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15.258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docx,共(10)页,315.25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f236137e9abe3893c10c8f7b42a12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巩固】1.(2021兰州)小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小美应将

蜡烛和光屏都向(选填“左”或“右”)移动。2.(2021荆门)小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我们生活中的(选填“放

大镜”、“近视眼镜”或“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3.(2021大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1)当点燃的蜡

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2(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甲(1)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

直线上;(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4)放在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如图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一些(选填“大”或“小”).乙丙5.(2021哈尔滨)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如图所示:(1)小明用发出平行光的手电筒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

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中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实像,他判断此像是实像的依据应是,请你列举一例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3(3)在(2)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右缓慢移动

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此时成像的情况是。6.(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小,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

大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7.(2021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

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8.(2021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

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9.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4B.甲

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0.艾力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

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4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B.20cmC.30cmD.40cm11.(2021江西)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

焦距可能是()A.10cmB.20cmC.30cmD.40cm12.(多选)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

,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1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

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1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

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5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1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

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16.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能力提升】17.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

可推断:所成的(选填“都是实像”“都是虚像”或“一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透镜的焦距.18.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

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裂纹夹角是度.19.(2021大连)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80cm)、两个焦距均为10cm而口径大小不同

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6(1)选择口径(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3)实验中,该同学判断烛焰的像是实像,证据是;他判断烛焰的像是倒立的,那么像是图乙中的(选填“A”、“B”或“C”)。(4)收集的

实验信息如表:凸透镜的焦距f=10cm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虚实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距v/cm125.00实像倒立缩小16.67230.00实像倒立缩小15.00335.00实像倒立缩小14.00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

结论是:。(5)从实验中发现,当物距逐渐变大时,像距逐渐变小。该同学利用本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预设的物距分别为25cm、30cm、35cm、40cm、45cm、50cm,按照这些预设值进行实验,对应的数据能否收集全,请说明理由:。20.(2021东营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A.凸透镜焦距为20cm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

,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21.(2021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

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23.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

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24.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

0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B.一定小于9cm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82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下列的哪个值()A.8cmB.10cmC.11cmD.14cm2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

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拓展探究】27.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是用甲拍摄的,照片是用丙拍摄的,照片是用丁拍摄的,照片是用乙拍摄的

。28.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9(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2

)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

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10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