像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

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答案】(1)凸透(2)感受器(3)短(或“近”、“小”)【考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分析】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

边缘较薄的透镜。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反应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应器。实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的特殊联络结构。【解答】(1)眼球相当于是可调节凹凸程度的凸透镜;(2)人工视网膜接收

到画面,产生的刺激向上传递,因此人工视网膜相当于接受刺激的感受器;(3)向远处眺望时,相当于物距增大,所以为了依然能够接收到实像,相距要变小,即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小;故答案为:(1)凸透;(2)感受器;(3)短(或“近”、“小”)。21.某电子

打火机打火原理如图,压电陶瓷受到撞击时表面电荷重新分布,产生高电压,发出电火花点燃气体。撞击时,通过压电陶瓷实现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放电时,两块压电陶瓷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联。【答案】机械能→电能(如把“机械能”写成“动能”也给分);并【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能量的相互

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1)物体运动具有机械能,发电则具有电能;(2)将压电陶瓷看作电磁,将电火花看作用电器,如果有两条通路,则为并联;如果只有一条通路,则为串联。【解答】(1)撞击时,通过压电陶瓷实现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电能;(2)将压电陶瓷看作电磁,将电火花看作用电器,每块压电陶瓷都

能独立产生电火花,即有两条通路存在,那么它们是并联。22.2018年颁发了关于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1)生理学或医学奖:肿瘤免疫疗法。肿瘤是因为人体细胞逃脱免疫监视,细胞________(选填“分裂”、“生长”或“分化”)

失去控制,免疫疗法则通过激活免疫细胞,防止肿瘤细胞逃脱监视。(2)物理学奖:打造“光镊”和“光刀”。激光束射向微米(10-6m)级微粒时,该微粒会受到推力;用两束激光相对发射可形成“光镊”夹住微米级微粒,并感受到微小作用力,下列属于“光镊”技术应用的是。A.感应微小压力,进行微小力

的测量B.操纵细菌或生物细胞,实现无菌操作C.操纵原子重新组合,控制化学变化D.遥控式操纵,减少给对象造成机械损伤(3)化学奖:筛选酶与抗体。利用噬菌体感染细菌,诱发细菌产生抗体,筛选出新的蛋白质。对于该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感染诱发变异,变异

是定向的B.感染诱发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C.选择变异后的抗体,选择是定向的D.选择变异后的抗体,选择是不定向的【答案】(1)分裂;(2)ABD;(3)BC。【考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特异性免疫【解析】【分析】肿瘤是指机体

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解答】(1)肿瘤是细胞无限分裂形成的;(2)A、激光束射向微米(10-6m)级微粒时,该微粒会受到推力,因此可以进行微小力的测量;故A正确;BD、用两束激光相对发射可形

成“光镊”夹住微米级微粒,可以操纵细胞或细菌,还可以让患者减少损伤;故BD正确;C、原子半径远小于微米级,因此无法控制原子的组合;故C错误;(3)AB、利用噬菌体感染细菌,诱发细菌产生抗体,能够感染诱发变异,但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错误,B正确;CD、但是筛选变异后的抗体

是定向的,因为要选择我们符合应用方向的抗体;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1)分裂;(2)ABD;(3)BC。23.20世纪,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发现高温、缺氧、无光、含硫的深海热泉,热泉中生活着蠕虫、蛤、硫细菌等众多的生物。硫细菌能利

用硫化物反应释放的能量还原CO2制造有机物,蠕虫以硫细菌为食,始以蠕虫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深海热泉生态系统,并提出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热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2

)下列事实支持生命起源可能和热泉生态系统有关的是。A.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B.早期地球环境中有大量的硫化物C.氨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答案】(1)硫细菌→蠕虫→蛤(2)A,B,D【考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生态系统【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解答】(1)热泉中生活着蠕虫、蛤、硫细菌等众多的生物。硫细菌能利用硫化物反应释

