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中考真题化学》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答案.docx,共(17)页,159.66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9cde047c0b0e8795d134ea7ba3501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东省聊城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1.(2分)(2014•聊城)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
.可燃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
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错;C、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可燃性是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的,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2分)(2014•聊城)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H2CO3B.NaHCO3C.SO2D.NH3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
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正确.B、NaHC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
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C、SO2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氨气是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酸,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氧化物、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分)(2014•聊城)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
M2.5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C.露天焚烧落叶D.燃煤火力发电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去分析解答;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
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去分析解答;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去分析解答;解答:解: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中的粉尘.A、燃放烟花爆竹过
程中火药爆炸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故A错误;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使空气中大量的飘浮的粉尘吸水后质量变大而降到地面;故B正确;C、露天焚烧落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故C错误;D、煤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因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
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4.(2分)(2014•聊城)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A.牛油B.蔬菜C.米饭D.牛奶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
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牛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2分)(2014•聊城)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A.硫酸钾B.硝酸铵C.尿素D.硝酸钾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
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D、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
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6.(2分)(2014•聊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蒸发D.熄灭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
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去分析解答;B、从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浮在上面,使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
,造成液滴飞溅去分析解答;C、从蒸发时,为防止加热时为防止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要用玻璃棒不断进行搅拌去分析解答;D、从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不能伸进试管内;
故A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浮在上面,使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造成液滴飞溅,应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故B错误;C、蒸发时,为防止加热时为防止局部过热而造成液滴飞溅,要用玻璃棒不断进行搅拌;故C正确;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
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容易引起火灾;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要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7.(2分)(2014•聊城)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
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氧气、碳酸钙、空气B.氢气、碳酸钠、水C.生铁、食盐、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分析解答:解:A、氧气属于单质;碳酸钙属于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氢气属于单质;碳酸钠属于盐;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C、生铁属于混合物;食盐属于盐;冰水,只有水一种物
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D、金刚石属于碳的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点评:要根据单质、盐、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8.(2分)(2014•聊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C.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考点:常见的溶剂;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B、蒸馏水不含矿物质
,长期饮用不利身体健康;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D、过滤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解答:解: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故正确;B、蒸馏水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利身体健康,故正确;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个正确;D、
过滤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记住水的一些性质并灵活运用时关键.9.(3分)(2014•聊城)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
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差别,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支持燃烧的功能;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空
气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二氧化碳的不助燃性,比较简单.10.(3分)(2014•聊城)如图为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的一部分,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葡萄
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C.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相
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标签图示型.分析:A、根据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的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葡萄糖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的一部分,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故选项说法正确.B、葡萄糖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故选项说法正确.C、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12):(16×6)=6:1:8,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
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3分)(2014•聊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
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不是都能与指示剂作用,故选项错误.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选项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
不是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不是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碱的通性的理解.12.(3分)(201
4•聊城)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相同的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没有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
计算.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故说法正确;B、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开,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发生
改变,故说法错误;D、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说法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示意图,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
,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与反应相关信息的正误,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13.(3分)(2014•聊城)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CO3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A.KCl溶液B.Ba(OH)2溶液C.NaOH溶液D.NaNO3溶液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
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KCl溶液与NaCl、NH4Cl、Na2CO3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B、Ba(OH)2溶液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和水,与Na2CO3溶液反应生
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NaCl不反应而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C、NaOH溶液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和水,与NaCl、Na2CO3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D、NaNO3溶液与NaCl、NH4Cl、Na2C
O3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14.(3分)(2014•聊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选
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CO2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NaCl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C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
粉,过滤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氯化钠易溶于
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OH溶液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
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5.(3分)(2014•聊城)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中和反应一
定有盐生成,所以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考虑;B.根据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C.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从这个角度分析本题;D.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解答:解: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
是由碳元素组成,二者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盐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故B错;C.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