放的能量还原CO2制造有机物,蠕虫以硫细菌为食,蛤以蠕虫为食,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是:硫细菌→蠕虫→蛤;(2)AB、深海温泉系统的环境是高温、缺氧、无光、含硫,但依然存活着大量的生物,所以如果生命起源于深海的话,则早期地球环境温度较高且含有大量硫化物;故AB正确;C、氨

基酸等有机分子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而海洋生态系统温度较高;故C错误;D、硫细菌和古细菌在基因层面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则地球的细菌可能起源于深海温泉系统;故D正确;故答案为:(1)硫细菌→蠕虫→蛤;(2)ABD。三、实验探究题(本

题有5小题)24.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1)丁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牛。(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________的关系。(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答案】(1)5

(2)液体密度(或“液体种类”)(3)先用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考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通过甲图得到圆柱体的重力G,然后根据丙图利用F浮力=G-F拉计

算浮力;(2)哪个因素发生变化,就是探究浮力和它的关系;(3)浮力的大小已经计算出来,关键是测得排开水的重力,可利用装水小桶的总重力和空桶重力之差计算。【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圆柱体的重力为6N,因为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深度无关,所以丁图中和丙图中浮力相等,即:

F浮力=G-F拉=6N-1N=5N;(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因为液体的密度发生变化,所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先用测

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再测出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桶和排开水的总重。25.口渴感觉形成的感受器在哪里?传统观点认为感受器分布于血管内壁,血液中的含水量下降导致盐分过高,神经中枢形成口渴感觉。但美国神经学家Knight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水进入血液需要

一定时间,无法解释水一入口就能瞬间解渴,于是设计实验:实验1: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和肠胃里灌注等量的淡水,两者口渴感觉都立刻消失。由此Knight认为传统观点有误,但又从传统观点里得到启示,提出问题,进一步实验;实验2:给两组小白鼠分别吞咽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前者口

渴感觉消失,后者先是口满感觉消失,2~3分钟后恢复。实验3:给两组小白鼠肠胃里分别直接灌注等量的淡水和盐水,只有前者口渴感觉消失。综合三个实验,得出结论。(1)Knight质疑传统观点,认为喝下的水成为血液中的水需要一定时间,理由是__

______。(2)实验2基于的问题是________。(3)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1)水从口腔进入到血液需要时间(2)盐分能影响口渴的感觉吗?(或“感受器能感受盐分的刺激吗?”等合理均可)(3)口咽和肠胃都有口渴感受器,且肠胃口渴感受器还能感受盐分的刺激

,并对最后口渴感觉的形成起决定作用。【考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

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解答】(1)喝水主要是补充血液中的水,而通过口腔喝水后,到水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吸收之后才可以,吸收是需要时间的;(2)由实验2可知,吞咽的淡水和盐水,变量是盐分,所以探究是盐分

对口渴的影响;(3)由实验1可知,口腔和肠胃都是口渴感受器;由实验2和3可知,盐水无法让口渴的感觉消失,口渴只能通过补充淡水才可以;故答案为:(1)水从口腔进入到血液需要时间;(2)盐分能影响口渴的感觉吗?(或“感受器能感受盐分的

刺激吗?”等合理均可);(3)口咽和肠胃都有口渴感受器,且肠胃口渴感受器还能感受盐分的刺激,并对最后口渴感觉的形成起决定作用。26.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2

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资料:Ⅰ.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

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

同的分子数。(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方。(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

分比的条形图。(3)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若有一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答案】(1)右上(2)如图[

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3)1.52【考点】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密度公式的应用,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

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解答】(1)氧原子中含有8个质子,是8号元素,是第二周期,第六主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右上方;(2)由

实验结论可知,产生的氧气均来自水,所以实验三中氧气中含有的18O百分比与水中的18O百分比相同;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28O百分比,所以碳酸氢盐的18O与实验1、2都不相同;(3)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1.43千克/米3,所以知含有18O的氧气密度为:设一瓶氧气的的体积为V,由于这瓶氧气只含18O和16O,且个数比为1:1,所以其密度为:;故答案为:(1)右上;(2)如图[画图要求;第1、2两柱形图不等高,第1、3柱形图等高,第2柱形图与实验1、2中的第2柱形图不等高];;(3)1.5

2.27.图甲是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压2V)电功率的实验电路。(1)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瓦。老师认为图乙曲线右半段不符合实验事实,理由是________。(2)另一同学为探究电

流跟电阻的关系,换用4.5V的电源,并用多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替换图甲中的灯泡,得到如图丙的图像,则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________欧姆。(1)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瓦。老师认为图乙曲线右半段不

符合实验事实,理由是________。(2)另一同学为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换用4.5V的电源,并用多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替换图甲中的灯泡,得到如图丙的图像,则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为________欧姆。【答案】(1)0.8;当实际

电压远大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会烧毁(2)15【考点】小灯泡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解析】【分析】(1)从乙图中找到额定电压为2V时对应的电流,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如果灯泡两端电压过大,那么小灯泡可能被烧毁;(2)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根据丙图计算出电阻

的电压;然后计算出最小电流0.1A时电阻的阻值和总电阻,最后利用R变=R总-R计算即可。【解答】(1)据乙图可知,当灯泡电压为2V时电流为0.4A,那么灯泡的额定功率为:P=UI=2V×0.4A=0.8W;乙图中右半段灯泡电压

达到10V,灯泡肯定被烧坏了,因此不符合实验事实;(2)据丙图可知,定值电阻为10Ω时电流为0.3A,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IR=10Ω×0.3A=3V;当电流为0.1A时,定值电阻为:;总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

值至少是:R变=R总-R=45Ω-30Ω=15Ω。28.金属与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其反应速率除受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外,还受温度、酸的质量分数、固体表面积大小等因素影响。现探究酸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提供秒表、图甲器材和

颗粒均匀的锌粒、铁片、铜片、2%稀盐酸、4%稀盐酸、2%稀硫酸、碎冰、水等药品。(1)请选择合适器材和药品,设计实验写出步骤(可配图说明)。________。(2)实验结论: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图乙是某资料中铁与2%稀硫

酸在恒温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实验结论,对曲线进行适当的修改(在答题纸图乙上用实线画出),使其更合理。【答案】(1)答题要点: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控制反应恒温进行;③药品的选择能体现控制变量;④测量因变量的方法正确;⑤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⑥操作步骤顺序

合理。满分示例:①检查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广口瓶,往漏斗中加水,液面不持续下降;(只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也可)。②装药品:在烧杯中加入碎冰和一定量的水,往试管中装入锌粒,把试管放入烧杯内的冰水中,用铁

架台固定,连接好其他装置。③开始反应和测量:打开止水夹,往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2%稀盐酸,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的水量(或“记录量筒中的水达到一定体积时所需的时间”等合理均可)。④取等量的锌粒与4%稀盐酸进行反应,重复上述实验。⑤用铁片代替锌粒,重复上述实验(或

“多次实验”等能体现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均可)(如把第③④步骤改为一次实验,通过比较每隔一定时间内量筒中水的体积,以判断产生气体的速度等合理均可)(2)如图[画图要求:能体现氢气产生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最后不变且与虚线相

平]。【考点】实验步骤的探究【解析】【分析】(1)探究酸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温度、固体表面积等因素相同,而改变酸的质量分数;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反应和测量;设计实验时注意

换用不同的金属多次实验,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准确客观;(2)反应时间越长,酸的浓度越小,即它的质量分数越小,氢气产生的速度就越来越慢,据此解答。【解答】(1)步骤为:①检查气密性;连接试管和广口瓶,往漏斗中加水,液面不持续下降;(只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也可)。②装药

品:在烧杯中加入碎冰和一定量的水,往试管中装入锌粒,把试管放入烧杯内的冰水中,用铁架台固定,连接好其他装置。③开始反应和测量:打开止水夹,往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2%稀盐酸,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的水量;④取等量的锌粒与4%稀盐酸进行反应,重复上述实验。⑤用