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是氧化物,故D错.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
方法,难度不大.16.(3分)(2014•聊城)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
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
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碳氨受热分解的产物分析;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C、根据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分析;D、根据水电解的现象分析.解答:解:A、碳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最后为零,故正确;B、镁比铁活泼,故镁与酸反应的速率比铁块,且生成氢气的量比铁多,故错误;C、化
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D、通电分解水时,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正确.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够根据各物质间量的变化来正确辨别坐标所
表示的变化量,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17.(6分)(2014•聊城)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原子2N;(2)表示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考点:化学符号及
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元素的种类解答;(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解答:解:(1)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2)图示中表示的微粒质子数为16,故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是铝元素.答案:(1)2N;(2)S;(3)A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18.(8分)(2014•聊城)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涌现.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B(填字母序号).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一氧化碳(2)如图“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碳海绵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
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泄露的石油D.属于复合材料(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
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骑自行车上学.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有机物一般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
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2)根据碳海绵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析;(3)根据低碳的意义和做法进行分析;解答:解:(1)有机物一般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
常归为无机物.所以应选B;(2)A、由题意,“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题意,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可重复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题意,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
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题意,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是一种新型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3)“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骑自行车上学,及时关灯,尽量少开空调等;故答案为:骑自行车上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和无
机物的定义,碳海绵及低碳生活的常识,知识点较多,重在基础.19.(8分)(2014•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2)a点的含义是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小的物质是B;(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确定:t1℃时,A物质
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角交点的意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及分离混合物物的方法.解答:解:(1)由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2)由A、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点的是A、
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a定的含义是: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B;(4)由A、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从A、B的混
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答为:(1)25;(2)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B;(4)冷却热饱和溶液.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6分)(2014•聊城)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关系及颜色变化.请写出:(1)编号①处表示铁能与氧气反应;(2)发生编号②处反应所需的物质是硫酸铜;(3)编号⑤处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考点:金
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2)单质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铜;(3)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白色的氢氧化亚铁.解答:解:(1)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氧气;(2)单质铁能与硫
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铜;故填:硫酸铜;(3)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氧气;(2)硫酸铜;(3)复分解反应.点评: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明确常见
物质的颜色,反应类型的特点等知识,才能依据题意顺利分析解答,得出正确的答案.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21.(10分)(2014•聊城)教材上有一习题:“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请根据图中装置完成以下各
题:(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②(填序号)“注水装置”.(2)B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将B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
明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不能(填“能”或“不能”).(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1)根据①②③装置的差异性以及该实验的要求进行分析解答;(2)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燃烧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4)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需要
得到平稳的气流还需要能够控制反应的速度,通过水的滴加来实现,因此选择分液漏斗,故答案为:②;(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壁上的水中氢元素来自于甲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故答案为:氢;碳;(3)甲烷
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无法确定甲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不能;(4)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的考查,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
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还要注意干扰因素的存在.22.(12分)(2014•聊城)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过滤反应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
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BaCl2(填化学式)的混合物;猜想3:滤液中
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3不成立.(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沉淀(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问
题讨论】(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能(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不能(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考点:实验
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查阅资料】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去分析解答;【提出猜想】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反应过程中
,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若Na2CO3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Na2CO3;若BaCl2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BaCl2去分析解答;【实验探究】(1)由【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酚酞是一种酸
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由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里面没有碱性的物质去分析解答;.(2)由于结论是猜想2成立,也就是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CO3溶液后,碳酸钠溶液
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BaCO3)生成去分析解答;【问题讨论】(1)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SO4溶液后,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
沉淀(BaSO4)生成去分析解答;(2)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AgNO3溶液后,NaCl和BaCl2都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去分析解答.解答:解:【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其化学方程
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故答案为:Na2CO3+BaCl2═BaCO3↓+2NaCl;【提出猜想】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在反应过程中,如果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若Na2CO3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
NaCl还有Na2CO3;若BaCl2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NaCl还有BaCl2;故答案为:BaCl2;【实验探究】(1)由【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由于“取少
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里面没有碱性的物质,由题意可知:溶液中没有显碱性的碳酸钠;故答案为:3.(2)由于结论是猜想2成立,也就是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CO3溶液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BaCO3)生成;故答案为:沉淀;【问题讨论】(1)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Na2SO4溶液后,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
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故答案为:能;(2)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BaCl2,加入AgNO3溶
液后,NaCl和BaCl2都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NaCl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BaCl2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AgNO3═2AgCl↓+Ba(NO3)2;无法证明溶液中含有BaCl2;故答案为:不能.点评:考虑化学反应要后剩余的物质时,不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
0分)23.(10分)(2014•聊城)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
g;(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大量存在
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
离子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故填:16g.(3)设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36.516g×5%x=,x=0.73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100%=7.3%,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