铁片代替锌粒,重复上述实验。(2)由于酸的浓度减小,那么产生氢气的速度会逐渐变慢,最后直至不变,如下图: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29.某哺乳动物主动脉、左心室及左心房的血压变化如图。(1)该哺乳动物心脏每分钟跳动约________次(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左心房

中血压相对较低,作用是________。(3)区间Ⅱ对应的心脏血液流动模型是________。【答案】(1)86(81~88之间均可)(2)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3)C【考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心脏的跳动:右心房收纳全身的静脉血,通过右心室从肺动脉泵出,此时肺

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肺中的气体交换,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由肺静脉送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的主动脉泵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以满足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解答】(1)由图可知,两个最高点之间则是心脏跳动一次,约为0.7s,则一分钟跳动

的次数为60÷0.7=86;(2)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而左心房血压较低时,方便血液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3)区间Ⅱ时,是心脏压强最大的时候,即左心室收

缩的时候,血液是从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故C符合;故答案为:(1)86(81~88之间均可);(2)有利于肺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3)C。30.某科技节,同学们进行了如图的“纸桥承重”比赛。(1)纸桥放重物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2)比赛时需要知道每座参赛纸桥本身的质

量(不超过50克),三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分别是:①量程为1牛的弹簧测力计;②量程为10牛的弹簧测力计:③量程为100克的天平。你认为哪位同学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合适,并说明理由________。(3)压在纸桥上的重物质量一定时,通常重物跟

桥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桥越不容易损坏,因为________。【答案】(1)形变(2)①,因为①精确度较高,操作方便(3)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测出的数据越准确;(3)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积。【解答】(1)纸桥放重物会被压弯,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越小,分度值越小

,测出的数据越准确,因此应该选择弹簧测力计①;(3)压在纸桥上的重物质量一定时,通常重物跟桥面的接触面积越大,桥越不容易损坏,因为: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31.体温恒定使哺乳动物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某科研小组对12只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状态(非运

动、非进食)时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该哺乳动物静止代谢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如图波动。(已知: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与人体类似;动物的代谢率以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耗氧量来表示,代谢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答案】满分示例: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哺

乳动物的散热速度和方式,为保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可通过调节代谢率以改变产热;②当环境温度低于28℃时,温度越低,散热越快,该哺乳动物以提高代谢率,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③当环境温度在28~35℃时,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较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

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④当环境温度高于35℃(即高于体表温度)后,温度越高,汗液蒸发散热加剧,生命活动旺盛,耗氧增加,代谢加快;因代谢加快所增加的产热少于汗液散热,因此总产热与总散热依然能保持平衡。【考点】恒定的体温,体温受脑控制【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

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解答】哺乳动物能够保持体温恒定,是因为其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由图可知,当温度较低时,动物的代谢速率较块,是因为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动物本身的热量散失较快,所以要加快呼吸作用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而温度越接近动物自身的体温时,与外界环境的温差较小,散热减少,所以需要补充的热量也就越少;在温度升高,高于体温时,动物会

出汗,带走大量热量,则动物本身要加快呼吸作用产生热量来补充散失的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平衡;故答案为:满分示例: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哺乳动物的散热速度和方式,为保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可通过调节代谢率以改变产热;②当环境温度低于28℃时,温度越低,散热越快,该哺乳动物以提高

代谢率,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③当环境温度在28~35℃时,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较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④当环境温度高于35℃(即高于体表温度)后,温度越高,汗液蒸发散热加剧,生命活动旺盛,耗氧增加,代谢加快;因代谢加快所增加的

产热少于汗液散热,因此总产热与总散热依然能保持平衡。32.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B.溶液冷

却,有蓝色品体析出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品体析出D.加人硫酸铜晶体,品体质量不变(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D(2)【解析】

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50g×=32g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g-32g=17g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溶质质量分数===0.17=17%答:该室温时硫酸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1)在一种溶液中加入某种溶质,如果溶质的质量不减少,说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2)硫酸铜晶体中含有硫酸铜和水,首先用晶体质量×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晶体中硫酸铜的质量,再用前后硫酸铜质量之差计算剩余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然后用原来溶液质量减去硫酸铜

晶体质量计算出声音溶液的质量,最后再计算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只有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晶体后,晶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才能说明硫酸铜溶液已经饱和,故选D。(2)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50g×=32g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

质量为:49g-32g=17g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溶质质量分数===0.17=17%答:该室温时硫酸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33.某电热砂锅的简化电路如图甲。R1、R2为发热电阻,S为旋转型开关,a、b、c、d为触点,通过旋转开关S可实现“关”、“低

档”、“高档”之间的转换,工作时先用高档加热锅内汤料到沸腾,再用低档持续加热食物,使食物“汤浓味鲜”。(1)高档加热时,开关S应旋至触点________(选填“ab”、“be”或“cd”)位置。(2)某次烹饪一共用时6

小时,电功率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本次烹饪共消耗多少电能?(3)发热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多少?(4)生活中,有时也会选择电压力锅烹饪,因为电压力锅煮熟相同质量的同种食物,通常比电热砂锅更省电。请你从能量利用率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

对电压力锅能省电作出简要的解释。【答案】(1)cd(2)【解析】W1=P1t1=0.44kW×1h=0.44kWhW2=P2t2=0.1kW×5h=0.5kWhW=W1+W2=0.44kWh+0.5kWh=0.94kWh(3)【解析】高档加热时,R1==110Ω低档加热时

,R1+R2==484ΩR2=484Ω-110Ω=374Ω(4)【解析】电压力锅锅内气压大,所以水的沸点高,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熟,可以减少用电时间;加热时间短,散失到空气中的热量少,能量利用率高,所以更省电。【考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总功率大的是高档,

小的是低档,根据公式比较总功率的大小即可;(2)根据乙图确定电功率和时间,根据公式W=Pt分别计算出两种状态下消耗的电能,最后相加即可;(3)高档发热时,只有R1工作,根据计算R1的电阻;低档时,两个电阻

串联,首先根据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R总=R1+R2计算R2的阻值。(4)可从锅内水的沸点高、热量散失少等方面进行解答。【解答】(1)当开关旋至bc时,电阻R1与R2串联,当开关旋至cd时,只有电阻R1工作,根据公式可知,因为R串>R1

,所以P串<P1;即当开关旋至bc时,是低档;旋至cd时,是高档。(2)观察乙图可知,电热砂锅以440W的功率工作了1h,以100W的功率工作了5h;W1=P1t1=0.44kW×1h=0.44kWhW2=P2t2

=0.1kW×5h=0.5kWhW=W1+W2=0.44kWh+0.5kWh=0.94kWh;(3)高档加热时,R1==110Ω;低档加热时,R总==484Ω;R2=R总-R1=484Ω-110Ω=374Ω;(4)电压力锅锅内气压大,所以水的沸点高,食物

在高温下容易熟,可以减少用电时间;加热时间短,散失到空气中的热量少,能量利用率高,所以更省电。34.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

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

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答案】(1)CH4(或“甲烷”)(2)解法一:【解析】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2H2O2H2↑++O2↑3632x0.8kg,36:x=32:0.8kgx=0.9kg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CH4+2H2O结

合2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水气整合系统中电解的水有一半可循环利用,所以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0.9k8×0.5×30=13.5kg解法二:设要生成0.8kg的氧气,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2H2O2H2↑+O2↑36432xy0.8

kg36:x=32:0.8kgx=0.9kg4:y=32:0.8kgy=0.1kg设反应0.1kg的氢气能生成水的质量为z.4H2+CO2CH4+2H2O8360.1kgz8:0.1kg=36:zz=0.45kg)需要补充水的质量为:(0.9kg-0.45kg)

×30=13.5kg【考点】常见物质的分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即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2)解法一:列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设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列出比例式计算出消耗的水的质量,然后将H2与CO2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与前面的方程式比较,得到实际消耗的水是计算出水的质量的一半,最后再乘以天数即可;解法二:首先利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水

的质量和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利用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水的质量,两次水的质量之差就是真正消耗水的质量,最后再乘以天数即可,35.电冰箱是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压缩机的开或停来控制温度,某冰箱的温

控制冷和电路,如图甲,冰箱内温度控制器工作原理如图乙,硬杆OAB可绕固定点O转动,感温包内充有感温剂气体,膜盒因感温包内气体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对A点的推力大小。(1)请将答题纸图甲中的a、b、c三个接线头连入家庭电路。(2)温度控制器接通电路的工作过程是,当感温

剂气体温度上升时,________,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通,压缩机开始工作。(3)某同学模拟冰箱温控制冷电路,制作了一个恒温箱,如图丙。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器的轻质硬杆OA长为5厘米,OB长为12厘米,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30毫升,刻度部分长为10厘米。查阅资料得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长度l与所挂钩码质量m的关系遵循函数l=km+b(k和b为常数)。为了确定该弹簧k和b的值,在弹簧上挂钩码测得三组数据如上表。当设定的温度为40℃时,弹簧长14厘米,触点C和D恰好接通。请计算此时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已知当时大气压为1×105帕)

(4)丙图中,温度控制器硬杆上的连结点O、B、E、F均固定,调温旋钮转轴及触点D也固定,调温旋钮已调到最低温度,在不更换元件的情况下,如何将恒温箱设定温度调节得更低?________。【答案】(1)【解析】如图(2)气压增大,膜盒对A点的推力变大(3)【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代人函

数关系式可得:解得:k=0.01cm/g,b=12cm∴函数关系式是l=0.01cm/gXm+12cm∴当l=14cm时,m=200g=0.2kg(或依据比例求得m=200g)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G

=mg=0.2kg×10N/kg=2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N×12cm=F2×5cm解得F2=4.8N注射器活塞面积S==3cm2=3×10-4m2∴P==1.6×104PaP气=p+p0=1.6×104Pa+1×105Pa=

1.16×105Pa(4)注射器往左移。(或“注射器往上移”、“增加注射器内的气体”)【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家庭电路的连接,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在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

要与地线连接;(2)气体的质量相同时,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据此判断膜盒对杠杆的推力变化,最后判断触点C的位置变化对电路的影响即可;(3)首先从表格中取两组数据分别代入函数l=km+b,得到两个方程,求出k和b的值,进而得

到函数关系式。接下来将弹簧长度l=14cm代入关系式,计算出钩码质量m,根据F=G=mg计算出弹簧受到的拉力F;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杠杆作用在膜盒上的压力F2;再根据公式计算出活塞的受力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出杠杆压力产生的压强,最后根据P气=p+p0计算注射器内的气压即可;(4)当温度

降低时,注射器内的气压减小,最终导致触点C和D接触恒温箱开始工作;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要想设定更低的温度,就必须增加注射器内的气压,据此解答。【解答】(1)与开关连接的c点应该接火线,b点接零线,与金属外壳连接的a点接地线,如下图:(2)温度控制器接通电路的工作过程

是,当感温剂气体温度上升时,气压增大,膜盒对A点的推力变大,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通,压缩机开始工作。(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代人函数关系式可得:解得:k=0.01cm/g,b=12cm∴函数关系式是l=0.01cm/gXm+12cm∴当l=14cm时,

m=200g=0.2kg(或依据比例求得m=200g)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G=mg=0.2kg×10N/kg=2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N×12cm=F2×5cm解得F2=4.8N注射器活塞面积S==3cm2=3×1

0-4m2∴P==1.6×104PaP气=p+p0=1.6×104Pa+1×105Pa=1.16×105Pa(4)当温度降低时,注射器内的气压减小,最终导致触点C和D接触恒温箱开始工作;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要想设定更低的温度,就必须增加注射器内的气压.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

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